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事處工作要點

時間:2022-07-27 08:22:29

導語:街道辦事處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街道辦事處工作要點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關鍵之年,街將聚焦“一軸、三區、多園”的城市發展新格局,錨定“六個建設”“六個一流”的發展藍圖和奮斗目標不動搖,以“1325”工作主線求突破:即堅持一個引領(以黨建為引領),聚焦3個目標(城市建設精雕細刻,居住環境美;社會治理精益求精,群眾生活美;文體服務精準供給,精神文化美),突出兩個抓手(項目攻堅、載體盤活),推動五大提升(民生保障、紅領物業、商圈治理、安全穩定、城市文明),著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和動力源,以“干在實處”推動“走在前列”,為奮力開創國際化一流中心城區建設新局面做出明湖新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年街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家;進出口總額增長1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2%;限額以上銷售額增速5%,零售額增速5%,凈增企業1家;新增城鎮就業3160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位列全區前三名,力爭第一。

一、堅持黨建引領

1.持續規范支部建設。樹立規范建設風向標,開展“四查四促”提升行動,即查班子履職、促隊伍建設,查載體活動、促功能發揮,查問題整改、促治理提升,查檔案整理、促規范管理,全面抓實黨支部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加快“兩新”軟弱渙散黨支部整改提升,實施“頭雁領航”計劃,強化三級導師幫帶、黨建業務培訓、定期報到服務等內容,著力解決服務水平不高、班子隊伍不強等軟弱渙散突出問題。統籌結合黨支部評星定級工作,督促各基層黨組織全面檢視、補齊短板,促進轉化提升。充分發揮五星級黨支部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培育“兩新”黨建領頭羊,在全街道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氛圍。

2.抓實抓牢黨員教育。打造“礪心”黨員教育品牌,進一步豐富黨員教育矩陣。強化陣地建設,標準化建設街道黨校主陣地,探索社區黨校分校建設,充分利用現有戶外陣地資源,完善黨員教育“15分鐘學習圈”;完善師資隊伍,組建“我是黨課宣講人”隊伍,形成專家學者、先模人物為主,黨員干部、志愿者、百姓宣講員等為補充的多梯次宣講隊伍;創新授課形式,開辟理論課堂、實景課堂、云端課堂三大板塊,圍繞黨員教育七項重點任務推出定制課程,策劃推出“5分鐘黨課”等微型黨課,著力提升教育內容高度、組織動員力度和展現形式靈活度;注重結對幫扶,廣泛開展“礪心伙伴”結對送學活動,破解年老體弱和“飛地”黨員無法參加組織生活難題,讓黨員教育工作扎扎實實落地生根。

3.做精做強特色黨建。聚焦商圈黨建,持續深化“紅立方·蜂巢”商圈黨建品牌,延伸服務觸角,搭建服務平臺,啟用世茂商圈“WE空間”黨建服務驛站,緊緊圍繞“溝通、服務、凝聚、共贏”,譜寫商圈高質量發展篇章。聚焦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拓展服務陣地,提升服務質效。以停車、休息、學習、維權等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在商圈規劃專屬停車區域,增設多處“騎手加油站”,整合街道、雙報到單位、社會組織、愛心企業等資源,進一步解決新就業群體衣食住行等問題。依托“泉心愿”智慧黨建平臺,開辟“明湖暖蜂”微志愿服務項目,用服務關愛新就業群體,提升新就業群體社會認同感和城市歸屬感。聚焦黨代表作用發揮,加強黨代表工作室標準化建設,完善日常管理、聯絡服務、履職行權、監督保證等制度,促進黨代表常態化履職;豐富活動載體,開展走訪接訪、組團幫扶等活動,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把服務群眾距離縮到最短;創新服務項目,結合黨代表崗位實際和工作專長,依托黨代表工作室,推出心理疏導、青少年心理健康關愛等針對性服務項目,提升為民服務質量。

