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育解決對策
時間:2022-05-05 09:55:15
導語: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育解決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建筑類專業為例,探討了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育的對策。從勞動教育的含義、勞動教育的原則、勞動教育與學科融合的教學價值三方面入手,對勞動教育進行了概述。分析了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存在邊緣化傾向,與時代發展結合不夠密切,專業課程與勞動教育未充分融合,未貼合學生的發展特點。提出了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解決對策,應明確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勞動教育體系,結合學生發展特點,保證勞動教育效果,進而提升建筑類專業人才的職業技能和勞動素養,使其成長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勞動教育;專業課程教育;對策;建筑類專業
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積極探索勞動教育路徑,改變青年一代勞動觀念、勞動意識淡薄,勞動素養、勞動技能缺失等問題的研究尤為必要。將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可以滲透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態度和習慣,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勞動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融通的實施路徑為切入點,將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對學生具有積極作用。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可以通過建立健全勞動教育體系,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特點開展勞動教育,進而保證教育效果。
1勞動教育概述
1.1勞動教育的含義
勞動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理解勞動的意義,逐漸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同時對勞動人民產生一定的情感。學習是勞動的一個方面,需要受教育者認真對待。在勞動教育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技術素養,通過行之有效的勞動教育,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增強學生的體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對教育工作進行了重大部署,倡導勞動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對此,建筑專業課程需要積極響應,全面融合勞動教育。
1.2勞動教育的原則
首先,勞動教育需要遵循技術性原則。現階段,科學技術持續發展,對社會各界具有積極影響,教育領域也是如此。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必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生產勞動及生活勞動,進而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豐富學生技術素養。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技術意識可以逐漸增強,形成一定技術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所提高。其次,勞動教育需要遵循實踐性原則。勞動教育課程具有實踐性特點,一般情況下,勞動教育指學生參與一定的勞動實踐,因此,實踐內容不僅是普通課程的基本環節,還是勞動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要保證實踐教育的順利進行,學校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定的實踐條件,引導其進行勞動操作,保證其勞動實踐符合實際情況。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真正地學會勞動知識,掌握勞動技能。再次,勞動教育需要遵循開放性原則。與普通課程教育相比,勞動教育更具開放性。在教育過程中,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時間和獨立的實踐機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精神體驗。勞動教育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勞動教育的相關活動和實踐形式相對豐富,具有一定的彈性。勞動教育內容應多樣化,不能局限于教材,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豐富勞動教育內容,提升勞動教育的教學質量。最后,勞動教育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則。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教育工作者應保證學生的安全。一方面,勞動課開始前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講解相關安全知識,使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的技能,并做好環境保護。善于運用勞動工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引導學生自主穿戴防護衣物,使學生遵守相關紀律。另一方面,制訂嚴格、系統的安全標準,補充和完善安全管理機制。若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開展有效應對措施,保證學生安全。
1.3勞動教育與學科融合的教學價值
首先,有助于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勞動態度。學生是具有可塑性的群體,實施勞動教育具有積極意義。學習是需要進行腦力勞動以及動手實踐的過程,學習也是勞動教育的一種,若想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生活,就必須使其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其次,可以養成正向的學習習慣和勞動習慣。若想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勞動效果,就必須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習慣可以進行遷移,學習和勞動是相通的。因此,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養成的良好習慣,可以遷移到學習過程中,保證其學習效果。再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開展有效的勞動實踐,可以磨煉學生意志,鍛煉學生心智,增強學生的進取心,培養其創新意識,而單純的文化課教育難以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教師可以加以引導,鍛煉并提升其抗壓能力。最后,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包含美育、德育和智育的發展,還包括勞動素養的提升。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應大力倡導勞動教育,使學生意識到勞動的魅力,樹立正向的勞動觀念,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同時,在培養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掌握更多勞動知識和技能,提高調節情緒的能力,激發創新動力。
2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存在的問題
2.1存在邊緣化傾向,與時代發展結合不夠密切
現階段,勞動教育與時代發展的聯系不夠緊密,難以體現時代變遷,不能反映出社會發展動態。勞動課程沒有與時俱進,不具有創新型。比如,在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沒有融入創新創業的內容,學生難以全面認識雙創。同時,高校組織的教育活動形式相對傳統,一方面,主要開展理論知識的講授,宣傳勞動教育知識,引導學生樹立勞動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實踐活動以打掃衛生及志愿者服務為主。這樣的勞動教育能夠發揮一定的教育效果,但陳舊的教育內容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沒有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難以體現勞動蘊含的魅力。隨著人工智能的逐漸普及,存在體力勞動將被取代的錯誤觀點,若不加以引導,學生容易產生錯誤認識,將勞動教育邊緣化,難以有效發揮其育人作用。
2.2專業課程與勞動教育未充分融合
