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時間:2022-09-26 16:36:00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教育工作者應構筑文化鑄魂育人工作新路徑,正確理解和深度剖析“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的內涵,在充分領會要義和主旨思想的前提下,進一步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變”與“不變”。具體來講,立德樹人教育之宗旨“不變”,需以此為導向動態優化教學內容。基本的指導思想“不變”,要逐漸引進現代教育元素。根本任務“不變”,要適度地擴展和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空間。核心目標“不變”,但要構建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模式。
關鍵詞: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下,高校在人才培育和孵化方面需做到德育縱橫、回歸本分,為學生構筑開放、健康、愉悅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并能以培育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真正彰顯本科教育的優越性,在價值、情感、能力、技能等維度進行教育內容的拓展,并匹配以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模式。高校需結合國家現代化進程,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推動人的現代化,培育和孵化符合國家發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一、“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的深層內涵
(一)立足“以本為本”教育理念是提高人才培育質量的關鍵立足“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是高校有效推進一流本科教育建設工作的關鍵指導方略,對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不應局限于教師“教”,要利用開放型課堂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生需深度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設計和實踐,促使他們主動挖掘知識內涵,繼而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識和探索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應成為啟發學生思想的重要工具,將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智慧和能力。在以“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指導下,培育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由此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育質量。(二)堅持人才教育核心戰略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根本遵循高校在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人才教育核心戰略,在先進思想和理念的指導下,科學地優化教育環境,利用現代教育手段為思政課堂賦能。從某種角度來說,堅持人才教育核心戰略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根本遵循,教育工作者要以此為指導思想,有明確路徑地對教育模式和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革。要在正確人才教育核心戰略的引導下,從傳統的理論講授向浸潤式和滲透式教育方向轉型,并能合理介入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構筑多元和現代的學習與成長空間。(三)是夯實和鞏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有效戰略思政教師要主動對學生的成長問題進行把脈,圍繞本科教育的重點和要點,有序地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的設計和實施,為高校夯實和鞏固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提供了戰略支持。教育工作者要保證教育理論有深度,思政課堂有溫度,將最重要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培育出高質量和高水平的本科生。(四)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的提出,不僅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指導思想,更是以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重要手段。課堂是學生常態化學習的重要客觀條件,更是傳授先進思想和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高校必須圍繞本科教育目標和任務,科學地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依據完善、可靠的理論體系,有明確目標、有計劃性地落實工作內容。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由此幫助學生正確和客觀地審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中國理論、中國道路,由此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變”
(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要“變”本科教育理念和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要有所變化。要以培育學生科研意識和工匠精神為目標,科學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充和優化。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需將創新創業教育、科研領域的最新知識和技術等,科學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既要注重引領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要不斷強化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并能形成良好的科研精神和工匠精神。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教師必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學生的市場核心競爭力。要全面貫徹“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教育和孵化出可助力國家各領域發展的現代化人才。(二)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要“變”在先進人才教育核心戰略指導下,教育工作者需對本科教育的任務和目標有新的認識。在傳授先進思想和理論的過程中,既要注重豐富學生知識層次,還要重視培育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本科教育要真正體現優越性,培育和孵化具有先進思想、正確價值觀的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教師要處理好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要注重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確保他們深度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利用輕松和愉悅的教學活動,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確保思政課堂持續具備吸引力和影響力。“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下,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要“變”,要以學生學習需求為導向,設計和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三)傳輸教育信息的渠道要“變”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效改變教育信息輸入輸出渠道。既要穩固傳統課堂,還要有效搶占信息傳播高點。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的作用,將優質的課程內容快速和高質量輸出給學生。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要在不同渠道進行傳播和滲透。教師需對傳統以文字為主的教學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生成動畫、視頻、音頻、圖文等不同的數據格式,利用新媒體平臺實現教育教學信息的全覆蓋。根據學生獲取信息的習慣和喜好,進行教育教學內容的供給,實現多渠道地傳輸教育信息,由此極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效率。(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變“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下,教育工作者要形成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既要注重夯實學生理論基礎,還要利用教育手段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先進思想既要達到增智和培養道德情操的作用,還要驅動學生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和行動力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跟隨時代發展趨勢進行變化,不要被既定俗成的規矩和規則所限制。教師要具備長遠眼光,從全局意識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要圍繞學生成長和成才情況,不斷地改善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始終堅持“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對學生個體差異性進行有效的應對。教師要設計具有層次性的教學方案,繼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要逐漸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切實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育質量。