二、聚焦三個目標

4.城市建設精雕細刻,居住環境美。深化老舊小區專項整治,推進轄區4個社區41.3萬平方米,70棟居民樓的整治提升,實現小區環境精雕細刻、精致優美;加大街巷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繼續推進廣告牌匾規范提升,強化清掃力度和頻率,確保轄區環境干凈整潔;完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動態巡查,及時處理市政詬病,推進縣學街、縣學西廡2條街巷的高標準打造,全方位提升市容市貌;深化垃圾分類工作,堅持居民知曉率、參與率、投放正確率三個100%,推進垃圾分類“六步走”,營造全民垃圾分類共識,實現“居民滿意、群眾好評”;持續開展工地、道路灑水降塵,加大餐飲行業煙道專項整治,鞏固大氣污染防治成效,提升防霾治污能力;認真貫徹執行河長制,強化護城河、曲水亭河巡查力度,進一步推進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整治等工作

5.社會治理精益求精,群眾生活美。強化數字城市管理支撐,深化“五站一隊一中心”載體功能,推進電子巡查與人工巡查有效融合、無縫銜接,實現33條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動態監控、靜態跟蹤,及時發現、提前介入、主動解決各類問題,持續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夯實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扎實做好人員聚集場所管理、冷鏈環節管理、重點地區來濟人員摸排隨訪、核酸推送、管理管控,靈活開展疫苗接種宣傳,有序組織全民核酸檢測推演,進一步強化聯防聯控機制,為全民核算核酸檢測實戰做好準備。深化“明湖治愛”網格治理品牌,融合職能、資源、力量等要素,通過資源利用、機制創新、流程再造,推動網格共建、資源共享、多元共治、服務共推,整合基層民主協商,著力打造精治、融治、安治、美治的“四治”明湖。

6.文體服務精準供給,精神文化美。更新提升社區文化硬件設施,打造縣西巷“初心社區”,聯合以劉謙初為原型打造的“初心廣場”,完善“解放閣、銘心公園、街道黨群、初心廣場、初心社區”為主軸的紅色路線,構建居民身邊的“紅色精神文化家園”。創建群眾文化品牌,立足“南商北旅”地域特色,依托街道社工站,整合各社區綜合文化服務站社會組織資源,開辦文化培訓班,提高群眾文化藝術修養。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功效輻射,持續熟化“講、評、幫、樂、慶、融”五條實踐路徑,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農村群眾、融入日常生活。

三、突出兩個抓手

7.全力推進城市更新項目。按照濟南古城(明府城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凍結范圍,劃片分組、責任到人,再走訪、再摸排、再溝通,精準掌握每一戶居民的思想動態與合理訴求,做到“一戶一策”,維護居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全力做好征收工作。積極配合做好百花洲非遺文化園打造工作,為“一軸三區多園”格局奠定西翼支點。緊抓全區國土空間規劃調整機遇,推動按察司街南頭空地規劃調整,為實施開發建設掃清障礙。協助做好東湖大廈拆除工作,全力做好剩余兩戶的收尾工作。

8.持續推動盤活載體。全力跟進舜井商廈、珍珠泉大廈盤活利用,借助各相關部門的力量,聯系對接有實力的運營企業,努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做好政策推介,積極為企業搜尋適配政策優惠,辦理相關手續;做好產業發展,在經營上為其出謀劃策,打造適合本地實際的聚集化商業;做好協調對接,協助運營方做好預判,及時跟進。

四、推動五大提升

(一)民生保障持續改善。

9.社工站助推特色民生服務。進一步理清社工站定位,積極推進落實各項服務包括個案服務推進、社區治理與服務人才培養、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志愿者管理等。重點夯實民政服務對象信息摸排和需求評估等基礎工作,整合資源,開展精細化全人服務,緩解困難群體的困境與需求,開展5個個案,探索以“民政服務+社會工作”為主的服務品牌,發揮好“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重要作用。

10.建立多元化養老、助老、助殘服務體系。加快推進縣西巷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助餐服務,舉辦第一屆社區“鄰里節”,組織社區發動轄區單位,整合學校、企業等多方資源,開展服務老年人志愿活動,持續推進“親情e連”相關工作,對社區獨居老人進行7*24小時統一智能化監護。大力推進殘疾人多渠道就業安置,開展串珠、彩紙畫等勞動技能培訓,促進殘疾人就業,進一步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成立街道“殘疾人之家”,組織殘疾人趣味運動會和外出采摘踏青活動。

