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文化基礎課程課堂革命成效分析

時間:2022-06-10 08:57:45

導語:商貿文化基礎課程課堂革命成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貿文化基礎課程課堂革命成效分析

摘要:為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國家積極倡導“課堂革命”。針對職業教育生源特點和發展目標,職業教育課堂應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生全面多元發展為目標、以創新教學設計為載體”,實施“課堂革命”。本文以“中國商貿文化基礎課程為例,分析職業教育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和成因,探索實踐職業院校“課堂革命”實施方案。

關鍵詞:課堂革命;課程思政

2019年國務院頒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凸顯了職業教育在我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性。課堂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其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傳統課堂在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組織以及學生參與度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為此需實施職業教育“課堂革命”。職業教育不能參照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進行課堂教學。針對職業教育生源特點和多元發展目標,職業教育課堂應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生全面多元發展為目標、以創新教學設計為載體”,實施“課堂革命”。

一、職業院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職業院校生源多樣化,專業課教師來源單一,課程思政深度融入不夠,課堂教育教學沒有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設計創新不夠,學生深度思考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課程思政融合不深入

大多數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不缺行業、企業背景,有課堂教學的能力,但在授課時容易陷入傳統教學模式,重專業知識的講解,思政元素融入不夠,難以達成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的能力有待提高。同時,教師大部分時間用于講授,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不高,難以達到課程預期學習目標。

(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不到位

課堂上教師在有限時間內的教學,不能確保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學生只有通過課堂上的主動思考,課下自主學習,才能不斷提升個人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目前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學生缺乏主動思考能力、自主學習意識,這對今后就業以及職業生涯發展均有不良影響。

(三)學習效果評價反饋不及時

這一點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聽課只限于聽教師講,對于能否聽懂和能否會操作沒有思考;二是目前課堂學習評價體系不夠具體合理和有效,僅僅依靠期中和期末考試作為評價并不能完全體現學生課堂學習過程和結果,亟需有效課堂評價方式來激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學習目的性更強,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樂趣。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意識到“課堂革命”在課堂中的實施刻不容緩,在教學中要進行從教師到教材再到教法等一系列“革命”。

二、中國商貿文化基礎課程“課堂革命”的實施策略

“課堂革命”是一個動態過程,必須堅持構建學生本位、能力本位,在繼承創新基礎上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要從過去的“教”,轉向“幫助學生學習”,以學定教,以學為本,這才是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依據這個基本邏輯,課堂教學就要發生根本性改變:教師課前要備學情;再進行教學設計,為每個學習內容做好可衡量的課程學習目標設計(包括設計若干個適宜的學習活動),明確達成學習目標路徑及各種評價方法;在教學實施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導學,提供資源支持,做好組織、指導、激勵、促進等工作。“中國商貿文化基礎”課程是商貿物流專業群共享的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在提高語言技能的同時,通過學習中國商貿歷史、商貿文化、商貿智慧,提升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為現代物流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一)依據學情分析,確定課程思政目標

通過課堂觀察和問卷調查,了解到當前高職教育中語文課程是以提高國家通用語言聽、說、讀、寫能力為目標,教學實施過程以教師為主,側重于語言和文字學習,課程思政元素單一,存在“重語言、輕文化”現象,教學設計缺乏創新,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因此,本課程通過對知識點重組、文學作品廣度延伸、商貿文化深度解讀等方式,提高學生語言技能、提升學生文化修養、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根據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依據上課班級學生知識儲備、思想道德水平、課程教學現狀和學生學習特點,認真進行學情分析,確定“中國商貿文化基礎”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教學策略。再根據調研結果,確定課程思政目標:幫助學生樹立“經邦濟世、經世濟民”的價值觀,養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財富觀,筑牢“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公民責任觀。

(二)依據學生特點,創新教學設計

基于以上分析,“中國商貿文化基礎”課程教學設計遵循三大導向,一是價值引領導向,二是“強技能、重美育”導向,三是趣味學習導向。課程內容組織基于學生認知水平,從已知引出未知,確定學習目標,整合教學內容。通過調研發現,學生的主要特點有:喜歡互動,喜歡故事導入,喜歡展示與表現;課前預習少,課后復習少,深入思考少,感悟淺。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商貿歷史文化中的人物故事、中國商貿發展軌跡和營商智慧了解少。課程共設置七個學習情景,依次講述商史、商人、商路、商幫、商戰、商策、商道。課程內容通過歷史資料和經典商業案例,引導學生在商貿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增強國家認同、樹立家國情懷、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統一。課程通過講人物故事、講商貿文化、講經濟知識,幫助學生提高國家通用語言能力,梳理中國商貿發展脈絡,領悟中國傳統經商智慧。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趣味學習和快樂學習導向,按照“講故事、講文化、講經濟”的思路,綜合人物故事、歷史事件、當代熱點作為教學資源,靈活使用誦讀比賽、故事復述、人物解讀、角色扮演、聲音模擬、作品展示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在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理解中國傳統商貿智慧,潛移默化實現價值塑造目標。

