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雕塑在素描頭像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10-14 15:00:49

導語:數字雕塑在素描頭像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雕塑在素描頭像教學的運用

摘要:素描頭像寫生過程是眼睛觀察捕捉、大腦分析判斷、手握筆描繪共同作用的過程。對物體的感受和判斷來自眼睛觀察和大腦理解,素描畫面表現是觀察和理解的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將數字雕塑塑造過程帶入素描頭像寫生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把局部觀察方法轉變為整體觀察方法;素描結構分析和表現能力;把數字雕塑的思維運用到素描頭像寫生學習中,激發自主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雕塑和素描藝術的魅力。探索如何使用數字雕塑技術提高素描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快更有效地提高素描造型能力。

關鍵詞:數字雕塑;素描頭像;教學

14世紀西方提出素描概念,在文藝復興后期,學院派興起,歐洲素描教學開始從傳統的師徒式學習方式轉變為學院式學習方式。素描被正式引入學院教學后,開始被歐洲的一些美術學院列為基礎課程。在中國,以徐悲鴻為代表的一批留學法國的畫家和受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學體系影響的學者對中國素描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美術基礎教學過程中,素描課程起著奠基石的作用,它能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為雕塑、繪畫、設計等專業奠定基礎。在對素描頭像寫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有兩個問題表現十分突出,一是畫面沒有體積感,缺乏立體意識,顯得十分“平”。二是畫面形體單薄、明暗調子和結構脫節,只是一味對外輪廓進行描繪,畫面上只有“形”似,而缺乏“型”似,只獲得了表面相似,透視關系因不了解形體結構而顯得“奇形怪狀”。針對上述問題,結合前人對素描教學的實踐經驗,將數字雕塑運用于素描課程教學迫在眉睫。利用數字雕塑相對于傳統泥塑在制作步驟上的便捷性和學生對新生事物的興趣度,在素描教學時穿插使用現代化技術手段豐富素描學方法,使學生盡快提高對空間形體意識的表現能力,讓學生在充分理解體積感和空間感的基礎上更好完成素描頭像繪畫。

一、雕塑造型方法引入素描教學概況

雕塑藝術,作為具有真實存在的空間和體積,如果將雕塑的空間概念和現代化的數字技術相結合,并引入到素描頭像寫生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讓單調乏味的素描教學更加靈活多樣,使學生學習興趣更加濃郁。在高校素描教學體系中使用泥塑造型方法增強學生素描表現時的體積感和空間感已存在多時,泥塑造型方法在素描教學中的運用顯著提高了學生在空間和結構的認知能力。在新疆藝術學院,王鐵教授在向研究生進行素描授課時,運用了雕塑與素描的相結合的授課方式,行課時首先求學生進行泥塑練習,通過泥塑鍛煉學生對空間和體積理解,并將泥塑過程中體會的空間與體積感受體現在素描畫面中,以此增強畫面的空間感。通過實踐證明,學生通過此種教學方法后對空間理解更加直觀。同時在雕塑和素描相結合的理論研究也有不少成果,如劉文斌在《雕塑在人體素描中的重要地位》一文中提出:“人體美是美中之美,人體繪畫是高等美術院校學生的重要課程,人體素描研究可以使學生獲得所需的專業知識。雕塑可以使美術專業的學生更科學更完整地理解人體造型,從而描繪出完美的人體。”[1]又如陳琮在《將雕塑方法引入頭像素描教學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將雕塑方法引入頭像素描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建立起良好的結構觀念、體積觀念和整體觀念,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造型能力。[2]以上兩種觀點進一步明確了雕塑與素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了學生對素描空間認識。

