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教學及民族舞教學方式
時間:2022-06-14 09:08:35
導語:舞蹈表演教學及民族舞教學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形勢下,我國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積極開展素質教育,不僅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理論知識,更注重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及文化底蘊。我國國土面積遼闊,民族種類較多,民族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特征。每一個民族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在獨特的民族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舞蹈。為了更好地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保護我國獨特的民族文化,高校應積極創新教學方式。開展民族舞教學,要注重民族舞背后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符號。針對目前民族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以促進我國高校更好地開展民族舞教學,促進民族舞蹈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民族舞;舞蹈教學;舞蹈表演
舞蹈是我國一項重要的人文藝術,是一種用肢體語言傳達文化的藝術表現方式,主要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國擁有56個民族,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在不同文化中形成的民族舞蹈也具有多元化特征。民族舞蹈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主要載體之一,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也是我國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要積極開展民族舞教學,加強民族舞教學管理,在民族舞教學中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讓民族舞蹈能夠充分彰顯自身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情,傳遞獨特的民族文化。同時,高校教師要注重創新教學方式,明確民族舞與其他類型舞蹈的區別,重視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從而更好地開展民族舞教學。
一、民族舞蹈的特點
(一)民族舞蹈具有傳承性
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民族舞蹈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民族舞蹈大多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經久不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民族舞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文學價值,其經歷了歷史變遷,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而不斷前進,無論處于何種歷史階段,民族舞蹈的傳承性都是不容改變的,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
(二)民族舞蹈具有民族性
民族性是民族舞蹈的主要特點,主要來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符號。比如,我國著名的孔雀舞、狩獵舞等都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衍變而來的,體現出不同的民族風俗習慣和不同的民族風情,具有獨特的民族氣息和民族韻味。
(三)民族舞蹈具有娛樂性
民族舞蹈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通常是人們在進行娛樂活動或宗教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娛樂性特征。在許多情況下,民族舞蹈是人們傳遞喜悅的一種方式,是人們自娛自樂的文化活動,是人的一種出于本能的自我表現,人們會在喜悅、輕松、愉快的氣氛下不知不覺地跟隨音樂的節奏跳起民族舞蹈,這是一種真實的情感流露。因此,民族舞蹈具有鮮明的娛樂性,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其步伐較為簡單精煉,易于掌握,且舞蹈形式具有一定的團隊特征。
二、高校民族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技能訓練,輕感情培養
舞蹈是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無論是民族舞蹈還是其他種類的舞蹈,都源于人們的內心情感,是人們通過肢體動作表現自己心理狀態的一種方式。民族舞蹈能夠有效地將民族特色和民族符號與表演者的情感進行有效融合,表演者通過肢體語言表現民族舞蹈的獨特文化。比如,我國蒙古族舞蹈的動作幅度較大,表演者的面部表情需要體現出熱情奔放的特點,這樣才能夠展現出蒙古族舞蹈熱情的特色。但目前我國高校民族舞蹈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學校只注重對學生進行民族舞蹈動作及專業技能的培訓,忽視了民族舞蹈所傳遞出來的感情,沒有體現出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蘊和情感特征。許多學生在表現不同類型的民族舞蹈時采用統一表情,沒有準確理解舞蹈所傳達出的思想情緒,在舞蹈表演時情緒管理不到位,不能夠全身心地融入舞蹈表演,沒有給觀眾帶來較好的體驗,沒有實現民族舞蹈表演的意義。
(二)缺乏專業的師資團隊
