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教育模式

時間:2022-10-09 15:52:30

導語: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教育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教育模式

摘要:為提高工程訓練實習教育質量,我校根據現有資源結合產學研、校企合作等,探索出“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教育模式。線上和線下工程訓練實習教學有機結合,減少實訓中心設備及師資的浪費,提高教學的效率,注重專業技能的規范化教學,以及改革實習成績的考核和評定,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師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我校“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將進一步穩定化、規范化,并為其它專業的實習教育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工程訓練實習;線上;線下

1應用型本科專業核心實習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根據《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文件精神指出,促進互聯網與應用型高等教育深入融合,明確鼓勵學校逐步探索出一條高質量高效率的網絡化教學模式,利用校企合作、產學研相結合,整合線上及線下各種優秀的教學實踐資源,為應用型高等教育提供新的教學方式,同時也能升級當地產業鏈的人才專業素養[1]。“工程訓練實習”是我國理工科院校重要的基礎實踐課程之一,具有知識面廣、社會實踐操作性強、受益面大等特點,是理工科學生培養專業興趣、增長專業素養、擴展專業知識面等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環節之一。長期以來,傳統的工程訓練實習教育時間短、教育方法老舊,授課教師由于缺乏在工廠實際的工作經驗,不能完全勝任與時俱進的生產加工技術的教學。工程訓練實習期間學生要在2-4周內完成實習,但同一批次實習的人數多達500-600人,人數眾多,而設備儀器數量無法滿足需求,所以需要分組進行學習,常常是20多個學生圍著中間的實習教師及設備進行聽課,學生反饋實習上課感覺差[2]。最后實習結束的考評,大部分學生的考核試題內容也是相同的,且考核要求時間較短,存在相互抄襲的可能,不能客觀的評價出學生真正的實習成果。為此,我校積極開展工程訓練實習教學改革探索[3]。利用互聯網整合線上各種優秀教學資源的優勢,以及線下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當地企業的科研生產技術能力,而打造的“互聯網+”線上線下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模式,可以助力培養21世紀新時代綜合性高質量理工科人才[4]。

2“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模式設計與實施

“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模式就是“O2O(On-linetoOffline)”,是通過線上網絡理論學習與線下實踐實操有序結合的一種工程訓練實習模式[5]。其模式主要利用網絡上的優秀教育資源、借助多媒體平臺,可依托MOOC平臺、企業微信直播平臺等,或者參考商業市場排名前列的機加工技能培訓機構平臺等線上工程訓練實習教學資源進行在線網絡學習,并與線下工程訓練實習實踐實操活動高度相融合的一種教育實習方式[6]。“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模式具有便利化、互動性、個性化等特點,有利于變革傳統的工程訓練實習教育模式,實現資源共享,避免資金浪費,減少對實習實訓中心因設備老舊而不斷建設的投入,且能有效提高工程訓練實習效果和質量,做到線上優化效率,線下強化實操能力的作用[7]。“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流程見圖1所示,學生首先進入實習基地進行安全等相關教育,然后對車、銑、刨、磨、鑄、鍛、焊、鉗、熱處理等加工車間及設備進行參考,整體上能達到對工程訓練實習的認知理解程度。接下來是線上網絡學習和線下實操訓練的主要環節。考評環節參考機動車駕駛員考試機制,學生依次預約與通過各科目的線上和線下考試,方可認為工程訓練實習達到教學效果,實習結束[8]。

2.1線上網絡實習學習

“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線上實習最大的特點是把互聯網技術與工程訓練教育相結合。(1)線上實習環節包括師生觀摩學習網上優秀的教學視頻、相關工程訓練實習的教學資源鏈接、部分教師線上教學技能訓練、工程訓練所用設備的基本功能了解等,這就是線上工程訓練實習的精髓所在[9]。線上實習的具體內容如下:由于傳統工程訓練實習設備和有實際工程經驗教師數量有限,實習教學現場常常是20多個學生一組站立圍著一臺設備和一個教師聽課,且實習基地多為工廠,學習環境嘈雜,學生往往聽不清老師聲音,也看不見對設備的操作講解,課后還需要同學們再相互之間詢問,耗費時間,學生反饋實習教學體驗差。鑒于以上情況,線上實習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學生可以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可以選擇優秀的網上教學資源進行學習[10]。學生線上學習會對實習設備的基本功能、功能區域名稱及所在設備的位置、設備加工原理等知識更加理解與掌握。其它具體操作教學可以在線下實操訓練階段進行,這樣既節約實習實訓建設投入,也提高了教學效率,同學們在實操訓練階段不用再相互詢問一些基礎問題,直接與老師開展核心操作訓練。(2)線上實習學習可以做到碎片化,各科目優秀的網上教學資源制作成微課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以及興趣自主調整學習順序。微課的形式具備多媒體多樣化性,可以是圖片、視頻、動畫等,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這些微課課程。(3)為檢驗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要求學生每次線上學習完向線上指導老師提交學習記錄。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學難點有疑問、不理解地方可以向線上指導老師進行咨詢,指導老師須認真對其進行答疑,答疑結束后學生可以對其進行評價,作為線上指導老師的績效體現。(4)學生線上實習學習完成后,可以向線上指導老師預約申請線上考試科目,根據預約時間按時進行考試,就像機動車駕駛員考試機制類似,實習各科目線上考核通過后方可進入線下實操實訓教學環節,若考核不通過,需要繼續進行線上實習學習。

