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

時間:2022-10-13 10:52:16

導語: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將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觀念培養為基本前提,將思想道德的提升與法治觀念的強化概念,融入四史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推進課題探究,通過分析四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關系及其形成的影響,掌握當前階段四史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面臨的困境,并制定科學方案對部分四史教育問題予以解決。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觀念培養為例,以期為四史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提出部分理論性參考建議。

[關鍵詞]四史教育;高職院校思政教學;必要性;思想道德;法治

四史教育的普及,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與有效性。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應持續發展四史教育引導優勢,強化四史教育的實際影響力,從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與法治觀念的角度,推進四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雙向融合,為未來階段更好提高強化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四史教育總體質量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一、四史教育對高職人才教育培養的影響

四史教育包括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個部分。之所以將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體系,其目的主要是通過四史教育的文化滲透,提升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覺悟,堅定大學生政治信仰,促使大學生對我黨優秀政治作風及優良革命傳統具有一定了解,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部分先進文化思想及優秀理念的傳承能力,使大學生在依法治國的基本背景下,能基于嚴于律己及恪守己任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揚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思想,將不畏犧牲、勇于探索作為自身實現人生價值的信條,為未來階段高職院校大學生更好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教育保障。因此,四史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體系,使其是運用思政教育渠道,加強思政教育文化影響力,使大學生能勇擔社會責任,充分感受到新時代自身所肩負的重要使命,解決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存在的思想政治問題,為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充分保持良好精神面貌奠定良好根基。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必要性

(一)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優良革命傳統的傳承

中國共產黨人優秀革命傳統,是革命年代革命先烈的犧牲與奮斗中總結而來。不同于西方意識形態下傳統意義上政黨執政。中國共產黨將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重要使命,以人民利益為根基扎根于人民群眾。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將人民的利益作為重要執政理念,從而,使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革命傳統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四史教育作為政治文化輸出的一種有效途徑,必須通過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加強當代大學生對于革命年代英雄先烈個人事跡的了解,通過學習我黨優良的革命傳統,使革命先烈的良好品質能得到充分傳承。所以,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至關重要,是提升新時代大學生思想覺悟及加強優秀革命傳統傳承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水平

早期階段,我國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推進,雖然將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作為重要教育內容。但隨著新時代教育發展環境的進一步改變,大學生思想道德問題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思想認知,潛意識中思想觀念充分左右大學生個人想法,是制約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根據時代發展教育新需求,做好多個方面的教育創新,充分實現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四史教育正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補充,對于更好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及加強思政教育銜接緊密性具有一定幫助,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能充分與時代發展進行接軌,最大限度滿足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多方面需求,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長效化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對于更好加強大學法律安全防范意識及杜絕大學生違法犯罪有一定的幫助。但由于部分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的教育培養資源匱乏,導致部分高職針對大學生法治教育未能發揮根本性作用。將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引導,可以從借鑒歷史經驗的角度,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的教育培養提供支持,使大學生可以更好從文化學習視角,汲取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學習經驗,改變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法治觀念教育資源匱乏的基本現狀。綜合來說,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對于解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部分問題提供幫助,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能面向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及法治意識開展科學布局,為未來階段加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法治教學能力創造積極條件。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大學生四史教育缺乏學習積極性

高職院校大學生相比于普通高校學生,在政治思想覺悟及政治感知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劣勢。尤其新媒體時代發展過程中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促使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產生好高騖遠及追求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想,導致部分高職院校內部教育風氣逐步惡化,其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也面向重重困難。在此環境下盲目的推進四史教育工作,則無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使高職院校大學生難以全身心的投入四史教育學習實踐,四史學習能力自然難以得到充分保障,最終,讓部分高職院校四史教育工作的開展流于形式,不利于四史教育工作的長效化開展。從高職院校教育特點來看,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固然對大學生缺乏四史教育學習積極性產生影響。但高職院校自身教育影響力不足及思政教育滯后問題,同樣對高職院校四史教育工作的開展形成阻礙,使高職院校的四史教育難以充分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與法治觀念。

(二)高職院校四史教育資源匱乏

四史教育對高職院校教育實踐能力具有嚴格要求。教師不僅要針對四史教育做好對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也要針對大學生四史教育學習經驗的吸納,打造多元化四史教育學習平臺,使四史教育工作推進,能充分實現線上、線下雙向教學融合。然而,部分高職院校由于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在教師隊伍的建設方面,未能做好長期性的統籌規劃,部分教育內容及教育方法的選擇仍然遵循傳統一以貫之的教育思想,枯燥的學習環境及單一的教育模式,使大學生對于四史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逐步下降,不利于后續階段高職院校四史教育工作穩步推進。除此之外,部分高職院校雖然針對四史教育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規劃,但教師在教育實踐方面呈現各自為政的教育趨勢,促使四史教育工作的推進未能形成合力,難以充分提升高職院校四史教育的有效性。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四史教育協調能力不足

針對四史教育做好教學協調,對于提升四史教育實效性具有一定的幫助。高職院校要結合大學生所學專業及未來就業發展方向,做好對四史教育內容、教育策略及教育技巧的調整,使四史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的融合,能更好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及法治意識。然而,部分高職院校對于四史教育工作的協調,僅限于對基礎教學框架的調整,在教育細節上未能充分優化,使四史教育與部分學科課程教學產生沖突,進一步增大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影響高職院校四史教育的高水平開展。針對以上問題,高職院校要以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為核心,突出四史教育的教學引導優勢,并圍繞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及法治意識的提升,做好多個方面的四史教育規劃,使四史教育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能形成有效融合。

