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齒瓣石斛引種馴化栽培技術研究
時間:2022-09-01 08:52:25
導語:野生齒瓣石斛引種馴化栽培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齒瓣石斛作為一類藥用價值較高的植物品種,將野生齒瓣石斛進行引種馴化栽培,對于商業化種植活動的推廣有著積極意義。文章基于齒瓣石斛生物學特性,對于引種栽培地處理、植物繁殖處理、栽培模式選擇、生長過程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內容進行整理,其目的在于積累相應的引種馴化栽培經驗,為規模化生產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引種馴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生長質量;生物學特征;種植規模
齒瓣石斛為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國的云南、廣西和貴州等省及緬甸、越南、老撾和泰國等國。云南省年平均溫度較高、相對濕度較大、平均海拔較高,適用于栽培野生齒瓣石斛的引種和馴化。通過整理云南地區成功引種馴化栽培野生齒瓣石斛的經驗,對于進一步擴大齒瓣石斛種植規模,增加當地農戶經濟收入有著積極作用。
1齒瓣石斛生物學特性分析
齒瓣石斛為多年生附生草本,多懸垂附生于樹上,也可生長于半陰半陽的巖石上。莖叢生,多節,呈圓柱形,細長,長短不一,最長的可以達到170cm,秋冬收獲季節,除去葉鞘膜可見莖的表面多為紫色;葉互生,質地薄,長3~11cm,寬0.6~4.0cm,卵狀披針形,葉鞘灰白色,膜質,抱莖,冬天落葉,葉鞘仍然附著在當年生的嫩莖上。總狀花序側生,具1~2朵花,萼片和花瓣白色,先端帶紫色;萼片長約2.5cm,花瓣卵形,與萼片等長而較寬,先端尖,邊緣具短流蘇;唇瓣近圓形,基部具短爪,兩側具紫色條紋,邊緣具流蘇;唇瓣兩側各有一個黃色斑塊,密布短毛。蒴果,長約3~5cm,具棱,種子呈粉末狀。因此俗稱紫皮石斛或紫皮蘭。多生長于海拔600~2000m的森林里,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
2云南野生齒瓣石斛引種馴化栽培技術
2.1引種栽培地處理
結合野生齒瓣石斛的生物學特性,在對其進行引種馴化前也需要做好栽培的選擇和整理工作,通常情況下,優選自然環境良好、植被覆蓋比較豐富、光照度充足、通風環境良好的地區來作為栽培地。結合云南省的基礎情況,可以選擇海拔1300~1800m、年最高氣溫不超過34℃的地區作為主要種植用地,提前做好土壤翻耕、施撒基肥和田間除蟲等工作,從而為后續引種馴化工作的展開奠定基礎。
2.2植物繁殖處理
2.2.1分株繁殖模式進行植物繁殖處理時,分株繁殖屬于常用的繁殖方法,該方法主要是在野生齒瓣石斛進入休眠期后進行,為提高繁殖結果的成效性,會優選長勢良好、根系比較發達、無病蟲害的野生齒瓣石斛植株。將野生齒瓣石斛整體挖出、保留較多的根系,將原植株上的枯枝和破損枝條清理干凈后,也會將2~3根枝條作為1組并分開,將其固定在提前準備好的基質土當中,枝條埋深在5~10cm,做好基質土的保溫、保濕工作,等待野生齒瓣石斛恢復生長后,便會從枝條的假鱗莖基部或莖節處,重新生長并發育出新的植株,等待其根系比較發達后,可進行移栽。2.2.2扦插繁殖模式在野生齒瓣石斛繁殖方式的選擇上,也會使用到扦插繁殖模式,該方法主要是在野生齒瓣石斛生長期進行。結合云南省當地氣候條件,一般會選擇在5—6月份進行扦插繁殖。在具體操作中會從已有野生齒瓣石斛植株中選擇生長健壯、無病害的莖條,修剪掉上面攜帶花芽、已經開花的部分,隨后將其剪成若干莖段,每節莖段的長度控制在10~15cm,隨后將其轉移到基質中進行淺埋,埋深在2~5cm,保持基質土的營養供給和保溫保濕工作,一段時間后會沿著莖段莖節萌發,繼續對其進行培養,等待其根系達到一定程度后,在次年幼苗處于休眠期時對其進行移栽,以確保移栽后的成活率。2.2.3種子繁殖模式除上述提到的繁殖方式外,種子繁殖模式屬于較為原始的繁殖方法。齒瓣石斛的種子較小,而且需要在非常適宜的環境下才會萌發,其繁殖率相對較低。因此在種子繁殖時需要對基質中營養物、真菌含量等內容進行控制,而且齒瓣石斛種子種植時需要將埋深控制在2~5cm,保持良好的濕度和溫度環境,以此來提高發芽率。種子發芽后,在生長出根系后對其進行移栽,控制好移栽間距,確保植株的穩定生長。
2.3栽培模式選擇
