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化學實驗教學創新策略

時間:2022-08-29 08:28:59

導語:中職化學實驗教學創新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化學實驗教學創新策略

【內容摘要】化學科目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其實驗性,并建立在嚴謹的科學基礎上,使學生對各種化學原理能夠有一個概念上的了解,進而激發其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所以,對于中職化學教學而言,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圍繞化學實驗適當將教學過程進行創新。基于此,本文結合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優勢,對中職化學實驗教學創新策略展開深入探討和研究,旨在提高化學科目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化學原理的掌握能力,供廣大從業者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職教育;化學實驗;教學創新

在中職課程教育體系的完善過程中,化學科目的教學質量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對于化學教學而言,化學實驗是該科目的核心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將化學實驗的全過程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化學實驗的魅力之處,對于提高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與針對性提高化學成績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對中職化學課程進行改革時,化學實驗應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有效融合,是中職化學科目的主要教學目的。

一、當前我國中職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后,教學目標不明確。當前階段,我國部分中職院校對于化學科目的教學理念稍顯落后,過于重視對教材知識的講授,并對學生的筆試能力有一定要求,而對化學實驗的過程及其作用原理、對學生這方面的考察力度并不大,導致學生在學習該科目的過程中對理論和實踐兩部分有明顯的側重,進而對化學原理方面的知識不能完全掌握。板書形式的化學課堂可能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了,這種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學需求。具體到化學實驗,學生無法通過板書的形式對化學實驗進行直觀感受,這種教學方式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無法提升其課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化學科目的健康發展。如果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將完成教學任務作為目標的話,從學生角度出發,這無法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且,“填鴨式”教學法教學效果十分有限。教師方面,這種教學方式也不利于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局限性過強,無法對教學方式及方法進行創新。最重要的是,學生無法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并且在很大程度會損耗對該科目的聽課質量。(二)實驗選材存在局限性。對于化學科目而言,其核心為化學實驗。通常來看,學生會對效果特別明顯的實驗感興趣,對化學反應現象不太明顯的實驗積極性則不高。但在課堂之中進行化學實驗的演示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和不安全性,尤其化學特別劇烈的實驗,部分化學實驗還會產生一定的有毒物質,若沒有專業的通風裝置,難以保障學生安全,所以部分實驗無法在室內進行,或縮短化學實驗的演示時間,導致最終效果不佳,無法觀察到實驗過程,嚴重打擊學生對該科目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我國部分中職院校由于對化學實驗不夠重視,對實驗器材等用具方面的投入量完全不夠,并且缺乏一定的資金投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即使想在課堂之中演示實驗,也無法實現。實驗材料的選擇方面也存在部分問題,造成實驗無法達到正常效果,或化學現象不明顯,對于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實驗能力都有著一定的消極影響作用,非常不利于其主觀能動性的開發。(三)信息技術的運用缺乏科學合理性。我國現代化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速度飛快,所以這種信息技術在各院校各科目的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中職化學科目也不例外。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可視性,直觀觀察化學現象,是學生掌握相關化學原理和化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直面化學實驗時,其視覺效果要比教材中的平面圖片好很多,所以在沒有課堂現場開展化學實驗的條件時,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若沒有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例如,部分教師將全部的化學實驗都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呈現,長期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實驗教學,學生的代入感會逐步消耗,他們會認為這只是互聯網實驗,與真實的化學實驗有差別,還是無法起到對化學實驗原理學習的作用,并且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弱化了學生自主積極探索化學實驗的能力。與此同時,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無法得到有效鍛煉,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實驗課件的制作問題,部分教師在制作實驗課件時過于形式化,在實驗內容方面的準備并不充分,并且缺少一定的教學真實性。學生的個人能力是具有差異性的,通過觀看視頻的形式并不能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實驗原理,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1]。

