師范生核心素養培養與茶文化滲透策略

時間:2022-04-20 14:41:26

導語:師范生核心素養培養與茶文化滲透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師范生核心素養培養與茶文化滲透策略

摘要:茶文化是具有悠久歷史同時又具有現代文化傳播意義的重要文化資源,茶文化當中所蘊含的高尚情操、生活情趣、文化精神等,對于現代人的學習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著人的品格。師范生在當前師范教育當中處于尷尬境地,高等師范教育缺少人文素養、思想品質的培養,導致師范生很難形成的健全文化精神。為了保證師范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教育崗位要求,師范教育應當引入茶文化開展核心素養培養,通過茶文化滲透,使師范生能夠從思維、思想、精神等多個層面得到熏染,提升核心素養能力水平,在畢業后更好地融入到教育工作當中。

關鍵詞:師范生;核心素養;教育;茶文化

師范教育人才培養意義重大,師范人才在后續的教學崗位當中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師范生本身既需要擁有扎實的知識理論基礎,也必須具備高尚道德品質的人格,德與才兩個方面缺一不可。茶文化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精神,在師范生教育教學工作當中,能夠起到文化引領、精神引導、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幫助師范生在學習生活當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更好地進行道德品質的養成,使師范生能夠成為真正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1師范生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現代高等師范教育對于師范生的能力要求更為全面,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從師范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出發,引導師范生從知識水平教學能力和道德品質等多方面進行成長,使師范生在具有較高的教師崗位勝任力的同時,能夠憑借道德品質和堅定的價值觀來影響人,塑造人,成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結合目前的教師崗位需要,師范生在校學習期間需要養成以下幾個方面多能力。首先是職業工作能力,即現代教育工作中的教師崗位能力。其中包括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外輔導等硬件能力水平,掌握豐富的學科知識,能否在學科教學當中得心應手的知識水平等。兩個方面的水平是師范生在后續進入到教學崗位后的基礎能力水平。其次,師范生還必須具備成長思維能力,一方面,師范生應當具備心理干預能力,能夠在后續的教學工作中,為學生提供心理指導等相關幫助;另一方面,師范生要養成科研創新能力,即便在工作崗位當中,也能夠開展課題研究、學科創新工作。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是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能力,師范生應當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夠認識到為人師表的責任感和榮譽感,能夠時時刻刻進行自我要求和自我監督,堅持教師工作的道德底線。此外,師范生還必須具備人文關懷能力,能夠從以人為本的視角出發形成文化認知,以人文素養來豐富自我、武裝自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形成人格魅力,獲得學生的認可和信任。

2師范生學習生活現狀

在以往的高等師范教育工作當中,高校在專業能力方面的教學培養工作毋庸置疑,但是針對核心素養培養方面,以道德品質、思想能力和人文素養等為例的培養內容則長期處于缺失狀態。目前高校師范生主要以“00后”為主,這些學生主要為獨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較少受到挫折。在進入大學學習生活后,由于缺少對于目標未來的規劃,常常表現出迷茫情緒。

2.1功利情緒較強

長久以來,人民教師在人們心中都有著偉岸的形象,社會各界對于教師有著較高的尊重和認可。相應的,人民教師應當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才能夠不辜負人民群眾對于教書育人薪火相傳的期待。但是隨著社會思潮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師范生開始出現時思想上的變動。其中利己主義、享樂主義風潮的盛行,使得師范生在校學習期間,逐漸養成了錯誤的思想價值觀念,開始形成了功利主義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過去對于教師理想信念的堅守開始消散,越來越多師范生放棄了從事教師行業的夢想,也有一些師范生則開始謀劃尋求高薪就業環境。這樣的思想認知導致師范生容易缺失使命感和榮譽感。