首先,我國許多高校都開設了舞蹈表演專業和民族舞蹈教學課程,卻沒有足夠重視民族舞蹈教學師資團隊的素質和水平,許多高校缺少專業的民族舞蹈教學團隊,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其次,由于民族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學生如果進行單一化的學習將會忽視民族舞蹈自身的特色,進而使民族舞蹈在傳統教學中失去民族特色,不能夠體現出民族舞蹈的獨特優勢。并且,許多高校民族舞蹈教師只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培訓和訓練,而沒有深入實際去了解民族舞蹈的產生和發展,以及民族舞蹈背后的深刻含義,導致在進行民族舞蹈教學時沒有充分展現民族舞蹈的特色,使民族舞蹈教學流于空談。
三、高校民族舞蹈教學改進措施
(一)使民族舞蹈教學課程更加專業化和科學化
新形勢下,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高,其越來越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越來越重視獨特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并且,我國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需要高校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和時代發展要求的應用型人才。首先,高校在開展民族舞蹈教學時,要根據實際的社會需求來全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不僅要讓學生具有較高的民族舞蹈表演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讓學生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其次,我國有56個民族,民族舞蹈的種類是十分豐富的,民族舞蹈的特色又是多元化的,教師要想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民族舞蹈表演,就要讓學生學會不同民族舞蹈的基本理論,從而達到良好的民族舞蹈教學效果。因此,高??梢蚤_展專業化、科學化的民族舞蹈教學,在內部建立完整的民族舞蹈教學體系,配備相應的師資團隊以及為師生配備民族傳統服飾,從而實現民族舞蹈教學課程目標,這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民族舞蹈表演水平。最后,為了有效完成民族舞蹈教學目標,高校應該根據不同民族特色以及不同民族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民族舞蹈課程,并且可針對自身所在地域的民族開設地方特色舞蹈課程。學校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進行課程的設置和安排,可以將部分民族舞蹈劃分為選修課程,將常見的民族舞蹈劃分為必修課程,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進行民族舞蹈選修課的選擇和學習,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集中精力學習民族舞蹈,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選修課程,這有利于實現高校課程教學目標。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無論是民族舞蹈還是其他種類的舞蹈,情感都是舞蹈表演的核心,我國的民族舞蹈不僅蘊含著獨特的民族特色,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底蘊,還具有不同的情感表達形式。在不同的慶典活動中會有不同形式的民族舞蹈。比如在祭祀活動中,民族舞蹈則相對含蓄內斂、莊重。因此,高校在民族舞蹈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首先,我國高校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長開展民族舞蹈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對于舞蹈技巧的掌握和肢體動作是否優美,還要注重民族文化內涵的普及,讓學生能夠深刻了解民族舞蹈理論。其次,在進行民族舞蹈教學時,高校教師要注重保持肢體的優美,同時要在民族舞蹈表演中注入情感和文化因素,要將情感表達融入民族舞蹈教學,讓學生能夠準確掌握民族舞蹈的實際內涵,保障民族舞蹈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再次,民族舞蹈教師必須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加強對民族舞蹈和民族文化的教學,了解民族舞蹈背后的深厚文化,以及民族舞蹈文化的形成。最后,民族舞蹈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平臺收集民族舞蹈信息資源,可以通過觀看民族舞蹈紀錄片或傾聽民族歌謠的方式,了解不同民族的特色以及不同民族的民間傳說,從而更加深刻地了解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歷史,增強自身對民族舞蹈情感表達的理解,從而在民族舞蹈表演中融入合適的情感元素,更好地實現民族舞蹈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傣族孔雀舞時,民族舞蹈教師不僅要注重舞姿的優美,還要注重傣族孔雀舞的情感表達,了解傣族孔雀舞背后的民俗文化。在傣族人民心中,孔雀是一種象征吉祥的鳥,孔雀舞可以體現出人們輕松愉悅的心情。因此,表演者在表演孔雀舞時通常會采用輕快的步伐,體現出孔雀舞充滿活力的特點,給人們一種吉祥和幸福的感覺。
(三)優化教學設計
我國共有56個民族,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教師應該優化教學設計,讓學生掌握民族舞蹈的精髓,準確抓住民族舞蹈的精神內核。由于民族舞蹈理論知識過于具體、抽象,許多學生可能難以準確地理解和接受。因此,高校教師可以在民族舞蹈課程安排上由淺入深,在課程內容上由簡單到復雜,一周安排兩到三節課程,逐步讓學生了解民族舞蹈的深刻內涵。另外,我國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獲得了深入發展,并逐漸被應用到學校教學領域。高校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播放民族舞蹈的視頻和音頻,講解一些知名的民族舞蹈作品,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民族舞蹈理論,更好地理解民族舞蹈背后的舞蹈文化,也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更好地實現高校民族舞蹈教學目標。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舞蹈鑒賞能力
