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國際主流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評價方法

時間:2022-07-07 11:22:22

導語:談國際主流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評價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國際主流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評價方法

[摘要]從評價對象、指標體系、數據來源、計算方法四個維度對世界銀行、世界海關組織、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世界經濟論壇、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北京睿庫貿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廈門大學、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八個國內外組織機構的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評價方法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我國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指標體系建設應按評價對象層次設計評估機制、增加指標體系可操作性與適應性、增強指標選取客觀性、增加方法體系繁榮公正透明度四方面的經驗啟示。

[關鍵詞]指標體系;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比較分析

一、背景與意義

目前,全球經濟正處于高質量發(fā)展轉變之中,營商環(huán)境作為一個新的概念逐漸進入黨和政府的治理視野,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檢驗一個國家經濟質量的重要載體。跨境貿易作為實現(xiàn)營商環(huán)境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對一國整體營商環(huán)境、對外貿易發(fā)展以及綜合競爭力產生重要影響,尤其對我國加快國際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世界經濟論壇(WorldEco-nomicForum)、世界銀行(WorldBank)等為代表的國際組織基于相關研究成果,相繼創(chuàng)立了多元化的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調查和評價方法,對全球相關經濟體營商環(huán)境開展評價并發(fā)布報告及排名,為各類市場主體作出投資決策、各類研究機構開展學術研究、各國政府推進國內改革提供參考。在我國,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huán)境”的要求以來,相關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積極開展營商環(huán)境評價研究和實踐工作。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的概念在我國提出的時間并不久,主要于近些年展開集中研究,因而厘清國內外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評價方法體系,對標國際與國內先進研究,探索經驗啟示,以期為我國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改革提供重要引領作用。

二、主流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評價方法體系比較分析

現(xiàn)有的國際與國內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評價方法體系設計共性與差異性并存,國際組織重在反映監(jiān)管過程的手續(xù)、時間和費用支出狀況,以及政策制度的實施狀況,國內機構的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指標體系則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建立的,其體現(xiàn)在各省市在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建立的評價方法體系,強調與國際經貿接軌,構建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格局,國內的評價方法體系大多是在國際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延伸。本文嘗試對國內外的評價方法體系進行分析比較,力求總結出我國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評價方法體系的經驗啟示。以下主要從評價對象、指標體系、數據來源、計算方法四個維度進行闡述(見表1、表2)。

(一)評價對象

國際上關于營商環(huán)境的研究起源較早,對于營商環(huán)境評估的意識比較深入,世界各國對于各國際組織的評估也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就不同組織、機構的不同評價對象而言,其側重也不同。國際組織如世行、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以下簡稱“經合組織”)和世界經濟論壇,他們的評價多針對國家層面,世界海關組織的評價方法既可用于國家層面,也可用于具體的海關層面。國內營商環(huán)境的研究起源較晚,近年來相關資料逐漸豐富起來,廈門大學借鑒了世行的評價方法,將世行在全球經濟體之間的評估沿用到我國市級層面,意在能與全球先進經濟體之間進行比較;國家發(fā)改委同樣有參考世行的評價方法,在我國的地級市和國家級新區(qū)之間展開評價,并樹立優(yōu)秀城市的典型做法供其他城市借鑒;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以下簡稱“貿促會”)的方法適用于不同地區(qū)、不同行業(yè)、以及不同所有制企業(yè)之間的評價;北京睿庫貿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睿庫研究中心”)的評價對象是針對各港口層面,對口岸的專業(yè)化要求較高。

(二)指標體系

在指標體系方面,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針對海關口岸的評價,主要有世界銀行、世界海關組織、我國貿促會、睿庫研究中心、廈門大學和國家發(fā)改委的指標體系,其中廈門大學與國家發(fā)改委的指標沿用了世界銀行的方法體系,中國貿促會檢驗了各地的通關滿意度情況,睿庫研究中心的指標體系對于海關通關改革具有較強針對性,如增加了信息化與無紙化內容,并設置了口岸操作無紙化、海關與口岸主要監(jiān)管場所之間的數據交換、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使用滿意度狀況。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世界海關組織提出的海關通關評價機制,其指標體系設置不具有固定性,因此不對其做過多說明。另一類偏向于政策與綜合性評價,包括經合組織和世界經濟論壇的指標體系,經合組織的指標體系是對照《貿易便利化協(xié)定》(以下簡稱“TFA”)內容衍生而來,以便確定各國政策實施的進展與改革難點;世界經濟論壇的指標體系是一項綜合性指標,不僅包括TFA的部分內容,而且包含世行的8項一級指標,測評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