勞動教育往往脫離學校教育體系,沒有成為教育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各高校往往重視技術技能的培養,重視實驗室建設和科學研究,但容易忽視勞動課程的建設和落實,沒有將勞動教育融合到課程設置中,導致專業課程與勞動教育未充分融合。現階段,部分高校過于重視知識傳授及技能培訓,忽視對勞動素養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導致勞動教育難以融入教學體系中。當前,部分高校不重視勞動教育,只是簡單地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學生未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忽視勞動教育的本質,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在開展勞動教育時,難以有效融合專業特點,不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偏離了專業培養目標,難以發揮勞動育人的目標。
2.3未貼合學生的發展特點
當前,高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未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導致勞動教育缺乏吸引力,難以發揮育人效果。部分高校存在灌輸式教育,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降低了學生進行勞動的積極性,使其缺乏學習動力。此外,部分高校開展的勞動實踐活動相對單一,學生難以體會到勞動的樂趣,體驗感較差,未采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方式,導致學生產生消極心理,勞動興趣較低,勞動教育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3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解決對策
3.1明確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發展情況,努力培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構建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和培養體系,在培養過程中結合學校的辦學方向,結合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開展全方位教育。教師要創新教育理念,轉變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引導學生尊重勞動活動和勞動者,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抓住教育時機,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重視并樹立積極的勞動觀念,提升勞動精神,使學生走入社會后可以誠實勞動、積極勞動,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比如,可以增加建筑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工程測量以及建筑CAD等實踐課程的授課比重,在實踐過程中重視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將職業素養及勞動技能融會貫通。還可以開展建筑識圖、裝飾技能等方面的建筑技能競賽,鼓勵建筑類專業學生積極參與。
3.2建立健全勞動教育體系
在教育過程中,高校應制定科學的勞動教育教學計劃,健全勞動教育機制,完善相關考核機制,積極拓展勞動教育平臺,為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提供廣闊平臺,全面落實勞動教育。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要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學體系中,結合建筑類專業的特點,重視勞動精神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高校要建立健全勞動教育體系,確保其發揮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在建筑類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在建筑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應保證勞動教育的課時,并將其納入到學生考核評估的一部分,突出勞動教育的重要地位。其次,創新教學方法。引導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拓展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平臺全面落實勞動教育,發揮其積極的育人效果。再次,將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相互融合。比如,可以將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通過開展思政教育,提升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同時,在建筑類專業教學中,可將勞動教育融入到理論和實踐課程內容中,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學效果。最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是專業課程的組成部分,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應充分發揮教育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勞動實踐中。
3.3結合學生發展特點,保證勞動教育效果
當前,勞動教育已成為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重要措施。在勞動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培養目標,進而有效保證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身心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保證勞動教育活動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提高勞動教育的吸引力,保證活動的參與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結合學生善于標新立異的特點,創新傳統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比如,隨著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普及,教師可以通過釘釘、抖音等平臺,向學生線上傳授一些教育理念和教學知識,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為學生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高校可以邀請勞動模范進校園,為學生講解先進事跡,以此激發學生的奉獻精神,增強勞動意識,使其正確認識勞動。再次,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義務勞動,引導學生認識勞動的價值,體會勞動的樂趣,進而樂于勞動。最后,積極拓展勞動教育平臺。高校可結合建筑類專業的實際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運用社會教育平臺開展勞動教育。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勞動內容,使勞動內容與工作實際相符合,為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實踐提供幫助。此外,要弘揚工匠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開拓學生眼界,豐富勞動知識,提升勞動技能,為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指明方向。在勞動教育過程中,高校應處理好勞動價值觀、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三者之間的關系,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進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4結語
勞動教育對受教育者具有積極作用。在大力開展城市建設和鄉村建設的社會背景下,應不斷提升建筑類專業人才的職業技能和勞動素養。建筑類專業課程需要積極融合勞動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成長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歐洋.高職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育的對策研究———以建筑類專業為例[J].品位·經典,2021,(09):81-83,143.
[2]王冰.貴州省中職學校建筑類專業設置適切性現狀調查及優化對策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0.
[3]陳宏利.地方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實踐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8.
[4]王偉.當前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開封大學學報,2019,33(03):46-49.
作者:王丹 黃欣然 戴蓮菲 單位: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青少兒舞蹈啟蒙教育形式和意義
- 下一篇:區域經濟合作建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