三、“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不變”
(一)立德樹人教育之宗旨“不變”,需以此為導向動態優化教學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進,教育工作者需要秉承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要始終堅持“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不斷洞悉學生深層次的需求和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教師要不斷對教學內容進行升級,既要充分發揮統一教材的作用和優勢,還有合理擴充課程內容,利用交叉融合型課程,組織學生學習優質知識和優秀文化。教師應將立德樹人教育宗旨作為踐行教育行動的導向,能夠有明確目標地優化和完善教學內容。始終圍繞學生學習和成長問題,及時和高質量地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例如,面對學生缺乏堅定信仰的問題,教師應設計相關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教師應將先進勞動模范事例、英雄事跡等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真正發揮英雄榜樣的示范和喚醒作用,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能主動參與到國家建設和統一的大業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在傳授理論知識和先進文化的過程中,要以立德為先,而后滲透不同領域知識和不同時期催生的先進思想,引導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目標的新時代人才。(二)基本的指導思想“不變”,要逐漸引進現代教育元素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扎實和深度地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保證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思想不變,但要在工作內容落實的方式和方法上進行創新和改革[1]。要根據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科學引進現代教育元素,繼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教師要始終堅持“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要根據學生思想成長問題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變與不變。教師要保證最核心的教育指導思想不變,要對課堂呈現的形式進行變化。例如,大學生更熱衷于從網絡平臺獲取資訊,并深度參與到各種話題討論中。教師可從新媒體平臺崛起和發展的進程中獲得啟發,能夠將開放型的論壇引進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開放和自由的交流論壇,圍繞不同的社會話題,組織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圍繞既定的命題進行熱烈和深度的討論,在輕松與愉悅的氛圍下了解和掌握優質知識與文化。甚至在討論社會話題的過程中,學生可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政策制度方針的了解。教師需通過引進現代教育元素,以新媒體平臺為媒介,加強大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并能對國家治理和世界政治局勢形成更加直觀的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深度嵌入現實政治局勢中,使學生對國家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以及西方的自由論形成清晰的認識,由此進一步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并產生強烈的國家身份認同感。(三)根本任務“不變”,要適度擴展和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多樣化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要利用先進思想培育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心的大學生[2]。教育工作者要始終秉承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適度拓展和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空間。教師應將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科學介入高校思想政治課堂,能夠在虛擬和現實空間進行靈活切換。從不同視角分析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并能深入學習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促使學生形成先進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方面,高校依托現實空間,組織學生統一學習教材知識,并給予學生更多表達和展現自己的機會和平臺。要始終遵循“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根據學生的思想成長問題,以及人生發展方向的定位,科學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形式。既要在現實空間對學生的思想素養和政治素養進行有效培養,還應有效轉移到虛擬網絡環境中,進一步驗證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先進文化,并依托虛擬空間驗證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理性和客觀地診斷教育問題。能夠利用不同空間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領,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辯證思想,真正體現本科教育的優勢。教師應將先進思想和理論滲透到不同教學環境中,在虛擬現實結合的空間中對學生的價值取向進行判定和引領,由此幫助他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核心目標“不變”,但要構建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培育具備堅定政治立場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學生。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標不變,但要根據學生思想成長問題和具體情況,對既往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3]。教育工作者需始終遵循“以本為本”人才教育核心戰略,努力構建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模式。教師應利用多樣化的理論知識探討和應用場景,從不同維度和層面對學生的思想和價值進行引領。依托理論研究場景,幫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利用最先進的思想武裝學生頭腦,確保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形成正確的認知,并能主動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由此增強學生的四個自信。依托實踐訓練場景,利用情境化教學模式傳授和講解先進理念和政治文化,引導學生客觀和理性地審視與分析當前我國及世界政治局勢,有效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并對中國治理模式產生高度的認同感。除此之外,教師可利用網絡場景,引導學生圍繞網絡熱議話題進行探討和研究,從不同層面分析學生的思想問題。在學生自由表達觀點和言論的過程中,教師需深層次挖掘學生思想問題和不同層次的需求,進而更加具有針對性地優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師要利用不同的場景,傳授和講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真正多樣化和多手段地培育和孵化人才,引領大學生形成遠大理想和堅定的理想信念,積極主動參與國家經濟建設。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育工作者在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本為本”教育理念。根據大學生思想成長和成才的問題,具體制定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模式。要始終圍繞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并合理地融入網絡視聽資源。根據當前社會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標準,精準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生成更具有現實適應性的教育教學新舉措和新策略。要真正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和文化自信的大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符合國家需求的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興浩,姜佩佳,王莉.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銜接問題研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4(6):94—99.
[2]王敏.大數據視角下基于需求分析的高校學生工作調查及創新策略[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4(6):72—76.
[3]李作芳,王根生.基于智慧教學空間改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與主體性的統一[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12):185—188.
作者:羅演 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保險法概論一流課程建設的實踐
- 下一篇:高職設計色彩課程教學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