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思想及啟示

時間:2022-04-28 09:26:51

導語:語文教育思想及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育思想及啟示

內容摘要: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他是我國晚清時期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語文教育思想是在其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選擇性地吸收融合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的基礎上產生的,對中國近代語文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本文力求通過對梁啟超的審美教育觀、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等語文教育思想的研究,推動語文教學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梁啟超;語文審美教育;閱讀教學;作文教學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縱觀其一生,他的教育活動是他實踐活動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他長達1400多萬字的論著中,他十分注重對教育問題的論述。對于語文教育,他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從語文審美教育觀念到閱讀教學構想、作文教學構想,他都對其進行系統論述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他的語文教育思想,對現代語文教育的改革,仍有許多借鑒意義。

一.語文審美教育思想

古往今來對教育的論述中,美育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過渡時期,中國的美育理論在與西方的文化碰撞中應運而生。梁啟超在早期美育理論尚不成熟的基礎上不斷地探索并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以“美”為基礎完成了他的育人思想。語文課是育人的首要途徑,因此審美教育也成了梁啟超語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梁啟超的審美教育思想包括情感教育與趣味教育兩大內容。他大力提倡情感教育,主張通過情感與教育的高度結合來喚醒學生的審美意識,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早期,梁啟超提倡的情感教育是基于救國救民的目的,強調情感教育的社會性。后期,這種情感教育逐漸側重于個體的生命價值。但不管是前期還是后期,這種情感教育都強調通過審美者對藝術的欣賞來激發其積極向上的情感。他不僅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作了集中論述,對情感教育的實施也作了詳細論述。梁啟超認為:“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藝術。藝術的權威即能將那霎時間便過去的情感,捉住它令它隨時可以再現。”①鑒于此,梁啟超提倡用文學,書法兩門課程的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情感。他試圖通過藝術情感教學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文學作品的審美的價值觀。此后,他進一步挖掘文學藝術作評中蘊含的情感美。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情感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梁啟超審美教育思想的另外一個重要內容是趣味教育。他自稱:“我信仰的是趣味主義。”對于趣味的定義,他說到趣味首先是快樂、高興、有興趣,而這種快樂高興,不僅是欲望層面的,更是精神層面的。由此可見,梁啟超主張的趣味教育是學生有昂揚向上的狀態和樂觀的態度。梁啟超曾經說過:“在今日學校各項課程之中,最為重要者固屬國文,而教授最感困難……學生除有生性特別的嗜好外,最感覺干燥而無生趣者,亦唯國文。”②梁啟超指出,語文學科是所有課程中最重要的,但也是學生認為最枯燥的。因此,引導和激發學生的興趣應該成為國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對于如何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梁啟超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一是教師要正視教育蘊含的趣味。他以種花為喻,認為自然界最有趣味的事是種花,種花只要你有一分心力,自然有一分效果還你。教育亦然,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生命是合二為一的,只要你用心教育學生,學生自然也會用成績回報你。其次,因為教學相長的關系,教師對于自己所感興趣的學問可以終身學習研究,這是最快樂的事。這充分說明了教育的趣味性之濃厚,因此,教師要培養自己的教育興趣,有教育熱情和激情,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在課堂中的熱情,自然而然地喚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二是教育要喚起學生趣味。他主張教師要趁兒童或青年趣味正濃而方向未決定時,給他們一種可以終身受用的趣味。鑒于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注射式教學,要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育,循序漸進引導,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同時,當學生對某種知識有一定興趣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這種興趣加深加厚。三是要把趣味當作教學的目的而不是手段。梁啟超指出,教師要想盡辦法“喚起學生對于學問的趣味”,③使學生在趣味的驅使下學習知識。此外,教育家要教會學生為學問而學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只有這樣,趣味才能終身不衰,學生才能學有所獲。關于審美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作用,梁啟超認為,審美教育是進行語文教學的“法寶”和“利器”,他將審美教育思想作為他語文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語文教學實際,以文載美,以美育人,將美育在語文教育中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二.閱讀教學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因此梁啟超非常重視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方法的指導,在閱讀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上,他提出了以下意見。