2.3.1木槽栽培技術齒瓣石斛栽培時,木槽栽培技術屬于比較常見的栽培方法,其具體的應用流程:(1)選擇木材加工廢屑、樹皮鋸木屑作為主要的栽培原料,經過裁剪、拼裝后形成15cm×10cm×30cm的木槽。(2)對木槽進行消毒和殺菌,隨后向其中鋪設粉碎的樹皮發酵原料,粉碎料的粒徑在2~5cm,攤鋪厚度在2~4cm。(3)進行基質填充,一般都會就地取材,如使用草木灰∶腐殖質∶農家肥∶樹皮∶米糠=10∶15∶15∶50∶10的比例拌和均勻,所有基質都需要經過消毒殺菌處理,隨后攤鋪到木槽內,厚度控制在3~5cm。(4)按要求將種苗固定在木槽內側,根部和基質保持2~3cm的距離,擺放整齊后將其放置在木架上,根據云南省日照規律,木架會有15~35°的傾角,以滿足幼苗生長所需的光照和透水要求。2.3.2床式栽培技術齒瓣石斛栽培時,也會使用到床式栽培技術,其具體的應用流程:(1)選擇木材加工廢屑、樹皮鋸木屑、石棉瓦作為主要原材料,床體高度為10~15cm,而寬度也會控制在1.0~1.2m,具體的長度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同時會制作0.8~1.0m的支架,提高床體的離地高度,滿足植株生長時的光照需求。(2)按照一定比例來配比基質,可以參考木槽栽培技術中的拌和比例來拌和基質,隨后將基質均勻攤鋪到制作好的床體上,鋪設厚度在5~10cm,隨后將繁殖好的石斛幼苗直接種植在基質上,確保基質保持良好的透氣與濾水性,從而維持良好的栽培環境,提高植株生長結果的可靠性。2.3.3仿野生放養技術除上述提到的栽培技術外,在具體應用中也會使用到仿野生放養技術,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會將自然生長的樹木作為主要載體,營造出野生齒瓣石斛生長環境,以此來起到提高植株成活率的作用。在具體應用中,優選含水量較高、樹冠茂盛、樹皮厚度較大的袋植株來作為齒瓣石斛的生長載體。而且在栽培之前也會對目標樹木進行疏枝,確保樹木生長環境的透光率在25%~35%。進行放養時,會利用塑料薄膜來固定種苗,并且在對其進行捆綁時,會將部分齒瓣石斛的莖條緊貼在樹木表層,同時也需要對其根系進行固定,固定高度需滿足方便管理的要求,提高應用結果的可靠性。
2.4生長過程管理
2.4.1做好澆水管理在齒瓣石斛的生長過程中,確保澆水水量合理性是促進其健康生長的重要保障。齒瓣石斛在生長中需要維持較為濕潤的環境,如果出現缺水問題,也將導致齒瓣石斛生長高度下降、葉片萎縮的問題。但水分含量過高也會引起爛根、葉片脫落等問題,進而影響到齒瓣石斛的成品品質和最終產量。因此在齒瓣石斛生長過程中,第一,做好土壤中水分含量監測,在出現含量較少的情況時,也會及時進行人工補水,以維持土壤水分含量的合理性。第二,在進入到雨季時,除做好排水系統布設外,還需要在合適位置布置遮雨棚,以減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提高齒瓣石斛生長環境的穩定性[1]。2.4.2做好追肥工作齒瓣石斛的穩定生長,也需要養分的充足供應,基于云南省的基礎情況,在追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齒瓣石斛幼苗生長出新的根系后,開始進行追肥,追肥頻率為每周進行一次,所使用到的肥料類型以農家肥為主,搭配著綠肥或化學肥料,穩定促進齒瓣石斛幼苗的健康成長。該工作一般會在每年的3—5月進行,所使用的肥料比例和施加量也會根據土壤中營養物含量進行確定,以確保追肥結果的合理性。第二,在齒瓣石斛植株生長到中后期之后,也會對其進行再次追肥,所使用到的肥料類型以綠肥和農家肥為主,追肥時會集中在齒瓣石斛的根部,采用噴灌的方式進行處理,施肥周期控制在10~15d。另外,在追肥時也會搭配一些微量元素肥料來補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并且在休眠期時不能進行追肥,以提高土壤生長環境的舒適性[2]。2.4.3除草和修枝在實際應用中也需要做好除草和修枝工作,具體的作業內容:(1)進行除草作業時,主要目標為清除一些雜草和苔蘚類植物,而且需要在齒瓣石斛生長前邊進行一次除草,同時在齒瓣石斛生長過程中也需要進行不定期除草和松土,以此來提高土壤根系的透氣性,促進齒瓣石斛對土壤養分的吸收。而且在除草時也需要避開齒瓣石斛根系,以免影響到齒瓣石斛的健康生長[3]。(2)做好植株修枝工作,在植株春季發芽前,需要先對植株上的老莖、枯莖進行去除,同時對于生長過密的莖條也需要做好清理,以此來促進植物生長出新的莖條。