(三)依據學習目標,協同“線上與線下、知與行”的關系

課程教學實施堅持趣味學習導向和問題導向,實現從教師教到學生自主學的一個轉變。課前線上預學,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點;課堂教學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課外實踐,增加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等配合課程實訓,推動實現線上與線下協同、課堂內外協同、知與行協同。教學資源建設趣味化,激發學習興趣,教學實施問題導向,鼓勵思考,實現向自主學習轉變。首先,課前學習做到“線上資源+課前測試”。通過觀看“絲綢之路”“中歐班列”“一帶一路”等相關視頻資源,提前進行自主學習,完成課前測試,根據課前測試結果,組織有效教學活動。如:在商路篇《漠上駝鈴續新篇—中歐班列》中,課前預學后,大部分同學掌握了中歐班列的基礎知識,對該內容不再闡述。對于部分學生不太清楚的古絲綢之路和中歐班列的不同之處,將作為主要內容進行講述。其次,課中學習堅持“興趣導入、重點呈現、難點突破”三步走,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充分體現問題導向和趣味性。針對課前預學中掌握不好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學習,比如對于古絲綢之路與中歐班列的不同之處,閱讀活頁式講義材料,小組討論總結后把不同之處寫在黑板上進行展示,通過展示強化重點,剖析難點。再進行小組自評、互評,增加課程教學的趣味性,鼓勵思考,提高學生參與度,實現從“被動聽”到“主動學”的轉變。在課程中大量引入形成性評價方式,對課程進程進行監控,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程。再次,課后學習針對課中學習掌握程度,分層次進行復盤學習、歸納學習、拓展學習。根據課堂測試結果,測試成績低于60分的同學,復盤學習中歐班列的基礎知識;測試成績在60分~80分之間的同學,課后進行歸納總結;測試成績超過80分的同學,拓展學習中歐班列的開通對經濟、文化、政治的影響,為后續的“一帶一路”相關學習進行知識儲備。

三、中國商貿文化基礎課程實施“課堂革命”的成效

建立了體現學生主體、重視學生感受、凸顯價值引領的課程評價體系,實現了課程思政情感評價方法與專業課程技能評價方法的互補,達到對育人效果的有效評價。同時,讓用人單位、社會公眾、畢業生和學生家長都參與到課程教學和效果評價中,推動課程的持續改進。

(一)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文化自信

按照七個學習情景的內容特點,以課內外活動為載體,通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進行評價,課程學習后,學生逐步樹立了“經邦濟世、經世濟民”的價值觀,養成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財富觀,筑牢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公民責任觀,增強了文化自信。

(二)學習行為有所改變,從“被動聽”到“主動學”

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學習行為發生變化,課堂參與度和活躍度增加,課前預習人數有明顯增加,自主學習時間增長,向教師提問問題數量增多,記筆記習慣逐步養成,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

(三)完善評價體系,建立“知識技能評價”+“情感評價”體系

建立體現學生主體、重視學生感受、凸顯價值引領的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貫穿課程學習始終,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及時反饋,實時掌握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總之,課堂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是教學改革落地的最終環節,將課堂打造為“充滿對話”的課堂,能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創造更多深度思考的機會。因此,推動職業學校“課堂革命”,需要適應生源多樣化特點,將課程教學改革推向縱深,以“教師理念轉變”為抓手,以積極教學法和活頁式教材為手段,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轉變,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構建高效課堂,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鄭碩,杜德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職業教育“課堂革命”的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19-23.

[2]張凱義,張潮,劉荊.課堂革命下的課程思政和專業思政建設研究--以市場營銷專業電力客戶服務課程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21(11):63-64.

[3]賈林平,郭炬.高職院校“課堂革命”的探討[J].高教論壇,2022(1):97-100.

[4]王欣.基于學生本位的高職教育“課堂革命”實踐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2):190-191.

[5]裴勇.“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推進課堂革命的動因、主體和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1(11):108-112.

[6]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職成〔2020〕7號[A].2020-09-16.

作者:姚金杰 單位:烏魯木齊職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