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政務一面網建設研究

時間:2022-09-27 14:49:37

導語:自然資源政務一面網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然資源政務一面網建設研究

摘要: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工作,進行省級自然資源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統籌推進省域自然資源領域“數字政府”建設試點項目的基礎性工作,有利于推動自然資源領域政府治理流程優化,提升自然資源管理和服務效能。本文對湖南省自然資源政務網絡建設進行了探討,并以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的政務“一面網”建設工作進行了具體實踐。

關鍵詞:自然資源;一面網;數字政府建設

進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實施網絡強基工作的必由之路,是不斷提高政府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的基礎性工作。省級自然資源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統籌推進全省自然資源領域“數字政府”建設試點工作,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自然資源管理服務,推動自然資源領域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的基礎。全國部分自然資源部門在自然資源“一張網”建設方面進行了探索,遼寧省提出了遼寧省自然資源“一張網”建設總體思路[1]。推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全省統一的自然資源“一面網”,形成數字政府自然資源基礎設施“底座”,提高系統訪問、技術運用、運維服務、數據交換等關鍵環節的安全管理,需要對自然資源系統的電子政務內網、電子政務外網、自然資源業務專網、移動無線辦公網絡進行優化建設[2]。

1建設路徑探討

進行自然資源政務網絡基礎設施,需要健全和完善電子政務外網、電子政務內網,將網絡延伸至各處室局,根據需要拓展到相關廳直屬單位,開展自然資源業務網優化和提速,依托優化和提速后的自然資源業務網,建立延伸到所有直屬單位的視頻會議網絡,同時在互聯網中統一規劃建設廳機關辦公區域的無線WiFi6(即第六代無線網絡技術)網絡,保障政府機關公共場所的移動無線辦公和對外服務需要,以此構建統一的橫向聯通、縱向到基層的自然資源“一面網”。

1.1電子政務外網建設

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網絡資源,建設統一的省直系統電子政務外網,推進政府機關到直屬單位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形成橫向連接各業務部門、縱向貫通市州縣區、與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傳輸骨干網安全對接的統一網絡[3]。各直屬單位根據統一的標準規范接入電子政務外網,優化網絡結構,強化網絡管理,著力提高電子政務外網業務承載能力,為業務應用、數據傳輸提供支撐。強化電子政務外網運維和管理,對電子政務外網采取廳、直屬單位分級負責的方式進行運維,廳網信辦負責廳級橫向網及“省-市-縣”縱向網的運維。建立“一個入口、一個平臺和一套標準流程”的統一運維服務體系,包括運維服務內容、運維服務組織、運維服務規范、運維管理平臺等,推動電子政務外網運維向集中管理、統一服務轉變,實現對網絡、應用、安全運行狀態全時段、高靈敏、無距離感知,進行及時、準確、高效的運維管理。依托正在建設的自然資源云中心,積極開展數據上云、應用上云等政務云重點服務業務,不斷提高政務云應用效能。

1.2電子政務內網建設

借助電子政務配套的安全設備,通過分級安全服務和分域安全管理[4],將廳機關處室局接入電子政務內網,滿足涉密文件起草、報送的需求。參照湖南省和機關網絡分級保護測評要求,高安全性地建設廳級電子政務內網,并申請進行省保密局的分級保護測評,測評通過后整體接入省級電子政務內網(涉密網)。同時預留向10個廳直屬單位延伸電子政務內網的條件,實現等級保護中的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主機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及備份恢復要求,從而保證整個電子政務內網信息系統安全,最終形成安全開放統一、分級分域防護的電子政務內網安全體系。

1.3自然資源業務網建設

自然資源業務網(專網)帶寬是限制專網業務系統工作效率和業務開展的核心因素,需要對省自然資源業務網進行安全優化和提速。對自然資源業務網所有節點進行安全監測,并將網絡帶寬由目前的100M提速到200M。目前省直屬單位陸續搬遷到新的辦公地點,通過撤銷原有不需要的自然資源業務網節點,做到無效接入節點全清零,已有業務網節點安全可靠。自然資源業務網以省廳為總節點,向上連接自然資源部,向下延伸至各市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由市州再向下延伸至市縣區自然資源局,有條件的地區可根據需要延伸至鄉鎮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形成上聯國家、下通基層的自然資源業務網絡。通過自然資源業務網的網絡安全整改加固,進行自然資源業務網的敏感數據安全保障。目前自然資源業務網的網絡帶寬為100M,隨著自然資源業務的深入開展,以及“多規合一”一張圖建設,自然資源承載的信息量越來越大,將自然資源帶寬升級到200M,實現網速翻番。通過與網絡運營商重新簽訂網絡服務合同,提高網絡帶寬,優化網絡傳輸速度,保障自然資源業務網的視頻會議、大規模數據傳輸等應用順暢運行。

