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高校智慧校園的應用
時間:2022-06-08 11:36:49
導語:人工智能在高校智慧校園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人們逐漸進入以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化社會”。而在教育行業,科學技術也發揮著它作用,先進的教學設備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教育方式,而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也被廣泛應用于高校進行智慧校園的建設。而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高等教育整體不斷發展。因此,本文從基于云計算對人工智能在高校智慧校園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旨在為相關研究者提供啟迪。
關鍵詞:云計算;智慧校園;人工智能;校園建設
自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就開始逐漸進入互聯網時代,而其衍生出的人工智能在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逐漸被應用于教育行業。而隨著更多新興技術被高校應用,人工智能的地位得到不斷提高,開始走進校園、走進課堂,為我國的教育事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而智慧校園的建設更是支撐學校高效發展的重要基礎,其為師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學體驗。
1相關理論概述
(1)云計算云計算是一種基于虛擬化的分布式計算模式,它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能夠提供海量的存儲設備和計算環境。而云計算的這些能力對于大數據來說擁有更好的靈活性、更高的性能、更低的成本。在使用時,對于用戶云計算是一個虛擬化的資源池,訪問和使用有著非常大的便利性。并且為實現最高的資源利用率,可以利用平衡、調整、動態重新分配等技術。(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讓機器具有人類的智能,特別是通過專家系統、機器學習、知識處理、圖像識別等研究方法,借助超算、云存儲等技術使機器能夠獲得類似于人類大腦才具有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或判斷能力等,從而應對日益復雜的應用區域。當前,人工智能涉及了眾多領域。但是目前也成為計算機學科中難度最大卻最具前景的一門。(3)當前國內外智慧校園建設狀況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國家尤其重視將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新型技術在校園中應用,當前,西方的諸多國家基本已經實現了智慧校園的建設,相應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教學環境都得到了極大的改變,例如日本的大學通過智慧校園的建設,構建了智能化的考勤設備,通過智能系統,能夠實時對考勤進行查看,還能夠進行信息資源的共享,有效推進了高等教育的發一步展。而反觀我國現階段基本完成了網絡的覆蓋體系,實現了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都能收到網絡信息,目前諸多高校仍處于完善基礎設施階段,比如多媒體教室在不斷構建。在“中國智能2025”等戰略計劃的影響下,我國高校紛紛開始重視智慧校園的建設,力求縮短與國外之間的差距。
2現階段學校存在的問題
當前,國內教育信息化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大多數高校早已脫離了教育的傳統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教育現代化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而現階段高校信息化建設正從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方向發展。雖然當前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諸多方面的因素,導致當前高校信息化建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筆者將其總結如下:第一,信息化系統未及時完善,具體表現在當前各高校的信息化業務應用還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存在著脫節現象,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第二,教學資源缺乏共享性,而具體則體現在缺乏一個平臺對各個高校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整理、共性,眾多的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渠道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第三,信息技術水平較低,目前各個學校的信息化發展水平和速度參差不齊,并且校園信息化水平明顯落后于信息化水平的發展。第四,信息系統分散,缺乏統一管理。當前,眾多學校的信息系統都是獨立的,可以說每個學校的系統都不一樣,缺乏集中管理,導致眾多優質的教學資源不能及時共享和利用。
3高校智慧校園信息化建設時面臨的挑戰
(1)沒有統一的規劃由于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系統建立的時間較早,而當時的信息技術還并不發達,針對信息數據的處理有限,加之人們并未認識到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性,導致當前的信息資源未能最大程度的利用。(2)大部分教師無法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由于各種的因素,即使當下各大高校已經配備了較為完善的信息化系統,當前高校中依然還有大部分教師無法較好的運用信息化系統,導致無法發揮出其價值。此外,由于當前高校的信息化系統管理中的技術有限,不能對信息化系統進行創新,從而導致當前教師仍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這對于智慧校園信息化的建設是極其不利的。(3)監管系統有待完善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信息安全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病毒、黑客的入侵導致數據信息泄露的事件屢屢發生,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對信息軟件的信任。盡管當前各種病毒殺毒軟件層出不窮,各種技術團隊也是致力于研究病毒查殺軟件,但是就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依然缺乏專業性的人才和專業化的團隊,導致目前信息網絡存在諸多隱患。而智慧校園信息化的建設,將會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4人工智能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