四、四史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學的實現路徑及策略

(一)完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協同發展機制

高職院校四史教育的推進,必須建立在完善思政教育體系之上,通過營造良好政治思想學習氛圍及鑒定大學生政治信仰,提升高職院校四史教育的實際影響力,使四史教育真正意義做好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及法治意識的提升。因此,高職院校應優先對思政教育存在的細節性問題予以解決,并結合當前高職院校四史教育的基本需求,面向法治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開展教學鋪墊,在進一步強化政治思想教育滲透的基礎上,推動四史教育實踐工作,促使高職院校四史教育的開展能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更好融入新時代高職院校教育發展的新環境。進而,使四史教育在思政教育的推動下,能面向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及法治意識做好科學布局,為后續階段高職院校充分提升四史教育水平及教學實踐能力創造有利條件。

(二)深化高職院校四史教育對外合作

深化對外教育合作,是四史教育長效化推進的核心關鍵,也是解決高職院校四史教育資源匱乏問題的科學路徑。為此,高職院校應面向部分行政機構、政府機構及政治歷史博物館等,做好教育合作的對接,定期聘請專家團隊附校開展四史教育的指導,并基于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四史教育新需求,制定系統化四史教育方案,通過對外部教育資源的引入,提升四史教育質量。例如,在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方面,高職院校應通過與政治歷史博物館的合作,面向大學生群體做好對我黨建黨以來投機分子、腐敗分子個人犯罪記錄的講解,并將其造成的惡劣影響采用視頻、圖像的形式進行呈現,充分引起大學生群體對加強法治意識的思想共鳴,通過四史教育的充分感化,使大學生能更好提升自身法治意識。

(三)建立一流的四史教育教師團隊

建立四史教育的教師團隊,也是四史教育工作穩步開展的重要一環。不同于傳統意義上一流教師隊伍建設,四史教育的教師團隊構建,應秉承揚長避短的基本邏輯,根本不同教師的專業優勢及教育特長,做好團隊內部的教育合作,并基于教師之間教育分工的明確,提升教師四史教育的實際專業性,使高職院校四史教育水平能得到充分提升。此外,高職院校應根據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基礎內容的不同,組建多個四史教育的教師團隊,運用不同教師團隊的通力合作,提升高職院校四史教育的實際有效性,使高職院校四史教育的開展,能真正意義對大學生法治觀念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教育合力的優勢,為未來階段更好深化高職院校四史教育工作夯實基礎。

(四)加強高職院校四史教育的協調能力

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體系,必須有效解決教育內容沖突問題,在實現高職院校四史教育多元化開展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思政教育方案,使四史教育在思政教育方面可以發揮積極的教育引導作用。對此,高職院校應有針對性地做好四史教育優化,根據不同專業大學生的就業方向及專業特點,系統化進行四史教育深入研究,將符合大學生專業教育特征的四史教育內容予以提取,使四史教育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方面能更好開展多個層面的教學對接。例如,針對金融專業大學生四史教育,應從汲取歷史教訓及學習歷史經驗的角度,對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中金融犯罪潛在特點及金融犯罪所導致的歷史問題進行剖析,并基于課程思政的教育邏輯,在部分基礎學科內做好對關鍵性教學素材的引用,重點將部分金融罪犯與對我國建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金融學家進行教育比較,幫助學生很好學習部分英雄歷史人物的個人事跡,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對我黨、我國英雄前輩優秀精神的傳承能力。

(五)強化高職院校四史教育生活化教育滲透

近年來,推進生活化教育,成為部分高校、高職院校人才教育培養的重要內容。生活化教育是指將教學內容與大學生學習、生活進行關聯,通過大學生對部分關鍵性知識內容的學習應用,使其在學習、生活中逐步積累部分學習經驗,并培養大學生部分專業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提升大學生對部分課程內容的學習能力。高職院校四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也應運用這一模式做好教育實踐。進一步圍繞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及培養大學生良好法治觀念,做好四史教育在大學生學習、生活方面的教育滲透,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四史學習習慣,使大學生能將思政課堂所學四史知識有效運用于對現實生活中部分問題的解決,以此,提升四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有效性,為未來階段更好基于四史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及法治意識奠定堅實基礎。

(六)積極開展新媒體的四史教育資源開發

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四史教育工作,可以結合新時代思政教育需求,更好突出四史教育的時代前瞻性與先進性。因此,高職院校應針對思政教育的基本需求,面向四史教育開發線上教學平臺,通過積極開展線上四史教育互動及線下四史教育學習實踐,使大學生能在良好氛圍下更好地對四史教育內容進行理解,并幫助大學生利用四史教育拓寬學習視野,使大學生能秉承新的學習理念,更好投入思政學習實踐,解決高職院校四史教育滯后問題,讓四史教育能基于新媒體平臺的教學滲透,逐步融入大學生思政學習環境。除此之外,新媒體平臺做好四史教育資源的開發,能幫助教師更好在四史教育方案應用現代教學案例。以此,突出我黨政治體制優越性,改變大學生對黨史、新中國史等四史教育的錯誤認識,最大限度提升高職院校四史教育水平。結語綜上所述,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是未來高職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的教育現狀,做好對四史教育內容的優化,將符合當前思政教育需求的內容予以體育,并運用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加強四史教育在部分基礎學科的教育滲透,使四史教育能從更多角度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及法治意識。

參考文獻:

[1]陳昱充.“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路徑探究[J].新鄉學院學報,2021,38(8):3.

[2]張守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思考[J].阿壩師范學院學報,2021,38(3):7.

[3]李俊國,楚莉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政課教學話語建構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3):76-77.

[4]謝玉龍.高校混合教學模式思政課“金課”教學改革探討[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23):94-96.

作者:劉海霞 單位:四平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