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促進民族地區教育均衡
時間:2022-05-19 08:33:47
導語:智慧教育促進民族地區教育均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其中既有培育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內生動力作出的努力,也是教育助推人們思想觀念更新,加速物質、精神生活雙富裕的必然結果。然而,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普遍存在。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智慧教育具有跨時空教育資源整合和共享的特性,對破解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問題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錨定智慧教育的基礎理論問題。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的理論體系,需要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對教育均衡的內涵、價值及特征進行探討,并對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的制度、發展戰略、前瞻性與全局性等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比如,探索智能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在線智力資源流轉與服務機制;實施基于AI+5G視域,適應學習平臺的智能化學習環境構建研究;進行基于績效視角的智慧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機制創新研究;等等。通過全方位、多視角創新發展智慧教育的基礎理論,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教育基礎理論體系和研究框架,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彰顯時代性的創新性理論成果,為智慧教育發展提供理論支撐。聚焦智慧教育育人范式轉變問題。在智慧教育的大背景下,邊疆民族地區教育領域的學校布局、管理模式、課程資源、組織形式、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等都將受到巨大挑戰,尤其是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在智慧教育影響下,更需要創新與轉型。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邊疆民族地區教學范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范式(從“被動接受式學習”轉向“主動探究式學習”)、管理范式(從“科層制管理”走向“網絡式治理”)等的轉變,成為智慧教育重點探討的理論性問題。深化智慧教育的應用模式問題。智慧教育促進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均衡問題的解決路徑與應用模式創新,應關注邊疆民族地區的民族多樣性及受教育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基于人本主義的理論與方法,探尋智慧教育促進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均衡發展的最佳路徑。應剖析內因,尊重邊疆民族地區歷史與文化差異,實現不同地區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的模式、方法、路徑的特色化。除此以外,還需要根據地域內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的不同發展階段,在教育信息化2.0的時代背景下,創新應用模式及實施策略。
提升智慧教育助推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均衡的“精準性”
以“素養提升工程”精準解決教育主體能力素養問題。按照“省級統籌、分級負責,以縣為主、學校為本”的總體思路,因地制宜地進行各地師生的智慧教育意識培養和智能信息技術能力訓練,增強師生利用大數據、互聯網開展智慧教育的意識,創新智慧教育應用能力測評機制。突出“素養提升工程”的邊疆民族地區特色和智慧教育的目標,整合國培、省培及市、縣級相關培訓項目,驅動校長智慧化領導意識與能力、教師智慧化教學意識與能力、培訓團隊智慧化指導意識與能力、學生智慧化素養意識與能力的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的“四提升一全面”總體發展目標實現。系統構建邊疆民族地區人才引進和培養體制機制,可在現有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基礎上用10年時間培養1萬名智慧教育名師、1000名智慧教育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引進100名智慧教育研究領域高層次人才,建立10個智慧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著力打造具有邊疆民族地區特點和區域競爭力的智慧教育創新人才體系。以“資源培育工程”精準解決教育資源開發利用問題。地方各級政府應牽頭構建智慧教育資源系統共建共享的主體(由政府職能部門、高校及科研機構、區域教育管理部門、企業、教師、學生、科研工作者等組成)、技術環境(由計算機、存儲器、網絡、數據庫、應用軟件技術等構成)和動力機制(智慧教育資源建設和應用動力機制),使其能夠整合和發揮邊疆民族地區獨特教育資源優勢,推動智慧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提升資源應用效率,進而推動區域均衡發展的價值取向。創建“以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為引導、以學校信息化應用為主體、以社會各方共建共享為支撐”的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體系,逐步與其他區域教育資源平臺和企業資源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探索形成“企業競爭提供、政府評估準入、學校自主選擇”的智慧資源建設機制。以“智慧校園工程”精準解決發展的同步同頻問題。通過信息化和智慧化手段,對學校日常管理、課程教學、學習資源管理、考試考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教師發展、科學研究、學生管理、實習實訓、技能發展、招生就業、合作交流、后勤服務、衛生保健、安全保衛等一系列工作進行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升學校的教學科研質量、管理效率和社會服務能力。建立基于教育大數據的個性化學習層次塔,實現對學習效果所達到的能力層次進行評判,方便教師對學生互動交流情況、考試與學習作業情況以及課外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形成持續性和終身性的智慧評價體系。以“教育示范工程”精準解決發展的區域協同問題。以“智慧終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園”“智慧實驗室”“創客空間”“智慧教育云”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聯合邊疆民族地區現有的“智慧教學試點項目”單位,開展“智慧課程”項目學校建設試點工作,以優質中小學為領銜單位,建設一批“智慧課堂”試點項目學校,合力突破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圍繞教育部關于“智慧教育示范區”的建設重點任務,進行邊疆民族地區“智慧教育應用示范區”建設與實踐探索。創新區域教育發展機制,打造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智慧教育新格局,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智慧教育體系,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機制,打造民族地區智慧教育的特色和示范工程。
作者:甘健侯 段從宇 楊超
- 上一篇:中學音樂課程德育功能分析
- 下一篇:中華文化認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