二、數字雕塑在素描頭像教學中的優勢

在國內,數字雕塑在素描教學中的運用是在近幾年才開始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方法,而數字雕塑利用虛擬數字“黏土”進行立體形象塑造,此種方法對教學場地和教學設備沒有特殊要求。而且數字雕塑在塑造手法上和傳統泥塑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使用虛擬的“雕”和“塑”進行塑造,繼承了傳統泥塑對學生體積感和空間感培養的優勢。在制作工藝上,省去了傳統泥塑煩瑣的課前準備和課后整理過程,如準備泥料、雕塑臺、鐵絲、焊接骨架等,節省了有限的教學時間,另外緩解了教學場地的限制,以往的傳統泥塑課程對教學場地有嚴格的標準,而學生使用數字雕塑時不必被特定的空間限制。數字雕塑教學方法運用于素描頭像教學使學生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與素描課程有關的知識。數字雕塑相比于傳統雕塑在素描教學中的運用,除了在教學場地與設備的優勢之外,最重要的是數字雕塑軟件中相關功能在傳統泥塑中很難實現,數字雕塑中的空間控制與調整更加靈活,對空間的表現更加直觀,制作步驟可來回進行跳躍。比如,在傳統泥塑中人物頭像塑造完成后,在不影響已塑造完成細節的前提下,對人物五官位置進行調整,會破壞前期的塑造成果,無法保留前期的泥塑肌理、空間與造型。但在數字雕塑軟件中此類調整程序相對簡單,變更相關數據和菜單就會輕而易舉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將數字雕塑引入素描頭像寫生教學中,除了相關的電子硬件設備還需要相關軟件的支撐。目前軟件商店中關于數字雕塑軟件琳瑯滿目,對于將數字雕塑引入素描頭像教學過程來說,Nomad建模軟件的功能就可滿足教學過程所需的基本要求,學生也容易操作。Nomad軟件是一款操作簡單易于學生上手,且3D雕塑功能相對而言較好的軟件,擁有iOS和Android版本,可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靈活使用,有著較好的便攜性。在素描頭像教學過程中就可以使用軟件特有功能對學生素描畫面進行點對點指導,在使用數字雕塑進行創作過程中可以將不同階段制作順序進行跳躍,如在塑造完眼睛細節之后突然想對眼睛大小進行調整又想保留眼睛細節,這時就可使用移動工具對眼睛進行移動和拖拽達到想要的效果,對應于素描頭像寫生教學過程,可針對學生素描畫面上特有問題在人物雕塑模型中進行演示,在不影響已塑造完成的細節的前提下利用數字雕塑軟件中的移動工具對已完成人物模型的五官進行空間和位置調整。[3]學生在進行素描頭像寫生過程中最常見問題就是將面部結構畫得非常“平”,但是在教師向學生指出問題過程中學生經常無法理解較為抽象的概念,這時可使用移動工具結合學生素描畫面對人物模型進行調整,將模型中原本正確的模型調整到和學生素描畫面相接近的錯誤狀態,甚至可將學生素描畫面問題在數字模型上夸張化,并將調整過的模型和原有正確模型進行對比,再結合學生繪畫使其一目了然地發現問題,以更便捷、更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空間、體積、透視,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素描中常說的光影、體積、空間等專業詞匯。