2.2線下實操訓練實習

“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線下實習主要內容及流程包括學生在通過相應科目的線上考核后向線下實訓教師預約該科目的實操訓練教學,教學完成后預約申請該科目的線下考核。線下實習的具體內容如下:(1)學習內容模塊化,將工程訓練實習的車削、銑削、刨削、磨削、鑄造、鍛造、焊接等各科目模塊化。學生在通過各科目的線上考核后,在網上隨時隨地申請各科目的線下實操教學,網上實訓系統實時化顯示各時間段的申請人數,學生可以根據顯示的人數靈活合理的選擇實操教學時間,避免同一時段實習的人數過多[11]。在預約成功后,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前去實習基地實操學習,使實訓基地教學資源達到最大化的使用,教學效率及質量也得到極大的提升。(2)線下實踐教學利用校企合作、產學研,我校與當地企業富士康培訓有限公司充分合作利用企業實際加工能力來培養學生的工程專業素質,要求學生做真實工廠的零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實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題地位。改善長期以來,傳統工程訓練實習中學生普遍反應的實習過程枯燥、被動填鴨式接受教學、教學缺乏新意、學生實習沒有學習的熱情。(3)通過產學研、校企合作與當地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利用企業的實際工程加工能力提高我校師生的工程實踐技能。參與工程訓練實習的我校教師也可以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獲得企業的工作經驗,更有利于自己研究領域的科研項目實際落地,為當地的產業工程升級服務。(4)長期以來,傳統的工程訓練實習評估考核都是統一、偏理論的方式,存在學生相互抄襲現象,已經不適合現在不斷更新的工程技術,無法準確評估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12]。“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評估,采用參考機動車駕駛員考試機制,各實習模塊車削、銑削、刨削、磨削、鑄造、鍛造、焊接等可以同時進行,只要依次通過各模塊的線上及線下考試即可。整個工程訓練實習課程因考試為線上預約,具有碎片化、靈活化的特點,其考評周期為大學四年,在此期間全部依次通過各模塊的線上及線下考試,則此課程考評予以通過,類似機動車駕駛員考試在國家法定時間內依次通過各科目考試即可獲得駕駛員證。在“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模式下,學生可以在線上網絡平臺進行自學,需要答疑的隨時聯系線上指導教師,同時線上可靈活預約企業教師進行實操學習訓練。“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模式具有自主性、碎片化、便利化、高效化、數據化、移動化等特點,如圖2所示。

2.3實習實訓效果

傳統工程訓練實習模式由于教學資源有限,學生動手實踐時間短,學習效果質量較差。在“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模式下,借助互聯網預約課程、預約企業指導教師的便利條件下,學生可以在有限實習時間內學習到更多實訓技能與理論知識。以車削加工實習模塊為例,學生在傳統實習模式規定學時內只能夠學到普通車床的結構組成及功用以及基本操作流程,但在新時代下,隨著科學技術的迭代更新,傳統的加工工藝及設備在企業中的占比逐漸減少,傳統實習模式下畢業的學生面對新的制造工藝技術時會顯的十分被動。在“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模式下,學生實習實訓的學時不再是固定死板的,參考機動車駕駛員證書培訓,學生在大學四年可以靈活安排實習學習時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完普車的基本知識及操作流程包括車床的啟動和停止;車床轉速、進給量、進給方向、光絲杠轉換;車床手動進給控制等,還可以進一步學習先進的加工工藝和特種加工工藝,車削加工模塊可以學習前進的數控車床。學生在有普通車床操作的基礎后,再學習數控車床就會顯得十分得心應手。并且經過兩者的對比學習,會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對兩者的區別以及車削加工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學生會理解普通車床和數控車窗最大的區別在于控制方式,普通車床為手動控制,其加工效率低,加工精度受工人人為因素影響大,數控車床由計算機控制其運動,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操作者只需要安裝刀具和工件、對刀和零點設置、編制輸入計算程序進行加工。既然數控車床在加工精度和效率都優于普通車床,學生就會思考是否還有更優于數控車床的加工工藝及設備?為數控加工中心實習課程作導入,在企業指導教師的教學下,學生會理解一臺數控加工中心設備能夠完成幾種不同種類機床的加工工作。數控加工中心從數控銑床發展而來的。與數控銑床的最大區別在于加工中心具有自動交換加工刀具的能力,通過在刀庫上安裝不同用途的刀具,可在一次裝夾中通過自動換刀裝置改變主軸上的加工刀具,實現多種加工功能。它把銑削、鏜削、鉆削、攻螺紋和切削螺紋等功能集中在一臺設備上,使其具有多種加工工序工藝手段。我校在實施“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模式時,選取參加實習的部分班級作為試點組,剩下的班級仍延續先前的實習模式作為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表1為兩組學生實習平均成績對比,從表可以發現試點組的學生其車、銑、刨、磨等各實習模塊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表1兩組學生實習平均成績對比組別n項目車銑刨磨…試點組4091.690.182.188.0…對照組4087.987.379.984.7…

3結語

“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模式,可改變原有傳統實習模式學生學習時間段效率低,對實訓設備資源等的不充分利用,已不能適應日益迭代更新的工程技術等缺點,有效提高學生的工程專業素養、動手實踐及創新能力,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識和理解也會更加清晰。雖我校已在“互聯網+”混線工程訓練實習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上取得一定成效,但相應的規章制度、配套的教材和標準化等細節問題有待大家進一步具體化、規范化、數據化實施與探索。

作者:司世雄 張一博 朱星宇 單位:山西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