(一)教授閱讀文章要分期分類

所謂分類是指對文章進行分類,在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梁啟超按照文章的類型及難易程度將文章分為記敘文、論辯文和情感文三大類。又因為情感文“含有美術性成分多”,專業性強,不便于學生接受。所以,教師的教學重點應放在記敘文和論辯文上。他主張在一學年中,第一學期教記敘文,第二學期教論辯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形成一個循環往復的教學模式。梁啟超指出:“講記敘文時,先講靜態之文再講動態之文,講論辯文時先說諭倡導,后對辯,論小事的在先,論大事的在后。”④其次,他認為教材選文要按文體分組分類。這種按照文本類型和文章的難易程度來進行分類教學的思想,能使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專攻學習一類文章,有助于學生學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

(二)教授閱讀要讓學生分組比較

因為語文課堂時間有限,梁啟超認為語文教學必須啟發學生自主預習并多看選文。在文本篇目上,以組為單位,一組一組地講;在時間上,以星期為單位,兩星期或三星期講一次。譬如講記敘文時,老師先選十篇令學生看,教師只需教會學生如何看,使學生明白,同一類的文章,有不同的方面,或同一類題目,必須如此來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在十篇一組的文章中縱橫比較,有效進行學習遷移。

(三)教授閱讀要讓學生討論

對于閱讀能力稍低、理解力不夠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把一組文章加以比較再講給他們聽;對于基礎較好,閱讀理解能力較強的同學,教師要讓他們在課堂上講,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發言給予反饋。最后教師再講明要點。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得到鍛煉,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寫作教學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古代作文教學受八股文影響一直存在僵化、古板的弊端。中國近代以來,教育先行者們為改變作文教學弊端做出了巨大努力。其中,梁啟超以其獨特的作文教學理念為解決寫作教學的弊端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指導。

(一)教寫作要令學生學得“規矩”

所謂“規矩”,就是“該說的話——或要說的話不多不少原樣說出,令讀者完全了解我的意思。”⑤即教師要要求學生在寫作前搜集材料,再根據作文要求過濾掉不該說和不必說的話,讓學生作文有話可說,說得合理。此外,他對作文的文法教學也提出了要求,他認為,教授作文首要注意的是文法。文法問題,小學時就應該教授,中學時就應該具體講怎樣構成一篇文章。另外,梁啟超對還作文的種類加以明確,詳細了各種文體的寫作“規矩”,給學生作文以指導。

(二)教會學生整理思想和素材

在作文的預備階段,教師教以作文理法。梁啟超指出:先教學生以整理思想的主要條件,使他知道看文如何看,作文如何做。⑥也就是說,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整理思想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作文理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學會作文。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整理素材,幫助學生提取有用的素材。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作文。

(三)寫作命題適量,令學生少作精作

在寫作教學上,梁啟超要求教師重質量,輕數量。他提出在訓練學生寫作時不能一味要求學生多寫,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的接受程度靈活訓練。中學生須“每學期作文次數少則兩篇,多則三篇”⑦,過多的寫作任務容易讓學生為了應付作文拿著同一個模板反復套用。同時,梁啟超認為,做文章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去搜集材料,斟酌字句,精心組織,仔細打磨每一篇文章,提高作文的質量。

(四)注重作文的修改與評價

梁啟超指出:“評價宜專就理法講,詞句修飾偶一為之”。⑧即教師評改學生作文時如果只注重詞句而忽略學生的行文思路就無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改作文時,應注意學生的思路是否清晰,組織是否恰當。對于作文評改的方法,教師可以采用教師面評、學生自評、小組互改、師生共評四種方式相結合的作文評改方式。在評改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指導,觀察學生評改過程,如此反復鍛煉幾次,學生不僅能夠學會作文的評改,也能將一些易犯錯的問題熟記于心,在寫作中遇到時便能迎刃而解。這種多元化作文評改方式,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梁啟超語文教育思想對現代語文教學的啟示

中國語文教育歷史悠久,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演變和發展,在變革中不斷向前推進。但由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語文教育目前還面臨著許多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汲取優秀語文教育家的經驗,在學習和反思中推動語文教育進一步向前發展。梁啟超的語文教育思想有著極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本節將詳細論述梁啟超的語文教育思想對當代語文教學理念、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的啟示。

