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的應用

時間:2022-07-05 08:24:56

導語: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的應用

【摘要】本文以“哪吒傳說”為例,探究分析中國古代傳說文化產業中的應用。不僅對中國古代傳說應用在文化產業中的現狀進行分析,也歸納總結中國古代傳說應用在文化產業中所呈現的特點。同時,以“哪吒傳說”為例說明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具體運用方法。中國古代傳說應用在文化產業中可以幫助豐富文化產業的文化內涵,也有助于中國古代傳說本身煥發新的生機。

【關鍵詞】中國古代傳說;文化產業;哪吒傳說;應用

無論是各種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體現的中國古代傳說元素,還是中國古代傳說被改編成影視動漫,說明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較為常見。如“哪吒傳說”作為中國古代傳說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就很普遍。無論是早期的傳統水墨畫電影《哪吒鬧海》,還是2019年大火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引起人們的強烈反響,由此衍生出的文化創意產品更是大受歡迎。但就查閱的資料來看,對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進行具體探究的文章較少。因而,這里以“哪吒傳說”為例對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進行具體細致地探究,就具有一定的價值。

一、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從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現狀來看,主要應用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提取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元素應用在各種文化產業的設計中,成為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各種LOGO設計的靈感來源等。比如借鑒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形象、故事發生場景等等進行模仿、改造形成各種設計。另一方面,則是將中國古代傳說影視動畫化,將其從“可讀”轉為“可見”,為其注入現代活力。比如以“哪吒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情況具體來看。最出名地就是以“哪吒傳說”原型改編的影視動畫,如經典水墨畫動畫電影《哪吒鬧海》以及2019年上映的驚喜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這兩部動畫電影對“哪吒傳說”或是傳承延續,或是大膽改編,最終都大獲成功。同時,這些以中國古代傳說為原型的動畫電影,還會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創產品,像源自《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圖案服飾、漫畫圖冊等等[1]。當然,就應用現狀來看,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同樣也面臨一些問題。一方面,中國古代傳說題材范圍有限,特別出名的傳說也相對有限。因而,文化產業中使用中國傳說元素很容易面臨同質化的困境。對接受主體而言,長期面對同質化的內容容易產生審美疲憊,甚至心生排斥。同樣,對使用中國古代傳說元素進行創作的創作主體而言,如何創新而獲得接受主體的關注成為首要的難題。另一方面,將中國古代傳說資源轉化為現代元素時,也面臨很多難題[2]。比如將某個具體的中國古代傳說轉化為現代的影視動畫,鏡頭語言該如何轉化就是一大難題。中國古代傳說大多只是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的單線展開,人物性格大多扁平化,情節設置相對單調。而將其轉化成影視動畫中可看、可聽的畫面,不僅需要協調人物形象、故事文本,還有音樂、色彩、空間等諸多要素,皆要一一轉化。因而,將中國古代傳說轉化為現代文化產業所需的資源,不得不克服重重困難。

二、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特點

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特點主要從以下幾點來說明,首先是在文化產業實際應用中遵循中國古代傳說的原型;其次是在文化產業應用中注入傳說元素的同時注重再創作,以求創新;最后是從整體而言,中國古代傳說應用在文化產業的應用內容相對單調統一[3]。

(一)在實際應用中尊重中國古代傳說原型

在實際應用中尊重傳說的原型是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特點之一。這里所謂尊重中國古代傳說的原型,不只局限于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原型,還包括中國古代傳說的故事文本,甚至是中國古代傳說的精神內核等等。可能在實際的應用中,會在某個中國古代傳說的基礎上,對其中人物、故事文本等進行改編,以追求“陌生化”的效果,調動接受主體的好奇心理。但又絕非是徹底的顛覆,這種“陌生化”同樣需要建立在接受主體擁有共同的文化認知基礎才能取得效果。像以“哪吒傳說”為原型改編的國產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將哪吒少年英武、桀驁不馴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產生“哪吒”從故事里走出來,這就是“哪吒”的感覺。同樣是根據“哪吒傳說”改編的另一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了追求“陌生化”效果,哪吒的外在形象有很大改變,但性格中的桀驁不馴卻不曾改變,也為他增添其他性格品質,讓哪吒這個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鮮明。

