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05-16 09:38:48

導語: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結合目前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模式,以重應用、創特色、厚基礎、精技能為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目標,以就業為導向構建農業科技專業課程體系,結合校企合作模式采取階段式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多元化教學評價來調整教學方式,以此提高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校企合作模式;應用型人才;農業科技人才;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化農業發展離不開農業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農業現代化的核心,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都需要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隨著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農業科技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但是目前存在著嚴重的農業科技勞動力大規模轉移現象,以及農業科技勞動力綜合素質結構性下降等問題,無法滿足農業科技發展需求[1]。為了促進農業科技發展,大部分高等院校開設了農業科技專業,加大對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以應用型人才作為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方向,目前高等院校應用型農業科技教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實際的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中存在培養效果較差的問題,人才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較差,沒有達到預期的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目標,高等院校在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方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此,筆者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校企合作模式下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研究

1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現狀

1.1缺乏實習實踐

農業科技是一項實踐性和實習性較強的專業,目前大部分農業科技人才畢業后在實踐實習中均存在種種困難和問題,對于所學的理論知識無法實踐,在專業崗位上遇到的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學生的實踐實習能力較差。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在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過程中忽視了實踐教學和實習教學,高等院校雖然已經建設了與該專業相對應的實踐實習基地,但是由于學校對于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投入資金有限,導致基地內設備與基礎設施不齊全,農業科技專業教學過程中實踐實習基地的使用次數比較少,農業科技專業實踐實習基地僅僅是個擺設,沒有發揮出其真正的價值[2]。農業科技專業相關理論知識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僅依靠課堂理論教學,不采取實踐實習教學,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目前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缺乏實習實踐的問題比較嚴重,已經成為高等院校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共性問題。

1.2學生學習動力不足

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學生對農業科技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較低。由于農業科技專業是一門冷門專業,該科目下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從其他專業調劑的,導致其對于農業科技方面的學習產生嚴重的厭煩心理。表1為歷年來農業科技專業生源情況。第三,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職業定位模糊,許多學生沒有明確該專業的就業方向,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時間在混日子。綜合上述三個方面的表現可以看出,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存在學生動力不足的問題。

2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路徑

以校企合作模式為依托,針對上述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現狀,提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實現過程如圖1所示。如圖1所示,校企合作模式下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課程體系、培養計劃以及評價體系三個要素。首先,結合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建立農業科技專業課程體系;其次,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目標,采取階段式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計劃,進行針對性教學;最后,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不斷調整和優化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方式。以下將從上述三個方面對校企合作模式下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詳細描述。

2.1以就業為導向,建立農業科技課程體系

結合目前農業科技專業人才市場需求,以重應用、創特色、厚基礎、精技能為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校企合作模式理論,以就業為導向構建農業科技專業課程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實驗教學、實踐教學、崗位培訓以及理論教學四部分,具體如圖2所示。理論知識是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基礎,同時也是農業科技專業技能應用與實踐的依據,學生需要充分掌握農業科技理論知識,因此以農業科技理論課程為基礎,包括生態農業基本原理、生態農業生產與發展、生態農業技術理論、精確農業技術理論、精確農業概念與特征、生態農業概念與特征、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理論、高產優質栽培概念與特征等[4]。實驗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農業科技實驗和實踐技能,通過實驗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將抽象的理論概念和原理進行證實、解釋和應用[5]。崗位培訓課程是以提高人才實踐應用能力為目標,到企業實際崗位上進行就業體驗,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進而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2.2采取階段式人才培養計劃

結合建立的農業科技課程體系實踐需求,制訂階段式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計劃,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分成四個階段,具體如表2所示。如表2所示,第一階段以校內人才培養為主,對應的培養對象為大一新生,培養時間范圍是從第一個學年到第二個學年。第一學年學生剛進入大學,剛剛接觸農業科技專業課程,因此第一階段對應的課程為農業科技基礎理論課程,以農業科技基礎理論知識作為教學內容,達到夯實理論基礎的教學目標[6]。第二階段的教學主體為學校,教學課程對應的是課程體系中的實驗教學課程,教學時間為第二學年下學期。經過了第一階段教學,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農業科技理論基礎,因此在該階段對學生進行實驗教學,在校內以實驗的形式對農業科技理論知識進行驗證[7]。第三階段的教學主體是企業和學校,教學課程對應的是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教學課程,教學時間為第三學年下學期。在該階段學生一方面要完成校內的實踐課程任務,另一方面還要完成在企業工作崗位上的實踐實習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第四階段的教學主體為企業,教學課程對應的是課程體系中的崗位培訓課程,教學時間為第四學年下學期。第四學年下學期是學生農業科技專業學習的最后階段,經過前三個階段的學習和實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能力,在該階段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到企業中自由選擇崗位和職業,完成崗位培訓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素養[8]。

2.3開展多元化教學評價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定期測評與考核,檢驗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效果和教學質量。根據校企合作模式應用實踐需求,對農業科技專業學生開展多元化教學評價,其中包括專業理論知識考核與實驗實踐能力考核兩個方面[9]。第一,以閉卷筆試的方式在每個學期末對學生的農業科技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試卷評分采取百分制。第二,從第二階段開始,每階段結束后對學生的農業科技實踐能力進行考核,考核方式包括農業科技設計、農業科技技能現場操作兩種,教師隨機選擇一種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測評。第三,根據學生最終的考核結果,對下學期和下階段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計劃進行優化和調整,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以此提高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質量[10]。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實施,全面培養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全力打造應用型高級農業科技人才,以此完成校企合作模式下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

3結束語

在分析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筆者結合校企合作模式,從課程體系、培養計劃和評價體系三個方面創新和優化應用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為提高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效果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尹海勇,劉展辰.經濟帶動建設背景下農業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策略:評《卓越農業人才培養機制創新》[J].灌溉排水學報,2020,39(9):154.

[2]馬坤,吳蕊,蔣浩藝.新時期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評《青年農業科技人才成長環境優化研究》[J].中國農業氣象,2021,42(1):83.

[3]朗宏芳.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職工業機器人現代學徒制培養新機制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3):232-233+235.

[4]章鏴,程子洋,吳永祥,等.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農林專業“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6):265-267.

[5]曾海容,韓春磊.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校園賽事”校企合作模式創新:以應用型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為例[J].教育觀察,2020,9(45):86-88.

[6]盛婷婷,佟安娜.“全方位—深層次、多元化—立體型”校企合作模式創新與改革研究:以與萬豪集團合作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8):27-28+34.

[7]蔡文芬,郭翔,程苗.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7):158-160.

[8]龔云飛,任麗娥,龐琨.校企合作模式下特色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文教資料,2013(14):115-117.

[9]祝媛媛,詹婧嫻,吳紹艷,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77):39-41.

[10]呂博.校企合作模式下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9,34(1):85-87+116.

作者:呂倩男 單位:山西應用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