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在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入路徑
時間:2022-06-10 09:52:43
導語:傳統文化在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入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且凝聚了民族數千年來深層精神、情感與價值,其直接影響著世界歷史發展進程,更是增強我國國民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內弘揚傳統文化,要立足于內容及形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關聯,從學科建設著手,實現校內外資源整合,最終實現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目標。
【關鍵詞】傳統文化;大學生;文化自信
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融入基礎
(一)傳統文化凝結了民族最深精神思想與價值觀念
傳統文化傳承至今,其已根植于中華兒女的文化基因,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實踐行為等產生著重要影響,更影響著人們的精神思想與價值觀念。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是責任高于自由,義務重于權利,集體高于個人,和諧好于矛盾;其追求天人合一、以人為本。這些傳統文化之精髓特色鮮明,影響深遠,使得中華兒女獲得重復的文化滋養,進而擁有了文化認同的基礎要素。
(二)傳統文化在當下及未來世界將煥發更大的光彩
自炎黃時期開始到新中國成立至今,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得中華文化成為唯一延續至今的珍貴財富。以中國春秋時期百家爭鳴之盛況為例,在這一時期涌現的思想豐富,流派眾多,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傳承至今,亦頗具影響。中華文化在數千年的傳承中持續發展,其生命力旺盛,包容性極強,在當下及未來世界同樣能夠扮演重要角色。以漢語、儒家思想等為例,中華文化受到世界眾多國家人民的喜愛,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觀念、價值準則和哲學思維等被全世界專家學者所關注,其具有的地位及影響力必將日益提升,文化自信必然更為充足。
二、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融入關系處理
(一)傳統文化內容與形式的關系處理
傳統文化復興并非完全復古,而是讓其走出古書古屋,煥發光彩;在實踐中不能追求形式,簡化字變繁體,身穿古裝行古禮,這些舉措僅是流于皮毛而未深入骨髓。傳統文化同樣不能被當作少數人特立獨行的工具,而無法成為大眾文化,否則其發展傳承必將道阻且長。當下很多傳統文化與實際生活關聯不夠,人們在理解這些文化時存在天然隔閡,有時會受制于文化水平限制而未能感到其精髓。這就需要我們對形式進行創新,對內容進行優化,找到大眾樂于接受的方式來實現文化傳播。大學生處在思想與道德形成的關鍵期,傳統文化核心意義便在于能夠給大學生這兩點要素的形成帶來幫助。內容與形式相互關聯,共同作用,且傳統文化傳播是持續的過程、系統地影響,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文化自信構建的目的。
(二)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處理
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并非對立關系,相反,傳統文化需要在全球化體系中得以弘揚才能夠體現更大價值。要想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就需要將傳統文化放到更多類型的文化中進行比較,以體現文化優勢及特色,同時也可以避免文化盲目自信等問題。對于傳統文化的弘揚是需要帶有客觀評價的眼光的,以五四運動為例,中國部分青年對西方文化大加贊揚,對傳統文化大肆批評,但最終獲得勝利的是以李大釗為代表的思想家,其倡導中西文化融合與碰撞,進而創造出當時社會所需要的新文化。當然我國傳統文化有著自身的獨特之處,所以在實際運用中要善于融合中西文化,去除糟粕,保留精華,才能夠給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更多的發展可能。
(三)傳統文化與時代文化的關系處理
以傳統文化來提升文化自信很有必要,但對其作用要有正確認識。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為例,它們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在對傳統文化的批判與傳承中得以創新,形成了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全新文化,這也是中華文化能夠長久屹立于世界的主因。所以在引導大學生關注傳統文化之時,對時代文化同樣不能忽視,否則會讓學生在傳統文化中迷失自我,而最終的文化自信會變得較為盲目。如果沒有時代文化的及時出現,中國社會很有可能重新步入清朝“閉關鎖國”的尷尬境地;時代文化是對傳統文化精髓的繼承與創新。唯有認清兩者關系,方能獲得長遠發展。
三、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融入路徑
(一)加強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和學科建設密切相關,如果在高校課堂中將傳統文化學術地位上升到更高層次,就能夠將其文化自信作用更好地呈現出來。高校思政教學中要研究如何更好地融入傳統文化,使得其在整個校園乃至社會中弘揚。高校在校園文化的構建中要加強力度,主動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以營造出別具一格的校園氛圍;針對大學生實踐活動,也可以加入傳統文化內容,以實踐來加深學生印象;另外文化講座、線上教育等方式作用也很顯著。相信經過多方持續努力,攜手并進,傳統文化帶給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將更為直接。
(二)大力創新傳統文化傳播方式
我國高校要積極響應政府關于思政工作的號召,注重“三全育人”在思政教學中的重要性,以達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目標。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作為重點內容,同樣要遵循此要求,以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在教學中可以將傳統文化與更多學科結合起來,不僅在思政課程中進行融合,還可以在專業課程中尋求突破。以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為例,在教學中可以加入我國傳統服飾文化,將不同朝代的服飾文化進行對比分析,并且鼓勵學生將其創新運用到現代服裝設計之中,以體現傳統服飾文化的價值與魅力,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讓大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文化魅力和古人智慧,最終實現增強民族自信心、加強文化自信的目標。學生在傳統文化與其他文化的融合中往往能夠獲得更多靈感,使得傳統文化中的當代價值被充分挖掘。
(三)與校外企業、團體深度合作
高校可以主動與校外企業、團隊等資源展開深度合作,以鞏固高校文化育人成果。弘揚傳統文化不能只局限于校內,更要能夠放眼全社會,讓傳統文化在更多的平臺展現光彩。以校外企業、民間團體為例,高校要能夠與這些組織建立起密切合作關系,以各方資源來實現傳統文化傳播目標。在學生畢業前的實習推薦中,學校可以聯系諸如傳統文化保護協會、博物館等機構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與魅力。高校可以積極為學生構筑平臺,幫助學生有更多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最終增強其文化自信。
四、結論
中華民族的偉大有目共睹,近代中國經歷了戰爭洗禮,無數英烈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與崛起付出生命,而傳統文化在這一過程中同樣起到關鍵作用。中國傳統文化有極為旺盛的生命力,即便面臨著各種摧殘與折磨,仍舊以獨有的方式立足于世界之巔,并傳承發展至今,而且在當下影響力愈發強大。對大學生而言,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價值對自身成長大有裨益,也能夠讓自身文化自信更為充足,繼而促進大學生形成擔負起復興中華民族重任的使命感,讓中國能夠早日重新崛起。
參考文獻
陳玉龍2021《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大學生文化自信》,《中國民族博覽》第23期。
曲碧菡2021《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文化產業》第30期。
羅珊2021《淺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豫章師范學院學報》第36期。
孫良儀2022《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漢字文化》第3期。
江丹、孫悅涵2022《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開展》,《辦公室業務》第4期。
作者:王亞稚 張立邦
- 上一篇:水生態文明建設內涵分析
- 下一篇:全混凝土外墻在高層房屋建筑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