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創新思路

時間:2022-05-05 09:05:58

導語: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創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創新思路

摘要:后勤管理作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對高校后勤管理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這一現狀,針對市場經濟新形勢,對高校后勤管理體制進行分析,為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建設提供參考,有效促進高校后勤管理的優化與發展。

關鍵詞:市場經濟;高校;后勤管理體制

在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體制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文章主要從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基本組織形式和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入手,基于市場經濟的優勢特點,對高校后勤管理創新的途徑進行分析,有效促進高校后勤管理的發展。

一、市場經濟的簡單分析

(一)市場經濟的概念

市場經濟其實就是通過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一種經濟形式,以市場作為商品和勞務交換的場所或接觸點,主體是以購買者為主或者以市場需求為主,通過以市場需求為基礎構建交易活動模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1]。

(二)市場經濟的基本模式

市場經濟作為效率和活力最強的經濟運行載體,不僅具有很強的吸納和兼容能力,還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的特點,包括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經濟行為主體的權、責、利界定分明,市場競爭,經濟關系國家化以及適當有效的宏觀調控等。

(三)市場經濟的影響分析

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其實就是把市場營銷作為經營形式,這一特征對社會造成了深遠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機械化、科學化、雇傭化、專業化、私有化、目的化、規范化和資本化。

二、高校后勤管理的簡單分析

(一)高校后勤管理的概念

高校后勤管理是指高等學校為教學、科研、師生員工提供物資及生活服務的各項工作計劃、組織和控制活動。作為高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是高校的物質保障系統,包括技術后勤管理、圖書資料管理、生活后勤管理、基本建設管理和財務管理等方面。

(二)高校后勤管理的原則

在高校后勤管理過程中,為了保證后勤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需要遵循以下原則。1.服務與管理并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主體是后勤部門,主要具備服務和管理兩個職能,缺一不可,并且服務與管理相互融合,不僅服務中有管理,管理中也有服務,宗旨是服務育人、管理育人。2.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在高校后勤管理過程中,社會效益主要是指為人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包括基礎服務和科學技術保障等。而經濟效益,主要是指以盡量少的勞動消耗和物質消耗,培養盡可能多的人才,兩者缺一不可。3.統一指揮和民主管理相統一高校后勤服務范圍大、項目多、覆蓋面廣、時效性強,必須行動協調,指揮統一。同時,要善于聽取師生員工的意見,鼓勵他們參與管理。后勤部門及其成員,既接受管理,又是管理的主體。4.管理經濟方法和行政方法并行高校后勤具有服務經營性和學校教育性雙重性質。對于提供服務的生產者來說,服務就是商品,服務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和一定的交換價值。所以,后勤服務應按商品經濟規律搞好經營管理。行政方法是指導、調節學校經濟活動不可缺少的手段,以控制由經濟利益產生的盲目性。

(三)高校后勤管理的現狀

高校后勤管理具有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重要職能,隨著后勤社會化改革進程的加快,高校師生對后勤服務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后勤本身也需要不斷調整,使服務管理水平符合科學化、程序化、專業化之要求。最近幾年高校規模不斷擴大,給學生社區和食堂管理帶來了新的課題。對此,國務院和教育部領導非常重視,多次強調要加強學生社區和食堂等后勤管理,以便為廣大師生提供最佳的學習、生活和教育科研條件,這也是每一位高校后勤管理者和理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點

高校后勤管理,不僅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具有豐富的社會效益,尤其管理對象和管理內容的不同,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服務性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學校的所有工作都要圍繞這一中心開展。高校后勤部門主要是通過為學校教學、科研和師生生活服務的方式來實施管理,所以服務才是后勤工作的根本,具體表現在提供圖書資源、實驗建設、教學物資供應、財務管理,以及食堂、衛生所、商店、浴池的基礎設施建設等。2.先行性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后勤部門在實際工作中,不僅需要貫穿學校工作的始末,還要走在所有工作的前列,確保學校各項工作有充足的物質條件保障。3.相對獨立性這一特點,其實關鍵在于“相對”二字,主要是指針對高校其他部門,后勤部門是相對獨立的,不論是從生活需要角度來看,還是從工作需要角度來看,都處于比較獨立的狀態,這也是確保其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關鍵。4.協調性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恰到好處是極為關鍵的,不僅需要掌握高校辦學的內在規律,還要加強與各項工作之間的協調,從而為教學、實驗、實習等不同教學環節提供幫助和支撐,這就需要后勤部門通過協調好各方面關系,構建全方位覆蓋的服務網絡。5.技術性高校后勤管理其實是一項多層次、多工種、內容復雜、技術性強的工作。隨著高校師生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新技術和現代化設備逐漸完善,在促進高校后勤部門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同時,也給高校后勤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技術層面的要求更高,所以,技術性是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特點。6.務實性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內容比較復雜,包含學校日常運行的方方面面,并且除了內容比較復雜以外,其中每一項工作還比較具體,這就需要高校后勤部門保持良好的務實性,需要后勤工作人員深入一線,扎扎實實開展工作。7.社會適應性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為了方便師生的教學科研、生活與學習,后勤部門開展了多種項目的服務,在校內基本形成了“小社會”。后勤工作與社會各方面發生著密切聯系。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必須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適應高校全面改革的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權責不明

