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傳播下虛擬偶像選秀節目創新發展
時間:2022-07-08 10:40:20
導語:智能傳播下虛擬偶像選秀節目創新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虛擬偶像概念的演化、活躍場景的擴展,各大平臺紛紛開始探索虛擬偶像與選秀節目相結合的創新發展路徑。虛擬偶像選秀節目一方面繼承了真人選秀節目的賽制和造星手法,另一方面又通過虛擬人取代真實人成為節目主體、超現實的表演內容與風格、前后臺結合的節目編排,實現了對真人選秀節目的突破。盡管目前仍存在虛實人格碰撞、身體與后身體相互制約的技術倫理問題,但虛擬偶像作為一種獨特的傳播媒介,已經顯示出為文化娛樂行業帶來無限活力的潛力。
關鍵詞:虛擬偶像;選秀節目;人工智能;《跨次元新星》
隨著技術和文化的進步,虛擬偶像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當選秀類綜藝節目不斷發展,造星模式業已成熟時,將虛擬偶像概念引入選秀類綜藝節目中,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符合市場的需求。這一做法不僅為選秀類綜藝節目輸送了新鮮血液,也為虛擬偶像走進大眾視野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渠道。在此背景下,如何理解虛擬偶像作為選手參加真人秀模式的選秀綜藝成為一個問題。本文從技術和文化的雙重視角,選取最具代表性的《跨次元新星》的個案,就虛擬偶像選秀節目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探討,以期為虛擬偶像如何更好地融入綜藝節目提供一些思路。
一、虛擬偶像與選秀節目的融合
一代人有一代人心中的偶像。隨著時代的發展,偶像的概念也被不斷創新,體現出一個時代的強烈特色。如今,虛擬偶像正處于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不僅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還逐漸踏入影視文化行業,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據愛奇藝2019年發布的《虛擬偶像觀察報告》,全國有1億核心二次元用戶和3.9億泛二次元用戶①。虛擬偶像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主要得益于三個方面的支持。在技術上,語音合成技術、全息影像技術、動作及人臉捕捉技術等深度合成技術不斷發展成熟;在文化上,二次元的概念不斷泛化,二次元文化呈現出破圈發展的趨勢;在市場潛力方面,Z世代年輕人已經成為互聯網的中堅力量、消費者的主要構成成分,證明了虛擬偶像具有充分的市場潛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虛擬偶像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廣義上講,從最開始的虛擬歌姬到現在不斷涌現出來的虛擬主播、虛擬網紅以及虛擬UP主,都可以被納入虛擬偶像的范疇。虛擬偶像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術發展的影響,虛擬偶像是被虛構出來的受到崇拜或摯愛的客體。在人工智能時代,虛擬偶像則是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中進行偶像活動的架空形象②。以往虛擬偶像活動的主要場景包括個人演唱會、電視晚會、微博、推特等社交平臺,也參與廣告代言活動等。近幾年,我們可以發現虛擬偶像正在不斷嘗試與綜藝節目聯合。