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專業教學評價現狀和改革分析
時間:2022-07-08 17:18:13
導語:音樂專業教學評價現狀和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生評教是高校提高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制度。目前,學生評教仍存在“五唯”弊病、學生缺乏合理認知、評教公式化、反饋結果未合理利用等問題。為此,高校需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弊病,建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建立多維度的評教體系,優化完善高校的學生評教制度。
【關鍵詞】教師教學評價;改建策略;學生評教
一、問題的提出
(一)技能小課制度存在的問題,以音樂與舞蹈學院為例
在鄭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中,學生分屬于不同的專業,每個學生各自擁有單獨的課程,這也統稱為學生課程中的“小課”。小課制度導致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也讓學生在評教過程中以消極的態度對待。一是害怕評分低,學生擔心教師對自己的看法因評分而發生變化,怕給教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學期末給予自己較低的評分。二是不忍心給對自己認真負責的教師評低分,擔心師生之間的情誼,也就忽略了教學質量上的問題。三是學生自身不在乎,覺得評教人數眾多,缺自己一個也無所謂,直接棄權,避免惹上是非。四是不敢評教,懷疑自己的能力有限,沒有資格對教師教學提出問題,缺少勇氣和信心。五是學生扎堆,隨大眾,拒絕袒露自己的想法,隨波逐流。同時,除去學生評教的這些問題,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同樣存在很多問題。因為教學評教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只在乎自身的教學評分,卻忽略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反思與改進,造成一些教師的高頭銜與教學水平不相符,其只注重形式工作,卻忽略培養和增進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這也導致學生認為教師雖具有高稱職,卻沒有實際能力,從而產生懷疑和否定的想法,造成對教學評價的不重視和恐懼心理。這些問題也表明教學評價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工作,而這也使學生和教師都失去了主動權,學生和教師的利益訴求無法得到滿足,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意見,那評教自然而然也得不到學生和教師的支持和配合,從而產生了不真實的評分。
(二)各大院校評鑒體制中的“五唯”問題
在客觀的認知中,學生往往把教學評價歸結于教師文憑或其學生的升學率等。然而,這種認知是單薄不全面的,由于“五唯”理念過于偏向功利化的教育,導致教育短視傾向嚴重,其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高校教學方式的改進與完善,引起了較大弊端。這種教學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才是教學評價的主體,其主觀感受是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作為教學評價的主體卻并未獲得話語權,內在動因欠佳,導致學校無法從根本上獲取客觀、理性的教學評價。
(三)評教模板化、公式化
大學生評教應該呈現評教目的與功能的多樣化,評教標準的多元化,評教內容個性化,評教主體和客體一體化,評教理念人性化,而不是普遍性的模式化甚至公式化。據不完全調查,大多數高校生在進行評教的過程中,基本上是根據平常上課對老師的整體好感度進行評教,但是很顯然,這樣評教得到的數據信息是不可采用的。影響評教的因素有很多,這關系到學生的性別、年齡、所處的年級、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度以及課程性質,這些都會對最后的教學評價產生一定的影響。據調查,部分高校的老師會把評教的分數高低與學生的期末成績掛鉤,這種情況會左右學生在評教過程中的真實想法。這樣評教最后得出來的數據顯然是不太可取的,含金量低,數據不可靠,結果也會偏離實際。
二、學生評教現狀分析
教學評價后得到的反饋應當基于現實性來考慮,從現實出發,落到實處。評教體現的不能單單是某一個數字或者某一個百分比,其應當具備某種現實意義,與現實世界產生某種交流和反饋。評教應當聚焦教學的空間結構和時間序列的統一,其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如何組織學生,如何與學生聯系,教學活動從某種程度開展,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如何分配等問題。在評教階段,高校應注重學生對當前課程本質的認識,評教之中,評價的本質體現為課程的內容,即知識、經驗、活動。在新時期應當正確把握評教結果,不做表面功夫,建立高校和直屬單位的聯合行動機制,對評教表現出來的重大問題嚴肅追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有理有據的規范化處理流程。
三、改革策略
(一)音樂與舞蹈學院問題的解決
教師教學評教的單一和不全面,影響了鄭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評教結果的準確性。現在教師評教工作都設定為線上,還有的課程也設定為線上課,這樣與線下課程存在分割狀態,導致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和互動,也就更難解決學生在教師教學評教中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針對不同課程性質也會有相應的不同特性和指標。例如理論課程,在設定評教問題時,不僅要解決教師教學的基本知識技能問題,而且要學生提出主觀性的建議來引導教師,再進行后續整改。技能課程在設定評教問題時,要側重教師技能的評定和教師在教學中使學生理解、領悟的能力。拒絕教師“人性”化教學的捆綁,讓學生袒露心聲,完善線上評教體系,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評教工作。在實踐、競賽、音樂會課程體系中,應以學生為主體,采納學生意見,改善教學內容和進程,教師同時也要有自我反省意識,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相互配合。