(二)注入中國古代傳說元素的同時注重再創作

中國古代傳說應用在文化產業的應用特點之二是在使用過程中注入中國古代傳說元素的同時注重再創作。這里的再創作不僅是指對某個中國古代傳說本身的改編,還包括引進其他元素,如傳統的水墨畫藝術元素、木偶戲元素等等,與中國古代傳說元素相結合,共同構建新的作品。比如自“哪吒傳說”的改編的《哪吒鬧海》,不僅使用“哪吒傳說”中的諸多元素,如人物、故事內核、道具設計等等;還使用了傳統的水墨畫元素與壁畫元素,色彩濃烈,極具吸引力;同時,還將中國古典樂器的元素加入了電影配樂[4]。正是多種元素結合的再創作,才成就了《哪吒鬧海》這部經典的中國動畫電影,成為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則是借鑒國外動畫電影的視覺呈現方式以及先進的電影制作技術,大膽重塑“哪吒傳說”。事實證明,這種將中國古代傳說元素與其他元素結合進行再創作的方式會比直接照搬照抄更吸引接受主體的注意,取得成功。

(三)應用內容相對單調

實際應用過程中,應用內容顯得相對單調是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特點之三。應用內容相對單調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根據文化產業中利用國古代傳說的整體情況而言,文化產業中使用中國古代傳說很常見,但選材的時候大多都停留在一些格外出名的中國古代傳說上,如“哪吒傳說”“白蛇傳說”等,其他諸多中國古代傳說被利用起來的則很少,像“介子推傳說”等。當某一選材應用在文化產業中大獲成功時,模仿者隨之而來,不斷進行復刻,希望能憑借東風停留在安全區域內。長期保持這種應用狀態,就很容易造成上文提到的同質化困境。另一方面,對于這些被常用的部分中國古代傳說,出于各種因素限制,真正應用時,很少會突破中國古代傳說本身,盡力保持中國古代傳說的原汁原味。長期使用同一人物原型,同一故事文本要素,短期內確實可以迎合接受主體的喜好。當市場上出現諸多類似的模仿制作之后,接受主體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故而,如何將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內容變得更加多樣,需要創作主體的多番思考。

三、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具體運用方法——以“哪吒傳說”為例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大火,足以說明其對“哪吒傳說”的成功運用。因而,以“哪吒傳說”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具體運用為例,來說明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是如何具體運用的。首先從中國古代傳說故事文本的繼承與創新來說;然后從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形象角度說明;最后從中國古代傳說的精神文化內核的重新建構方面闡述[5]。

(一)故事文本的繼承與創新

《哪吒之魔童降世》根據“哪吒傳說”改編時,故事文本不僅繼承了“哪吒傳說”本身的故事情節要素;還大膽創新,發展多條支線情節,使故事文本更加豐富飽滿,極具吸引力。原先的“哪吒傳說”中故事主線主要是圍繞哪吒一人發展,其他人物則著墨較少,人物形象呈現扁平化的狀態,故事文本內容也相對單調。不過,也正因此給現代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可以在原先故事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拓展延伸。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除了描繪“自我成長”這一故事主線外,還將故事中其他人物的故事也展開,呈現出多線并行的結構。比如哪吒的父親李靖,在傳說中這是一位典型的“嚴父”,剛正不阿,心中裝的是“大義”,很難看到父子之間的溫情。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仍然堅守正義,是非分明;但李靖為保哪吒性命,苦心求取符咒替死;呈現了父愛如山,沉默不語的特點。“哪吒傳說”本身的故事圍繞哪吒堅守正義的故事展開,在電影中哪吒的“成長”,與敖丙的友情,與父母的親情等都表明了電影對“哪吒傳說”故事文本的突破。

(二)人物形象的陌生化

“哪吒傳說”被改編成《哪吒之魔童降世》后,最讓人印象深刻地莫過于其對“哪吒傳說”中人物形象的顛覆。在電影中,“哪吒”不再是兩個丸子頭、穿著紅肚兜、腳踏風火輪的桀驁不馴的英雄形象,反而變成一個頂著黑眼圈、長著鋒利牙齒、戴著項圈的“丑萌”形象。性格也從傳說中最為典型的嫉惡如仇、堅守正義變為電影中的孤僻叛逆、玩世不恭。敖丙也從傳說中的反派形象,轉換為電影中的“靈珠”,一派溫文爾雅、翩翩公子的形象。這也與哪吒的形象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人物形象設計的“陌生化”,帶給人們極其強烈的沖擊。李靖也不再是傳說中古板固執的傳統嚴父形象,電影中的李靖雖沉默寡言,但默默為兒子替命,擋下一切苦難的慈父心腸展露無遺,讓人們看到的是父愛如山,大愛無言。同樣還有太乙真人形象的陌生化讓人印象深刻。從原先傳說中仙風道骨的高人形象,轉變成電影中操著一口四川普通話,生性嗜酒的“胖子”形象。讓人們在與腦海中熟悉的形象對比中,獲得極其新鮮的審美快感。