早在2015年,魚果文化的虛擬偶像“零”參加了PPTV的選秀節目《一唱成名》;2017年,哇唧唧哇旗下的虛擬偶像“赫茲”登上了《明日之子》的舞臺;愛奇藝旗下的潮流虛擬偶像廠牌“RiCHBOOM”于2019年2月15日在《青春有你》節目中首次曝光,目前活躍在音樂、潮玩、綜藝等領域。如果說以往節目中虛擬偶像的加入還只是一種試水和初探,那么近年來嗶哩嗶哩網站推出的游戲型養成綜藝《虛擬人成材計劃》、愛奇藝打造的虛擬偶像選秀綜藝《跨次元新星》以及江蘇衛視推出的動漫形象舞臺競演節目《2060》,則把重心全部放在了虛擬偶像身上,并將虛擬偶像與綜藝節目進行深度融合,顯示出吸引年輕觀眾、打造新時代本土虛擬偶像的野心。以虛擬偶像為主角的選秀綜藝的出現是一種巨大的突破和創新,不僅得益于人工智能的發展,也離不開造星工業體系和選秀綜藝的成熟。
二、虛擬偶像與真人偶像選秀節目的異同:繼承與突破
(一)對真人偶像選秀節目的繼承
以往的真人選秀綜藝節目一般采取導師對選手進行篩選評估,然后雙向選擇組成戰隊,最后導師帶領各自戰隊互相比拼的模式。比如,《中國好聲音》《中國新說唱》以及《明日之子》等選秀綜藝節目采用的都是“導師+選手”的模式。虛擬偶像選秀節目在節目模式和賽制上繼承了“導師+選手”的選秀模式。《跨次元新星》作為虛擬偶像選秀綜藝的一次創新嘗試,依然采取了以往真人偶像選秀綜藝的節目模式與賽制,可能是因為全面的虛擬偶像選秀確實是史無前例的,而發展歷史較久的選秀綜藝節目的模式、賽制和造星體系都已經趨向成熟?!犊绱卧滦恰纷鳛椤暗谝粋€吃螃蟹的人”,保守地繼承真人偶像選秀綜藝的節目模式和賽制,保留真人選秀綜藝的整體框架,在參賽主體上進行創新。在聚焦二次元受眾的同時吸納三次元觀眾,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選擇。但這樣的繼承也被人質疑是生搬硬套,強行將三次元的造星模式加在二次元虛擬偶像的身上,與二次元文化格格不入,受到了資深二次元粉絲的反感與排斥。虛擬偶像畢竟不同于真人偶像,他們脫胎于二次元文化,有屬于自己的二次元風格以及粉絲圈層。結合虛擬偶像的特色,創新虛擬偶像選秀節目的模式和賽制是有必要的,能夠更好地發揮虛擬偶像的特長。相比之下,嗶哩嗶哩網站推出的《虛擬人成材計劃》的節目模式和賽制就更貼近虛擬偶像的文化背景,也充分運用了該網站特色的UP主資源。節目中,虛擬偶像接受性能、續航、顏值、創意、溝通和友善六個層面的考核,對二次元文化有深入了解的UP主們作為協助者,幫助虛擬偶像進行考核。這種模式跳脫了以往的真人偶像選秀“套路”,更貼近虛擬偶像的特色,顯得更加自然。在造星手法上,虛擬偶像選秀節目繼承了真人偶像的故事框架和人物設定的手法。選秀綜藝在打造真人偶像時常常會采用講述選手故事的方式,為真人偶像設置一個容易受觀眾喜愛的人設。在虛擬偶像選秀綜藝《跨次元新星》中,我們也能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比如,在五尾狐戊心淵出場后,他描述自己是一只熱愛音樂的狐貍,所以來到人類世界追逐自己的夢想。他還講述了自己作為打工人的不容易,通過講故事打造了追夢打工人的人設。而在留歌出場后,她講述了自己的虛擬偶像組合出道后坐冷板凳的經歷,以及背后技術團隊的堅持與追夢故事,打造了自己不懈追夢、努力奮斗的人設。節目中大量出現這種講述自己追夢故事的橋段,同質化比較嚴重,同時也被觀眾吐槽:“虛擬人談追夢顯得有些尷尬?!睔w根到底,這一問題的產生還是因為對虛擬偶像的定位不準,生搬硬套了一些真人偶像的人設,失去了虛擬偶像本身的特色。
(二)對真人偶像選秀節目的突破
虛擬偶像選秀節目最大的突破在于節目主體上,即虛擬人取代真實人成為節目主體。在以往的選秀綜藝節目中,舞臺上的選手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實人。而在虛擬偶像選秀綜藝節目中,所有的參賽選手都是虛擬數字人。技術團隊通過動作捕捉技術、虛擬制片技術(AR/XR)、實時引擎框架下的3D動畫制造技術和AR舞臺秀制作技術,實現虛擬偶像在舞臺上的表演和與現場導師的交流互動。參加選秀綜藝節目的虛擬偶像需要能夠在現場展示才藝,也需要與導師以及現場的其他虛擬偶像選手進行交流和溝通。