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創新路徑

時間:2022-10-09 08:50:16

導語: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創新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創新路徑

【摘要】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以其獨特的形式、內容,展現了獨特的中華文化特色。民族音樂也是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重點。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資源優勢,實現對民族音樂的傳承、發揚和創造,讓民族音樂成為既富有中華民族藝術特點,又富有現代精神的中華民族藝術;使學生喜愛民族音樂,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增進他們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本文將立足于民族音樂傳承教育的重要意義,并探討在學校音樂教育中進行民族音樂傳承、發展和創新路徑

【關鍵詞】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創新路徑

一、音樂教育中傳承和創新民族音樂的意義

新課標提倡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把民族音樂視為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教學內容,并明確指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音樂教學應以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為基礎,并重視與中華民族音樂有關內容的教學,以培育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的豐富情感,激發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力和創造力,提高民族自信,培育愛國情操。作為音樂教師,要特別關注民族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的傳播,使學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從而形成“民族音樂的耳朵”,具備發現民族文化魅力的“眼睛”;加強民族音樂文化審美教育,使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得到普及和發展。

二、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傳承和創新現狀分析

(一)民族音樂從內容到形式都受到了現代音樂的強烈沖擊

如今,在小學校園里,學生對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等的熱愛程度遠遠超過了民族音樂,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現狀令人擔憂。盡管在小學音樂課程中,民族音樂作為基礎大量出現在教材中,所占比重也相當大,可是很多小學生卻普遍認為民族音樂已經脫離了自己的現實生活,缺乏生命活力和現代感,因而漸漸對民族音樂失去了興趣。

(二)學生對民族音樂缺乏了解和興趣

音樂課堂所用的伴奏樂器基本都以鋼琴為主,而極少看到民族樂器。有的音樂教師對民族器樂教學缺乏關注,忽略了民族器樂的教育價值,導致民族樂器在音樂課堂中的使用頻率低。究竟如何繼承并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使民族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體現其價值?這個問題值得教師思考。

(三)音樂教師對民族音樂文化缺乏了解

筆者了解到,在學校,以音樂課程為例,鋼琴彈唱是教師的必備技能,即使不是鋼琴或音樂專業的教師,彈琴也是必修課程。而民族樂器多數是選修課程,導致有的教師在教學時缺乏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意識。因此,對教師在民族音樂方面的專業技能的培養也迫在眉睫。

(四)學生和家長對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缺乏認可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大多數家長忽視了音、體、美等課程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忽略了對音樂課程的學習,再加上流行音樂的沖擊,教師在教學中弘揚傳統民族音樂有一定難度。如今,國家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發揚與繼承已經十分重視,但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卻很難落實到位。

三、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傳承和創新路徑探究

(一)革新民族音樂教學方法

1.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融合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音樂滲入民族音樂的教學方式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與心理特點。結合時代的特點將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里大膽革新,采取恰當的教學策略,重新整合教材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從新的角度鑒賞與了解民族音樂,并借鑒現代音樂作品的特點,以增強民族特色,吸收現代音樂的優勢,對民族音樂進行創新性改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全新的教學形式可以使民族音樂教學煥發新的光彩,讓學生發現民族音樂深遠的內涵和價值。2.教師要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創新教學形式和方法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歌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的手法與民族音樂文化相融合,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民族音樂文化中的豐富內容。如在教學少數民族歌曲《夢中的額吉》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相應的音樂視頻短片,給學生講述烏達木的故事,使學生對音樂情感有更深刻的感受且更加深刻地了解音樂中所表現的人文情感。3.教師要善于發掘和整合,發揮本土音樂的優勢和作用學生對本土音樂都比較熟悉,本土的音樂教育也是學校開展民族音樂教學活動的重要教學資源,教師在開展民族音樂教學時應發掘當地民族音樂的特色,用全新的方式使學生獲得不同的藝術感受。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讓高年級學生分享來自家鄉的音樂,其中來自陜西華陰市的學生就做了家鄉民族音樂專題“華陰老腔”。他先導入以華陰老腔為底色的搖滾歌曲《給你一點顏色》,然后介紹家鄉“華陰老腔”的特點、歷史背景,最后帶領同學們欣賞了老藝人的表演視頻和他對老藝人的訪談。4.提高教師民族音樂專業素養,以創新精神發展民族音樂要推動學校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音樂教師就必須對民族音樂有自己的理解,也要樹立傳播意識。因此,音樂教師在掌握基礎的民族音樂知識技能的同時,還必須對少數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作為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民族音樂教育素質,必須主動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準確掌握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情況。

(二)積極營造民族音樂文化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展演活動

音樂教育和民族音樂的傳播二者是互補的,因為音樂是指學生都能夠接觸到的系統的音樂教育,而如果想要傳播民族音樂,校園音樂就是最佳的載體。1.學校和教師必須正視民族音樂教學工作,并營造學習氣氛例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以設置民族音樂欄目,為學生推薦少數民族器樂、音樂家、歌曲等;在相關的節慶活動中,通過學校廣播站播放有關的民族音樂,或利用廣播站開展民族音樂知識普及的教育傳播活動等。這些都是學校的重點宣傳舉措,使學生能夠通過各種活動感受民族音樂。2.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民族音樂展演比賽活動借助校內各個學生社團學習民族音樂,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校園民族器樂表演與競賽活動,如可以開展民族特色歌曲大賽、器樂曲大賽、傳統民族音樂常識問答等活動。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民族音樂文化,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演奏民族器樂的能力,還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3.開闊學生欣賞民族音樂的眼界,鼓勵他們參與學校的民樂項目教師可以多引導學生欣賞《國樂大典》等民族歌曲樂曲的演出,使學生感受民族音樂;讓學生進行民族音樂演奏及游戲表演,拓寬他們的視野;引導他們學會掌握一種民族樂器的演奏,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喜歡上民族樂器等。

(三)開設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校本課程

器樂教學中民族樂器存在的價值還沒有充分體現,開設相關校本課程將會是很好的彌補。筆者認為,在校本課程的編寫、實施和開展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民族音樂教學內容的選取要恰當校本課程教材的編寫一定要根據課程、區域特點,根據本校的情況選取、編制、實施、推行校本課程,這也是校本課程編寫的關鍵。近幾年,我校音樂教師先后編寫和開展了與民族音樂有關的校本課程“巴烏進課堂”“葫蘆絲進課堂”“詩舞樂堂”等。我們堅持開發、開展和研究民族音樂相關校本課程,也一直在進行民族小器樂的普及教學。2.創建與整合民族音樂校本課程針對以上情況,我校音樂教師們一起開發了校本課程“百首民歌我來唱”。通過教師分工合作、群策群力,進行校本研修分工并收集資源,經過多次的討論,最后選擇了具有意義和韻律美的民族歌曲進行了整理,同時研究學法教法以提高教學效果,讓民族歌曲教學落實到位,讓學校里的每個學生了解和演唱每學期的經典民歌。綜上所述,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知行合一,貫徹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提升教師民族音樂藝術素養是民族音樂教育進步的關鍵。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音樂教師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民族音樂的教育功能,確定小學民族音樂教學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才能真正實現傳承民族音樂、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目標,使學生體會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和風采,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周容華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