11.充分發揮熱線作用。結合當前工作實際,不斷完善業務職能,定期梳理分析熱線工單,及時發現社會關注度高、敏感度高、易產生較大風險的重點難點輿情,結合“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平臺,用足用好區直部門資源,推進轄區民生各項工作日臻成熟。不斷完善熱線反饋跟進機制,以服務到位、及時反饋提升群眾滿意度。進一步加強與區信訪局對接,強化預警作用,做好不穩定因素和重點人員矛盾排查,

12.抓好便民服務工作。以“服務群眾、提高素質”為目標,從規范紀律入手,積極打造為民服務新模式,提高服務質量,成為讓群眾滿意的窗口單位。加大就業幫扶力度,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指標,穩定轄區就業形勢。發揮勞動監察、仲裁工作職權,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對失業人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4050”就業困難人員進行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做好就業指導工作。

(二)精磨廣推紅領物業。

13.打造明湖治理新樣板。一是陣地延伸拓服務。積極推動和家物業與善鄰管家服務模式結合,打造“和·善鄰”服務陣地,搭建善鄰服務中心、鄰里服務站、和領事服務點三級服務平臺,實現問題處置的高效聯動,激活居民自治活力。結合地區特色,開設“敲門進家”“清風無憂”“點亮回家路”“暖心馨居”“服務不打烊”5項基礎服務,完善環境整治、隱患排查、設施維護等事項內容。創新“紅色關懷”“蒲公英課堂”“明湖微更新”“特色樓道”等4項增值服務,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實現老有所依、弱有所扶、幼有所教,持續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二是放權賦能構秩序。聚焦車位供需矛盾,積極與相關部門協商,爭取車位管理權限,以停車收益彌補物業運營成本。擬計劃增設9處道閘,重新規劃路面靜態空間,預計增加停車位202個,實施錯時錯峰停車,開設“潮汐停車場”,通過設定單項行駛路段,實現域內行車微循環。引入智慧停車平臺,推行階梯化收費,力爭打造小區全封閉、道路半封閉,階梯化收費、動態化管理的停車新模式。三是多元共治提質量。創新黨委領導、物業服務、居民監督的“73議事”模式,搭建多元主體協商議事平臺,暢通居民意見渠道,以優質服務提高物業費繳納比例。

(三)商圈治理再添新貌。

14.探索“全響應”專屬網格服務機制。一是隊伍專屬。已成立商事服務科,持續強化商事顧問企服發展重要作用,為企業提供招商引資、政策解讀、減稅降費等服務。商事顧問與服務企業形成“合約制”,量化服務內容,量化反饋服務感受,全鏈條參與招商引資,鍛造專業隊伍。二是能力專屬。對專屬網格員開展安全生產、企業發展政策扶持等工作的專項培訓,為豐富載體、引進業態做好儲備。商事顧問與樓宇網格員形成“導師制”,具備評價權,參與網格員考核,做到專職專能。三是服務專屬。深化“we空間”、寬厚志等服務陣地功效,落實外賣小哥、流量網紅等群體的領辦交辦單(“早班課堂”、戶外勞動者驛站、安全管理提升),用服務關愛新就業群體,提升新就業群體社會認同感和城市歸屬感。著力打造樓宇街區專屬服務走廊,為形成專屬網格全響應模式探索機制和路徑。

