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對策

時間:2022-05-27 08:49:04

導語: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對策

[摘要]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存在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缺乏創新、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缺乏專業課教師的配合等問題。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針對性提出幾點實施人性化安全教育管理的具體舉措,以期為高校教職人員提供扎實、有效的參考。此外,結合新時期高職院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現狀展開具體分析,細致分析了高職院校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為探索具有創新性的安全教育活動,做好高職院校安全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時期;高職院校;安全教育管理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我國高等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數呈現擴大的趨勢。而隨著高職院校生源的持續擴招,進入校園的學生更多,校園管理的責任也愈發重大。現在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的方向也出現新的變化。在新時期妥善解決過去工作中存在的安全教育隱患,優化高職院校學生安全管理質量成為各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隨著國家經濟、政治、網絡、教育等多領域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學生安全管理與治安管理方面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只有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對歷史遺留的管理問題進行改善,才能為學生提供安全、健康的校園環境。

一、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意義

(一)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是維護國家利益的必然要求

青年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主力軍,是國家與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希望。因此,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助于學生的生存與發展,是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必然要求。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更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改革開放四十余年,我國的經濟建設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在當今,和諧、安定仍然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主題。我國處于社會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期,但國內外敵對勢力威脅活動仍沒有停止。高職院校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重要儲備軍,肩負著建設家園和保衛祖國的重任。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將安全教育納入教育活動中,保持學生對危險的警覺性。學生自覺地與危害國家利益的言論和行動作斗爭,用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利益。

(二)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為教育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高校作為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場地,必須時刻保障學生的健康與安全。隨著《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等相關規定的出臺,國家在政策方面大力支持學校的工作。高職院校教育事業正處在發展的重要階段,排除在安全教育機制、安全管理措施、安全設備等方面存在的隱患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務。因此,全體教職人員要積極擔當安全教育責任,加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力度,為教育改革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穩定環境。

(三)有利于新時期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偉大中國夢復興的責任。但在學校學習階段,大部分學生接觸社會較少,其心理素質不夠成熟,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弱,這使得他們很容易受到諸多不安全因素的困擾。倘若學生的安全意識較弱,容易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傷害,甚至導致其他惡性事件的發生。學校只有加大安全管理教育的力度,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才能讓學生在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二、高職院校學生安全管理工作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缺乏創新

目前,高職院校在執行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的工作時往往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即金字塔管理系統下的命令式管理。此種管理模式從上至下傳達命令、從下向上匯報工作。這種嚴格的管理方式長期在學校教育工作中使用,對矯正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這種嚴苛的管理方式缺乏與學生的溝通,不符合當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這種命令式管理工作會讓學生在學習和執行安全條例時缺乏主動性。這種守舊的管理方式只是一味規定學生“不準做什么”,而非引導學生該如何去做,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甚至逆反的心理。因此,管理模式上要進行改良,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只有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生真正在實踐中體驗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意義上讓學生成長。傳統管理理念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從內心真正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并且一味地去約束學生,也會使其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未來成長的道路上,當遇到不安全因素時,學生往往沒有清楚判斷和正確應對的能力。

(二)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缺乏專業課教師的配合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主要由班主任負責,班主任基本上完全擔當了安全教育的全部任務。雖然班主任是班級任務管理的核心,亦發揮著將班級管好、管活的關鍵作用。但學生與班主任接觸的時間較有限,而與學生接觸時間較長的專業課教師卻很少參與到安全教育工作中。這種分散式教育方式,難以讓學生真正增強安全意識。并且隨著高校每年學生數量的激增,班主任管理的工作量也急劇增多,在這種情況下,難以保障對每個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充分做到位。因此,在高職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專業課教師的工作支持必不可少。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質人才。

三、高職院校學生易遇到的不安全因素及應對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的社會環境與文化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導致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發生了多樣化的轉變。對高職院校來說,因其與市場關系十分緊密,因此校園環境也受到了社會變化的影響,讓高職院校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并且去選擇和接受各種思想文化的熏陶。因此,現在的學生雖然身處在學校中,但是其社交、娛樂、學習、實習等活動都呈現出走向社會的趨勢。學生正以主動或被動的方式踏入社會、體驗社會。同時也更容易接觸到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對其進行總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活類的不安全因素

許多學生對詐騙、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有較高的防備意識,但是容易忽視日常生活中的潛在危險因素。根據一項校內調查報告顯示,有57.8%的學生在宿舍內違章使用過電器,57.7%的學生在離開寢室時沒有及時檢查室內電器的電源是否切斷。在日常生活中常能看見一些關于學生在校內違規使用電器而引發火災的報道。根據調查,大學生普遍缺乏突發事故處理的能力。此外,還有52.5%的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滅火器。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購買“三無”產品或者零食造成疾病的事件也常常發生,這些都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卻被忽視的不安全因素。針對以上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學校要加強安全教育宣傳,落實校規校紀及安全規定,增強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為學生日常生活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此外,學校相關部門可以組織一些專門的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和災害應急防范演練活動,從而提升學生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

