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分析

時間:2022-09-02 11:38:54

導語:食品分析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分析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分析

摘要:《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主要講授了食品中各種成分的分析方法,除此之外,該課程中還蘊含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本文探討了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該門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探尋新的教學方法改革,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食品分析課程教學過程中實現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有機融合。

關鍵詞:食品分析;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改革

1食品分析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食品分析》課程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的一門專業主干學科,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擔負著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任務。該課程涉及到了分析化學、實驗化學、生物化學、食品化學等學科知識。食品分析在食品加工行業中,屬于產品質量控制范疇內的專門技術,目前在大多數食品企業或相關單位都設有食品分析檢驗崗位。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學生可以較全面的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操作方法等知識,同時為將來從事食品研發、食品檢驗及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當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究其原因,一個是食品安全監管不到位,還有就是食品經營者缺少正確的價值觀,以利益為核心。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需要積極的融入課程思政的元素,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最終實現育德樹人、潤物無聲。

2與食品分析教學內容相結合的思政融入點

在《食品分析》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各種思政資源和德育素材,深度拓展教學內容,將無形的價值觀教育與有形的專業知識有機融合,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知識水平和價值觀的統一[3]。食品分析課程教學中思政教育融入點的選擇具體如表1所示。

3食品分析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

課程思政在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典型問題就是教師灌輸性地講授,學生被動性的接受,課堂效果無法有效保證。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授課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

3.1充分利用預習環節,融入對應的思政教學內容

《食品分析》課程知識點較多,在授課前設置適當的預習內容,可以很好的提升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預習環節學生的參與度、完成度較難保證。而采用學習通、雨課堂、騰訊課堂等現代化智慧教學工具,教師提前上傳與知識點相關的音頻、視頻、預習材料等,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不再拘泥于原有的教學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充分自主的進行學習,也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對感興趣的知識點反復地學習。通過這種新穎的預習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食品分析課程與當下時事熱點的結合比較緊密,課程思政中可以充分利用實例,激發學生興趣。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很好的完成課前預習內容,還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從而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相融合。

3.2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食品分析課程改變以教師為主體,單一的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的國家精品課《食品分析》《食品分析與檢驗》等作為線上課程,同時根據教學內容,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在預習環節中提前收集整理材料、制作ppt課件、現場演講、同學提問、教師點評等環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4]。此外,在教學中,授課教師引入案例教學法,并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以生動具體的案例作為素材,將學生代入特定的情景中,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加深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增強,并且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3確立新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增加思政考核要素比例

傳統的課程考核評價,思政教育考核占比較低。新的考核評價方式,增加了思政考核要素比例,主要包括過程考核和期末考試兩部分。過程考核包括慕課平臺、雨課堂、課程作業和調研報告四種方式。在過程考核中,針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德、能、勤、績”等多方面表現進行評價,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考評的形式完成[5]。期末考試試題中增加理論聯系實際,結合當前熱點等案例分析試題的比例,提高學生的行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在考核學生專業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圍繞學生的“創新思維、價值取向、團隊協作”等評價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4食品分析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食品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主要從事食品產品的研發,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食品安全監管等工作。無論從事哪項工作,都需要用到食品分析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工作崗位需求,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得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如下:知識目標:學生能說出食品分析的基本概念,待測物質的性質,檢測原理、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學生能根據所學知識對相關食品進行待測物質的檢測和分析,從而更好的指導食品新產品的研發和食品的安全生產。能力目標:學生能熟練地對食品中的某一組分進行檢測,并能根據檢測結果對產品進行合理評價。素質目標:學生能夠有很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具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良好的職業道德、專業的職業素養和遵紀守法的堅定信念。此外,學生還能夠利用自己的所學不斷創新思維,開發新的食品,保障產品的安全生產。

5《食品分析食品分析》課程思政的評價

5.1學生對《食品分析》課程思政的反饋

通過近年來《食品分析》課程思政的實施,食品類專業的學生對該課程,甚至是本專業的看法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原來的食品分析課程內容枯燥無味,上課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度較低,教學效果質量不高。從開展食品分析課程思政后,轉變教學方法,在預習階段,提出一些當前存在的、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調動學生查閱資料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的講授時長大幅減少,以學生自學討論為主,教師授課為輔,學生分小組按照任務自學、討論、總結并講授。最后,通過案例教學、課堂辯論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通過這些教學環節的設計,學生從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增強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同感,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5.2企業對食品類專業學生的反饋

我院食品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到各大食品企業工作,或者到各大高校進行深造,通過我們對企業或者用人單位的回訪發現,各大用人單位對我院食品類專業學生評價很高,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積極認真,動手能力強,認真負責,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等。這些評價與我們在校期間對學生的思政教育緊密相連,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走向工作崗位后,才能既有專業系統的專業知識,又有愛國敬業的高尚情懷。

6結語

《食品分析》課程本身內容多且復雜,學時少,但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中,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6]。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在國家大力提倡課程思政教育和課程建設的良好環境下,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且自然滲入專業課的教學中,使得學生在獲得專業課知識的同時思想政治理論有所提高,還需要專業課教師在教學中進一步探索和實踐[7]。

參考文獻:

[1]冮潔,陳晨,姜愛麗,等.《食品營養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食品與發酵工業,2021,47(6):318-324.

[2]胡志勝.思政教育融入食品專業大學教學課程的實踐探索——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問題研究》[J].食品工業,2020,41(8):386.

[3]冀曉龍,侯春彥,楊留枝,等.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食品化學》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的探討[J].輕工科技,2020,36(6):161-162,194.

[4]黃杰.基于“食品營養與衛生學”課程思政教育的改革研究——評《食品營養與衛生學》[J].中國釀造,2020,39(5):230.

[5]梁鵬,張華丹,林賢明.《食品工藝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食品與發酵工業,2020,46(16):290-295.

[6]楊萌,劉雯,王建剛.課程思政在高職食品類專業課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與實踐——以功能性食品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36):379:380.

[7]葉明紅.高校課程思政教育與食品文化的融入思考[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41(17):244.

作者:邵娟娟 姜寶杰 王鑫 王震 陳嵐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理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