當前大部分高校后勤經營法人不夠明確,受市場經濟影響,高校后勤管理雖然演變為獨立的經營活動,但是,在實際管理運行過程中,大都停留在姓名的修改上,其本身的合法經營活動手續并不完善,當實際經營中出現勞務糾紛時,存在權責不明的情況,這對高校后勤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影響極大。

(二)機構不合理

受高校后勤管理復雜性的影響,不僅設置的機構部門多,并且存在業務重疊和職責不明的情況,導致高校后勤管理進展極為緩慢。

(三)激勵措施缺失

在高校后勤管理過程中,鑒于其獨立性特點,其實與企業日常的運行類似,但是,大部分高校對于后勤管理隊伍的激勵措施建設還不夠完善,存在選拔用人制度不完善和競爭性薪資待遇缺失等問題,導致高校后勤管理隊伍很難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加入,對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優化以及實際運行影響極大[2]。

四、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完善舉措

(一)明確高校后勤管理主體

在高校后勤管理運行過程中,管理主體的作用極為明顯,這不僅是權利分化,也是責任的分擔。但是,從當前高校后勤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主體并不明確,缺少經營法人,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不僅權利的分配比較模糊,并且當發生糾紛時,還存在責任推脫現象,對于高校后勤管理的運行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對于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完善,應從高校后勤管理的主體入手,通過明確權利和責任,提高高校后勤管理運行的效率和質量。高校后勤管理部門可以參考企業經營模式,以實際工作為基礎,構建完善的管理主體架構,從而明確高校后勤管理的主體,為市場經濟下高校后勤管理的運行提供基礎和前提。首先,主管領導的設置,可以參考董事長企業經營制度,在高校領導中選拔高校后勤主管領導,在享受后勤管理權利的同時,對整個高校后勤管理負責和統籌。其次,針對高校后勤管理的實際內容,設置不同的分管責任人,對具體業務進行負責,選拔具體業務負責人時,不僅需要對其相關業務知識進行檢驗,還要對其管理和協調才能進行檢驗,從而確保高校后勤管理正常穩定運行。最后,在上述管理主體架構的基礎上,設置獨立在外的監督部門,獨立于高校后勤管理部門之外,歸屬高校管理層直接管轄,對高校后勤管理運行進行監督,對高校后勤管理過程進行規范和約束,從而為市場經濟下的高校后勤管理創新提供穩定的基礎。

(二)梳理完善高校后勤管理機構設置

在高校后勤管理過程中,受高校后勤管理內容復雜性的影響,大部分高校在后勤管理過程中,所設置的機構大都比較復雜,并且各個機構之間的職責還存在重合的情況。對此,在管理主體明確的基礎上,對高校后勤管理機構設置進行梳理和完善,從而利用清晰合理的機構設置,有效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實際運行的效率和效果,為市場經濟下的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創新提供基礎和前提。可以從高校后勤管理的實際內容入手,基于市場經濟原理,以需求為導向,對高校后勤管理機構設置進行梳理和完善,如可參考技術后勤管理、圖書資料管理、生活后勤管理、基本建設管理、財務管理等實際高校后勤管理內容進行機構的劃分設立,對多余和職責重合的后勤管理機構進行融合。其次,職責的明確和劃分。一方面,從獨立職責入手,主要是指機構之間不重合,獨立的職責明確;另一方面,機構之間相互重合職責的細致劃分,明確重合職責的主體責任和責任單位,從而對職責進行明確的梳理劃分,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運行效率和效果。

(三)建立健全激勵體系

高校后勤管理不僅內容復雜,并且相對獨立,與企業運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激勵獎勵措施體系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而從上述分析中可以得知,主要是選拔用人制度和競爭性薪資待遇兩方面的缺失。因此,可通過建立健全激勵體系的方式,激發高校后勤管理人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有效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水平。首先,選拔用人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基于能者上庸者下的選拔用人機制,在適當參考工作經驗和工作時間的同時,針對特殊人才也要適當變通,給予選拔重用,運用競爭性的選拔用人制度,有效促進高校后勤管理隊伍的配置和完善。其次,薪資待遇方面的建立健全。主要基于競爭性原則,一方面,利用職級并行的晉升渠道,為高校后勤管理人員提供良好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基于績效考核的理念,針對職工平時工作的狀態和效果,設置具有競爭性的薪資待遇,激發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責任感,進而有效增強高校后勤管理的質量和水平,為市場經濟下的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創新提供良好的基礎[3]。