在評教機制設定之后,也要平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權利”。因為學生在評教中,會因教師職位不同,而產生明顯的階層反應。過分的評價結果反而影響教師教學的改進工作。學生也不是完全的評教主體,也未能達到評教結果的可靠性,因此也不能片面地采納學生意見。所以,這更要求教師教學“達到應有的質量”,教師“認真對待教學中所有的任務”,不能在達到一定的工作量后,無視教學評教的改進和完善,這會導致學生和教師評教工作的失衡,教師與學生均失去了評教的積極主動性。教師必須在學生中起引導的作用,提高自身和學生對評教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履行自身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要利用多樣的方法,對評教工作進行探索和實踐,注重評教結果,及時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這不僅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進步和提高,也推動了今后教師教學改革研究的進程和發展。
(二)破除“五唯”弊病,堅持評教的科學性
教學評價的有效實行依靠各方的共同支持。從教育從事者的方向出發,要改變評價學校辦學質量的單一性,即不單單參考學校的升學率與績效水平,要多維度考察,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推動素質教育與教育公平,鼓勵學校發展特色教學模式,引導學校學生健康可持續發展,不忘初心,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根本任務,建立多維度考察的教學評價體制,讓教學評價真正成為推動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模式進步的體系。從學校的方向出發,要真正做到使教學評價系統有所用,有所為,就要改變重視分數提高,而輕視素質發展;重視學生智力發展而輕視學生道德培養的現象,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本身更要力爭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真正成為一流學校。評價老師也不應當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要注重教師的師德素質,從其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貫徹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根本目的,是否用心授課,學生反饋是否聽取意見等多維度進行評價。學校不能讓學生評教的結果淪為教師獎懲的工具,而要將其作為鼓勵教師專業水平與教學水平提高的手段。從教師的方向出發,作為被評價者,要摒棄中國古代傳統認知的“師道尊嚴”,教師應和學生處于同等位置,客觀科學地對待學生的建議和看法,并根據建議,合理改變教學方式,轉變單一的以學生的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導向,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與育人水平。從學生的方向出發,應科學理性地對待教師評價,合理客觀地提出相關建議,不應僅根據自己的好惡評價老師,應當貼合實際,提出真正能幫助教師教學水平改善的中肯建議,認真地對待學生評教,學生應轉變自己的應試教育傾向,不應將讀書作為升學的工具,也不應只以分數定義自身,要遵循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要求,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建立多維度、全方位的評教制度
在我國,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要實行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統籌兼顧,評“教”與評“學”相統一,評前動員和評后反饋緊密結合,構建更加完善的線上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此外,評教結果除了生成分數以外,還應為教師、課程管理者和學生生成不同的評教總結報告,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模式。在評教結果的生成和反饋過程中,要充分顧及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情況和內心感受,暢通雙方之間的溝通和討論渠道,從而在評價結果的認識上達到統一,這樣才能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接受評價結果,并據此改進教學。評教方式也應該由單一化趨向多樣化,多渠道多方向地收集評教信息。由于地區和環境的影響,各高校所采用的評教方式不同,當前主要的評教方式有網上評教,紙筆問卷評教,師生交流等幾種方式。很明顯,網上評教這種方式得到的數據信息可視性更強,更方便管理,但是網上評教這一方式“一統天下”的情況會讓最后統計的數據呈現單一性。新時代的教育評教體系應該具有發展性,階段性,時代性,在高校中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學段、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教師和學生,制定符合需求的評教內容,不同的高校要體現出各自的評教重點。不同學段的人群也應該如此,小學抓知識基礎,中學講健康成長,高中汲取豐富的知識,不同學段有不同的側重點,評教的內容多樣性,個性化,則統計的數據有效性更強。建設以人為本的評教制度是完善學生評教,克服以管理為本的評教弊端的最佳選擇。
四、結語
歸根結底,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動,其中,學生是最重要的組成元素。完善改進教育模式,改善學生的教育環境,是我國教育的重點問題。學生評教作為了解學生心聲,解決教學問題的途徑顯得尤為重要。保證學生評教科學進行,建立多維度的評教模式,將對教學質量帶來較大的改善。因此,學生評教應該普及學生對于評教的科學認知度,進一步建立多維度、多方面的評教體制,堅持以人為本,素質教育為根本的學生評教制度的研究,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科學合理地安排評教工作。
作者:王靜蕾 單位:鄭州師范學院
- 上一篇:聲樂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有效途徑分析
- 下一篇:啟蒙階段鋼琴教育思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