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對策

時間:2022-07-11 17:57:04

導語: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對策

【摘要】新課改中將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形成作為重中之重的內容,與素質教育一脈相承,而且為學生今后的終生發展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條件.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如何能夠構建高效課堂,這是每一位初中數學老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即對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作一簡要探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簡言之就是學生應該通過數學學習能夠建立的數學意識和數學實際運用能力,以及與數學相關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品質,其落腳點是在實現數學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首要任務.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對學生今后個人持續性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數學核心素養的建立,學生能夠學會用理性的思維去看待世界,感知事物,分析并解決自己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初中作為基礎教育的中間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作用,在培養和提升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前提下,老師需要深思的是,怎樣搭建初中數學課堂框架,實現高效結合初中數學核心素養與實踐,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高質量發展.本文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為切入點,談一談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

1建立全局性的教學觀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實現學生的基礎教育目標,進入更高學段的學習,這是老師的關注點之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向教學目標邁進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意識、思維與實踐應用能力更應該成為老師注重的方向,因此老師首先要建立全局性的教學觀.在教學上要尊重數學知識點的連續性、零散性與抽象性,深入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讓學生理解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規律,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搭建數學知識體系.在教學上也要充分體現核心素養的理念,應逐步縮減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也不應局限于解決各類題型,而要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協同培養,改變數學教學中枯燥、教條、模式化的現狀,通過問題導向、數學情境化、個性化、層次化等教學手段的交融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數學思維方式、方法和解題的能力,而不是機械地刷題,改變同樣一個知識點,這道題會做,換了出題方式就不會做的現象.同時,老師傳統教學理念亦需要根本扭轉,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進一步強化,主導意識進一步提升,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也可使得學生的獨立思維與意識、團結協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全局性的教學觀,還體現在老師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學生的學識與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老師不可因某一節點學生的差強人意的表現,而對學生實施全盤否定,尤其是數學學習,有些學生由于遺傳、男女思維差異等對于數學學習的接受度較高,而有些學生對于數學會感覺學習起來很難,這就是智力因素的差異,同樣,在情緒、態度、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上,學生的個性差異也客觀存在,因此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差異性,保持其個性化,用全局、整體、動態、長期的教學理念去教育學生,關注學生學習能力與持續發展的能力的培養,這即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根本體現,也是核心素養的理論價值.

2問題教學建立數學思維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以問題為導向,從而引發整個教學過程,是在核心素養前提下,建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問題為導向,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并且學生的探究意識也可以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在歸納、總結、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刻板的被迫地吸收數學知識,而是要憑借自身的探求、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來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獲取.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策略,滿足了初中生好奇心理,易于讓學生深入到數學學習中,探究問題的過程,學生的獨立思維與意識充分得以調動,更易于讓數學知識消化吸收為學生自身的知識,與自身的知識體系融為一體,真正頭腦中建立和完善數學意識,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中《用樹狀圖或表格求概率》一課,老師可以設置問題,即連續拋擲兩枚相同的硬幣,如果兩枚均數字朝上,則小花獲勝,如果兩枚硬幣花色朝上,則小林獲勝,如果一枚數字朝上,一枚花色朝上,那么就是小賀獲勝,你覺得這個游戲規則可以嗎?在拋擲第一枚硬幣可能會出現哪些結果?拋擲第二枚硬幣有可能出現幾種可能性?第一枚硬幣的哪個面朝上與第二枚硬幣的哪個面朝上有聯系嗎?以這些問題來引發學生的興趣與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來進行自我探索,這時老師可以給每一課桌的學生發兩枚硬幣來進行拋擲實驗,或者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學生都進行實驗探究,通過對探究實驗結果的分析,學生可以從中知曉,硬幣是同質的,因此拋擲第一枚硬幣出現“數學朝上”和“花色朝上”的機會是一樣的,第一枚硬幣哪面朝上,對于第二枚硬幣最終哪面朝上沒有相關作用,所以拋擲兩枚同質的硬幣出現字字、字花、花字、花花四種情況是等可能的.實驗至此,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用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即用樹狀圖或表格來表示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其后學生計算得出問題答案,這個游戲對三人來說是不公平的,老師最后要做歸納總結,利用樹狀圖中表格,可將拋擲硬幣有可能出現結果全部列舉出來,從而可以快速便捷地計算出一些事件產生的概率.以問題基礎的教學,可讓學生圍繞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發現其中的數學知識,而學生不斷求索的過程,即是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理解、領會與消化的過程,問題教學的優勢還在于,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其思維與意識的主動參與,可以讓數學知識迅速地、扎實地轉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而探究的過程,也讓學生思辨能力、總結歸納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這即符合核心素養以及素質教育的政策要求,也與學生自我發展需求相匹配.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老師以小組作為探究問題,更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相互激發,拓展數學解題思路,建立并促進數學思維的活躍度.