(三)數據來源

評價過程中的數據具備可獲得性是十分重要的,經比較各組織機構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評價的數據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直接數據,通過企業(yè)的問卷調查直接獲得的數據,更能符合客觀實際,二是間接數據,間接數據是從其他部門或者機構間接得到的指標數據,更具可獲得性。國內機構以及世界銀行的評價數據主要通過向企業(yè)發(fā)放問卷,實地考察等方式獲得,是直接數據,世界海關組織和經合組織的少部分數據同樣來自問卷調查;經合組織以及世界經濟論壇的主要數據來自邊境網站、公共數據庫、年度報告等私營機構以及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間接數據庫,此外世界海關組織的TRS系統(tǒng)中也可以提取出各國通關等流程中的數據。

(四)計算方法

評價過程中怎么將定性指標轉化為定量數據是十分關鍵的一項步驟,世界銀行與廈門大學的計算方法采用了“前沿距離法”對問卷的內容進行量化,即分數=[(最差值-當前值)/(最差值-最好值)]*100,由此得到的分數進行簡單算數平均得到最終結果;經合組織采用了多重二進制的方法進行計算,每項指標得分范圍為0-2,按等權重計算得到最終結果,得分越高排名越靠前;世界經濟論壇的指標得分范圍為1-7,分數=6*[(當下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1,由此轉化得到分項指標得分,最終通過簡單算數平均得到分項指標結果;我國貿促會給出的滿意度得分范圍為1-5,通過等權重算數平均值得到最終結果;睿庫研究中心將所得信息轉化為0-3的分數,并分別對各項指標得分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得到最終口岸營商環(huán)境指數。

三、國內外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評價實踐的啟示

(一)針對不同層次評價對象設計對應評估機制

在以上組織、機構的評價體系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評價體系適用于不同層次的評價對象,如TFA的內容能夠檢測一國的實施進展與改革狀況,而某一口岸海關的檢測重流程、手續(xù),應制定更為具體的評價方法體系。因此要充分結合國內外相關領域的評估方法和機制,尤其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指標構建過程中因研究對象而異,針對口岸、地區(qū)實行不同的策略,由于在改革過程中,人們對不同層次的評價對象關注的問題也是不同層面等的,有必要創(chuàng)新評價對象層次的側重點,以指導具體的評價實踐。

(二)防止指標體系局部化和片面化,重視設計的可操作和適應性

在指標設置方面,重視評估的可操作和適應性。在認識到不同地區(qū)、不同企業(yè)所有制、不同行業(yè)差異以及單一指標不能完全涵蓋多方面內容的基礎上,以對接國際與立足國情并重為原則,從可持續(xù)評價的角度,樹立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全局觀念,不僅關照海關通關層面與先進區(qū)域發(fā)展狀況,更應以該領域整體水平代表營商環(huán)境優(yōu)劣,將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指標體系設計拓展為頂層制度、海關、企業(yè)共同參與下的協(xié)同工作,以防將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評估指標設計局部化、片面化,以便更好地推動營商環(huán)境從多維度同步提升。對跨境貿易過程中通關、報檢等流程進行細分,在細化分項過程中強化可操作性,考查內容易量化計算,根據實際業(yè)務流程和區(qū)域發(fā)展程度進行設置,以增強指標體系的區(qū)域適應性。

(三)指標選取符合客觀性,避免評價指標的主觀性

我國貿促會以及國家發(fā)改委的評價方法強調實際案例支撐,獲取數據采用調查問卷與大數據分析相結合、實際數據與填報數據相結合、實地訪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方式。世界銀行采用假設情景的標準化案例、委托第三方模擬填報,獲取評價數據,這種模式有其科學性,可以真實地反映企業(yè)生命周期中跨境貿易的狀況,便于進行不同經濟體之間的對比,但案例假設與城市實際差異大,就會喪失數據的代表性。因此在數據收集過程中應注重避免企業(yè)數據的主觀性,來自多方面考察的數據更能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在操作層面,首先以企業(yè)樣本獲得企業(yè)問卷數據,并與現(xiàn)有評估體系獲得的結果進行印證;再者結合座談、訪談專業(yè)人士的方式獲取具體通關等操作性流程中的真實信息和數據。

(四)增加評價方法體系繁榮公正透明度

從目前國內外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建設指標體系的建設和使用的情況來看,目前存在數據資料的公開力度不大,成果的流通性較弱等特性。由國際貿易過程中單證辦理的手續(xù)能夠得知,商品的跨國貿易首先在國內獲取單證(即以文字形式呈現(xiàn)貨物相關信息),其次是在港口報檢、通關過程中提交單證,最后完成商品的跨境貿易,像世界銀行的評價方法對該項指標的時間、成本的數據公開,這有利于提高企業(yè)、海關等的貿易效率,方便企業(yè)更快地走出去。此外我國貿促會、睿庫研究中心均將其評價方法完全公示在發(fā)表的報告中,較為詳細地收錄了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并對指標內容進行解析。部分評價尚未完全公開其思路方法,在今后的評價過程中,各部門應增加評價方法體系繁榮公正透明度,將公開透明性的原則貫穿于采集、分析以及最終評價的全過程。

作者:劉嬌 黃正松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