智慧校園,顧名思義就是以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將學校的各類資源、教學、管理以及服務等流程智能化,形成校園的智能環境。當前,我國高校都紛紛開始了“智慧校園”的建設規劃,甚至于有些高校已經實現了初步建設,有效提升了校園信息化建設。但是,其建設依然還未達到預期目標和要求,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應用,因此,我們要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1)人工智能在高校學習方面的應用人工智能在高校的學生學習方面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幫助高校實現從環境到資源再到活動管理的智能化,實現學生個性化的智能學習。我們以英語的學習為例,大學英語是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程,而英語四級或是六級對于大學生畢業之后的就業也能有所幫助。但是由于各地區的英語教學水平的差異,導致學生在英語能力參差不齊。而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人工智能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實際情況,為其打造具有個性化的英語學習模式,進而幫助學生提升英語的學習效果。而當學生使用人工智能來提高自身的學習時,具有針對性的學習模式能夠很好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從而提高學習效率。(2)人工智能技術在生活方面的應用人工智能的運用能夠幫助學校在生活方面提高諸多便利,智能澡堂、自主洗衣等方面全都可以得以實現,從而更好為學生服務。而這些服務都需要建立在人工智能的基礎上,實現在線預約、刷臉支付、線上支付等功能,不但讓學生的生活更加便捷、愉快,同時也減輕了學校的負擔。而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高校應積極構建綜合服務平臺和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決策分析系統,為師生提供一個安全可靠、方便實用的“智慧校園”環境。(3)在圖書館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一直以來,各大高校的圖書館備受學生的青睞,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幫助。而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以智能終端媒介,借助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各種服務,構建智慧圖書館。此外,圖書館的眾多藏書不僅導致學生在尋找自己需要的書籍時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而且給書籍的管理工作帶來了難度。而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下,能夠實現圖書的準確定位,學生可以根據指示輕而易舉找到所需的數據,并且還有利于管理人員對書籍進行管理。此外,將人工智能運用到還書環節時,圖書館設置自動還書系統,學生只需要將條形碼放置相應的位置掃描之后即可完成還書工作。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對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4)實現后勤管理信息化當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高校后勤管理中時,為數據信息的共享和對接提供了更多便利。首先,高校可以根據數據監控系統,對師生在學校內的消費購物、上課出勤等方面進行實時的數據收集和整理。其次,充分利用校園一卡通、無障礙通道、一網通辦、行為軌跡追蹤等實際應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海量的數據信息中進行深度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形成師生數字“畫像”一張表,根據師生的個人喜好、特殊需求以及不同特點等方面,更好地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以及改進后勤管理工作。(5)在校園安防中的應用現有的校園安防系統,更多是實現監控場地的視頻錄制及其視頻數據信息的備份,當需要時及時調出視頻即可,但是由于視頻時間較長,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導致觀看人員極其容易出現視覺疲憊而錯過重要信息。而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能夠有效改善現有校園安防系統中的不足,通過云儲存器進行儲存,利用人工智能進行人臉識別,能夠有效提高校園安防的工作效率,從而全面提升校園安防的智能化水平。
5加強人工智能在高校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策略
(1)強化智慧校園的建設理念雖然當前各個高校已經認識到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性及其意義,并且部分高校已經實現了初步化建設,但是還是有一些教師未準確、深刻認識到智慧校園建設的意義。因此,高校要針對此及時加強宣傳引導,讓教師及時認識到智慧校園的建設對于教學質量帶來的積極影響。并且,高校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軟件設施的建設,消除“數據孤島”,加強信息共享和交互的同時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2)及時更新智慧校園信息化系統當前,諸多高校雖然建立了相關的信息化系統,但是由于認識的不足,導致系統未能及時更新,而針對這個問題,高校要及時提高認識,及時更新系統。首先,高校要對系統中的應用進行篩選,將落后或是沒有用處的一些軟件淘汰掉,然后根據全校師生的意見,及時推出功能的更新升級。高校在針對系統升級時,要注意聽取教師和廣大學生的意見,避免維護一次花費較高的成本,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理念,在保證信息化系統可正常運行的條件下進行更新升級。(3)加強教師的培訓力度一般情況下,高校的信息化系統的使用者更多是教師或是管理人員,因此,教師對其有正確的認識和能夠熟練的操作直接影響了智慧校園的應用效果。因此,高校應定期對教師進行知識技能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操作能力,從而更好運用信息化系統。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教師開展培訓工作時,在保證教師能夠充分的掌握其操作方法的前提應該在課堂中幫助教師樹立信心,激發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教師在日常授課時教學質量。(4)重視資源的配置在現實中,我們尤其應該思考如何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和最有效化。因此,優化配置是必要的。高校的信息化管理部門要及時收集、整理資源,強化對信息資源的處理和管理能力,從而使得信息能力發揮出其最大的使用價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資源的配置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依靠不斷的積累。因此,高校要積極探索一個適合自己的高校信息處理模式,從而得到一個數據處理模型,再用這個模型進行一些軟件的設計和開發,進而不斷提高高校智慧校園信息化的建設水平。當前,云計算已經被廣泛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時代的發展主流,智慧校園、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漸得到實現。而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人們的學習、生活也開始發生變化。高校信息化建設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為高校教師和學生帶來了諸多便利。高校要積極的思考面臨這一重大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利用新型技術與智慧校園進行融合,從而促進教育行業的更好發展,完成高校培育祖國人才的目標任務。
參考文獻:
[1]劉怡萱,陶奕芹,賈雪彬,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12):4.
[2]丁均路.基于云智慧校園數據服務的研究與實現[D].北京工業大學,2019.
[3]石磊,申新亭,吳朝忠,等.智慧云系統在智慧校園中的應用[J].大眾標準化,2021(11):3.
[4]董亞蕾.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園建設[J].科學技術創新,2020(14):68-69.
作者:賀宏偉 李晨光 郭磊 單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 上一篇:低年級學生英語口語作業激發興趣
- 下一篇:網絡安全監測平臺設計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