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生態學及城市雨洪管理措施

時間:2022-06-21 11:14:32

導語:景觀生態學及城市雨洪管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景觀生態學及城市雨洪管理措施

生態知識與城市管理行動的融合,可形成良好的生態實踐智慧,推動城市治理質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城市雨洪管理作為城市治理的重要構成要素,必須在不斷的思考與實踐中進行創新與改革。從景觀生態學、現代地理學、管理學多重視角,探討城市雨洪管理的具體措施。管理人員要在深入和全面思考自然與社會問題,科學總結自然規律的同時,關切城市居民的整體利益。城市雨洪管理要具備全局性、整體性、實效性、生態性,根據景觀生態學理論,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運行機制。城市雨洪管理,不僅涉及管理學,還需深入研究人類的價值觀,并能加強對方法論和自然規律的理解和研究。要真正認識到景觀生態學介入管理的價值意蘊,嚴抓工作核心要點,動態優化和完善城市雨洪管理措施。一方面,要合理規劃布局水導向的排水系統,有效設計和應用生態雨洪控制機制;另一方面,要統籌規劃城市雨洪綠色基礎設施建設。

一、城市雨洪管理中引入景觀生態學的價值意蘊

1.宏觀和整體思考生態與資源城市雨洪管理過程中,應以生態學理論框架為基礎,設計管理辦法和風險預測及應對措施。從景觀生態學視角宏觀和整體思考生態與資源相互關系和作用,城市的治理和雨洪管理要展現出鮮明的綜合整體性。要根據景觀的實際土地結構,分析和研究資源開發與利用,以及城市雨洪管理和治理等工作內容。景觀生態學在城市雨洪管理中的介入,表面上是注入新的管理經驗和理念,實質上是對管理格局和視角的拓展。不局限在雨洪管理本身,要全局思考城市景觀、排水系統、生態系統運行。2.城市雨洪管理要具備生態智慧景觀生態學,是地理學和生態學深度融合的產物,將其應用到城市雨洪管理中,更有助于增強管理者的生態智慧。城市雨洪管理中,制度與規則是管理的手段或工具,有效控制雨洪是最終目標。以生態實踐智慧引領城市雨洪管理,認識到城市河流、滲水地面、自然降雨等因素對城市雨洪管理的影響。景觀設計過程中、城市規劃中,都要考慮城市吸水、蓄水、排水的能力。運用生態智慧提升城市生態服務水平,做好城市雨洪的管理和控制,為城市居民創建安全的生活空間。3.全局思考環境經營與城市管理良好的城市雨洪管理,需有效應對環境變化,不會被突發的強降水影響城市運轉和民眾生活。城市雨洪管理過程中,注重從景觀生態學視角分析問題。全局思考環境經營與城市管理的關系,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景觀生態學在城市雨洪管理中的介入,需形成強大的啟發作用,促使管理者建立大局觀并擁有全局意識,有效處理環境、生態、資源之間的關系。

二、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城市雨洪管理核心要點

1.建設優質的海綿城市城市雨洪管理要考慮到資源環境保護問題,全局思考環境經營與城市管理,注重建設優質的海綿城市。城市建設與發展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時,要有效控制綠地面積,以及降低河流湖泊的破壞程度。加強自然水生態過程的管理,構建智慧化的城市建設模式。海綿城市的建設,要真正強化城市雨洪管理能力。最終,要體現海綿城市的優勢,即大大降低自然降水、暴雨等對城市的沖擊力度。2.低消耗高效能開發雨水系統城市雨洪管理,要特別注重景觀生態規劃,要根據城市硬件設施設備應用情況,加強景觀設計過程監督與管理?;谏鷳B學實現低消耗高效能開發雨水系統,加強景觀生態安全,有效提升城市雨洪管理質量和效率。緊密圍繞城市雨洪管理核心要點,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地制定工作標準和管理機制,形成有效的系列措施更好地應對突發自然災害。3.注重維護城市生態系統平衡城市雨洪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體現空間異質性的發展。在形成具體管理措施前,要在城市生態系統平衡方面進行深度思考和研究。城市建設和規劃的過程中,需充分考慮生態系統中不同因子的相互作用和關系。秉承以人為本,處理好人類與景觀之間的關系。加強資源環境生態的研究,根據宏觀區域性特色,科學制定與實施城市雨洪管理措施。

三、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城市雨洪管理有效措施

1.規劃布局水導向的排水系統景觀生態學雖是新興學科,但對于區域尺度資源,以及城市管理發揮著重要的指導和啟發作用。景觀生態學在城市運營管理中的介入,有助于引導相關人員從全局意識出發思考城市雨洪管理問題與不足。宏觀和整體思考生態與資源,將地理學與生態學有針對性地應用到城市治理中。管理人員需規劃布局水導向的排水系統,加強蓄水能力薄弱的區域管理。根據城市排水系統的特點,科學分析生態安全格局。對于城市重點區域,需真正做好宏觀建設布局,充分保證排水系統的有效運轉,避免暴雨造成的財產損失,杜絕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隱患發生。排水系統要定期檢查與維護,并根據實際問題做好場地空間再設計,從而增強整個城市排水系統的有效性。2.設計和應用生態雨洪控制機制城市雨洪管理是基層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居民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相關單位需從鄭州暴雨事件中獲得啟示與啟發,科學設計和應用生態雨洪控制機制,建設一個良好的海綿城市。根據區域資源和地理位置,客觀分析城市滲水和吸水情況,并能有效增強城市的蓄水和排水能力。在重要區域要設置不同規模的綠色海綿體,繼而構筑良好的生態雨洪控制體系。根據旱澇情況,有效和科學地蓄水和排水。以景觀生態學理論為主要思想指導,有戰略意義地設計生態雨洪調蓄體系,并能制定具體的應用制度、流程和規則,逐漸形成規范化和靈活化的控制機制。利用技術和智慧應對雨洪管理問題,大大提升城市生態服務水平。利用景觀生態規劃途徑,控制和調蓄匯水區域,并能夠加強滲水地面、大型河流的管理與數據監測。城市雨洪管理必須要做到制度化和規范化,利用統一標準和完善機制,管理、監督、落實各項重要工作內容。3.統籌規劃城市雨洪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基礎設施設備的先進性、實用性,對城市雨洪管理質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景觀生態學理論下,要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做好硬件設施的類型和規模設計。合理規劃與布局,加強生態服務質量。針對城市的生態廊道、重要河流、主要道路、排水系統等,都應加強基礎設施設備的維護與更新。結合城市雨洪安全格局,做好管道與設備的鋪設和建設,保證整個城市生態基礎設施的齊備有效。管理人員要具備良好的生態智慧,能夠綜合和全面思考城市雨洪管理大小問題,精準分析徑流路徑,科學測算不同降雨量對設施設備的承受力要求,繼而有針對性地更新和修復綠色基礎設施設備。

四、結語

總而言之,管理者要從多視角研究城市雨洪管理問題。將生態學、地理學、管理學進行科學融合,整體和宏觀地思考城市雨洪管理措施。能夠加強生態知識的應用,在城市雨洪管理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態智慧。在城市建設、景觀規劃的整個過程中,都要為城市雨洪管理做好鋪墊和準備。注重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運行良好的排水系統,進而有效提升城市雨洪管理質量和水平。景觀生態學要強勢介入城市雨洪管理各個方面,多方位、深層次、全面化地創新和改革工作內容和制度,形成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方法論。

作者:王子瀅 單位:江蘇開放大學基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