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路徑

時間:2022-09-08 11:32:58

導語: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路徑

【摘要】通過對2018年教育部提出的“金課”概念的解讀,對服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女裝設計課程進行全方位剖析。首先辯證地分析了目前高職類女裝設計課程的現狀與不足,從教學的角度提出打造線上線下“金課”的途徑,根據高職服裝設計專業的特點,提出女裝設計課程應增加時事特點、課程思政、民族文化等內容,并利用數字一體化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實踐教學,從而培養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關鍵詞】金課;服裝設計專業;女裝設計;課程內容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首次提出“金課”的概念。“金”,是指含金量高,包括創新度高、挑戰性高、高階性高這幾個方面。淘汰內容陳舊、教學方式落后的“水課”,去除課程中的應淘汰因素從而成為“金課”。要求高等學校圍繞課程進行深入探討及改革,合理拓展課程深度,增加課程難度,切實提升課程教學質量。“金課”的建設是對教育管理團隊和教師的挑戰,對于各種專業的設置、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的設置都將與時俱進,與社會政治、文化、科技的發展共同進步。課程內容是課程目標實現的依據和基礎,好比是人體的血肉,課程結構則是課程理念實施的框架和路徑,好比人體的骨骼。離開課程結構,課程內容便難以成型。如何在教學中科學安排教學結構,系統組織教學內容,打造師生共情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合理“序化”,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成為“金課”建設的重點。另外,打造“金課”需要建設第二課堂,在第二課堂中完成第一課堂的補充,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自學能力,實現從強迫性的“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1高職類服裝設計專業“女裝設計”課程現狀分析

1.1傳統課堂模式,與企業結合不夠

教學過程中,最好是通過校企合作、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等多種途徑,采取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等形式,充分開發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現實情況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仍沿用傳統課堂模式,即“講授”為主,“輔導”為輔。課程雖要求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進行,以女裝設計的項目式設計為線索來進行,但是真正的項目式引入較少,授課仍需在教室中完成,也有模擬企業生產流程的項目式教學,但實訓課堂的資源和環境達不到服裝企業的要求,項目式教學多為走過場。學生在模擬式訓練中缺乏動力,專業視角狹窄,對課程的接受程度一般。加上創造性思維不夠、疫情原因對市場的調研又太少,導致實踐能力無法匹配市場需求。

1.2課程教學方法與新興技術結合不夠

傳統課堂的授課方法已經難以滿足人才培養要求,新一代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來源已經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年輕人對于網絡的利用頻率較高。因此,課堂中需要對課程資源多方位進行開發,如對掛圖、幻燈片、投影、錄像、多媒體課件等資源進行開發,有利于創設形象生動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于新興技術的網絡課程資源也需進行開發,各院校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女裝設計”的課程有詳細的視頻拍攝,在MOOC慕課、超星學習通里均能共同學習。利用網絡資源、教育網站等信息資源,使教學媒體從單一媒體向多媒體轉變;使教學活動從信息的單向傳遞向雙向交換轉變;使學生從單獨學習向合作學習轉變。建議加強常用課程資源的開發,建立多媒體課程資源的數據庫,努力實現跨學校的多媒體資源共享。

1.3課程內容不能與時俱進,與市場趨勢結合不夠

“女裝設計”是專業性很強的設計課程,以理論知識和實踐環節組成,在掌握了設計原理的基礎上,其中最難也是最重要的是實踐操作,其中需要與當今流行趨勢接軌,因此需要大量的市場調研,包括服裝批發市場、實體店鋪、國際流行趨勢、流行網絡品牌店鋪等的調研,然后根據擬定風格進行實踐性女裝設計。市場調研必不可少,又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有很多方法可完成調研。教師講授調研方法,帶領學生進行調研,教師的難度在于中小城市很難見到一線品牌,教師第一職業不是設計師,因此不能像一線設計師那樣完全在第一時間跟上潮流,與市場的接軌也有差距。學生完成市場調研的問題在于省略其中的方法、粗略化調研、對調研的認識不夠等等,因此給后期的設計帶來了困難。各種硬件和軟件的不足造成了女裝設計課程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2轉變教學理念,構建全新的“女裝設計”課程路徑