(三)精神文化內核的重新建構

“哪吒傳說”的故事主題更多偏向贊揚哪吒堅守正義,敢于反抗傳統倫理規矩。像“哪吒傳說”當中哪吒削骨還父、割肉還母的情節更是展現一種大膽的叛逆精神。“哪吒傳說”中的精神文化內核在不同的時代語境下會被賦予新的精神內涵,使其更加符合時代語境。《哪吒鬧海》中將哪吒對戰東海龍王父子的那種不畏黑暗勢力的精神放大,符合當時強調與黑暗勢力進行勇敢抗爭的語境。在近幾年的動畫改編中,尤其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對“哪吒傳說”精神文化內核的重新建構,使其更加符合現代人的普遍價值觀[6]。電影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題不僅是對“哪吒傳說”精神文化內核的延續,更是迎合了現代人的心理。不同于以往“哪吒傳說”中呈現的與封建綱常的抗爭,或與黑暗勢力的抗爭,電影中哪吒那種與自身命運抗爭的不屈精神,體現對個人價值的追求,強調關注個人的選擇與命運。這種重新建構成功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戳中人們的心理,第一時間在社交網絡平臺引起熱議,激發起諸多二次創作。

四、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意義

中國古代傳說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題材,與現代文化產業結合起來,經常會產生令人驚喜的效果。不管是在影視動漫化改編方面,還是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方面,都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反響。中國古代傳說應用在文化產業中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是中國古代傳說提供了文化產業創新的源泉;其次中國古代傳說應用在文化產業中時也為其增添了神異浪漫的色彩;最后中國古代傳說應用在文化產業中也豐富了文化產業的內涵和品質。

(一)提供了文化產業創新的源泉

中國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要立足于當下的生活,更要尋根溯源,從古代文化中尋找助力文化產業發展的元素。中國古代傳說無疑可以作為助力文化產業發展的極佳要素,成為創新文化產業的靈感來源[7]。中國古代傳說作為一種民間題材,傳說本身內容通俗易懂,情節發展格外貼合普通人的審美偏好,人物形象也容易受人喜愛,因而,受眾群體十分龐大。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如果將中國古代傳說作為文化創業創新的源泉,成功設計出合適的方向或產品,最終接受群體對其認可度相對較高。比如“哪吒傳說”作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來源之一,正是對這一傳說的改編創新,方才成就了其國產動畫電影突破之作的地位。

(二)增添了神異浪漫的色彩

中國古代傳說在現代文化產業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增添一些神異浪漫的色彩,使其更具吸引力。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國古代傳說本身作為一種流傳已久的民間題材,歷經時間歲月的洗禮,今天所呈現的中國古代傳說本身必然會保留前代人的痕跡。不僅可能會有奇特豐富的想象,更有可能包含著諸多蕩氣回腸的感人情節,還有很多神奇浪漫的場景。無論今天的文化產業如何改編中國古代傳說成就自身,中國古代傳說本身自帶的神異浪漫色彩同樣也會相隨。像“哪吒傳說”被應用在文化產業中時,無論經過何種創新,“哪吒”的故事始終帶著一種悲壯之感。即使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以哪吒的成長為主線,也同樣體現了一種神異浪漫的色彩。

(三)豐富了文化產業的內涵和品質

中國古代傳說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可以豐富文化產業的內涵和品質。中國古代傳說作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流傳至今,其中蘊涵著諸多中國獨有的文化色彩。不僅包含著思想文化精神,也有民俗文化色彩的體現[8]。比如“哪吒傳說”中就包含儒、釋、道的文化精神,也體現了像祭祀等民俗文化色彩。當文化產業中應用中國古代傳說的元素時,自然會帶上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文化產業也因此被賦予了文化內涵,甚至能達到更高的文化品質。總而言之,如果在文化產業中妥善地應用中國古代傳說,注重二者的融合,不僅可以幫助文化產業增加吸引力,有助于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而且這對中國古代傳說本身而言,也是難得的機會。與文化產業的成功結合,可以幫助中國古代傳說注入現代血液,重新煥發生機。

參考文獻:

[1]魯人瑋.從哪吒的“前世今生”看中華傳統形象影視改編中的文化傳承[J].戲劇之家,2021,(19):157-158.

[2]彭心怡.中國神話資源在國產動畫電影中的轉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1.

[3]肖凌龍.神話傳說元素在中國動畫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

[4]姜曉微.民間傳說現代視覺轉化——以哪吒傳說為例[J].創意與設計,2021,(03):55-62.

[5]陳放.“哪吒傳說”的創造性轉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

[6]段友文,閆咚婉.介子推傳說的歷史記憶與當代建構[J].民俗研究,2016,(05):81-95+159.

[7]徐莉琴,過山.中國民間傳說元素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J].湖南包裝,2020,35(03):125-128.

[8]邰譯民.中國元素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應用[J].經濟師,2019,(07):232-233+235.

作者:馮霞 鄭再莉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