1.4無線辦公網絡建設

隨著湖南省自然資源系統基礎能力建設和電子政務的快速發展,使用無線網絡和智能終端的應用系統陸續上線運行,單位對無線辦公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提高省自然資源廳無線網絡應用與整體管控水平,推進政府機關服務和辦公效率,無線網絡全覆蓋建設已經成為一種最佳選擇。按照湖南省黨政機關信息安全聯合檢查相關要求,連接政務網絡的無線網絡設備必須具備統一登陸認證和上網行為管理審計措施。基于互聯網環境,建立一個設計規范、性能優良、安全可靠、易擴展、高可用的無線網絡,以高速度、低成本的方式服務廣大機關干部群眾,提高政府機關的辦公與服務效率。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展應用,利用無線網絡來方便日常管理、會議開展、群眾辦事、位置導航等各方面工作。

2網絡建設實踐

根據自然資源部信息化建設中自然資源“一面網”的建設要求,基于湖南省自然資源系現有的網絡設施基礎,按照上述建設路徑,目前已建成覆蓋自然資源廳直屬單位和市州縣區自然資源部門的優質高速電子政務外網、自然資源專網和視頻會議系統,建成覆蓋全部重要涉密節點的電子政務內網,統一規劃建設廳機關辦公場所的全覆蓋、無死角的WiFi6無線辦公網絡,形成了湖南自然資源系統橫向聯通、縱向到基層的高效優質自然資源“一面網”。具體工作是將電子政務外網延伸至廳直屬單位,并建立了網絡安全防護的責任體系;通過分級安全管理和分域安全服務,將省廳機關各處室局接入電子政務內網,滿足了涉密文件起草、報送的需求。對湖南省自然資源廳業務網進行安全優化和提速,并將自然資源業務網的網絡帶寬由目前的100M提速到200M,對自然資源業務網所有節點進行安全監測和態勢感知,依托優化提速后的自然資源業務網,建立延伸到省直屬單位的視頻會議網絡。在互聯網環境下統一規劃建設廳機關辦公區域的無線WiFi6網絡,保障廳機關的移動辦公需要。具體的建設工作如圖1所示。通過湖南省自然資源“一面網”的建設和完善,現已基本建成網聯湘楚大地、信通三湘四水的高效管理和優質服務的自然資源通信網絡。自然資源系統辦公網絡主要處于電子政務外網,主要承載非密信息,與互聯網邏輯隔離。互聯網和電子政務外網之間,采用VPN(虛擬專用網絡)建立專用網絡,使得處于互聯網環境的政府工作人員可以采用加密通訊方式與電子政務外網進行連接。基于互聯網建設廳機關辦公區域全覆蓋、無死角的無線WiFi6網絡,滿足機關移動無線辦公需要。依托自然資源業務網建設自然資源視頻會議系統,采用專線方式保障視頻會議高效開展。自然資源業務網(專網)、電子政務內網、電子政務外網三個網絡相互物理隔離,通過可單向網閘、雙向網閘、光盤導入形式進行通信。自然資源業務網與電子政務外網之間采用單向網閘的方式進行數據交換,自然資源業務網與電子政務內網采用雙向網閘方式可交換非密信息,電子政務外網可向電子政務內網通過單向網閘單向導入數據,電子政務內網可向電子政務外網使用光盤導出方式傳出非密信息。

3網絡安全保障

按照《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安全等級保護實施指南》等規范要求,根據《自然資源部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的實施路徑,建立自然資源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應對自然資源網絡安全風險[5],提升自然資源“一面網”安全防護能力。在自然資源政務“一面網”使用管理中實施分區分域防護管理,劃分為公用網絡區、專用網絡區、互聯網區等,滿足不同類型業務應用的網絡部署需求。各直屬單位和市縣自然資源部門參照國家和湖南省的網絡區域劃分標準,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規劃本單位網絡區域,在各個網絡區域部署電子認證系統和統一用戶管理系統,建設本單位電子認證注冊服務分中心和統一用戶管理系統,形成覆蓋政府部門和直屬單位的電子認證服務和用戶管理體系,最大限度地保障自然資源網絡安全。

4結論

做好自然資源領域網絡建設和安全保障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才能促進自然資源領域的信息化建設。通過建設省域內自然資源政務“一張網”,運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完善、優化和創新,建設自然資源高效便捷“一張網”、詳細全面“一張圖”、智慧政務“一平臺”,并以此為基礎構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自然資源監管決策,“互聯網+自然資源政務服務”三大應用體系,助推省域自然資源“數字政府”建設。

參考文獻

[1]郭江,周建軍.淺談遼寧省自然資源“一張網”建設思路[J].遼寧自然資源,2021(1):42-43.

[2]焦思穎.自然資源部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印發[J].自然資源通訊,2019(22):5.

[3]王勇,吳亞非.構建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統一的安全保障體系[J].電子政務,2008(06):22-26.

[4]陳迎春.電子政務內網安全保密中的信息安全技術研究[J].電子制作,2020(14):45-47.

[5]吳洪濤,張子平,賈萍,等.自然資源信息化面臨的挑戰與實施策略——從《自然資源部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說起[J].北京規劃建設,2020(S1):10-15.

作者:吳志春 胡強 單位:湖南省第三測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