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角度分析攤販經濟發展探討
時間:2022-06-15 15:24:52
導語:數字化角度分析攤販經濟發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攤販經濟的產生、發展與意義
攤販經濟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起初人們通過交換自家過剩的產品來以物換物,以獲得需要的其他產品,而后地攤經濟進一步繁榮,尤其我們在一些流傳下來的繪畫作品比如《清明上河圖》中也能看到,繁華的街市上不僅有眾多的店鋪,還有數不清的小販在進行吆喝,場景十分的熱鬧,但是隨著朝代的變革,攤販經濟也在衰落。改革開放后的幾十年,攤販經濟又在全國復蘇,然而攤販經營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由于流動的人口和商販較多,經營過程中不僅存在占道的問題,經營后往往還留下較多的垃圾,這不僅會影響城市的市容市貌,還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難度,于是各地采取措施,針對攤販經營進行了嚴厲的整頓與管制,由此攤販與城市管理人員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隨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全球經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為了進一步恢復經濟并緩解一些人員的失業問題,國家也暫時放松了對于地攤經濟的管制,我們也看到了對于攤販經濟討論的熱度與城市更多的煙火氣息。攤販經濟作為非正規就業的一種形式有以下幾點:第一,很多的失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而且經營攤販所需要的成本、進入門檻和風險都較低,所以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攤販的行列。若是經營不善或是有更優的就業機會,人們也更容易退出。第二,盡管攤販經濟無法被準確測算進入國內生產總值,但是它有效地刺激了經濟發展,商販從不同的渠道進貨,消費者又從商販手中購買商品。同時部分商販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這些環節都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發展。第三,攤販作為一種文化,為城市添加了濃濃的煙火氣息。通過地攤經濟,不僅當地居民能夠得到一些閑暇時光,同時也能夠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來體驗當地的特色。
2互聯網發展與數字經濟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互聯網的全球化發展不僅更新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讓世界邁入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進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種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也在逐步興起。數字化的技術、商品與服務不僅在向傳統產業進行多方向、多層面與多鏈條的加速滲透,也在推動諸如互聯網數據中心建設與服務等數字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不斷發展壯大。根據中國信通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給出的統計數據,我國數字經濟的規模從2005年2.6萬億元漲到了2020年的39.2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在2020年已經達到了38.2%。針對數字經濟的內涵,早在1996年經濟學家DonTapscott在其出版的《數字經濟》一書中提出,他認為,在新經濟中,信息不是以實體方式出現流通而是以數字化方式呈現的。在互聯網泡沫前,數字經濟就受到了較多的關注。近年來,隨著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的高速發展與其對于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數字經濟也獲得了更多的討論。目前對于數字經濟較有共識的定義是G20杭州峰會《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提出來的,數字經濟是利用數字化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已經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有以下特征。首先,數字經濟發展具有創新性。數字經濟背后依靠的技術是在時序性變化和顛覆式創新的,企業需要創新的產品或者性能來進入市場或者牢固市場地位,消費者需要創新產品以獲得更優的體驗感。其次,數字經濟面對的場景和群體較為廣泛。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出現,作為鏈接企業與用戶之間的橋梁,他們為企業與用戶之間的溝通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方式。而且,豐富的平臺不僅能夠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同時還能夠補充一些小眾消費者的需求。最后,數字經濟發展中很容易出現馬太效應。在一些企業或者平臺發展較好的情況下,很容易形成正向循環,即消費者更偏向于利用這些平臺,為商家也更愿意入住消費者較多的平臺進行自身的宣傳與擴張。但是一些較小的平臺或者一些較小的商戶則無法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3數字化發展對攤販經濟的促進作用