三、數字雕塑引入素描頭像教學中的步驟

素描頭像寫生過程步驟大致可分為以下三步:①起形階段:觀察繪畫對象并構圖,確定描繪對象比例關系,并用輕快的直線描繪出寫生對象大致輪廓。②確定大關系階段:確定五官位置,調整透視,確定五官空間結構關系,畫出整體明暗大關系。③深入階段:深入刻畫細節,把握整體與局部之間關系。使用數字雕塑軟件建模同樣也可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步驟:①觀察塑造對象,建立大體塊,調整頭頸肩之間穿插。②由里往外確定關鍵點,如顴骨高點、額丘頂點下頜骨前端頦隆突位置等,并進行簡單“塑造”。③進行面部五官深入“塑造”。數字雕塑進行塑造的每一過程對培養學生在進行紙上繪畫時所需要的整體感、體積感和結構感都有重要意義,將數字雕塑塑造過程穿插于素描頭像寫生教學,數字雕塑與素描兩者穿插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更快更直觀地掌握素描頭像的空間與體積表現能力。1.歸納概括,提升起形階段的整體觀念將數字雕塑造型過程中的整體觀念引入素描頭像寫生的起形階段,使用數字雕塑對學生整體觀念進行培養。在數字雕塑軟件中將復雜頭部的局部概括為幾何體,用簡單幾何體表現出寫生對象的體塊和穿插關系。從大的外觀上來看,頭部的整體是一個類似于雞蛋的橢圓,把額頭部分可看作方體,額頭正面是一個比較平的方形,眼睛眼窩部分為方體的底面,側面則是以顳骨線為分界,把下頜骨看作一個倒梯形,方體與梯形納入頭部的橢圓,將頸部看作一個圓柱體,再將橢圓和圓柱進行組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頭部,通過歸納概括數字雕塑中塑造寫生對象的大體塊過程,對應于素描頭像寫生,將起形階段中頭部不必要的細節舍棄,準確繪制出人物的體積體塊和形體穿插關系,以此來提升學生在素描頭像寫生中起形階段的整體觀念。另外,在進行素描頭像寫生時,同步使用軟件對寫生對象進行體塊關系3D數字雕塑引入素描頭像寫生過程在數字雕塑中用幾何體對頭部進行表現建模。由于人物頭像是一個有體積、有空間的整體,學生在進行頭像塑造過程中,在不了解頭部結構的前提下,會產生較為低級的錯誤,如果想要對人物進行頭部建模,就必須時刻變換位置,從不同角度對寫生對象進行觀察,同時在數字雕塑軟件中可以在顯示窗口中對三維模型進行放大、縮小、旋轉操作,對應于學生進行頭像塑造過程中學生不停改變自身角度、遠近對人物進行觀察,虛擬與現實相結合,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人物,避免學生養成盯著局部看,抄輪廓線的不良習慣。2.以點定位,培養大關系階段的空間理解在素描頭像寫生確定大關系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描繪對象的結構和形體空間理解十分重要。觀察光影作用于結構中產生的受光面與背光面,將產生的明暗進行描繪,表現人物結構的空間變化。使用透視技法中的近大遠小、近實遠虛、近粗遠細來表現描繪對象的體積和空間,這都是素描繪畫中表現空間和體積的常見手段。但是,上述手段都是在二維平面中去表現虛擬三維空間,所以在繪畫過程中對人物體積感和空間感的刻畫難免會受到平面觀念的影響,尤其是對于人體結構掌握不牢的學生產生的影響更大。比如,學生在進行素描頭像寫生時會出現將五官畫在一個平面,耳朵位置后移靠近枕骨,下頜骨過于寬大等問題。這些問題可歸納為學生未能準確理解關鍵點與關鍵點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而導致。針對學生出現的這一問題可使用數字雕塑來進行演示。在數字雕塑軟件的虛擬三維空間中,對已建立的幾何體人物大體塊模型進行塑造,在塑造過程中對頭部結構的體塊的空間關系進行調整,用數字模型去感受和理解眼、耳、嘴、鼻的結構空間關系和位置空間關系,通過反復觀察,調整關鍵點之間的空間、距離、角度,從而理解素描頭像寫生時結構的空間位置。如從正側面看眼睛的內眼角和外眼角的空間關系,耳根與顴骨的距離,眉弓與眼窩的包含關系,顴骨高點到鼻尖的角度等。通過數字雕塑建模過程的學習更容易理解描繪對象的體積和空間,明確結構與結構之間的空間關系,樹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將其帶入素描頭像寫生,對人物的形體和結構進行更加準確的空間表達。3.由內而外,強化深入階段的結構認識學生在進行素描頭像寫生深入刻畫細節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知道怎么畫、畫出的形不舒服、細節與整體關系不緊密等問題,究其原因是沒有充分理解其結構,沒有理解外形會跟隨結構的內部變化而起伏,沒有深刻理解細節的描繪是建立在形體和肌肉的理解之上。肌肉與肌肉在交叉重疊時厚度會有變化,在視覺感官上就會形成素描頭像寫生過程中常說的起伏。以頭部結構中嘴部區域為例,嘴角周圍是面部肌肉相接點較多的地方,連接到嘴角的相關肌肉上接顴骨下連下頜,口輪匝肌、笑肌、口三角肌相匯于嘴角,三條肌肉在嘴角形成了明顯的隆起,又如降下唇肌和頦肌相交于下嘴唇形成了較為明顯的隆起。所以在進行素描頭像寫生過程中要想對人物進行細致的描繪,就要對結構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在數字雕塑在軟件中,對調整好空間位置的大體塊進行深入塑造,在原有基礎上對面部的肌肉進行塑造,通過學習肌肉解剖,掌握各肌肉之間的穿插與疊加,動態與表情對外觀形態的變化。學生通過數字雕塑軟件,用軟件中的筆刷由內而外對肌肉結構進行塑造,并在塑造過程中時刻注意肌肉的厚度與肌肉交匯點的層次關系,同時將數字雕塑塑造的肌肉厚度、起伏代入素描頭像寫生的深入階段,時刻注意寫生對象的外在形體變化。通過數字雕塑在深入塑造過程中對結構訓練的優勢,使學生盡快建立正確的結構認識,并在素描頭像寫生過程中靈活運用數字雕塑塑造感受,更加準確地表現結構關系。

四、結語

將數字雕塑引入素描頭像寫生的教學之中,數字科技與基礎教學進行互補,將雕塑塑造觀念帶入素描課堂,用直觀的空間感和體積感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形體,通過數字雕塑中獨特的雕塑造型方法和手段,加強學生對整體、空間、結構的理解,解決學生在素描頭像寫生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使學生在素描寫生過程中加強對物體的形體空間概念理解,提高素描學習中的空間表現能力和體積意識,為后期的藝術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龔光平 阿斯卡·卡維力 金紀偉 單位:新疆藝術學院雕塑專業2020級碩士研究生 新疆藝術學院 新疆藝術學院雕塑專業2019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