二、信息技術背景下中職化學實驗教學創新策略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化學實驗真實性。在以往的化學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通常以板書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展開教學,并將知識點呈現在黑板上,所謂的“教師講,學生記”。但化學科目的構成屬性非常復雜,該科目具有非常嚴謹的科學性,所以化學實驗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能夠證明其科學性的關鍵步驟。伴隨化學實驗還會有許多的基礎原理以及化學反應公式,不同的化學實驗所涉及的化學反應不盡相同,并且實驗中出現的化學反應與其化學原理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所以,學生若沒有對化學實驗進行觀察,非常不利于對該實驗背后化學原理的理解。鑒于化學實驗及其物質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許多化學反應激烈的實驗、并不能在課堂之中進行演示,這時則需要信息化技術的適當介入,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期待心理。教師可充分利用微課教學模式將化學實驗呈現在課堂之中,適當將教學方式進行更新,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種考驗。通過對多媒體設備的利用,化學反應過程會更加的清晰,并且多媒體設備能夠隨著教師的操作而開啟或停止,教師可及時對該知識點進行解析,以第一時間處理學生對實驗的各種疑問。該課件也能夠在網絡上進行分享,學生若想課后復習,只需將該內容進行保存即可,便捷性較強[2]。(二)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化學實驗資源。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各科目教學過程中的不斷運用,有關教學的技術手段也更加的完善,更具功能性。但在化學科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重提高學生對化學實驗反應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信息化技術只是一種輔助工具或教學手段,運用信息技術并不能代表學生完全掌握了某個知識點。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化學實驗課帶來的優勢,客觀面對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雙面性,只有科學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實驗理論知識才能針對性提高學生對化學原理、公式等知識點的了解程度。還有,化學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相關化學原理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教師應適當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進行測試。具體到化學實驗課堂,若該實驗的化學原理以及操作流程十分簡單,或實驗物質安全性較高,則可以在學生之間展開操作,同時留下課堂任務,提高學生在實驗課中的參與率,并記錄與化學實驗相關的內容。若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具有一定復雜性,化學反應的持續時間超出課堂時間,這時相關教師可適當運用多媒體設備將化學實驗的資料進行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該節課的課堂效率,并結合課件的便捷性以及可移動性,使學生對于該節課內容涉及到的復雜化學反應進行反復研究和學習,以達到增強學生對化學問題的自主探究能力,十分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對化學實驗課件進行設計時,教師一定要嚴格遵循化學實驗的科學性以及真實性,切忌形式化教學,十分不利于培養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探索與學習能力。還有,在設計過程中教師也應充分考慮到學生能力的個體差異性,難度適中,著重體現化學實驗的科學性和時效性。最后,中職院校應加大對教師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力度,以促進教師能夠正確認識到信息技術的作用,進而提高教師個人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出更加科學的化學實驗課堂氛圍[3]。(三)優化教學模式并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該年齡段的學生正處在好奇心非常旺盛的階段,這時的他們對于新鮮事物或未知現象有著非常積極的探索熱情,而化學實驗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而合理安排化學實驗的課堂內容,逐步增強學生對化學科目的學習熱情和探索能力。同時,教師可將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適當升級,并且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豐富教學手段。教師在開展化學實驗之前,應充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充分利用一些基本的化學原理,為學生們呈現一個具有豐富趣味性的實驗,提高學生們的上課積極性。另外,教師可以在全班范圍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團體學習,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化學實驗的觀察活動中,以促使學生能夠在化學實驗中、對產生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小組學習方式的最大優勢,它能夠促進學生的協調溝通能力,以及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助,針對性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此外,教師應結合信息技術建立良好課堂氛圍,在危險性較高的化學實驗學習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完全避免化學實驗的危險性,還能通過多媒體設備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四)加大對化學實驗授課新方式的研究力度。通常來看,化學實驗教學的傳統教學方法通常以教師為主體,而學生則為被動接收知識的客體,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結合新課改背景,在各科目的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并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確保教師質量能夠達到改革要求。以學生感受為主體,能夠在第一時間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非常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進而起到提高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教師方面,也能夠充分鍛煉自身的教學能力,逐步提高中職化學科目的教學質量[4]。

三、結語

總的來看,在中職化學實驗教學課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能夠對學生學習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教師一定要明確信息技術的屬性,該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該教學過程不能脫離學生主體,還是要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根本的教學目的,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化學實驗原理的掌握程度。基于此,中職學校化學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室內內容進行有效結合,確保學生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的能力都能有全面的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賈文俊.信息技術下的中職化學實驗教學策略創新[J].學周刊,2021,14:13~14

[2]高志麗.淺談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創新中學化學實驗教學[J].考試周刊,2020,48:141~142

[3]張曉萍.探究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中職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新[J].教師,2018,36:87~88

[4]趙多銀.信息技術和新課程背景下,創新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究[J].高考,2018,2:24

[5]黃雪泉,馬翠芳,劉佑東.淺談提高中職實驗教學人員水平的措施[J].大眾科技,2010,4:149

[6]張海林.關于中職會計模擬實驗教學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0

[7]張秀娟.中職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選擇與應用[J].中等職業教育,2010,8:12~13

[8]秦江.淺論中職電工電子課程的實驗教學[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1

作者:練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