第一,依靠數字技術的數字支付方式為商戶和消費者帶來了便利性。通過面對面簡單的掃碼就能夠進行支付,對比現金支付方式或是刷卡支付它安全隱患較小,操作十分便捷并且讓消費者面對心儀產品時現金不足的問題得以解決。同時,商家能夠及時監測每日或是每月的流水,記錄成本與利潤,消費者也能夠對自己的賬目有詳細的了解與掌握。而且,隨著我國數字人民幣的發展,線上支付方式不再局限于依靠網絡來實現,在網絡較差或者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能夠進行支付,讓數字支付方式部分存在的因網絡差導致交易中斷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是現在多數的線上支付往往是中青年人完成的,老年人自主完成線上支付并不容易。第二,借助網絡平臺有助于市集的傳播與管理。傳統的“早市”一般是售賣早餐、水果、蔬菜或是肉類的集市,是較多老年人的選擇,他們用較低的價格在早市購買的商品,能夠滿足家庭日常對于食物的需求,而且早市也比較貼合他們的生物鐘。反觀現在的“夜市”則多以美食為主,還囊括一些日用、玩具等,去消費的也多是中青年。三五人成群去品嘗美食或是參加活動,更多的是有一種新鮮感。傳統早市中,商販都有相對固定的自己的位置,且多為即買即走,不太容易形成秩序的混亂,而在夜市中,由于位置少攤販多,很容易形成搶占或者混亂,這時候如果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跟蹤和管理,合理對各個攤販位置進行規劃,可以讓夜市有更優的秩序。此外,利用網絡平臺也能夠讓想要去市集的人們掌握更多的信息,方便大家合理安排出行時間與出行路線,并能夠為市集起到較好的宣傳作用。第三,結合網絡平臺和攤販經濟有利于促進創新創意產品的產生與推廣。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也提出了11個具體要求,之一為“互聯網+”創業創新,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對創業創新的支撐作用,推動各類要素資源集聚、開放和共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指導意見的推出旨在促進各個行業的各位創作者進行相關的創作,那么在創作者的產品創作出來后,可以首先借用地攤或是市集來觀察人們對于其作品的關注度或是喜愛程度,根據相關反饋進行變動與更改,以獲得更優的效果,在最終完成后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推廣。第四,網絡平臺針對地攤經濟的幫扶計劃有利于攤販經濟的發展。比如阿里1688平臺就提供超過700億元的免息賒購,通過源頭好貨、數據智能、金融扶持、客戶保障四大維度賦能,為超3000萬“攤主”提供全方位的進貨和經營支持。美團、京東、蘇寧、拼多多也都發布了針對攤販經濟的幫扶計劃。商販可以考慮從平臺進貨,不僅商品有保證,還能夠確保是最優的價格,既有利于平臺發展,也同時有利于自身發展。據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的調查研究顯示,數字化技術對個體經營者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即數字信貸發展水平每增長1%,疫情對經營者的沖擊就減少2.57%。
4數字化發展對攤販經濟的抑制作用
第一,數字化發展在不斷刷新人們對于商品種類的認知,固步自封會讓攤販逐步走向消亡。現在的很多小攤上,商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同質性,看過較多網絡商品的消費者很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厭倦心理可能會讓消費者減少參與攤販活動的次數,還有可能未來不再關注攤販活動的信息。并且,同質性的商品讓消費者能夠更加直觀的對比商品,當消費者對于攤販的商品有充分的了解時,他會變得更為挑剔,商品太過于一致的小攤消費者極有可能直接掠過。而且在眾多的小攤中,如果商販的商品和他人的商品存在同質性,那么他的價格很可能被壓到最低,將不會獲得較高的利潤。另外,若是攤販或是市集沒有新意,它將很難留存舊的消費者,也很難吸引新的消費者,長久也不利于攤販自身的發展。第二,如今網購的便捷性會促進消費者將網購定為主要的消費形式,去地攤可能只是為了感受市井的熱鬧。隨著手機APP功能在發展,只要一掃便能知曉商品全部的信息與全網的價格,消費者在地攤上看中的商品,如果利用網絡對相關產品進行搜索與查詢,發現網絡商品有更優的價格,消費者就會選擇在網絡上購買而不是在攤販上進行購買。現在的攤販還多以食物、日常等為主,娛樂性的內容較少,這樣發展下去攤販經濟將會有可能轉變為類似櫥窗經濟的形式,攤販經濟的功能將會著重強調為一種文化的宣傳或是作為城市的某種生活方式來吸引更多的游客。第三,數字支付還可能存在稅收問題。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一方面新型的商業模式出現新的交易業務,而這些新型商業模式下的新型交易業務則很難判定其交易事實,另一方面數字支付方式下也很難界定其交易結算本質。數字交付方式在不斷推陳出新,不僅僅是APP的更新,還存在形式的變化,這就無形中增加了難度。尤其攤販多數沒有固定場所,那么就無法辦理營業執照,如果長期營業額超出納稅起征點,那也應當考慮其納稅問題。
5結語
攤販經濟作為一種非正規經濟形式,不僅對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社會的“煙火氣”留存也有一定的好處。在疫情常態化的如今,國家疫情管控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為攤販經濟的流動性提供了方便。但是在后疫情時代,攤販經濟存在的治理問題和合法性也依然是政府和社會需要重視和解決的難題,合理利用數字化發展,能夠為地攤經濟帶來長久性的發展。
作者:高瑞 單位:吉林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
- 下一篇:高等護理教育培訓及人文教育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