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微視頻與線上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27 15:12:32
導語:網絡微視頻與線上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依據《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1]提出“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豐富并創新課程形式”的要求,各高校都在大力推進教學信息化的硬件和軟件建設。網絡微視頻作為一種同時能被師生所接受的有效教學輔助形式,逐漸應用于教學實踐。由于視頻教學自身具有的優勢,在早于網絡時代就已經開始被各級教育工作者嘗試使用:從初期的以廣播電視為媒介,到中期的以錄像帶、光碟等為載體,發展至因網絡優化而飛速發展的多種網絡視頻教學方式,如慕課、微課、學習通、雨課堂等一些授課平臺。其中,網絡微視頻是近年來一種綜合了動態圖像、伴音、文字等多種信息傳播方式的新興媒介,將其應用于線上教學,能夠通過視聽感官刺激,激發學習興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1網絡微視頻應用于高校線上教學的優勢
1.1門檻低
所謂網絡微視頻(分享類視頻短片)是指通過運用各種終端設備(如手機、PAD、PC、攝像機等)將所攝錄的視頻上傳至互聯網,一般播放時長為0.5~20min。從定義中不難看出,微視頻的制作工具有較多的選擇性,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設備的使用方法和軟件的操作方式也變得愈加簡便和智能,無需像以往那種經過復雜的長時間培訓才能正確使用。正是因為門檻較低,才使得無論是高校教師,還是廣大學生都能以多種方式參與其中,可以隨時隨地地制作并上傳微視頻,使豐富的教學資源得以高效共享。
1.2資源豐富
可用于線上教學的網絡微視頻資源非常豐富,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合理方式獲取。即使教師自身制作水平有限,也可以圍繞教學要點從網絡上獲取一些高質量的微視頻來豐富線上教學內容。
1.3短精快
多數微視頻的特點是“短、精、快”,能充分利用較短的時間,直觀、形象地說明問題,并迅速地傳遞主題信息。網絡微視頻教學作為線上教學的輔助手段,可以及時解決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多種問題。根據不同的教學安排,部分教學內容較為緊湊,系統性較強,為了使學生們對此有初步的認識,適宜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在課前布置相關的微視頻,其內容最好能深入淺出并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微視頻的特點使得學生在預習線上課程的過程中迅速建立“關注事件→產生興趣→結合理論→理解掌握”這一學習反射,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有利于提高預習效率和隨后的教學效果;在課中,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一些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全面把握應知應會的知識點,特別是對于一些復雜的流程和反應過程,單純的示意圖或板書講解都不如微視頻全面、直觀、動態且更加有效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微視頻的這些特點為任課教師精準把握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創造了有益途徑;由于“網絡校園”和“智慧教室”逐漸普及,教師還可以依據教學大綱,針對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專門錄制微視頻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或利用網盤共享資源;在課后,由于“網絡校園”和“智慧教室”逐漸普及,學生復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可以利用碎片化的課外時間,隨時隨地點開微視頻,實現回放講解,提高學生自我鞏固的效果。
1.4豐富教學內容
可圍繞教學目標靈活地制作或獲取多種內容形式的微視頻。網絡微視頻教學的應用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立足于所在學科特點,任課教師可以采用先期實驗操作錄制授課短片、影視片段節選(如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等)、新聞摘要、網絡自媒體摘錄(如抖音等)等來豐富主體教學內容。抖音能在年輕群體中獲得高度認可(艾瑞指數提示,抖音的主要用戶群為年齡在35歲以下的青年人,占比高達81.68%[2],究其原因就是它迎合了這一年齡段用戶群的心理需求。據此,我們任課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教學目標就微視頻內容展開討論,鼓勵他們在線上教學平臺留言區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的線上教學平臺(如學習通)還具備了可自由開啟的實時彈幕功能,其目的也是增加學生的參與熱情。從某種意義上說,多內容形式的網絡微視頻具有很強的帶入性,增加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沉浸感”。
2網絡微視頻的搜集篩選與制作
2.1有針對性地去篩選或制作微視頻
鑒于可獲取的資源很豐富,教師在搜集和篩選之前更要做好準備工作。依據課程體系中所布置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去篩選或制作微視頻。首先要認真考慮這一知識點是否有必要通過視頻去深化、去拓展;如需要拓展,拓展的方向和廣度也要把握得當,使得學生的思路發散到適當程度后能及時地回歸主體教學內容。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筆者也發現有些知識點并不適合采用微視頻的形式,比如一些容易理解的或者接近于生活常識的知識點。
2.2要多兼顧分專業學生的特點