(一)從只重智育到重“情感”教育、“趣味”教育的教學理念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背景下,美育被提升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注重學生的審美教育,不僅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心理結構重組,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能激發學生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欲望。學生審美能力是通過情感和趣味的提升而提升的。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教學的情感性和趣味性。首先,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鑒賞優秀作品和經典名著,并提煉其中的情感價值,在學生領悟文章的情感價值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通過文學作品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和美的享受,進而激發學生對美的想象和創造,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其次,對于教師本身,在教學過程中要富有情感,如教學詩歌時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范讀使學生沉浸在美妙的朗誦聲中,產生美的享受,激發審美情感。最后,教師要允許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包容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及時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趣味,激發學生濃厚的審美興趣。綜上,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合理正確的引導,使學生樂于沉浸在文學作品的情感世界中接受藝術情感的熏陶,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成長為全面發展而有個性的人。

(二)對閱讀教學的啟示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內容。梁啟超的閱讀教學構想給當代閱讀教學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在閱讀教學方法上,傳統閱讀教學只注重逐篇逐句講解文章,學生的參與度低,閱讀感不強。梁啟超認為,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各類文章的方法,讓學生從范文中探求事理,學習文章立意和結構組織,從而愛上讀書,養成閱讀的習慣和提高閱讀的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教學。1.讓學生多朗讀。在閱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想,自己感受。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讀”,不管教學哪種文體的文章,在課堂上都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閱讀。2.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布局立意。課文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教授閱讀時,教師要讓學生思考課文為什么這么寫,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帶領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去閱讀文章,不可把文章割裂開。3.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參考書目,布置閱讀任務。同時,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提高其閱讀能力。4.鼓勵學生寫閱讀體會。教應該鼓勵學生記錄自己的讀書的心得,養成以讀促寫的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在閱讀教學體系方面,梁啟超的分組比較閱讀法也給現代語文教學提供了參考和借鑒。這種閱讀方法突破了傳統的閱讀方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學生帶來了新奇的閱讀體驗。在多篇文本的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要聚焦知識關鍵點,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達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和閱讀水平提高的目的。

(三)對寫作教學的啟示

作文教學改革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頭戲。梁啟超先生筆耕不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寫作理論體系,為我們今天的作文教學改革提供了經驗借鑒。作文教學改革,要明確寫作規范。這個規范即梁啟超說的“規矩”,教師要教會學生遵循寫作的基本原則,熟悉作文的章法結構。此外,教師要帶領學生梳理不同文體的寫作規則,只有學生靈活掌握了各種文章的寫作規范,寫作教學才能得心應手。作文教學改革,要輕量重質。現在中小學作文教學的弊端之一就是作文任務重,學生只能敷衍應對寫作。因此,教師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合理布置寫作任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收集材料、選擇材料,讓學生作文有話可說。還要引導學生“親身體驗生活”,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從所見所想中提取素材。”⑨最后,鼓勵學生大膽寫作,讓學生從作文中感到快樂,提高作文質量。作文教學改革,要重視評改。一篇好的作文,是在反復評改的基礎上產生的。教師評改學生作文,首先應注意作文的行文結構和思路,而不是字句。其次,要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肯定學生作文中的優點,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最后,要改變單一的作文評價方式,實現作文評改的多元化,使學生能更深入、理性看待自己的作文,進而提高作文水平。梁啟超是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偉大教育家,是近代語文教育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他的語文教育經驗,對我們今天進行語文教學改革仍然有重大借鑒價值,對促進語文教育的長足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本源.梁啟超的語文教育觀———20世紀中國語文教育史散論(其四)[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02):1-4.

[2]李華.梁啟超語文教育思想對當今中學語文教學的指導意義[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劉惠瑾.梁啟超的語文教育現代化思想研究[J].語文建設,2014(05):16-17.

[4]王慶慶.梁啟超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20.

[5]高靜茹.《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對高中作文教學的啟示[J].才智,2019(13):184.

[6]王晉.梁啟超寫作教學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20.

[7]南祥虎.梁啟超語文教育思想綜述[J].語文天地,2014(28):36-37.

[8]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全十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9.

[9]梁啟超著.梁啟超論教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10]梁啟超著.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8.

作者:陳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