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應對策略
時間:2022-05-10 08:43:41
導語:高校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進入21世紀,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我國在線教育用戶數量不斷增加,線上教學發展迅速。2012年,美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平臺大規模融資發展,在線開放課程學習模式興起,引起了騰訊、百度、網易等國內互聯網巨頭的重視。2013年,慕課開始走進中國市場,大批高校教師開始學習慕課模式,國內高校線上教學進入創投熱潮期[1]。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精品在線課程建設在高校一直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課程總量偏少、結構失衡、質量不高、特色不足、應用較少等突出問題[2]。2020年春節前后,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促使各高校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在線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廣大教師開始開展線上教學,廣大學子也開始了線上學習,促進了線上教育的井噴式發展[3-5]。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秩序得以恢復并于2020年秋季學期順利實現高校的復學。然而,全國各地仍不定時地暴發疫情。哈爾濱工程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所在的哈爾濱市是黑龍江省省會,發揮著與日本、韓國等國家進行貿易與交流的職能,黑龍江省還有多個城市與俄羅斯接壤,因此存在較高的境外病例輸入風險。同時,哈爾濱市所在地區的溫度較低,增加了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哈爾濱市已經經歷了多輪疫情的暴發。特別是2021年秋季學期,哈爾濱市經歷了8月初、9月中旬以及10月底三次小規模的疫情暴發,使得高校不得不推遲學生軍訓,將高校實驗實踐課程教學暫停,并將高校的專業課教學轉為線上授課。雖然部分師生都已經有過一個學期的線上教學經歷,且線上教學具備一定的技術優勢,能夠打破疫情防控對于師生交流互動的時空限制,保障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進度,然而,類似哈爾濱地區的高校師生往往經歷著“突發式”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轉變,打亂了專業課教師原有的教學規劃,顛覆了學生固有的學習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授課質量和聽課效果。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先進高分子課程教學為例,探討面對“突發式”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需求,高校專業課教師需要采取的教學改革措施和應對策略,并對未來的課程建設提出展望。
2課程改革和應對策略
2.1積極參加信息化教學技能培訓,持續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養
自疫情暴發以來,高校專業課的線上授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使用騰訊會議、QQ等軟件,采用屏幕共享、輔以視頻或語音的方式上課,也可通過語音和視頻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和答疑。(2)通過在線教育平臺的直播功能進行授課,如雨課堂、智慧樹及超星學習通等。教學系統同步連接各個平臺,方便教師和學生及時全面地掌握上課信息。同時,教師也可通過此平臺進行課堂/課后測試、學生考勤以及課堂互動。(3)學生學習教師提前錄制的視頻課并完成作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實施者,教師自身的信息化素養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學校為了保證授課質量和聽課效果,主要使用在線教育平臺進行授課。該教學方式既可以實現課堂的直接授課,還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及時共享,既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方便學生及時獲取課程資料。學校和學院也加大了對專業教師的信息化技能培訓力度,創建了多個針對各個在線教育平臺的技術交流群,方便專業課教師及時分析和解決所遇到的技術難題。在疫情防控期間,廣大教職工克服困難,積極參加信息化技能培訓,學習各個教學平臺的操作技能,同時加入在線教育平臺的技術交流群,不斷取經并反復練習相關操作技能,提高自身對信息化教學方式、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的掌握程度,已初步實現自身信息化素養的提高。
2.2重構線上線下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
由于我校處于疫情多發地區,多門專業課的授課出現反復切換授課模式的問題,不僅對授課教師的授課思路產生影響,也影響到學生的聽課體驗。因此,以先進高分子材料課程為例,須在教學大綱規定范圍內堅持科教融合、學思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第一次疫情暴發以來,授課教師團隊通過精煉課堂內容、設計授課順序、梳理重點難點,分別設計了線上和線下授課內容。在沒暴發疫情、可以進行線下授課時,優先對重點難點內容進行講解,保證重點難點內容的授課效果。同時,對線上授課內容進行優化,將線上平臺的免費教學資源分享給學生,以便學生提前了解和學習。逐漸增加和優化線上授課內容,強化線上和線下授課內容的銜接性,保證課程由“應急式”線上教學過渡到常態化線上教學。
2.3創新課堂管理形式,提升線上授課質量和授課效果
由于我校處于疫情多發地區,經常不得不采用“突發式”線上授課形式,須創新課堂管理形式,提高線上授課質量。信息化教學方式為教師課堂教學提供了互動的手段,因此可以利用線上授課平臺的簽到、投票、評分及討論等功能,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特別是可針對重點難點內容設置相應的問題,幫助學生鞏固重點難點知識。此外,在線上授課過程中,可以構建線上教學社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擴展課堂內容,加強師生互動,提升學生在線學習的專注度和參與度,全面提高線上和線下教學質量。由圖1可知,有91.4%的學生完成了80%以上的題庫題目,說明題庫的使用率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對關鍵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另外,根據答題的準確率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研究,可以將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分為入門(準確率為0%~25%)、熟悉(準確率為26%~50%)、進階(準確率為51%~84%)和極好(準確率為85%以上)四個等級。由此可以看出,67.2%的學生的答題準確率可以達到85%以上,但仍有部分學生的答題準確率較低,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相應的教學手段。
2.4創建多元化課程考核模式,兼顧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
針對局部地區疫情多發的現狀,須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改進課程評價方式。建立累加式考核評價體系,增加多元化考核評價方式,兼顧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可結合線上學習數據、線上測試數據、課堂線上答題數據,全面考核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同時增加針對先進材料制備方法的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形成科研思維、分享科研經驗。通過分組討論,幫助學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的科研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初步探索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相對科學的考核體系,與線上教學平臺建設結合,將理論知識的創新應用能力作為考核指標,注重考查學生的工程解決意識、科研意識、綜合分析能力、項目的參與度和責任心等。改變傳統由平時考勤和期末測試為主的課程評價模式,構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模式,督促學生線上積極參與、線下認真學習,將學生培養成為理論知識扎實、工程意識較強、合作能力突出的新時代工程人才。
3結語
在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高校須開啟真正意義上的在線課程教學改革,助力線上教育的推廣與創新,須站在新一輪教學技術變革的高度,繼續深化線上線下教學改革,促使高校專業課由“應急式”線上教學向常態化線上教學過渡。
參考文獻
[1]郭瑞,王亮,潘清.國內高校線上教學發展研究綜述、啟示及展望[J].銅陵學院學報,2021,20(2):119-121.
[2]楊德全,鄧育梅.在線課堂教學質量控制與實踐探討[J].信息系統工程,2020(9):155-156.
[3]魏廣言,李偉艷.疫情防控期間在線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以呼倫貝爾學院為例[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21,29(1):127-130.
[4]盧瑗瑗,趙曉迪,王秉文,等.新冠疫情防控期間航空航天醫學線上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心臟雜志,2021(4):444-446.
[5]朱志永.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5):50-53.
作者:鄭婷 王曉東 白成英 張麗麗 喬英杰 楊鯤 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
- 上一篇:飲水安全工程標準化建設與管理方法
- 下一篇:園林工程造價有效控制方法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