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診改與實踐

時間:2022-06-20 11:30:47

導語: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診改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診改與實踐

摘要:以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基礎課中醫學基礎為例,探索課程診改的方法、效果以及具體方向,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確保課程實現對專業人才培養的支撐作用,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中醫學基礎;教學診改;成果導向

教育部辦公廳于2015年下發通知指出,為建立常態化的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機制,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教學診改制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在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引領下,各職業院校緊鑼密鼓地開展了教學診改工作,而課程診改又是教學診改的核心,可以為更好地進行專業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本文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探索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診改工作。

1中醫學基礎課程分析

中醫學基礎課程是中藥制藥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涉及中醫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古代哲學理論、藏象學說、中醫診斷學、中醫病因病機理論及養生學等內容。內容抽象復雜,難于掌握。且中醫理論形成于兩千多年前,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在認識論、方法論、思維模式、概念體系等方面均具有較強的思辨性,這一點對于中醫教學來說是束縛也是動力。中醫學思維方式與現代醫學有較大的差異,中醫學中運用“取象比類”及“推演絡繹”等思維方法來闡釋生命活動,進行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中醫基礎理論強調整體觀念,從宏觀的角度出發看問題,與現代醫學理念有明顯的區別,對于在現代醫學理念耳濡目染下長大的學生來說,理解和掌握抽象的中醫學實屬不易。借著我院進行IEET工程認證的契機,對我校中藥制藥技術專業2019級學生中醫學基礎課程進行診改,現將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2基于OBE理念進行課程診改的探索與實施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OBE)即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模式,其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為本”,是一種聚焦于學生受教育后能獲得什么能力和能做什么的培養模式。OBE教育理念被廣泛應用于課程教學改革中,要求教師轉變以往的教育教學理念,按照反向設計原則設計課程,以最終學習成果為起點和終點構建課程體系。OBE教學模式首先要明確教育目標、核心能力,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最后以直接和間接方式評價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達成度。在課程設計中,為培養出具有特色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人才,可以同時舉辦專業活動,來加強培養目標的達成。基本素質教育系統與專業能力訓練系統交叉滲透,正式教學與專業教學活動交叉融合,對中藥制藥技術專業教育目標的達成提供了有效的補充與完善。該課程設計能夠達成中藥制藥技術專業教育目標。專業教學活動主要為配合正式課程教學達成教育目標,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無法獲得的專業技能。如中醫保健技能訓練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勤于鉆研、學習創新、愛崗敬業的優秀品質。

2.1打造“兩鏈”,精準診改

2.1.1打造課程建設目標鏈打造“學校—系(部)—專業—課程”銜接貫通的診改目標鏈[1]。專業培養目標必須與學校及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相關聯,并能展現專業之功能與特色,且符合社會需求。首先,制訂校、院、專業的三級培養目標,按照學校、分院、專業的順序進行制訂,具體制訂流程如下:學校全體教師會同教育專家、行業專家、用人單位專家以及畢業生代表共同制訂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其次,在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制訂完成之后,食品藥品工程分院組織召開全體教師、用人單位代表、畢業生代表組成的研討會,制訂完成食品藥品工程學院的培養目標。再其次,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召開全體專業教師會議,研究制訂專業培養目標初稿,經專業課程建設委員會審核后,擇期召開外部咨詢委員會會議進行修訂,最終形成專業培養目標。為達成專業培養目標,對專業原有課程結構進行重新設計。根據國家及社會需求、產業及行業發展實際、家長及校友期望、學校特色及定位、學生實際情況及未來發展來確定學生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接著擬定能夠對核心能力逐條分解、細化,使核心能力成為若干更為具體、更易落實、更具可測性的指標,即能力指標,而能力指標的實現要依托于課程目標的達成。OBE理念強調根據預期要達成的學習成果來設置課程目標。2.1.2打造課程建設標準鏈根據現代職教理念,打造“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教學單元設計”銜接貫通的人才培養標準鏈。標準鏈的構建必須以目標鏈為依據,形成目標鏈與標準鏈的一一對應關系[2]。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技術技能水平、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加強與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跟蹤市場發展動態,深化產教融合,引入行業企業課程標準。根據我院課程建設標準、食品藥品工程分院課程建設標準以及中藥制藥技術專業課程建設標準,制訂中醫學基礎課程建設標準,從課程開發、教學設計、教學運行、教學團隊、實踐條件和教學效果6個方面對課程建設目標進行任務分解。2.1.3采用有效及多元的評價方法專業教育目標達成度評估是專業課程建設與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機制中的關鍵環節。針對專業的培養目標,制訂教育目標、核心能力,在此基礎上設計課程并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形成配套的課程制度,實施課堂教學活動,通過采用不同評價方法核驗學生的學習成效,并將評價結果最終反饋至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中,針對性地制訂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中藥制藥技術專業通過每學年、每學期的課程評價結果來評估核心能力的達成度,確保其始終與教育目標相吻合。通過畢業生上崗及就業情況以及行業企業、用人單位、校友、家長等多方問卷調查結果來綜合評量專業教育目標,對不符合專業發展需求、不適應時代進步的內容進行調整和改進,保證教育目標始終與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需求相符合。

