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定量化的自然岸線質量評價方法

時間:2022-07-10 15:18:10

導語:一種定量化的自然岸線質量評價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種定量化的自然岸線質量評價方法

0引言

自然岸線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景觀價值和空間價值,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岸線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中國首個關于海岸線的綱領性文件??《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提出將自然岸線保有率納入沿海地方人民政府考核之中。目前,山東省海岸線管理考核指標僅有自然岸線保有率,這一指標只是自然岸線長度的反映,無法全面、客觀地體現自然岸線在形態特征和生態功能方面的重要意義。鑒于此,需結合山東省海岸線實際現狀和精細化管理需求,建立一套囊括形態特征、生態功能和管理現狀的自然岸線質量的定量化評價體系,以期為加強自然岸線保護、擴展主管部門海岸線管理考核指標提供支持。

1評價單元

根據兼容性原則,為與山東省現行政策、法規、標準等保持一致,評價方法采用山東省地方標準《海岸線調查技術規范》(DB37/T3588?2019)中的自然岸線分類(表1),即評價單元為某一區域的一段或多段基巖岸線、砂(礫)質岸線或粉砂淤泥質岸線。這3種類型的自然岸線的質量評價相互獨立,互不影響。評價單元的自然岸線分類的基礎數據可采用最新公布的海岸線修測成果,如果經現場勘查發現修測成果中的自然岸線類型已發生顯著變化,則按照《海岸線調查技術規范》(DB37/T3588?2019)中的技術要求重新界定自然岸線類型和位置。

2評價因子及其賦值

根據整體性和實用性原則,應充分考慮因子的代表性、針對性以及因子間的相互聯系,避免評價目標交叉重疊。結合海灘質量評價、圍填海生態修復效果評估等已有研究成果,通過現場調研和專家咨詢確定了自然形態、生態健康和管理現狀等9個實用性高、代表性強的自然岸線質量評價因子,其中,自然形態包括岸灘寬度、岸線人為干擾類型、岸線直接承受自然因素作用的程度3個二級類因子;生態健康包括環境衛生狀況、近岸海水水質、外來物種入侵3個二級類因子;管理現狀包括向陸一側國土空間利用現狀、自然保護地/風景名勝區/旅游區(點)設置情況、海岸線整治修復情況3個二級類因子。每個二級類因子根據不同條件設置1~5分的賦值,因子賦值通過現場調查或資料收集方式獲取。評價因子釋義、獲取方式及賦值情況見表2。式及賦值情況見表2。

3評價因子權重值

根據科學性原則,應采用成熟、可靠的賦權方法確定各級評價因子的權重值,有效區分評價因子的重要性。因子權重值的確定規則和方法如下:①確立評價因子的遞階層次結構,例如評價因子共有3個一級類因子,即自然形態、生態健康和管理現狀,那么這3個一級類因子的權重值和為1,其中自然形態又含岸灘寬度、岸線人為干擾類型、岸線直接承受自然因素作用的程度3個二級類因子,那么這3個二級類因子之和為1,其他二級類因子權重賦值規則以此類推;②邀請涵蓋自然資源管理、海洋地質、物理海洋、海洋工程等領域的10名專家,每人根據層次分析法要求構建3個一級類因子的判斷矩陣,判斷矩陣須滿足一致性條件檢驗,每個一級類因子可通過計算獲取10個權重值,10個權重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組成的區間即為該一級類因子的權重值范圍(表3);③由上述10名專家根據權重值范圍直接對一級類因子進行權重賦值,取10個專家權重賦值的算數平均值作為該一級類因子的權重值,即Aj;④根據前面3個步驟,獲取每個二級類因子的權重值,即Bi;⑤根據公式Wi=20×Aj×Bi,計算獲得每個二級類因子的最終權重值,式中,j=1,2,3,i=1,2,3,…,9。需說明的是,9個二級類因子的最終權重值之和原本為1,但考慮到公眾認知以及自然資源管理實際需求,要將自然岸線質量評分調整為百分制,因此,二級類因子的權重值擴大為原來的20倍,所有二級類因子的權重值之和由1變為20。

4評分計算與分級

根據準確性原則,應選取合適的計算公式,降低評價實施的復雜程度;另外,考慮到自然資源監管需求及公眾認知符合情況,自然岸線質量評分宜采用百分制,并劃分出不同的質量等級。自然岸線質量評分(百分制)為每個二級類因子的因子賦值與因子權重值乘積之和,量化公式為:S=∑ni=1fi×Wi(1)式中:S為自然岸線質量評分;fi為第i個二級類因子賦值;Wi為第i個二級類因子的最終權重值。根據公式(1)計算得出的自然岸線質量評分最高為100分,最低為20分。考慮到自然資源監管需求、公眾認知符合情況以及專家意見,設置優、良、中、差4個質量等級(表4)。

5結論

自然岸線質量的定量化評價設置了3個一級類、9個二級類評價因子,每個二級類因子根據不同情況具有1~5分的賦值及對應的權重值。該方法利用計算公式將自然岸線質量進行定量化評分,4個質量評分區間對應著優、良、中、差4個質量等級。自然岸線質量評價體系是山東省2020年度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海岸線質量評價技術規范》(DB37/T4492?2022)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評價方法考慮了包括海岸線自然形態以及海岸線向海、向陸一定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和開發利用情況,符合新時代陸海統籌戰略要求,可為主管部門提供一種新的精細化管理方式和考核指標。目前已被初步應用至青島市嶗山區的海岸線質量試評價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作者:修淳 霍素霞 王國鋼 陳生濤 段海欽 姚海燕 單位:自然資源部渤海生態預警與保護修復重點實驗室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執法監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