2.2存在一定的迷茫情緒

師范生在進入到大學校園后以及在臨近畢業時都表現出較為嚴重的迷茫情緒,目前的師范生群體對于自己人生發展缺少科學合理的規劃能力,同時對于即將面臨的社會角色身份轉換,適應周期較長,部分師范生在巨大的身份變化當中,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措手不及。一些師范生則由于自信心的缺乏,導致無論在學習方面還是在后續工作方面,都很難真正投入熱情,無法將飽滿的精神,自信的心態呈現出來。對于今后的教學崗位工作來說,師范生自信心的缺失導致他們很難在短期內完成對于新環境、新崗位的適應。

2.3情緒化問題嚴重

現階段大學師范生的生活條件十分優越,他們在生活當中較少接受他人的意見,具有較為強烈的自我意識。這種意識狀態之下,師范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更多表現出嚴重的情緒化狀態,遇事不夠冷靜、情緒外漏,無法對于他人產生包容,更多運用刻板片面的印象來評價他人。從為人師表的職業發展角度來看,這種情緒化問題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問題的表現,如果長期存在這樣的心理狀況甚至會轉換成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在面對年齡較小的學生們時,師范生在大學期間情緒化問題未得到解決,便會在與低齡學生溝通時爆發出來,造成師生關系的不融洽,影響教師形象塑造。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與師范生本身沒有較強的情緒管理能力,未能形成良好的包容理解他人、尊重認可他人的思想情操。

2.4師范教學環節存在核心素養缺失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的師范生心理情緒問題之外,學校方面的教學機制當中缺乏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無法組織開展核心素養的教學培養,也是現存的重要問題之一。首先在教學板塊方面,大部分板塊內容設置都是將學科理論知識作為重點,但是針對未來就業崗位的介紹以及人文精神都存在嚴重缺失,師范生很難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其次是在實踐應用方面,學校組織開展的實踐教學主要是以課堂試講為主,師范生通過模擬課堂教學方式,來進行實訓,教師通過對師范生試講情況觀察來判斷師范生的學習成果。但是對于真實的課堂狀況的處理、如何運用思想道德品質來進行學生的感染,模擬實訓課堂試講是無法進行模擬的,因此實訓教學無法將師范生的道德品質人文素養等體現出來。

3現代茶文化的教育內涵

在我國茶文化的歷史傳承十分悠久,其中包含了傳統文化當中儒家道家等諸子百家的文化思想,以生活化、情趣化的方式融入到社會當中。社會公眾可能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茶文化,但是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茶文化的相關文化資源。茶文化當中的茶藝、茶禮、文化精神等,是茶文化的文化內核,散發著影響人精神世界和主觀情志的重要作用。隨著發展,茶文化逐漸成為文化生活當中較為成熟的一種文化形態,通過與生活場景的關聯,茶文化擁有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在社會影響中具有較高價值。茶文化與思想道德核心素養教育之間相關聯,體現的是傳統文化滋養人、影響人、塑造人的功用,茶文化當中的品格、情操、生活方式等,與教育教學工作相互融合,能夠實現對于受教育者全方位的思想境界的提升,幫助受教育者崇高的素養,形成文化品味。對于師范教育來說,目前師范生在心理精神世界方面的缺失,可以借助茶文化的相關教育資源來進行補充,師范生通過茶文化的學習來鍛煉堅毅的思想品德、放慢追求與欲望,更加清醒地認識師范教育的社會意義,重新建立起理想信念等。

4茶文化融入師范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目標設置

4.1幫助學生提升禮儀規范水平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體現在生活當中的各個方面。茶文化當中便蘊含著大量的禮儀內容,在師范生教學培養當中以茶文化教學為窗口,能夠帶動師范生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形成文化禮儀習慣,在待人接物中自覺將茶文化學習中的禮儀形態融入其中,提升師范生的個人素養。

4.2加強師范生的道德修養

在禮儀背后,支撐禮儀的道德修養,是師范生可以通過茶文化學習不斷磨練的,茶文化所蘊含的勤儉、清廉、樸實、勤勞等特性能夠通過茶文化展現在師范生面前,使師范生在感受這些傳統美德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要求和自我約束。師范生參與到茶文化學習中后,能夠在茶文化的感染下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開放包容、理解他人的性格,養成高雅的道德情趣,樹立正確堅定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品質。

