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下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09 11:09:33

導語:核心素養下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核心素養下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

【摘要】讀寫結合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價值,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讀寫教學分離、學生能力受制、技能運用缺乏等問題,阻礙了讀寫結合的開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預設——強化預習效果、技巧補充——提升讀寫技能、娛樂實踐——鞏固語文基礎、使用微課——提升讀寫興趣等多方面的策略,優化讀寫結合教學,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語文教學;核心素養;讀寫結合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就語文學科而言,具備閱讀的興趣、習慣,能準確地把握文本的內涵和價值,以及順暢地通過口頭和文字準確、簡潔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無疑都屬于學生的核心素養范疇。因此,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語文教學就有了不少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許多語文教育工作者結合讀寫教學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正在進行關于讀寫結合的優化思考和探索。

一、當前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讀寫教學分離

教師是課堂的靈魂,沒有教師的參與,課堂學習將會是一團糟。不過,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閱讀和寫作進行分離,閱讀課堂以讀書、識字為主,寫作課堂則是單一的寫作。雖然看似“術業有專攻”,實則違背了小學生的發展規律。長時間單一化的學習會影響學習效果,從根本上阻礙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學生能力受制

對部分小學生而言,語文學習是一件比較乏味的事情。尤其在科技產品發達且普及的今天,不少小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讀寫習慣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閱讀、寫作的信心。同時,學生在讀寫過程中,往往都是跟著教師的節奏走,沒有養成自主閱讀和寫作的習慣,這也是學生讀寫能力受制的另一個原因。

(三)語文技能應用缺乏

如何讓語文知識和技能轉變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教師讀寫教學分離模式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整合能力的缺失,學生很難將閱讀經驗融入寫作中,也無法將寫作思想帶入閱讀中,這無疑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造成學生閱讀理解無法準確、到位,寫作內容過于空洞、乏味。因此,教師必須尋找一些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的策略,以改變學生語文學習和應用的現狀。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的幾點探索

語文學習的目標是多維的,包括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培養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審美能力,并形成對自身的未來成長有深遠而良好影響的價值觀等。我們常說的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無不與聽、說、讀、寫相關聯,而聽、說、讀、寫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就“讀”而言,首先要求有較大的閱讀量,努力做到多讀書、多讀優秀的作品、多讀經典,以擴展思想的維度,提升心理成熟度及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和價值,了解人類的歷史及相關的知識。而“寫”則是要動筆成文,在聽、說、讀三個素養的基礎上,特別是在廣泛的、大量的閱讀的基礎上,形成自己書面表達的能力和技巧,把所聞、所見、所想、所學轉換成文字,從而傳遞出更為系統、完整、準確的“聲音”??梢?,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里,“讀”與“寫”有著更加緊密的相關性且能互相促進,做好讀寫結合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能產生直接的影響,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做好讀寫結合呢?下面筆者談一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探索。

(一)任務預設——強化預習效果

所謂任務預設,即教師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通過預習任務,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效的前期介入和幫助,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其實讀和寫的能力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對孿生兄弟,閱讀能力的提升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寫作能力提升也同樣能夠優化閱讀效果,繼而促進閱讀者綜合素養的提高。要提升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如果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這在時間、效果上都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把握好任務預設。例如,《夜書所見》這首詩,學生在閱讀時難以充分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且學生以前也沒有嘗試過七言律詩的撰寫。如果要在閱讀教學中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就要實施任務預設。教師可以布置“畫出文章中的生字”“結合自己的理解寫出譯文”“根據譯文嘗試推測生字的意思”的預習任務,借助任務預設,指導學生完成自學、預習,使學生對文章形成初步印象和了解,再在課堂上學習時,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促進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技巧補充——提升讀寫技能

提升讀寫技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將一些閱讀和寫作方面的技巧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結合這些技巧、方法,快速、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達成學習目標。需要指出的是,掌握了方法、技巧,還可以增強學生閱讀、寫作的信心,增強語文學習的樂趣。例如,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這篇課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等修辭手法,于是,教師可以利用這篇課文來指導學生掌握讀寫技巧。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劃分段落,完成對文章的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找出作者寫作的一些技巧來進行仿句練習。這樣一來,便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快速了解《燕子》一文的主要內容,同時,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能得到提升。

(三)娛樂實踐——鞏固語文基礎

課前學習和課中學習,更加注重知識的“進”,而課后作業或是布置的任務,則更加重視知識的“出”,只有“進出”達到有機結合,學生讀寫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應用才能夠實現平衡、高效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寫作思想才會處于良性狀態。所以,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教師不僅要抓課前、課中,也要重視課后。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游戲,借助這些趣味游戲,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意識;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體驗和感受,強化語文基礎。例如,學習了《荷花》一文,學生感受到了荷花的魅力。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學生的印象不具體、不深刻,在寫作時也就難以對荷花展開精細化的描寫。如果教師要求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在家里養幾株小蓮,或者家長在假期帶著孩子到實地去觀察荷花,并結合書本內容進行記錄,便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彼時若再去寫有關荷花的文章,必然會入木三分。

(四)使用微課——提升讀寫興趣

現代計算機的普及、互聯網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推動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的工作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學信息化的方式實施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手段,改變了傳統的語文課堂主要通過教師對文本進行直接解讀來對學生進行枯燥說教的方式,優化了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途徑、措施和方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了語文教學質量。例如,以前在教學《趙州橋》一課時,教師教學手段和策略受限,大多會依據課文的一些詞句或語段來進行教學,相對枯燥乏味的解說和引領,由于形式陳舊,學生常常不能用心傾聽?,F在教學《趙州橋》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利用與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相關的人物等微課資源或與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相關的微課資源,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進而達成教學目標。教師要利用這些微課內容進行講解來輔助課堂教學,通過展示一些圖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替代枯燥、單一的課堂講解。在教學中,筆者嘗試先讓每個學生進行泛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略讀,最后進入精讀。之后,筆者結合相關微課的內容對古代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有關的資源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下載視頻并播放,或者通過手機拍攝記錄視頻,然后分片段展現,這種展示方式很直觀,不僅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整體理解,也可以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有關自然風景的具體描寫,如果僅通過講解,很多學生可能理解得不是很到位或者感受不深。利用圖片或者視頻方式直接進行教學講解,這種生動、直觀的教學講解方式不僅可以直接帶給學生一種審美感,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更多學生真正愛上語文。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微課等資源,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進行讀寫結合。小學是學生能力、習慣和品質培養的關鍵階段,教師應重視通過有效途徑幫助學生實現能力、品質、習慣的提升。閱讀教學中教師認真、準確地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探索,對學生的學習無疑是一件幸事。

【參考文獻】

[1]李本紅.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途徑探究[J].天津教育,2021(24).

[2]周勁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分析[J].天津教育,2021(23).

作者:侯紅霞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南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