當同一個知識點可以通過多個角度加以深化時,任課教師就要多兼顧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在影視片段節選、新聞摘要、自媒體摘錄等的選擇上應注意:適合不同學院和專業學生的微視頻可能有所不同。如,筆者曾教授過的本科護理學專業女生數量居多,宜側重選擇影視片段節選、自媒體摘錄等;而本科中西醫結合專業則男女生比例相對平衡,宜側重選擇新聞摘要、自媒體摘錄等;對于研究生而言,稍長的專題紀錄片節選更適合。
2.3備課期間應注意及時更新老舊微視頻
雖然微視頻這一形式是近年來剛興起的,但由于部分內容發布之初就是為了迅速地報道即時發生的事情,因此才容易在線上教學時激發學生的關注。失去了即時性,學生的關注度自然下降,這與應用網絡微視頻的初衷不符;而一些具有警示性、歷史教育意義或者關于定理、公論等不受時代影響的內容則可以長期使用。所以任課教師在備課期間就要權衡再三,適當取舍。
2.4結合與本專業相關的思政內容
在能夠靈活運用微視頻的基礎上,任課教師可以結合與本專業相關的思政內容。筆者在實操過程中對比發現,與微視頻結合的思政內容所引起的學生關注度要明顯高于單純的通過圖片結合思政教育,這也是視頻素材自身獨特的優勢所決定的,值得教育工作者大膽嘗試。選材要注重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要注重傳播生活哲理;要避免選取過于功利化或商業化的視頻[3],在講授理論課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
2.5有些專業微視頻資源無法從網絡獲得需要專門制作
限于有的學科專業性較強,其急需的專業微視頻資源無法從網絡獲得,如遇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師通過加強自身學習,掌握一定的視頻攝錄方法、編輯技術等,或者與專業的制作團隊聯合制作。專業的制作團隊能夠從初期的素材選取、拍攝腳本設計、設備和技術等多方面保證微視頻的品質。比如專業的團隊可以提供綠幕摳像設備,將虛擬背景與現場講授結合;而專門的燈光設備能使這種結合更加自然和唯美;加上虛擬白板和針對講授者的滾動字幕提示可以把人為的失誤大大減少,這都是優質微視頻的保證。有的技術團隊還能在微視頻中加入三維動畫,并能把動畫的演示與講授者的動作相結合。比如在講授人體的組織器官、骨骼、經絡的運行、植物的結構、自然現象的變化、陸地板塊的漂移等,都是這一技術的用武之地。
3在教學活動中植入網絡微視頻的方式
3.1依托一些專業的教學平臺
可以依托一些專業的教學平臺(如學習通、雨課堂等),利用其預設的一些功能模塊促進教學進度如期達標:如設置觀看截止時間、禁止快進、任務點達標要求,還可以針對某一重點微視頻的具體內容設計網絡小測試(答對后系統才允許該生進入下一學習環節)等,這些措施能從多個角度保證達到教學目標。同時還可以通過開啟彈幕或者網絡隨機問卷等便捷的形式來了解學生們對某個視頻的反饋,這種操作可以幫助教師在掌握第一手信息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完善相關教學法提供參考意見。
3.2植入線上教學進程的微視頻要控制時長
一方面限于每位學生所在網絡環境可能不一樣,過長的視頻可能出現終端播放卡頓。若視頻時間過長又確實有植入的必要,可將該視頻截成幾段上傳平臺,一般每段視頻長度不宜超過10min。另外應注意的是,不同的視頻格式所占用的空間有明顯不同,建議在保證視聽效果的同時,選用占據空間小的格式,這不僅在上傳和下載時節約時間,也便于學生們自行存儲和觀看。
3.3任課教師應考慮到學生在每門課上投入的精力是有限的
為了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流暢度,在安排教學進程時要斟酌微視頻的植入節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出問題的微視頻要安排在具體知識點之前出現;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并具一定的拓展性、啟發性的微視頻安排在對應知識點之后出現;而能引起學生反思的微視頻宜安排在章節末。
4在實踐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4.1首先要明確網絡微視頻是教學輔助手段
在采用的過程中要注意與所教知識點應密切關聯,一定不要單純為了活躍氣氛而沖淡主體教學內容,導致部分學生簡單地關注微視頻所帶來的情感影響,而忽視它與當堂教學活動的關聯性。在植入視頻時要本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時時自問:這段微視頻有必要加嗎?為什么要加?不加行不行?有沒有更好的?線上教學活動主體是服務于學生發現、體驗和探究的,而運用微視頻素材的目的是創建體驗情境、激發探究興趣,豐富線上教學內容。
4.2從學生角度出發
有些人對微視產生興趣的原因僅停留在表面,這將影響教師原有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一些獨具匠心、有深度的微視頻是需要向學生進一步解釋說明的。教師可以通過前期設計系列問題來逐步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最終自己得出與對應知識點結合的答案。這實際上也是教師與學生互動、互相了解的絕佳機會[4]。《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1]中指出要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優質教育”,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也要求我國的現代化教育要致力于發展自己的特色。各級教師通過探索凝練出來的多種路徑、策略與經驗,是形成我國教育現代化、特色化、多樣化的重要基礎。社會在不斷進步,學校的教學模式也在改革和創新。隨著互聯網技術及終端設備的不斷升級,網絡微視頻作為教育現代化、特色化、多樣化的有益組成部分,必將更加廣泛地應用于線上教學及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0-12-13].
[2]陳思同,劉陽,唐炎,等.體育素養測量與評價的現狀、挑戰及未來[J].體育學刊,2019,26(5):110-117.
[3]張文杰.新媒介時代的大學校園影視娛樂文化傳播的現狀分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7,31(6):55-61.
[4]吳小美.思政課堂視頻素材的使用誤區和規避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20,33(10):91.
作者:馮曉帆 王艷杰 劉羽茜 王靖宇 柳春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
- 上一篇:旅游酒店體驗營銷應用措施
- 下一篇:水中六字訣對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