4.3提高審美品味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當中閑適安逸的生活情趣,體現了歷史文化當中文人名士的精神追求。茶文化有著多種形態,通常與文學、音樂、書畫等彼此融合相互滲透。對于開展的師范生教學工作來說,這些文化資源都可以融入到美育工作當中,作為重要的美育資源。教師教學可以嘗試從文化環境的營造出發,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感知茶文化的生命形態,了解其中的審美情趣,獲得自身審美能力以及審美品味的提升。

4.4擴充知識儲備現代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使得師范生在學習生活當中接觸到的信息數量更為龐大,而傳統文化在信息化技術的作用下,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當代大學生群體環境中津津樂道的文化現象。師范生在學習生活中有著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追求,希望通過學習等知識獲取渠道來進行自身知識面的豐富擴充,茶文化則是傳統文化精神價值展現和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通過茶文化的教學工作,師范生能夠更多了解到茶文化背后的文化精神、歷史信息,掌握詩詞楹聯雕刻等文化藝術創作精神,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5面向核心素養培養的茶文化教育融入策略

5.1建立茶文化的思想認知

師范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當中,需要承擔較為沉重的社會責任,因此師范生需要具有崇高的信念和堅定不移的理想。茶文化當中的文化價值體現的是傳統文化的精神,其中包含的誠信、敬業等精神品質能夠引發師范生的關注和認同。在教學方面,可以組織師范生參與到采茶、制茶等相關實踐活動項目當中,引導師范生親身參與茶的生產過程。師范生通過對茶農的生產過程進行觀察,從茶農身上感受傳統文化所推出的工匠精神,受到工匠精神的感召,將精益求精、愛崗敬業等品質刻印到內心當中,使師范生能夠以工匠精神來進行自我要求,自我監督。師范生在品味茶文化的精神品質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形成文化理解和文化共情能力,實現精神品質的提升。

5.2打造人文素養

師范生的人文素養需要借助文化認識的不斷擴充來實現,茶文化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其中所涉及到的歷史文化、傳統禮儀等內容,在今天仍然具有學習借鑒意義。師范生在日常學習生活當中較少能夠接觸到傳統文化,認知視野也相對狹窄。而通過茶文化的學習,師范生能夠更加直觀具體地從茶的禮節、茶的精神的體驗當中,感受傳統文化領域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受到思想的熏陶。在完成了知識儲備的充盈的同時,師范生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到傳統文化人際交往的方式,從尊重理解差異、君子和而不同等文化精神當中不斷汲取營養,并對自己此前的情緒化問題進行深刻調整,使自己在為人處世中更加從容平和。

5.3開展實踐性素質課程

親身參與是最為直接的感受茶文化精神的方式,在師范教育當中,學校方面可以通過開設茶文化選修課程,創新教育模塊,使教學內容得以創新。設置茶文化作為選修課,吸引師范生在枯燥的理論知識之外對于新穎文化內容的關注,教學方面可以組織師范生親身前往茶藝館,由專業的茶藝師進行茶藝演示,供師范生觀摩思考。同時茶藝師與教師開展教學合作,組織學生真正參與到茶藝操作當中,磨練師范生的性情,使師范生能夠通過短暫的茶藝體驗獲得安寧祥和的心理狀態,得到心理和生活兩個層面的情感充盈,進一步豐富師范生的思想世界,使師范生能夠做到戒驕戒躁、感受過程的思想情操。

參考文獻:

[1]陳哲.茶文化視角下“三全”課程思政立體化育人模式構建路徑[J].福建茶葉,2021(09):97-98.

[2]王霞,王云.簡述高職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原則及有效路徑——以茶文化為例[J].福建茶葉,2021(09):140-141.

[3]寧靜,譚正初,李健權.論中國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內涵及其現實意義[J].茶業通報,2009(02):2.

作者:羅少華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