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局客運段列車供水微生物檢測探討
時間:2022-06-22 15:29:00
導語:鐵路局客運段列車供水微生物檢測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2017—2019年鄭州鐵路局洛陽客運段列車供水中微生物污染情況,為有效掌握該地區列車供水微生物檢測指標,保障列車飲用水安全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對洛陽客運段列車供水進行采集及結果分析。結果2017—2019年共檢測水樣299份,總合格率為86.96%,三年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567,P<0.001)。三年內二次供水、集中供水、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別為89.42%、84.61%、78.85%,三種類別水樣合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4.320,P=0.115)。微生物檢測指標中,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合格率分別為88.96%、95.65%。結論洛陽客運段列車供水中菌落總數和總大腸菌群在三年內均有不同程度超標,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低于其他水樣類型,應加強供水網點的監督管理及抽檢力度,保障乘客飲用水安全。
關鍵詞:列車供水;微生物檢測;合格率
鐵路旅客列車是我國最主要的長途旅客運載工具,由于客流量較大造成列車供水使用量較大,而列車儲水條件有限,必須在行進途中通過各個車站的供水系統進行補給[1],供水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旅客的身體健康。隨著洛陽市副中心城市建設的提速,在洛陽站始發及換乘的旅客日益增多,保障列車飲用水的安全不僅事關鐵路運營部門,同時也是洛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擔轄區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控制的重要內容。本文旨在探討2017-2019年度鄭州鐵路局洛陽客運段列車供水中微生物污染情況,為洛陽市疾控中心和鄭州鐵路局疾控所洛陽分所開展列車供水監測提供數據支持,進而針對性地加強該地區列車供水質量控制和衛生管理工作,以保障旅客飲用水的安全。
1材料與方法
1.1樣本來源根據《鄭州鐵路局洛陽客運段2017-2019年度鐵路供水監測方案》相關要求,由鄭州鐵路局衛生監督所洛陽分所從各監測點抽樣送檢,水樣類型涵蓋二次供水、集中供水、分散式小型集中供水,共計299份。1.2樣本采集與檢測根據監測工作方案要求,在每個監測點用無菌水樣采集袋采集500mL進行微生物檢測。檢測項目包括菌落總數和總大腸菌群,菌落總數采用平板計數法,總大腸菌群采用多管發酵法檢測。樣品采集、運輸、保存與檢測均嚴格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2]。1.3試劑與儀器干粉培養基(營養瓊脂、乳糖蛋白胨)來自青島日水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干粉培養基(伊紅美藍)及其它生化試劑來自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所有培養基和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Ⅱ級生物安全柜(美國Nu-Aire公司)、生化培養箱SP-250A(南京實驗儀器廠)、DH型電熱恒溫培養箱(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均已通過洛陽市質量計量檢測中心檢定。1.4評價標準依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3],檢測指標包括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菌落總數在生活飲用水中的限值規定為<100CFU/mL,在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中的限值規定為<500CFU/mL,總大腸菌群不得檢出。若有一項超出限值規定范圍,該份樣品即判定為不合格。1.5統計分析建立Excel2007數據表格,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總體檢測情況2017-2019年鄭州鐵路局洛陽客運段共檢測水樣299份,總合格率為86.96%。其中2017年檢測100份,合格率為92.00%;2018年80份樣品,合格率為95.00%;2019年119份樣品,合格率為77.31%。三年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567,P<0.001)。三年中各季度水樣檢測合格率分別為:99.10%、79.63%、86.76%、72.73%,三年各季度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8.769,P<0.001)。見表1。2.2不同類型水樣檢測結果2017—2019年三年共計檢測二次供水208份,生活集中供水39份,分散式小型集中供水52份,合格率分別為89.42%、84.61%、78.85%,三種類別水樣合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4.320,P=0.115)。見表2。2.3不同項目水樣檢測結果2017—2019年檢測水樣299份中,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合格率分別為88.96%、95.65%,檢測指標中菌落總數三年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786,P<0.001),總大腸菌群三年合格率運用Fisher確切概率法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2017-2019年的監測結果顯示,鄭州鐵路局洛陽客運段列車供水中微生物三年檢測總合格率為86.96%,2019年合格率為三年最低(77.31%),應結合監測點設置信息綜合評價其原因。供水管網及消毒設施的有效運行、消毒劑有效成分的濃度及有效使用、供水單位操作人員的衛生意識等都會影響列車供水的衛生質量。三年各季度檢測結果表明,2017、2018年中第二和第三季度合格率低于第一和第四季度,洛陽地區氣溫每年自四月起逐漸回升,至三季度為全年最高,此階段更適宜細菌的生長繁殖,監測結果與黃錦婷等[4]人的結論一致。三年中不同類型水樣檢測結果表明,此三類水樣合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隨著各地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二次供水設施越來越多且比較分散,監督管理環節較多,存在安全隱患,應引起相關警惕。集中供水2017及2018年均未檢出微生物超標,但2019年超標率為23.08%,考慮2017及2018年監測數量較少外,應結合2019年監測點設置信息及消毒措施綜合分析其具體原因并針對性改進。分散式供水的合格率低于其它監測類型,或與分散式供水的供水量較小、供水設施衛生管理不到位、消毒措施不得當有關。因此,洛陽水務段等供水單位應高度重視水質超標問題,強化日常管理,加強對蓄水池和管網的保養及消毒工作,及時排除相關安全隱患。同時,鄭鐵衛生監督洛陽分所及鄭鐵疾控洛陽分所應整體加強對此類型水樣的監督管理及持續檢測,并在今后的監測工作中增加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采樣數量。三年的水樣檢測結果顯示,菌落總數檢測合格率為88.96%,高于2006-2011年濟南鐵路地區生活飲用水的84.90%[5],但低于2017-2018年洛陽市城市生活飲用水的93.01%[6],總大腸菌群合格率為95.65%,高于2006-2011年濟南鐵路地區生活飲用水[5]的91.09%和2017-2018年洛陽市城市生活飲用水的92.36%[6]。2017年及2018年水樣檢測合格率均保持較高水平,但2019年菌落總數的合格率顯著較低。飲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標與傳染病密切相關,感染性腹瀉、傷寒、副傷寒、甲肝和戊肝發病率與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檢出有關[7],其中菌落總數可作為評價水質清潔程度和考核凈化效果重要指標,大腸菌群則提示水體是否存在腸道傳染病的可能[8]。因此洛陽市疾控中心及鐵路疾控所等部門要警惕2019年中菌落總數的異常情況,同時應參照飲用水微生物監測指標,增加耐熱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等項目。綜上所述,洛陽鐵路衛生監管部門應通過對供水設施的二次加氯、定期清洗以及加強對相關管理人員的衛生健康宣教等措施提高豐水期及即第二、三季度的檢測合格率;同時重點關注分散式或小型集中供水的保養和消毒工作。洛陽市疾控中心應協同鐵路部門結合2019年水樣超標情況重點評估相關監測點,增加監測點的數量和采樣量,同時增加相關檢測項目,以保障旅客飲用水的質量及安全。
作者:梁栗源 代豪杰 李怡 單位:洛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鄭州鐵路局疾病預防控制所洛陽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