(二)經濟類的不安全因素

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遠離父母,獨自在校園里學習、生活。學生開始自己去支配生活費,在經濟方面學生需要樹立安全意識。如網絡游戲充值、兼職押金、理財投資等都需要學生進行判斷。而在生活里,學生出現丟錢、丟校園卡也是常有的事情,多數情況下是由于自己粗心大意、亂丟亂放,同時也有校內外盜竊的原因。例如學生在餐廳買飯時,往往會用個人物品在餐廳占座,此時物品極易丟失。一些學生上早操忘記關宿舍門也會引來入室盜竊。針對學生在經濟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各高校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學生理性消費,通過定期開展經濟安全知識講座,向學生講解真實案例,增強學生的經濟安全意識。另外,學校相關部門要強化校內安全建設,如門衛、巡邏隊、警務室的建設。

(三)交流類的不安全因素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青年期,其心理并不成熟,與同學相處間出現摩擦是常有的事,但一些學生無法正確處理摩擦問題,往往容易產生較大沖突。在學生交友、戀愛方面亦容易出現摩擦,且網絡的盛行也給學生交流的安全問題帶來新的挑戰,網絡是“雙刃劍”,其線上交流環境自由但缺乏監管,容易造成交流沖突。這些交流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都需要學校加以規范、引導。若處理不當,就可能釀成嚴重的后果。針對這類交流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學校重點在宣傳教育和思想方面向學生提供幫助。在思想教育方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交友方面要“擇其善者而從之”,鼓勵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向老師求助,同時鼓勵學生多進行交流,以陽光的心態面對交流中遇到的挫折。同時,教職人員要積極關注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經常與學生交流,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四、新形勢下做好高職院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具體對策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

教職人員是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因此要以身作則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在進行管理工作時,不能僅僅去限制學生不能做什么,而是要做到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許多學生缺乏與教師的交流,教師不了解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會遇到哪些困擾、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有哪些。因此,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過去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用心去傾聽學生的聲音。積極轉變限制學生的管理方式,變管理為“服務”,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信服。教職管理者要積極承擔安全教育責任,不僅班主任要樹立安全管理責任意識,各科教師也要積極將安全管理教育放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二)結合新媒體工具,做好普法和安全教育專題宣傳

隨著網絡的普及與應用,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絡。網絡也在學生的課余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在課余時間,大多數學生傾向于通過網絡進行娛樂休息。上網瀏覽信息也已經成為大多數學生的娛樂方式和習慣。因此,教職人員可以利用學生愛好線上娛樂的特點,通過建立校園普法和安全教育的公眾號或者依托于多媒體平臺如視頻號等,通過豐富的圖片、視頻、案例講解等形式向學生科普各種安全教育知識,告訴學生遇到安全問題該如何應對。另外,通過線上的宣傳,還可以向學生普及網絡安全方面的法律與條例,在增強學生安全意識的同時規范學生的網絡行為方式,給學生創造更加安全的上網環境。

(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定期開展心理安全教育

據相關調查表明,當前有超過3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煩躁、恐怖、強迫、冷漠、消沉、偏執、浮躁、暴躁等,如果不能及時疏導這些負面情緒,則可能造成各類嚴重的安全問題。因此,校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忽視。教職人員可采取普遍教育與個別疏導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的心理輔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結合人格教育、人際關系教育、心理衛生知識教育、環境適應教育、挫折教育和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知識,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將心理咨詢工作與安全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在校園內開設心理信箱、心理門診、心理咨詢熱線等,及時幫助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克服心理困難。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寓教于樂

大學生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學生安全教育的形式要更加多樣化、常態化。學校安全教育的宣傳工作也要做到與時俱進,有更加豐富的創意和形式。以下幾種形式可供參考。1.表演類組織學生進行火災、水災、震災等災害應對的主題演講會以及舉辦安全教育講座等。2.活動類在校園中舉辦各種有意義的安全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豐富的安全教育活動能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防范安全隱患的意識與能力。比如開展校園交通安全志愿者活動,向學生宣傳交通的正確規則,以及在校園中模擬火災逃生演練、地震災害演練等,增強學生的災害應對意識。3.參觀學習類結合實際參觀學習能夠給予學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因此學校可以積極組織參觀一些安全教育展覽,如交通事故警示展覽、校園詐騙案例警示展,組織學生觀看各類安全教育影片等。4.競賽類各種競賽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尤其在校園內組織各類安全知識競賽,結合獎勵的方式,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類競賽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如安全教育漫畫比賽、安全知識類書法、安全知識主題辯論競賽等。

五、結語

高職院校作為國家培育人才的重要教育機構,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責任。因此,學校教育不僅重視學生的文化知識提升,還要重視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高職院校的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以預防為主的教育活動,但教職人員依然要高度重視,在工作中不斷創新安全教育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在教育中增強大學生的法治觀念,規范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的行為,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葉青.高職院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四維體系構建[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6):21-24.

[2]俞琳.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9):185-186.

[3]遲丹鳳,陶傳蔚,譚超.校園文化視域下的高職院校安全教育管理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21):1-2.

作者:李瑾 單位:蘭州現代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