所以,這些虛擬偶像并不是單純的像初音未來那樣的虛擬歌姬,只要能唱歌就行,也不像新聞行業里的虛擬主播一樣,事先被編好程序,只要能播報新聞,與主持人進行一些簡單的互動即可。綜藝節目現場是一個十分考驗臨場反應的環境,虛擬偶像需要能夠應對各種狀況。依托于可穿戴的傳感器設備和動作表情捕捉技術,后臺的中之人能夠實時操作前臺的虛擬偶像人物。不論是說話、才藝表演還是現場互動交流,參加綜藝節目的虛擬偶像都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在表演內容上,虛擬偶像的表演具有獨特的二次元風格。比如,第一個出場的選手秋蒂演唱的《高音廚音域測試》帶有典型的二次元歌曲風格,歌詞的意思直白淺顯。秋蒂在演唱時全程猛飆高音,這在三次元的現實中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再如之后出現的一個選手是一只名叫豹愛飽的海豹,它不會說話,只會發出“豹豹”的聲音。它表演了一個二次元的可愛舞蹈,在離場的時候,像一個二次元的動漫人物一樣原地打滾離開了舞臺。這樣的表演內容不同于以往的真人偶像表演,帶有鮮明的二次元風格。在舞臺技術上,該節目借助了虛擬偶像的優勢,擁有超現實的舞臺特效加持。當選手表演鋼琴彈唱時,一架“鋼琴”就從天而降;當選手跳舞時,一腳飛踢,道具椅子就粉碎消失;當選手表演吉他彈唱的時候,舞臺上出現了一個小星球,虛擬偶像就可以坐在星球上表演節目。第一次公演舞臺加入了很多炫酷的舞臺特效,充分發揮了虛擬偶像的科技優勢,打造了許多科幻感十足的舞臺表演。虛擬偶像本身的二次元特性與技術力量的完美融合,產生了“1+1>2”的效果,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節目在整體編排上加入后臺內容和各種突發狀況,具有一種寫實的紀錄片風格。不同于以往節目只呈現選手的表演而刻意隱去節目后臺操作的過程,在《跨次元新星》中,節目后臺成為節目正片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觀眾能看到虛擬偶像的“爸爸媽媽”———程序員的緊張工作,還能看到導演對技術人員提出要求的畫面,甚至后臺出現的小意外也被放到節目正片中。這些后臺內容之所以能夠進入節目正片,一方面是因為節目類型本身具有特殊性,虛擬偶像選秀綜藝的實現很大程度上依賴著技術,人們對于虛擬偶像的打造過程具有濃厚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虛擬偶像由于具有特殊性,很可能在節目錄制過程中出現故障,為了保證節目敘事的流暢性,有時候也需要對后臺情況作一定說明。可以說,節目后臺內容的呈現也成為這個節目的一大特色。比如,節目不僅會呈現程序員緊張工作的畫面,也會呈現他們為了“自己家”的虛擬偶像而斗嘴的情景,以及看別人家虛擬偶像時的“吃瓜”狀態。這一點也是虛擬偶像選秀節目在編排一個以前從未涉足的節目類型時的一種創新和試圖“圓場”的方式。
三、虛擬偶像選秀節目中凸顯的技術倫理問題
虛擬偶像選秀綜藝《跨次元新星》作為一檔高度依賴于技術的節目,依然存在一些現實的技術性問題。比如,虛擬偶像的建模水平比較低,部分虛擬偶像看起來“粗制濫造”,虛擬偶像的衣服、頭發、動作都比較僵硬。由于技術限制,節目會出現只能允許三個虛擬偶像同時出現在一個場景中的情況,還時常會出現虛擬偶像“死機”的情況。這些技術限制或多或少影響了節目的最終呈現效果。與此同時,在人們運用多種技術打造虛擬偶像并將其嵌入真人秀活動的過程中,該節目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技術倫理問題。
(一)真人人格與虛擬人人格的碰撞
