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思想道德教育效能提升研究

時間:2022-05-26 15:31:54

導語:農民思想道德教育效能提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思想道德教育效能提升研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農民群體呈現出視野開闊、思維活躍、需求多樣、價值多元等特點,傳統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明顯落后于農民實踐需要,難以有效發揮思想道德教育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積極作用。從自主性視角出發,在順應農民自主意識日漸強烈的趨勢下,有效引導其發揮自主性,積極構建農民思想道德教育效能提升機制,引導廣大農民樹立良好的思想觀念、文明風尚、道德規范,是發揮鄉村振興中農民主體性作用,積極投身鄉村治理實踐的重要抓手。培育農民思想道德教育的自覺認知。普及科技文化知識是提高人口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農民思想道德教育可從普及科技文化知識入手,將思想道德教育內化其中,逐漸形成自覺認知。第一,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工作。鄉村要振興,產業必興旺,這對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提出更高要求。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可以快速、精準地提高農村人口整體素質,實現勞動力結構迅速轉型。在教育培訓過程中,農民認識到現代科學技術、經濟形勢以及國家發展方向,有助于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自覺認知。第二,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依法治國倚仗的是群眾知法、懂法、守法。

農民整體法律知識欠缺、法律素質較差,很難進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日常生產生活,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加強鄉村法制教育,做到農村法制知識全覆蓋,不斷提升農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形成法律自覺,才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法制環境。第三,加強“四史”宣傳教育。新中國的誕生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浴血犧牲,更離不開廣大農民的鼎力支持。“四史”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勞動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發展史、奮斗史,從勝利走向新勝利的探索史、創業史,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蘊藏著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黨帶領各族人民克敵制勝、攻堅克難、贏得未來的重要法寶,更是開展農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四史”學習教育,可以增進農民對黨的認識、理解、情感,從“四史”特別是百年黨史中汲取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提升農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參與能力。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思想道德教育效能的提升要著力提升農民參與能力。第一,將思想道德教育有機融入農民的娛樂活動之中。將日常娛樂生活與思想道德教育統一起來,讓廣大農民潛移默化地感受、感知和吸收主流價值觀念。日常娛樂生活要貼近群眾生活、貼近鄉村實際,調動廣大農民積極參與其中、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在感受娛樂生活樂趣的同時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教育的熏陶,從而有效提升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第二,鄉村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思想道德教育引領作用,圍繞鄉村振興主基調積極開展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營造良好的鄉村文化活動氛圍,既可以發揮文化活動在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等方面的調節功能,又可以發揮文化活動在抵制低俗之風、調動廣大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積極性等方面的教育功能。第三,將思想道德教育有機融入鄉村志愿服務活動之中。志愿服務活動能有效調節公民與集體的關系,利于公民養成寬容、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等精神。志愿服務鄉村振興實踐活動貼近農村、貼近群眾,廣大農民樂于參與,是開展農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在開展鄉村志愿服務活動中,廣大農民可以將學到的理論和知識應用到志愿服務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更好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效能。

豐富農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生活實踐。第一,在學習中提升農民的幸福感。隨著網絡媒體飛速發展,給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陣地建設帶來新機遇,也對傳統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帶來嚴峻挑戰。積極推動傳統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與新媒體技術融合發展,利用日益便捷的信息傳遞、檢索、獲取功能,60加速推進網絡媒體化、大眾化、時代化,用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創新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內容、形式,不斷提升農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幸福感。第二,在勞動中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勞動是人的本質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提升勞動的激勵作用,出臺各種貼息貸款、獎勵、補助等政策以鼓勵廣大農民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不斷提升農民參與鄉村勞動的獲得感。第三,在生活中提升農民的興趣感。利用鄉村振興重要契機,做好傳統文化活動、非物質遺產的搶救、保護和利用工作,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生活,讓廣大農民在欣賞傳統工藝、參與文化活動的同時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提升農民在業余活動中的興趣感。

完善農民思想道德教育效能的提升機制。隨著農民價值觀念逐漸多元化,依靠傳統灌輸的方式不能較好實現思想道德教育效能,必須充分考慮農民主體需求,構建融入農民需求的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機制。第一,建立工作聯動機制。鄉村振興工作部門要統籌協調各部門力量,綜合各部門職能特點,充分考慮廣大農民的主體需求,著力解決農民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相統一。建立各種聯動機制,如就業創業幫扶機制、醫療救助幫扶聯動機制、教育幫扶機制等,創新推動百姓急難愁盼問題從速辦好,以聯動機制將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單位、責任人,高效協調問題解決落實機制,助力農業生產生活、助推鄉村振興。第二,建立民意暢通機制。暢通廣大農民訴求渠道,建立民意收集分理機制,對農民反映的民意及時處置,爭取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針對廣大農民農業生產生活思想匱乏、技術不足等現狀,開設鄉村振興教育精準培訓班,邀請相關職能部門或者有關專家入村寨、進農戶開展相關教育培訓,推動民愿轉化為制度、方案,民愿從速從快落實落地。第三,建立民意傳遞聯動機制。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黨之所以能從最初的50多名黨員發展為9500多萬名黨員的最大執政黨,就是因為黨始終堅持團結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這也是開展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利用民意調查員、民意調查平臺積極推送黨和國家各種惠農助農政策,向廣大鄉村群眾傳遞黨的關心、關愛。發揮民意調查員身邊人的作用,力求用民意引導的方式將鄉村振興政策宣傳到底,形成宣傳教育合力。暢通民生熱線,聽民聲、察民意、解民題,為農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制定和實施提供重要參考意見。

作者:張培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