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分析
時間:2022-05-23 11:34:46
導語: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該充分發揮各個專業課程的育人作用,將課程思政課堂研究與國際商務等課程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深度挖掘專業課程內容與教學中蘊含的內容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提高國際商務等課程的教育成效,為立德樹人教學任務和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國際商務類課程思政的原則
(一)開放原則
價值觀塑造是課程思政教學的首要目標,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國際商務課程必須以改革開放為依托,積極推動該專業課程思政的改革與創新。高校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工作過程中,應在引導學生把握外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項內容的前提下,要求學生以更加開放的心態,看待和認識各個國家的發展,合理運用歷史觀與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理解和分析世界各個發展的現狀和趨勢,要求學生站在辯證的角度上,看待我國的發展,從而達到增強新時期大學生民族自信心的目的[1]。
(二)理論和實踐結合原則
傳統單一的理論說教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大學生價值觀樹立以及職業精神培養的要求。對此,高校應該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合理運用生動形象的實例,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觀察和思考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職業精神。
(三)系統性原則
高校國際商務專業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教學,并不是在課堂教學中,單純地由教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該教學活動的開展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對國際商務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意識的培養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實施思政課程時,不僅要從學校和學院的層次上做好頂層制度的設計工作,而且還應做好專業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指引的相關工作,完善和優化現有教學資源,創新專業課程教學方法,利用合理的激勵措施和制度,提高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評價的效果。
(四)科學性原則
高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師資力量、學生培養目標等相關因素都是影響專業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效果的關鍵因素。專業課程教學中實施的課程思政教學,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以及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為首要教學目標,與以往的單純技能、知識培養相比,國際商務專業教學中,學生價值觀與職業精神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體現出其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此外,由于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與職業精神的培養也是在相應規律的指引下進行的,因此,高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在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時,應該嚴格遵循教育發展規律,避免因為課程思政的實施出現形式化、教條化或孤立化的情況,導致專業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實施的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2]。
二、國際商務類課程思政的內涵
國際商務專業的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國際商務業務能力。當前,其所涉及的課程思政內容一般是指國際商務政治素養、職業精神、職業意識和人文素養四大內容,因此,高校必須根據專業課程教學的要求,積極探索和創新國際商務類專業課程中課程思政教學的策略。
(一)國際商務政治素養
高校國際商務專業學生政治素養的培養主要涉及國情教育、國際商務外事紀律、國際商務政策、國際商務涉外保密制度教育等相關內容。通過對我國國際商務發展歷程的深入分析發現,我國國際商務領域經過長期的發展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所以,高校在國際商務專業教學中,應該在開展國情教育的過程中,深入全面地了解其他國家的政治、文化、經濟等相關知識,才能達到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目的。針對國際商務政策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了我國對開展國際商務活動所持有的態度,了解了政府部門為了確保企業國際商務活動的順利開展,所做出的各種努力,促進了學生在對國際商務政策的理解和認識。對學生加強涉外保密制度教育工作的力度,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商業機密意識,為學生后期參加國際商務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高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教學中開展的國際商務外事紀律教育,促進了學生國際商務活動中政治覺悟的有效提升,幫助學生樹立了參加國際商務活動必須堅守的政治底線。
(二)國際商務職業意識素養
高校國際商務專業教學中,針對學生國際商務職業意識的培養,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參加國際商務活動時,形成正確的職業意識。這種職業意識沒有特指,加強學生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教學中平等互利意識、商品服務質量意識、溝通協作意識、合同意識以及客戶至上意識的全面培養,不僅減少了參加國際商務活動時不同文化之間產生的沖突對國際商務活動開展效果產生的影響,而且保證了國際商務活動在相關規則指引下順利完成,營造出了良好的國際商務活動環境。
(三)國際商務職業精神
國際商務職業精神是支撐國際商務活動從業人員在國際商務領域中不斷成長和發展的關鍵。高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國際商務職業精神,主要包括了視察、跨國常態旅行、國際開發等相關工作,如果國際商務活動從業人員沒有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那么國際商務活動的業務也就無從開展。由于國際商務市場發展瞬息萬變,政府部門針對國際商務活動政策的變化頻率也較高,隨著各種新產品、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對國際商務人才新知識和新技能學習提出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所以,高校國際商務專業必須培養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國際商務職業精神,確保國際商務活動高效開展。
(四)國際商務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參加國際商務活動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綜合素養,隨著國家商務活動向著全球化方向不斷發展,高校國際商務專業教學應該從生態保護素養、職業安全素養、可持續發展意識與素養等方面著手,加強國際商務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力度,引導學生積極吸收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促進學生國際商務活動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提升。
三、推動國際商務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
就目前來說,我國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在設置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過度注重育才功能,忽略了育人、育德課程思政教學功能發揮對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產生的積極影響[3]。1.課程目標體系不完善。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發現,職業院校開設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國際商務專業必須將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作為首要目標。但是由于大多數職業院校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并未將德育內容與教學方法融入其中,仍然將知識傳授作為主導,最終導致該專業課程的設置出現了流于形式的問題,影響了專業課程的發展。2.課程教學與思政內涵融入程度較低。如果課程中應用的立德樹人目標變成了一句套路式的口號,那么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內涵的有機融合自然也就無從談起。這就要求國際商務專業的教師在捕捉國際商務熱點時,必須及時地將思政內涵融入教學內容中,才能保證專業課程教學順利開展。3.國際商務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和意識不足。國際商務專業教師不重視課程思政內容教學設計,即便是部分教師已經具備了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意識,但最終也因為自身思政素養偏低,無法滿足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商務課程思政教學的要求。