對于部分種植在樹木上的植株,除了修剪齒瓣石斛植株外,還需要對樹木枝條進行修剪,以此來提高齒瓣石斛植株生長時的透光度,滿足齒瓣石斛的生長要求。2.4.4防凍和翻兜在齒瓣石斛生長過程中,也需要做好防凍和翻兜作業,具體的工作內容和要點:(1)云南省的平均氣溫相對較高,但是依舊存在氣溫低于0℃的情況,這對于齒瓣石斛的生長也會帶來較大影響。尤其是在當地氣溫低于-2℃后,也將對石斛莖和根帶來較大影響。對此,在出現低溫問題時,會在齒瓣石斛生長時利用搭建溫室棚、蓋草簾的情況來避免霜凍問題,以維持齒瓣石斛健康的生長狀態[4]。(2)在對齒瓣石斛種植3~5年后,也需要進行翻兜操作,在自然腐蝕作用下,木材和基質已經出現了老化問題,這樣也無法為齒瓣石斛生長提供必要營養,同時也會增加病害發生概率。對此在齒瓣石斛生長過程中,也會選擇齒瓣石斛休眠期來進行翻兜處理,并重新篩選新材料進行種植,以滿足齒瓣石斛的持續生長要求。
2.5病蟲害防治
2.5.1常見病害防治在齒瓣石斛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害包括立枯病、銹病、黑斑病、疫病和炭疽病等。在對這些病害問題進行處理時,需注意以下內容:第一,在植株移栽和種植前,需做好相應的基礎處理,即使用70%甲基托布津試劑,配比成1∶500的溶液,對于栽種樹苗、基質和苗床進行預處理,并且在種植期間也會進行預防,定期更換新的處理試劑,如更換為65%代森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配比成相應的稀釋液,減少病害的抗藥性。第二,在發生病害問題后,也需要及時展開處理。以立枯病為例,在發現植株生長時出現病害特征時,會使用20%甲基立枯靈乳油來進行防治,試劑的配置比例為1∶600~1∶800,每周施撒1~2次,施撒兩周后使用75%敵克松按照1∶1000的比例配置溶液,以降低病害的耐藥性[5]。2.5.2常見蟲害防治在齒瓣石斛生長過程中,常見的蟲害問題有蝸牛、蛞蝓、紅蜘蛛和蚜蟲等。在對這些蟲害問題進行處理時,需注意以下內容:第一,在植株移栽和種植前,需做好基礎消毒和滅菌處理,而且也會在種植區域施放毒餌,對這些蟲害進行預防,定期更換新的毒餌,以營造良好的植株生長環境。第二,在發生蟲害問題后,也需要及時處理。以紅蜘蛛為例,在發現植株生長時出現紅蜘蛛蟲害時,會使用阿維菌素來進行防治,試劑的配置比例為1∶600,每周施撒2~3次,施撒2周后使用螨死凈或者三銼錫試劑進行滅蟲,試劑比例控制在1∶800~1∶1000,以降低蟲害的耐藥性,達到更好的蟲害消除效果[6]。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云南省氣溫條件、濕度條件良好,適用于野生齒瓣石斛的生長,為了保護野生齒瓣石斛數量,需采用可靠的引種馴化栽培技術來處理野生齒瓣石斛,整理技術應用時的相關內容,可以積累相應的栽培經驗,這對于促進當地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宗應,張明,劉煥安.高山杜鵑引種馴化栽培技術實驗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10):110-112.
[2]林貴燦,李泳寧,林玲.野生水果長葉輪鐘草在福建地區引種馴化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21,44(19):74-76.
[3]董冰,喬艷輝,李奎先,等.珙桐在膠東地區的引種栽培管理關鍵技術[J].山東林業科技,2021,51(2):71-73.
[4]趙亞蘭.觀賞類中藥材引種馴化栽培技術集成研究及示范推廣[Z].甘肅省,蘭州市農業科技研究推廣中心,2021-02-25.
[5]宋述芹,張欣,阿拉坦圖雅,等.赤峰市敖漢旗野生杜鵑引種馴化及栽培技術研究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6(7):5-9.
[6]邢景景,劉國鋒,曾鳳,等.淡黃花百合的引種馴化與繁殖栽培技術[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9,38(5):88-92.
作者:宋勃鵬 單位: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油松容器育苗及苗期管理技術分析
- 下一篇:小學生開展植物保護科普活動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