(四)安全穩定全域覆蓋。

15.構建“雙站三街六區”的安全生產格局。一是“雙站”呼應構建消防聯動新形勢。在齊魯國際大廈東側新建一處應急救援站,配齊“五室兩區”,實現“一商一居”2處應急救援站與商圈16家消防中控室聯動。二是“三街”延伸深化安全示范新模式。強化縣東巷區級安全示范街區帶動作用,把九小場所密集的按察司街、尹家巷、縣前街全面打造成安全示范街區。三是“六區”覆蓋完善智慧消防新格局。對明湖6個開放式小區開展三項行動,實現人防物防技防全覆蓋。聚焦飛線充電,實施車棚改造提升行動。改造提升現有五處車棚,容量提至1200,配齊300個智能充電樁、30個煙感探測器,在公共區域再加裝300個集中充電點位,6區計劃達到1000個充電點位,從根源上解決飛線充電問題。聚焦設備更新和智慧消防,實施消防器材更新維護和應急云平臺聯動響應提升行動,為60歲以上獨居老人新安裝煙感報警器120套,聯同一氧化碳報警器,全部植入應急云平臺系統組網,實現精準檢測一呼即應的高效聯動模式。

16.平安法治建設水平持續提高。以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冬奧會、全國“兩會”和黨的二十大保障工作為主線,以網格化工作為抓手,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明湖,堅決維護安全穩定的政治環境,切實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著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深入踐行法治為民宗旨,持續優化公共法律服務,發揮民革濟南市委律師團、政法學院等資源優勢,廣泛開展法律“六進”等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等排查,引導居民依法解決糾紛,化解信訪問題,確保社會大局持續安全穩定。

(五)城市文明顯著增強。

17.引領城市社區生活新時尚。一是垃圾分類,讓綠色生活成為時尚。2022年,實現社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打造至少2個垃圾分類示范社區、2條垃圾分類示范街區。同時,強化宣教,將垃圾分類融入主題黨日、志愿服務、共建活動,借助垃圾分類宣教大篷車,打造垃圾分類流動宣傳風景線,探索引入廚余垃圾處理設備,變“廢”為肥,促進文明行為方式養成。二是明湖志愛,讓志愿服務成為時尚。深化研新“第一粒扣子”“金鄰服務市集”“一個屋檐下”“明湖思政”等志愿服務項目,充分激發居民參與社區生活積極性。三是心理服務,讓健康心態成為時尚。貫徹落實“清泉潤心”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部署要求,發揮本土社會心理服務組織熟人熟路熟專業的優勢,分齡分類施策,提高基層社區社會心理服務水平。

五、扎實開展其他各項工作

18.守好意識形態主陣地。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宣傳活動,在文明實踐專業化、專人化、全面化上下功夫,在濟南本土文化傳承上下功夫,在黨史和歷史挖掘、弘揚上下工夫,在民族團結、思想統一上下工夫,弘揚新時代主旋律,守好意識形態主陣地。

19.民主建設穩步推進。發揮街道省市兩級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陣地作用,暢通人民群眾表達合理利益要求渠道,為人民群眾有序參加國家立法提供有效途徑,不斷拓寬信息來源廣度深度。積極搭建平臺,切實發揮好地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深入網格、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作用,積極開展調研活動,為地區發展建言獻策。充分調動工會、團委、婦聯等群團組織的積極性,扎實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形成積極參與地區發展的良好氛圍。

20.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扎實做好衛健工作,做好培訓、宣傳、流動人口管理等重點工作,全面落實計劃生育轉型發展。加強黨管武裝工作,做好全民國防教育、基層民兵整組、雙擁共建等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2022年度征兵工作。結合轄區特點,做細做實政策咨詢、幫扶援助、溝通聯系及學習交流等,打造特色鮮明、服務對象滿意的服務保障體系,提升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同時,切實做好統戰、科協、社保、老齡、老干部、檔案、保密等工作,確保單項工作爭先進位,整體工作水平提升。

21.持之以恒強化作風建設。嚴格落實“一崗雙責”,督查《黨風廉政建設目標任務責任書》落實情況,牢樹領導干部風險責任意識;經常性和專題性相結合,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關口前移,抓早抓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牢樹“扎緊腰帶過緊日子”思想,加強資金、物資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提高行政運行效能。不斷強化問責力度,堅持刀刃向內,監察前置,嚴格監督資金使用、項目建設、民生救助、八項規定精神落實、人員使用情況等,確保各項工作公開、公正、公平,打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