2.2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課程診改的載體。課程診改只有依托于課堂,才能落到實處。傳統的課堂教學基本以教師為主,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長時間集中精神聽課,缺乏吸引力,學生難免會出現厭學情緒。中醫學基礎課程課堂教學診改工作以OBE教育理念為核心,圍繞學習成果、學習活動、成效評量三要素開展課程設計。首先確定在課程結束時學生要達成的學習成果,其次選用達成每一個學習成果的教學方法,再其次通過成效評量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持續評估。例如,在經絡學說這個教學單元,首先明確學生要達成的學習成果是能夠準確說出十二經脈的名稱并能找準十二經脈的位置,其次學生在課下組成學習小組,互相監督與考核,最后由教師對全部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評量。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對經絡的位置了如指掌,豐富了課余活動,增強了專業技能。2.2.1教學設計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處于主導地位。OBE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本”,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及手段來輔助達成課程目標。首先采取問題導入或案例分析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喚起學生原有經驗、提示學生學習重點。其次展開各項學習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最后檢驗學習成果、展覽學習成果,并進行反思與改進。總的教學模式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利用智慧課堂,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同時要改革教學方法,采取多元的評量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3],注重內涵多元、方式多元、人員多元、形式多元。中醫學基礎課程采取實踐實訓與基礎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突出技能培養。通過病案講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通過實際操作訓練,理論聯系實際;引入生活實例,強調理論的實用價值;通過課堂討論,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根據整個教學安排,將教學分成前、中、后3個階段,在對應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評量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量方式,如有的學生基礎薄弱,接受知識的速度較慢,但是學習態度很認真,實訓實習能夠積極參與,努力完成任務,針對這類型學生的評量方式就要有別于其他學生。學習評量不但能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及人文素養情況,以及能否實現預期的課程目標,而且能間接檢驗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資源是否與學生發展相適應,還可以為今后改進教學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2.2.2教學實施(1)課前:通過智慧課堂學習平臺向學生推送相關學習資源,如視頻、案例、PPT、網站鏈接等,布置任務點與測試,根據測試完成情況,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調整課上教學活動。學生課前線下預習課程知識點,線上登錄智慧課堂觀看相關學習資源,讓學生在完成課前預習的同時對本節課內容有一個大致了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這樣可以帶著問題去聽課,大大增加了學生聽課的積極性。(2)課中:首先利用智慧課堂學習平臺開展如“頭腦風暴”、測試等,回顧前一節課的知識點并評分,接著采用問題導入、案例分析或投票等方法進行新課導入。例如,很多影視作品及武俠小說中會涉及中醫學基礎內容,學生比較熟悉,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如講授經絡時,就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們應該都聽說過‘打通任督二脈’吧,那么你們知道任督二脈的位置在哪里、有何作用嗎?”授課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小組任務等強化課堂過程考核[4]。另外,改革實訓教學模式,以往的中醫學基礎實訓以案例分析為主,現增加情景模擬,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醫者的職業魅力。如在經絡的實訓教學中,先用帶針灸穴位的小銅人介紹經絡及穴位,之后可以找一位學生當人體模特,其他學生可以用筆在其身體的相應穴位畫點,這樣學生就會非常踴躍地參與實訓教學,而且印象深刻,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增強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5]。(3)課后:教學結束后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思考題,如講完藏象后布置思考題“為什么生活中人們常說‘吃得香,睡得好’‘熬夜是在熬心血’,你認為這些說法有道理嗎?”這些思考題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的認識,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同時,增設技能抽測項目,教師擬定技能點,先對學生進行培訓,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后自己訓練,定期考核。通過技能抽測,不但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熟練掌握中醫基本技能,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掌握先進專業技能的水平以及持續學習、多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促使學生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創新能力以及敬業精神。另外,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利用智慧課堂教學平臺進行課后復習及拓展學習,對學生理論知識以及實操技能的掌握都有很大程度提高。但是當學生對新的學習模式的新鮮感退去后,因為課前任務多、占用日常活動時間等,學生就會慢慢出現抵觸情緒。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嘗試進行了一些改革,例如,將學生分組,每組選定一個小組長,由小組長來督促及檢查本組的學習情況;定期舉辦知識競賽,以組為參賽單位,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

