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光電檢測技術”課程思政教學
時間:2022-07-13 11:12:02
導語:談“光電檢測技術”課程思政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分析光電檢測技術課程的內容特點、設置年級及實際應用等方面,全面展開對光電檢測技術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探討;深入挖掘光電檢測技術課程的思政元素;著力從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改革、教學手段的改革和創新、加強實踐環節的比重這三個方面具體闡述思政教育的實施。以課程思政教學為契機,通過光電檢測技術課程與思政課程的有機融合,落實專業課育人目標,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光電檢測技術課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0引言
在高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隨著光聲光熱技術深入研究,以激光、紅外、光纖等現代光電子器件作為基礎研究對象,實現非接觸、遠距離、高精度測量。光電檢測技術課程在工程類特色的學校的本科教學課程體系中地位不可取代。光電檢測技術課程的學習,需要具有數學基礎、物理基礎、傳感器理論基礎、測控電路基礎、模數電路基礎、軟件編程基礎的知識儲備。此門課一般開設在大三或者大四年級,采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理論課教學目的,主要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充分掌握光電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技術參數以及應用注意事項,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實踐教學目的在于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為工程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1課程思政內涵
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加強思政課程的目的不是改變原有的課程設計,而是巧妙地將有價值的元素和含義融入原有的課堂課程中,使光電檢測技術的理論課和實際應用相輔相成,找到最符合理論的點。通過深入了解思政教育的元素,以“同頻共振”為目標,為學生提供更專業的知識和概念。
2“光電檢測技術”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探索
課程思政結合專業課的特點,以專長為載體,自然融合思政元素,實現教育隱形與顯性的有機融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提高課程的吸引力。通過組織《光電器件設計》的學習內容,力圖從以下幾個方面結合思政元素。
2.1愛國主義
在《光電檢測技術》課程的講授中,在正確認識中國和世界總體發展趨勢的同時,以敘事的形式介紹對中國光電發展的卓越貢獻的龔祖同。抗日戰爭爆發后,國內軍方急需大量光學儀器。龔祖同辭去博士學位,回國創辦中國第一家軍用光學儀器廠。對民族科技進步的畢生追求使他們更深刻地體會到現在難以理解的生活樂趣和歷史使命,對學生個人奮斗精神的喚起、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起到了巨大作用。
2.2課程實踐教學與素質教育相結合
在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有所了解時后,安排實驗任務。組織學生分組查閱相關資料,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預習并掌握一種光電傳感器的原理及使用。三人一組,由組長負責分配并在組內協同工作。意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利于他們各盡其能發揮所長。實驗過程中,討論問題、分析問題。最后,由老師總結實際情況,對課堂上無法解決的問題組織討論及提出建議。提出光電傳感器的使用規范、要求,幫助學生熟悉光電檢測的流程和規范,同時遵守專業標準、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提高學生對未來工作的適應能力。
3“光電檢測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探索
光劍檢測技術包括光電器件、光電檢測方法和光電檢測系統的搭建等內容的教學,覆蓋物理學科、測控學科、控制類學科的知識,基于理論抽象、公式繁瑣、理解困難的教學特點,因此需要突破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每次上課之前尋找最近行業內的新聞和熱點問題,對課上的內容進行有益的補充。使用在線課堂預先將課程內容發布到平臺,讓學生可以預覽課程、了解課程內容并提供反饋。教師利用平臺系統了解學生預習的有效性,并快速調整和定位教學內容。同時,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回答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改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采用案例教學法、問題中心教學法、課程中心教學法、研討式教學法等,實現師生互動、教與學相輔相成。增加學生對影視材料、認知知識和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綜合設計實踐課,指導學生查閱國內外資料,了解光電檢測的最新動態,將同學們分組進行設計,并安排進行答辯。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翻轉課堂最大的改變是互換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傳統課堂上的教師是站在課堂上,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坐在教室里,無條件地接受知識。而“反轉課堂”讓學生的思維實現了自我放飛,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的學習。雖然“反轉課堂”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但學生面對知識的海洋,可能無從下手,或者獲取有些糟粕丟棄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好尺度,特別是違反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識就要及時的摒棄,引導學生從積極向上的教學資源獲取知識,體現課程思政的內涵。
4“光電檢測技術”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探索
通常是以實驗成績、考試成績以及平時成績決定最終成績,平時成績以課堂練習課后作業以及分組配合完成的小論文及形式來評定,作業檢驗教學質量,需要合理化并優化考核方式,在平時成績的評定過程中,結合學生的靜態展示和動態展示,即作業及報告成果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實驗成績分為預習、操作和數據處理分析環節,著重實驗操作和實驗過程中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培養。
5結束語
課程結束后需要教師和學生及時地反饋課程思政內容。教師將課堂教學涉及思政元素和專業知識點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及時調研學生,通過學生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例如可通過以下幾點進行歸納:一是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更好地教學。二是需要把課程思政的精髓融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中。三是需要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教育目標,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學生在課程結束后的應把感受及時通過學校的學評教系統、學評輔系統,或者當面反饋給教師、輔導員。教師及時收集和梳理輔導員和學生反饋來的合理建議,有效地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實現“課程思政”教學與育人功能的統一。將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有效結合,發揮思政教育在課堂中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理想,樹立愛國主義信念,培養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使其迅速成長為現代化建設中有知識、有能力、有素質、有情懷的四有大學生。
作者:馮艷 王洪燕 袁慧 單位:安徽建筑大學數理學院
- 上一篇:從日式點心的發展分析文化包容性
- 下一篇:本科院校《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