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高考數學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模式

時間:2022-06-14 14:47:22

導語:職教高考數學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教高考數學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模式

摘要職教高考班學生的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其在以往數學學習中的表現也并不理想。對于這些學生而言,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能恰到好處地契合職教高考數學教學需求,這種教學模式能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自主性,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針對“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在職教高考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具體探索。

關鍵詞:職教學生;數學;自主學習

數學是職教學生必修的課程,也是令他們最為頭疼的學科。職教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較為薄弱。進入職教高考班以后,學生的學習意識不強,自我約束力差且注意力不集中,數學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為有效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文將針對“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在職教高考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展開探究。

一、職教高考班的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職教高考班面向的是職業教育院校,這些班級的學生需借助參加普通高校對口職教高考進入高等教育院校,其學制一般為三年。數學是職教學生必修的課程,也是職教高考中的核心占分項,但進入中職對口職教高考班的學生學習能力要低于普通高中學生,且其學習積極性普遍較弱,課堂教學環節暴露出來的問題極為明顯。一方面,職教高考班的學生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基礎知識較為薄弱且時常難以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去。對于他們而言,數學學科的學習難度是極高的,他們往往只愿意做一些簡單的數值計算題和公式題,并不會進行過多的探究。他們學習新知識時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尤為欠缺,對待教師布置的數學作業更是常常敷衍了事。學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課堂學習過程中缺乏互動性,學習效率也一直難以提高。另一方面,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按照現代教育理念,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強調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職教高考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身就不高,教師更應該借助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和探究學習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但現今仍有部分教師以灌輸式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接連的打擊,他們往往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奏,也無法投入到學習中去。課堂互動性的缺乏使得教師似乎在唱“獨角戲”,響應的學生寥寥無幾,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及進步。針對上述教學問題,職教高考班數學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結合現代教育理念及自身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將“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模式運用到職教高考班數學教學中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簡析“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作用及運用價值

筆者認為,將“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運用到職教高考數學教學中能起到提升課堂的自主性、民主性、互動性及創造性的作用。首先,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構建及自主發展是這一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自主性會更加強烈,學生能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并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其次,將這一教學模式運用到職教高考數學教學中能創建出一個更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的思維本身是極為活躍的,且其求知欲十分強烈,以往學習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課堂氛圍過于沉悶。融洽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互動學習是這一教學模式的重要標志。這種教學模式集中彰顯了師生、生生互動的完整過程,能有效提升課堂互動性。最后,學生能在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完成對新知識的合理構建,切實提升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基于此,將“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運用到職教高考數學教學中勢必會收到理想的效果。一方面,這一教學模式雖主張學生的自主學習,但并不意味著全盤否定教師的作用,反而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教高考班學生的個體差異極大,教師需借助合理的教學設計來切實發揮這一教學模式的價值。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師生關系會更加緊密,教師的教學思路也會更開闊,課堂教學也會更為科學化。另一方面,職教高考班學生普遍具有數學基礎薄弱的特點,將“合作學習、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運用到教學中后,學生以往的被動學習會變為主動學習,學生的個性能得到有效張揚,教學質量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在職教高考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主張學生的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下的數學教學不僅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及技能的訓練,還強調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其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教師應盡可能地創設問題式的教學情境,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中。下面將以職教高考數學一年級“集合”的相關知識教學為例展開具體探究。

(一)出示學習目標,創設教學問題

學生會在一年級第一學期接觸到集合知識,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難度并不大,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這一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應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現知識、了解知識、探究知識、掌握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先出示學習目標,并借助適宜的教學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剛結束軍訓,筆者聯系“軍訓”這一生活事件提問:“軍訓時第一方陣的教官吹響集合哨聲,哪些學生會迅速歸隊?”學生答道:“第一方陣的學生。”筆者追問:“其他方陣的學生會不會聽從這一指令呢?”學生答道:“當然不會,他們不屬于第一方陣。”這時,筆者便及時進行了新課導入:“同學們,這就說明集合的對象具備確定性,只有屬于第一方陣的學生才會聽從他們教官的安排。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緊接著筆者給出了本堂課的學習任務。第一,閱讀課本,了解集合的概念及性質。第二,了解集合的符號及含義。要求學生思考“某班級的高個子男生”“好看的電影”是否能構成集合。指導學生自行查閱教材,依據學習任務進行自學,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二)反饋自學信息,組織學生討論

學生自學完畢后,教師需及時引導學生反饋自學信息,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完成學習任務。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在自學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問題和困惑,教師需指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收獲成功的喜悅。結束自學環節后,筆者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總結的集合概念、性質、符號及含義,在此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們對這些知識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差異,像“空集”這方面的知識很少有學生注意到。而針對“某班級的高個子男生”“好看的電影”是否能構成集合,學生們的意見也不一致。有學生認為,“高個子男生”和“好看”就是構成集合的條件,也有學生認為,范圍太大了不能構成集合。筆者秉持中立的態度,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分享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補全遺漏的知識,并就這一問題展開探討,分析這兩個條件是否可以構成集合并說明自己的理由,從教材中找到可支撐自身觀點的論據。

(三)進行精講點撥,整合總結知識

經過上述兩個環節后,學生對“集合”的相關知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小組探究問題的過程也讓他們的求知欲望愈加強烈,這時教師需及時進行精講點撥,幫助學生梳理整合知識,構建出一個完備的知識網絡。經討論后學生們的觀點依然呈對立狀態。筆者先引導學生思考“26個英文字母”和“我們班的女同學”是否可以構成集合,加深學生對集合的“確定性”的理解。學生紛紛表示,26個英文字母是確定的,我們班的女同學也是確定的,因此可以構成集合。這時學生便恍然大悟,“某班級的高個子男生”和“好看的電影”是兩個不確定的條件,因此無法構成集合。至此,學生對集合的確定性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接著筆者借助“描述家庭成員時的順序并不重要和不需要重復描述同一個人”來引導學生掌握集合的無序性及互異性。同時,為加深學生對空集這一概念的理解,筆者將其轉換為實例來進行講述。筆者拿出裝有數根白色粉筆的粉筆盒,問學生:“粉筆盒里的藍色粉筆是否可以構成集合?”學生表示粉筆盒里沒有藍色粉筆,當然不能構成集合。這時,筆者換了一種問法:“粉筆盒里沒有藍色的粉筆,這件事確不確定?”學生答:“確定!”這時筆者便及時補充:“既然確定就符合集合的定義,這種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

(四)開展課堂小測,及時深化知識

在完成上述三個環節的教學后,教師需借助課堂小測驗來幫助學生深化對新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擴展。教師也可借助課堂小測驗來查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趁熱打鐵”地加以解決。

四、小結

將“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運用到職教高考數學教學中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徹底改變以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參與度低、教學效率低的問題。職教高考班數學教師需重視這一教學模式的作用,并將其利用好,做好教學改革工作。

參考文獻:

[1]仇志梅.對口職教學生數學學習現狀與教學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2019(15).

[2]彭海榮.借助信息技術輔導學生自主學習:職業中專數學教學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02).

[3]楊爾軍.對口職教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高考,2019(15).

作者:何銘 馬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