2.3反思與改進

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核心能力的達成,對本課程進行反思與改進。(1)本課程為中藥制藥技術專業的必修基礎課,教學結束,學生成績平均分以及及格率均符合當初預期。(2)通過中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當初設計的課程目標基本都達標。目標①:使學生掌握中醫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中醫學思維方式。目標②:使學生能運用中醫思維邏輯來理解古代的哲學理論———陰陽五行學說,掌握人體氣血津液、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與病理現象,以及病因與病機、診斷方法、辨證方法、防治原則等。目標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初步運用中醫理論來辨識體質、辨析疾病的證候。線上運用智慧課堂網絡平臺,完成每個項目的資源學習并通過測驗,借助智慧課堂的作業、討論、“頭腦風暴”、提問、課后測驗等功能輔助教學,根據參與活動的情況學生可以取得相應的經驗值,每個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排名,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線下有技能抽測,包括十二經脈流注方向、體質辨識、脈診方法訓練等。(3)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組織協作能力、社會責任感。綜合學生本學期各項表現可以得知組織協作能力還能加強,通過引入團隊協作任務,可以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利用晚自習的時間,開展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兩三名學生一組,一人扮演中醫大夫,其他學生扮演患者,“中醫大夫”可以對“患者”進行體質辨識、經絡疏通、證候診斷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中醫學基礎理論與技能就有了更深的認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習中醫的興趣,激發自主學習的動力。(4)本課程是學習中醫藥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闡述了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祖國醫學,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中醫思維模式。中醫學基礎課程的任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本專業所需的中醫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運用中醫理論和技能指導臨床用藥及生產實踐,為學習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其他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3結語

教學診改能夠切實發揮學校教育質量保證的主體作用,不斷完善內部質量保證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是持續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經過一輪診改,完善了教學方法,改進了教學模式,達到了預期的培養目標。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依其個別差異與需求來學習,學生實現了預期的學習目標。教師團隊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整體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課程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運行是高職院校的常態工作,要始終以課程診改為抓手,通過課程質量螺旋提升,促進課程建設、師資結構優化、課程教學改革等,以進一步提升課程建設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常翼.高職院校課程診斷與改進工作探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1):22-25.

[2]葉繼強.對高職院校課程診斷與改進工作的思考[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6(2):4-6.

[3]朱靜,周恩德.OBE教育理念下教師課程意識及實踐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2):181-182.

[4]羅薇薇,楊宓.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課堂教學診改研究[J].教育研究,2018(40):153-156.

[5]蔡榮潮,李佩華.中醫專業中醫學基礎實驗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12(5):173-176.

作者:宋新麗 王玲波 張小年 李曉紅 單位: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