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訓練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的影響
時間:2022-05-17 10:01:49
導語:手工訓練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手工訓練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孤獨感與病恥感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4-6月在該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比較2組孤獨感量表(UCLA)、貶低-歧視感知量表(PPD)評分。結果2組訓練前UCLA、PP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3個月后,研究組UCLA、PPD評分低于訓練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工訓練可降低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孤獨感與病恥感,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手工訓練;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孤獨感;病恥感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最常見的重型精神疾病,臨床上常表現為幻覺、妄想等特殊思維,以及情感和行為活動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礙,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和致殘率[1]。隨著精神醫學的發展,新型的治療技術和康復手段不斷應用于臨床,患者的精神癥狀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很大一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仍被社會邊緣化,這是目前精神衛生工作者面臨的一大難題[2]。國內外大量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治療、康復過程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獨感與病恥感,會對其預后恢復產生消極的影響[3-5]。手工訓練是集勞動、娛樂、文體活動為一體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手工訓練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癥狀,提高患者社會適應能力[6]。本研究探討了抗精神病藥物聯合手工訓練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孤獨感與病恥感的影響,旨在為促進患者全面康復提供一定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4-6月在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納入標準:(1)符合《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診斷標準[1];(2)病情穩定處于康復期,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有一定自知力;(3)能獨立完成手工訓練和問卷填寫;(4)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軀體疾病或物質依賴;(2)不愿意參與本研究。研究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32.62±9.47)歲,平均病程(6.41±3.17)年,平均住院次數(4.26±2.18)次,本次平均住院時間(1.69±0.63)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0.82±3.17)年。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31.78±10.25)歲,平均病程(6.52±3.48)年,平均住院次數(3.89±1.97)次,本次平均住院時間(1.88±0.7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9.78±0.69)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1.2.1治療方法2組予以常規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入院宣教、疾病健康教育、用藥知識及心理疏導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3個月的手工訓練,即按照一定的規則將零散的塑料花蕊、花瓣、花葉組合成完整的花束。訓練前提供一完整的花束模板,并由2名康復護士詳細講解每個步驟,確認所有患者明白流程后開始制作。將研究組患者隨機分成A、B、C組,各10例,其中A組患者把花蕊(黃色)穿入不同種類的花瓣中(玫瑰、郁金香、百合),形成完整的花朵;B組患者把綠色花葉裝在多分枝的綠色花枝上;C組患者將完整的相同種類花朵裝在帶綠葉的花枝上,完成一整枝花。最后,將玫瑰、郁金香、百合按照一定比例組合成一把花束。訓練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的08:30-10:30、14:30-5:30。康復護士將患者帶到手工訓練室,在制作過程中如發現患者有制作錯誤,及時指出并糾正。每天對完成較好或進步較大的患者予水果或餅干等獎勵,調動其積極性。1.2.2評價工具(1)一般資料問卷:包括性別、年齡、住院次數、住院時間、受教育年限等。由2名經過培訓的主管護師詢問并查閱患者一般資料,訓練前后用統一的指導語對問卷做簡單的填寫說明,填寫過程由患者獨立完成。本研究共發放問卷65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有效回收率為92.3%。(2)孤獨感量表(UCLA):該量表由RUSSELL等編制,共20個條目,用于評價因對社交的渴望與實際水平的差距而產生的孤獨[7]。該量表采用4級評分法,總分20~80分,分數越高表示孤獨感越嚴重,其中,<40分為無孤獨感;40~<60分為輕度孤獨;60~<80分為中度孤獨;≥80分為重度孤獨。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73,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4。(3)貶低-歧視感知量表(PPD):用于評價精神疾病患者感知他人對自己貶低或歧視態度的狀況,共有12個條目,其中1、2、3、4、8、10項為反向計分,采用4級評分法,分數越高表示感知到的病恥感越嚴重。該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2~0.86,內容效度為0.98,Cronbach′sα系數為0.76[8]。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60例患者UCLA評分為(45.37±4.28)分,其中輕度孤獨34例,中度孤獨8例。60例患者PPD評分為(2.87±0.63)分。2組訓練前UCLA、PP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3個月后,研究組UCLA、PPD評分低于訓練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有研究指出,當個體感到缺乏滿意的人際關系及對交往的渴望與實際交往水平存在差距時,孤獨便會產生,其本質上是一種主觀心理感受或體驗[9]。本研究結果顯示,60例患者UCLA評分為(45.37±4.28)分,其中輕度孤獨占56.7%,中度孤獨占13.3%,表明多數患者存在輕度以上的孤獨感,與國外研究結果一致[10]。PERESE等[11]對社區精神病患者的孤獨感進行調查時發現,一半以上患者常抱怨感到孤獨。一般而言,短暫的孤獨不會對個體健康產生影響,但是長期或嚴重的孤獨對健康有嚴重影響,可導致物質濫用、免疫功能下降,進而導致社會功能減退和生活質量下降[12-13]。病恥感是患者因自身疾病由內心產生的一種恥辱性體驗。由疾病帶來的羞怯感和病恥感會使患者社會自我感受性降低和自我認同感下降[14]。本研究結果顯示,60例患者PPD評分為(2.87±0.63)分,顯著低于國外常模[8],與陸紅英等[15]研究結果一致。有研究顯示,高水平的病恥感可降低患者的社會功能、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并增加其患抑郁癥的風險[16]。孤獨感與病恥感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普遍存在,醫務人員在改善患者精神癥狀的同時,應對患者的孤獨感與病恥感給予更多關注。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遷延性精神疾病,抗精神病藥物仍是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手段。在疾病恢復階段,隨著精神癥狀的消失及自知力的不斷恢復,患者內心愈發渴望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建立良好的社交網絡,同時其內心的壓力越來越突出,既擔心出院后無法面對家屬、親戚、朋友及同事,又害怕來自社會的歧視。這種內在的病恥感容易引起患者情緒低落,使其內心封閉起來,不愿意與他人敞開心扉。本研究結果顯示,手工訓練前,2組UCLA、PPD評分無顯著差異;手工訓練3個月后,研究組UCLA、PPD評分顯著低于訓練前,且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手工訓練可降低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孤獨感與病恥感,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手工訓練可增進患者間交流與合作,從而提高患者社交能力,為患者重返社會創造一定條件,使單調、無聊、封閉的住院生活變得豐富,同時還可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患者思想壓力,降低患者內心孤獨感。手工制品的完成可滿足患者成就感,增強患者掌握生活和工作技能的信心,為回歸社會做好準備。此外,手工訓練使患者更容易與周圍人建立交流,逐步恢復患者自信心,激發患者自我價值意識,從而降低患者內心病恥感。有研究顯示,手工訓練可明顯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17]。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獨感與病恥感,醫務人員在治療其精神癥狀的同時,應積極關注患者心理健康。本研究通過手工訓練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孤獨感與病恥感實施干預,取得了一定效果。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納入的樣本量偏小、干預時間偏短且訓練項目較為單一。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擴大樣本量、延長干預時間來進一步觀察。手工訓練在臨床上雖取得了一些積極療效,但其理論基礎尚未完全明確。
作者:陳佳偉 陳全 許金龍 單位:中山市第三人民醫院早期干預
- 上一篇:談百年經典文學作品的動漫表達
- 下一篇:軟質景觀與環境景觀人性化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