3生活情境強化數學感知

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數學,除了智力因素以外,更多的是因為在大家的潛意識里,認為數學較為抽象,與日常生活聯系不緊密,學得再好以后也用不上,這是對數學學習的錯誤認知.究其根源,數學最早就是為滿足遠古時代人們生產生活而產生,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與生活相關聯的方面,將數學原理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融合,合理應用生活情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強化數學感知力,理解數學問題.良好的數學感知力,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的敏感度,提高其解題速度,同時有利于學生數學整體架構的組建,促進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能力明顯得到提升,更為重要的是,初中數學課堂引入生活情境來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知曉數學知識實際上來源于生活,降低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畏難情緒,并且體會到數學實際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以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自覺性,用身邊事例來講授數學,讓學生改變對數學的錯誤認知,感受數學的學以致用.例如《生活中的軸對稱》,這節課顧名思義,老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利用生活情境來進行教學,首先老師在布置課前預習時,就可以安排學生自己觀察、尋找生活中有哪些是軸對稱,在課堂教學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生活情境軸對稱的圖片,比如呈現軸對稱之美的建筑、衣服、工藝品等,讓學生來感知軸對稱,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觀察或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有哪些事物,師生共同探討學生們觀察或尋找的事物哪些是軸對稱,哪些不是軸對稱,進而讓學生再繼續自我探究,軸對稱的事物它的對稱軸在哪里呢?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對于生活中軸對稱事物的逐步深入理解與消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掌握軸對稱的若干性質,學習的最后,老師可為學生準備彩紙與剪刀,讓學生試著剪出窗花,完成后再回顧這節課關于軸對稱的內容,從而實現從生活情境導入新知,又從生活情境中鞏固新知,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完成了相應的教學目標,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生活樂趣,讓數學學習更加接地氣.培養學生形成數學感知,體會數學的魅力,以及數學的無處不在,增強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的實際用處,從而能夠從內心喜愛數學、愿意學習數學,并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4信息化助力數學建模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各行各業都在利用信息化技術以發揮更大的效能,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高效和多樣化運用可以為老師構建學生數學建模能力起到橋梁紐帶作用.枯燥乏味的數學公式或數學知識,需要學生具有數學建模思維能力和發揮想象力才能夠達到理解、領會與記憶的效果,而信息化技術的介入,可以讓抽象、刻板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使得學生更易融入并深入到高效的課堂數學學習中,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及質量,實現核心素養與綜合素質的雙提升.例如在教學軸對稱、中心對稱時,老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演示相關圖形軸對稱、中心對稱、平移、旋轉及組合等幾何變換形式,讓學生通過直觀、動態的圖像來尋找圖形變換的規律和特征,以及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在腦海中形成這些圖形的架構與變化,在遇到相應問題,則重塑這些數學模型,形成結合的思維與空間觀念,并以此為依據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再比如,在認識三角形時,老師可以放置金字塔、百慕大三角、屋頂等圖片,讓學生看看圖片隱藏了哪個圖形,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從而引入三角形的新課內容,其后了解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基本要素及三角形的符號表示,在此基礎上,老師再用動畫演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如何做出的結論,使得學生對于三角形相關知識的認識更為形象、具體.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最大的優勢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形象記憶,讓學生建構相關數學模型,形成數學思維,并應用于今后的學習與實踐中.當然,老師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室,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和傳統教學方式或新興的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形成協同作用,以期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用.另外,老師要將適時的點撥解釋與多媒體手段相結合,對于難點、重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力爭變得簡潔易懂,讓學生的理解與適用更為簡單,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更為全面,從而實現高效的數學學習效果,促進核心素養的提升.

5結語

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形成息息相關,在充分考量并尋求學生多樣化與差異化發展的前提下,探索更多的教學策略與路徑,才能夠將數學核心素養與高效課堂的構建有機整合起來,形成最佳的合力,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陳園園 單位: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北臨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