四、強化國際商務課程思政的可行性路徑
(一)國際商務管理課程教學目標融入思政元素
如果按照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要求設計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話,職業院校在設計和制定該專業教學目標時,必須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等作為課程教學的首要目標[4]。在這其中知識目標作為學生學習本課程專業知識的基礎,學生在學習國際商務管理專業的知識時,必須將國際商務理論與商務活動等相關專業知識融合在一起,構建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能力目標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合理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決國際商務環境中遇到的問題。也就是通過營造良好師生關系的方式,按照課程思政改革的要求,將情感目標與思政元素融合在一起,建立學生與課程目標之間的橋梁,塑造學生的價值觀。所以,職業院校在開展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教學時,應該通過構建集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教學目標的方式,推動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1.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國際商務活動的理論以及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特點。2.了解和掌握運籌學、統計學、市場營銷、網絡營銷等相關知識。3.掌握先進的經濟學、管理學理論知識。4.初步了解現代企業生產的過程以及生產管理模式等相關理論知識。
(二)國際商務管理教育基礎融入思政元素
國際商務管理課程是一門橫跨英語與商務管理兩門基礎學科的專業性課程,所以,職業院校在設置該專業課程以及選擇專業教學內容時,必須同時體現出商務英語與商務管理兩門學科的特點。高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中實施的課程思政主要是以提高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首要目標。該專業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的實施不能只是簡單地停留在課堂教學和期末考卷上,而是應該根植于學生思想深處,合理運用先進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參加國際商務業務活動的自信心,提高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實施的效果[5]。高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教學在實施課程思政時,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對學生的自信進行全面的培養。首先,民族與國家自信。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深入了解和掌握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歷程中的輝煌、屈辱以及奮進歷史,認識到中國所取得的重大歷史成就,鼓勵學生站在歷史和現實的角度上,養成正確的民族自信。其次,職業自信。教師應該在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時,加強學生國際商務活動中職業精神培養的力度,引導學生在國別比較的過程中,學習世界各國先進的國際商務職業精神和職業意識培養策略,幫助學生形成屬于自己的職業自信,以便于在后期參加國際商務活動時取得更大的成績。站在商務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角度上,加大學生商務管理知識培養的力度,鍛煉學生合理運用自己掌握的商務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國際商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方式,重新塑造國際商務專業課程的價值體系。
(三)國際商務管理課程教學方法融入思政元素
職業院校針對國際商務管理課程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優化調整,對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提出的要求也隨之進一步提高。由于國際商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主要是希望徹底打破傳統知識傳授型課堂,培養適應新時期國際商務管理要求的專業人才,所以,職業院校必須嚴格地按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路,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向學生詳細地講解課堂教學的知識點,要求學生將課本與參考資料結合在一起,分析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并將其反饋給教師。由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相應的講解和引導,才能在保證學生掌握國際商務管理專業前沿知識的基礎上,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培養的效果。也就是說,只有真正做到了價值引領與專業素養兩者的高度融合與統一,才能確保國際商務管理專業立德樹人教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這就要求,教師應該積極貫徹落實工學結合、任務驅動教育教學改革思想,優化和完善該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1.將實際案例導入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明確國際商務管理專業理論聯系實際的意義,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的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國外經典案例不僅前沿性不足且無法滿足課程思政實施要求的現象,對此,職業院校應該通過對該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實時教學案例,配合學生學習國際商務管理專業的課程知識,引導學生理解專業課程知識中涉及的相關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感受企業家精神中蘊含的勇于進取、社會責任以及民族情懷。2.徹底摒棄傳統單一的課程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多樣化實訓手段,通過模擬成立企業以及制訂企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的方式,根據國際商務管理專業課程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市場調查,制定市場營銷策略等,要求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并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領會其中的價值觀、職業道德與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促進國際商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6]。
參考文獻
[1]朱琦曉.課程思政融入中職國際商務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J].職業教育(中旬刊),2021,20(01):55-57.
[2]張涵.《國際商務》“課程思政”建設探究[J].營銷界,2020,31:78-79.
[3]李曉璇.基于“課程思政”視角下的國際商務人才培養———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今日財富,2020(08):140-141.
[4]吳元元.高職“國際商務概論”課程思政的探索[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1,34(02):139-141+160.
[5]田文菡,賀宇濤.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商務談判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J].林區教學,2020(09):69-72.
[6]張涵.《國際商務》“課程思政”建設探究[J].營銷界,2020(31):78-79.
作者:薛端利 魏晨峻
- 上一篇:高中生物學合作學習分析
- 下一篇:漢字分析視角人名文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