虛擬偶像在觀眾眼前呈現出一個獨立的虛擬人人格,有自己的一套人設和故事背景,而它在現場的具體動作、聲音、表演都由后臺的一個真實人來操作完成。目前的虛擬偶像終究是沒有自己思考、對話的能力的,它由真人來扮演,并根據虛擬人的人設和定位進行各種活動。如此,真實人和虛擬人的人格在綜藝節目的某些場景下就會發生一些沖突。比如,在導師按照一般選秀綜藝的流程來詢問虛擬偶像平常的訓練是否很辛苦的時候,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實際上虛擬偶像本身并不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訓練,他們的表演是通過技術的編程和各種算法完成的。如果真的需要訓練,那也是中之人需要練習那些唱歌和舞蹈的技巧。此外,當幾位導師都希望該虛擬偶像加入自己的戰隊時,虛擬偶像未必能夠自主決定加入誰的戰隊。對于虛擬偶像來說,做出獨立的決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目前技術也不支持虛擬偶像自己做出選擇。那么,虛擬偶像的最終選擇到底是由誰來操控或者說決定的呢?說到底,選秀節目也是一種真人秀,選手的各種反應和表現決定了節目的走向。當虛擬偶像成為節目選手以后,以往順理成章的節目走向如今就充滿了迷惑色彩,這本質上也是真人人格與虛擬人人格的一種碰撞。
(二)身體與后身體的相互制約
虛擬偶像參加選秀綜藝,本質上是真人退居后臺,而虛擬角色“站”在前臺。一方面,中之人穿上傳感器設備,他們的動作表演不再是他們自己的動作表演,因為真人的動作幅度與虛擬偶像呈現出的動作幅度是不一樣的。真人需要以虛擬偶像的表演為核心來調整自己的動作和聲音。要想讓虛擬偶像呈現出撓頭的動作,中之人的手可能是懸在頭上而并未真的摸到自己的頭。熒屏圖像上的真實掩蓋了現實的真實,人開始以技術的、虛無的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肉身,虛擬偶像的身體展演成為一種后身體的展演。另一方面,對于需要與虛擬偶像同臺的主持人和導師來說,他們也無法在現場看到虛擬偶像。他們實際上看的是一塊屏幕,舞臺的中央其實空無一物,但他們也需要表演出與虛擬偶像同臺的場景。這種獨角戲會讓現場的人感到某種程度上的疏離和不安。他們的表演單調而空曠,他們很難確切把握自身的空間位置以及對應的心理感受?!叭梭w對周圍環境做出的反應的完整性、優雅性和向度性被系統地夷平?!雹郾热?,節目中一位導師下臺想要與虛擬偶像選手“豹愛飽”進行互動,由于事實上面前空無一物,人們只能看著側面的屏幕來調整自己的位置,人為地完成自己與“豹愛飽”的摸頭、親吻等互動。粉絲群體也對虛擬偶像達成了一種后身體現象的共識,他們知道虛擬偶像是一個虛擬形象,但他們依然對虛擬偶像產生了真情實意的喜愛。他們知道虛擬偶像只是在熒屏里獲得顯現而并非真實存在,但仍將這一切建構成真實的,并將其他條件自動屏蔽。人們逐漸模糊了事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也消解了作為真實人的主體性。技術幻象不斷引導大眾遠離社會真實,置身于淺表性、暫時性的虛擬文化空間④。
四、結語
如今的虛擬偶像仍然要通過一定的介質才能被呈現出來,所以在綜藝節目中也無法與現場的其他人進行更加深入的互動。未來的虛擬偶像需要進一步打破次元壁,借助技術的力量實現虛擬偶像在現實空間的活動。加強虛擬偶像在綜藝節目中的存在感,更好地與節目中的其他人進行互動交流,有利于綜藝節目開發出更多適用于虛擬偶像的環節,增加節目的看點,讓虛擬偶像更好地融入節目中。每個媒介時代都有其強勢的傳播模式和與之相對應的媒介⑤。在數字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通過全息虛擬成像和傳感器等沉浸式技術,我們可以打造各具特色的虛擬偶像,讓虛擬偶像完成真人做不到的各種表演。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隨著各大平臺相繼投身于虛擬偶像行業的創造中,更加智能的虛擬偶像一定會出現,而虛擬偶像作為一種獨特的傳播媒介,將為我們的文化娛樂行業帶來無限的活力和可能性。
作者:章瑩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 上一篇:電影的傳播策略和經驗啟示
- 下一篇:突發性災難事件的新聞報道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