要想有效完成高校民族舞蹈教學目標,就要讓學生精準掌握民族舞蹈的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舞蹈鑒賞能力,能夠對民族舞蹈形成自己的認知,對民族舞蹈進行個人理解,讓民族舞蹈表演更具個性化特征和較強的感染力,讓觀看者能夠感受到民族舞蹈所傳遞出的民族文化。在開展高校民族舞蹈教學時,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舞蹈鑒賞能力,讓學生對不同的民族舞蹈有自己的判斷,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高校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輔助功能,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民族舞蹈的相關視頻,并根據不同的民族舞蹈表演表達自己的見解。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塔吉克族舞蹈視頻《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讓學生對其進行分析和鑒賞,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民族舞蹈,表達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師可根據學生不同的回答進行課堂總結。同時,要讓學生明確《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屬于什么類型的民族舞蹈,表現出了什么主題,它的故事情節是怎么推動的,整個舞蹈的韻律和節奏是怎么樣的,從而在課堂中逐步提高學生對于民族舞蹈的鑒賞能力,使其了解民族舞蹈背后的精神文化。
(五)創新民族舞蹈教學模式
民族舞蹈在我國舞蹈教學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許多大型的慶典活動中都有民族舞蹈表演節目。因此,高校要提高對民族舞蹈的重視程度,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民族舞蹈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民族舞蹈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民族舞蹈教學時,高校教師可以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在課堂內容中融入不同民族的特色民俗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民俗體驗,從而讓學生更加了解民族舞蹈的特色,提高學生民族舞蹈的表現力。民族舞蹈課程在我國高校中已經開設了很長一段時間。高校擁有豐富的民族舞蹈內容,民族舞蹈相較于現代的體育舞蹈或現代舞蹈具有多元化特征,進行民族舞蹈教學能夠有效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因此,高校必須重視民族舞蹈教學,重視民族舞蹈教學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民族舞蹈的內涵,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凝聚力,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我國優秀民族文化。
(六)開展民族舞蹈理論教學
首先,在實際的民族舞蹈教學過程中,許多高校只重視學生的肢體動作是否標準,而沒有進行專業的理論教學,沒有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使得學生的民族舞蹈理論知識相對薄弱,不能夠真正理解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蘊;其次,部分高校教師雖然具有扎實的舞蹈功底,但缺乏較強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由于教師本身就不具備扎實的舞蹈理論知識,不能夠對民族舞蹈進行全面分析,學生無法理解民族舞蹈背后的深刻含義。因此,高校舞蹈教師要積極開展理論教學,明確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讓學生能夠牢固掌握豐富的民族舞蹈理論知識,在進行舞蹈表演時融入自己的情感。比如,高校教師可以開展課堂理論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安排理論教學課時,在課堂內利用多媒體播放或展示民族舞蹈的相關視頻和圖片,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的輔助功能,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更好地進行民族舞蹈表演。
四、結語
新形勢下,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改革,我國不僅更加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也更加注重對學生民族精神的培養。高校要創新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開展個性化的民族舞蹈教學。教師要向學生傳授民族舞蹈背后的知識,讓學生能夠進行真實的情感表達,從而更好地豐富民族舞蹈的內涵,實現民族舞蹈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洛毛措.舞蹈表演教學中的民族舞教學方式分析:評《中國民族民間舞教程》[J].中國教育學刊,2020(9):128.
[2]馬婷.高職舞蹈表演教學中的民族舞教學方式分析:以榆社霸王鞭舞為例[J].北方音樂,2020(9):151-152.
[3]馬旎.舞蹈表演教學中民族舞教學方式探析:以云南傣族孔雀舞為例[J].大觀(論壇),2019(12):110-111.
[4]劉紫云.高職舞蹈表演教學中的民族舞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探究[J].藝術家,2019(3):83.
[5]劉劍.高職舞蹈表演教學中的民族舞教學方式探究[J].黃河之聲,2018(14):136-137.
作者:謝迪嘉
- 上一篇:小學體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析
- 下一篇:項目財務管理問題及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