五、市場經濟下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創新思路分析

(一)充分融合市場機制

當前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受傳統觀念影響嚴重,大都還是延續計劃經濟體制運行,這不僅使得高校后勤管理體制臃腫復雜,還嚴重影響高校后勤管理的實際效率和水平,很難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因此,高校可以基于市場經濟的理念和特點,通過充分融合市場機制的方式,有效對高校后勤管理體制進行優化和完善,從而促進市場經濟下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創新和發展,實現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效率和效果的目的。首先,基于高校后勤管理內容復雜的特點和市場經濟的理念和特點,實現市場機制與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融合。在實際融合過程中,選擇與高校實際情況相適應、價格合理的第三方機構合作,在緩解高校后勤管理壓力的同時,促進市場化資源的配置和發展。其次,針對日常的采購和資源補充來說,一方面,打破當前高校采購中的固定供應商模式;另一方面,加強市場機制的融合優化,通過利用官網招標的方式,結合全面的市場實地調研,從而基于市場經濟原理,對高校后勤管理中的采購環節進行優化,有效促進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創新和發展。如通過招標競爭的方式引進社會企業服務高校,在適當競爭的基礎上,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分步驟地進行,在籌劃開放公正的高校后勤市場環境基礎上,加強高校后勤管理的自主經營和決策,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在市場經濟下的優勢。最后,注重宏觀調控的加入,不能一味依照市場的作用,避免在市場動蕩過程中影響高校后勤管理的運行。在實際宏觀調控的過程中,主要是權力的內收,在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過程中,設立專門的后勤管理體系,對市場機制融合下的高校后勤管理體制進行宏觀調整,確保高校后勤管理體制運行的穩定性和有效性,促進高校后勤管理的高水平平穩運行。

(二)謀劃好高校與后勤之間的管理關系

市場經濟下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創新,除了市場機制的融合以外,其實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管理關系構建也是極為關鍵,這一管理關系的主體是高校與后勤部門,這也是市場經濟對高校后勤管理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可以通過謀劃高校與后勤部門之間管理關系的方式,為市場經濟下高校后勤管理的運行和發展提供基礎,促進高校后勤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在新型管理關系構建的過程中,首先,打破管理方式和運行過程的一致性,在保持高校后勤管理部門與高校之間行政關系的基礎上,增強高校后勤管理部門的相對獨立性,適當在高校后勤管理過程中進行放權,結合市場經濟理念和特點,構建隸屬而又相對獨立的新型管理關系,促進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在市場經濟下的優化與發展,依托高校后勤的資源優勢,樹立高校后勤部門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地位。其次,把高校后勤管理職能和服務、經營職能嚴格區分,打破傳統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自然壟斷性,在提升高校后勤部門市場競爭力的同時,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高校后勤管理穩健發展。

(三)構建開放公開的高校后勤服務市場環境

市場經濟下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創新過程中,良好的高校后勤服務市場環境是極為關鍵的,不僅是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創新的基礎,也是促進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完善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可以通過構建開放公開的高校后勤服務市場環境的方式,促進高校后勤服務從傳統弊端中走出來,不斷向社會化、市場化高校后勤管理轉變發展。首先,從開放市場環境的構建入手,在構建過程中,主要是打破原有高校后勤服務市場的壟斷環境,通過引入市場經濟機制,把高校后勤服務的相關內容向市場開放,基于市場招標的方式,引進與高校實際情況相適應,并且經濟成本更低的服務內容。其次,從公開公正的方面入手,一方面,針對公開來說,主要是指在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過程中,適當擴大市場范圍,依托互聯網優勢,在學校官網中發布招標公告,打破地域空間的限制,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服務市場的公開性;另一方面,公正市場環境的構建,不僅要加強校內管理體系的監督和管理,高校后勤管理部門還可以通過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的方式,引入審計、監督監理部門,并接受大眾監督,通過多方面監督,有效構建公平公正的高校后勤服務市場環境。

六、結語

在對市場經濟下高校后勤管理體制進行創新時,不僅需要基于市場經濟與高校后勤管理的概念和內容,還要結合當前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實際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在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完善的基礎上,加強市場經濟理念和機制的融合,促進高校后勤管理向社會化、市場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殷仁坤.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創新研究[J].智庫時代,2019(48):252-253.

[2]柳正旺,董俊皊.試析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后勤工作的職能轉變[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3(5):75-78+111.

[3]杜吉榮.精細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有效運用分析[J].才智,2019(9):210.

作者:萬功哲 單位:沈陽工業大學遼陽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