2.1由“呈現課堂”轉為“合作學習模式”

關注教與學的過程是打造“金課”的基本課題,也是“金課”成功的關鍵。在協作性目標結構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主動性會發生質的變化。教學過程一般包括四個環節:呈現、體驗、再現、反思。呈現,是教師授課學生聽課,是學生在個體性目標結構下完成認知的過程。體驗、再現、反思,則是學生鞏固內化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應用能力和素質養成的過程。合作學習模式恰好將體驗、再現、反思三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藝術類課程具有實踐性和原創性的特點,教師授課過程中更應注重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其能利用自身能動性去擴散、發掘出更新奇的原創性設計,這個過程就是師生間的“合作學習模式”。開放性的課堂上,師生共同構成教學共同體,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的施展,不可一視同仁。鼓勵學生,輔導并開發思維成了重中之重。學生在完成課題任務時,需要不停地思考,跟上教師節奏,并提出新穎觀點,帶動課堂內容的深入,最終完成合作學習。

2.2緊跟時代潮流,把社會熱點融入課程內容

服裝設計作為引領時尚潮流的一門專業,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應結合當下發生的社會熱點,緊跟時代潮流,從而引發學生對社會、國家的深層次認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比如,在講解非常規材料在服裝上的運用時,可用小組討論的形式,發散性尋找各類非常規材料的創造力,引發學生對環境污染的思考,從而對環境保護、低碳生活有了更好地認識。女裝設計中可插入的熱點事件很多,比如環境保護、住房問題、經濟現象、高科技、熱門電影等等,在尋求設計靈感時,可聯系時事熱點進行,既能拓寬課堂內容,又能引發后續思考。布置作業時,不拘泥于手繪或電腦制圖,可以運用鏡頭展現、報紙撕貼、微視頻等展現想表達的思想。

2.3融入課程思政開展實踐教學

優化實踐課程建設也是打造“金課”的要求,課程的設置上可以立足于本土文化,融入思政元素,為課程內容作出補充的同時響應思政精神。江南非遺文化有南京云錦織造、蘇州制扇、蘇州玉雕、桃花塢木刻年畫;無錫泥人、無錫精微繡;南通藍印花布、色紙土布等等。近年來,江南地區加大了非遺保護的工作力度,各省以政府為主導,立法分類保護,使非遺保護工作取得的成績位于全國前列。把江南非遺文化融入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打造“線下金課”、“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社會實踐金課”,使服裝設計專業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更完善,挖掘地方傳統文化非遺資源,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實現多元化的教育改革。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作為江蘇地區的高職院校,我們要依托地域性的傳統工藝和文化,深入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體驗完整的藍印花制作工藝;邀請蘇州旗袍非遺傳承人來校講座,并體驗蘇繡技藝;邀請中國美院教授講授印染技藝等。這些措施使高校師生在課程中了解、學習非遺文化,使非遺文化在現代得到有效傳承,也有利于發揮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大豐富了課程內容。

2.4創建線上線下混合式

“金課”模式在女裝設計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為之服務,將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轉變為教師教、學生自學,不僅從教師這里吸取知識,還要從立體教材、數字多媒體技術中吸取更多更豐富的知識。學校應創建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立服裝設計教學資源庫,教學資源平臺,包括素材區、學生作品展示區等;企業展示平臺,包括企業、行業展示平臺;線上交流平臺,包括學術交流、課程直播、線上答疑等等,使教育與互聯網融合,合理利用互聯網平臺,從各個渠道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

3結語

在“金課”的“兩性一度”導向下,女裝設計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課堂教學是金課的主營地,按照金課標準,女裝設計課程應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核心創造力,用高質量的課程完成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本文通過對目前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女裝設計課程的分析,指出了目前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的不足之處,從而提出幾點建議。在女裝設計課程中,課程內容的設置至關重要,引入時事熱點素材、江南文化的滲透、借助數字一體化平臺、與一線企業聯合項目式教學,都是打造高階性、創新性和具有挑戰度的高質量課程的有效手段,對服裝設計專業女裝教學改革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號[A].2018-08-22.

[2]孫蕊.“金課”視域下高職課程結構重塑———以藝術設計類專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3:89-93

作者:張靜 單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