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跨專業滲透的教學實踐
時間:2022-11-25 14:47:07
導語:學科跨專業滲透的教學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技工院校如何以世界技能大賽先進教育理念和培養方法為引導,將世賽標準滲透入教育教學實踐,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各院校關注的焦點。國內技工院校紛紛從對接世賽標準、以賽促教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角度出發,從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開展研究和實踐。
關鍵詞:世賽標準;智能制造;技工院校;工學結合
0引言
近年來,隨著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對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世界及全國技能大賽也隨之設置了人工智能、裝置測繪與裝調等綜合賽項。大賽綜合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機器人裝調與維護、現代制造業技術等多個傳統賽項的內容,技術要點涵蓋電氣、機械、工業機器人、機電設備裝調與維護等多個專業,單一項目的標準對接和課程體系建設培養出的學生很難滿足智能制造產業、綜合型技能人才的培養需求。筆者通過多年競賽經驗的積累,并對多個賽項技術文件進行分析發現,以計算機輔助繪圖為平臺拓展開發的模擬仿真、路徑規劃等多種多樣的計算機輔助軟件被廣泛應用在多個賽項中,在多個學科和多個專業的建設與規劃中也都起到重要的紐帶作用。經過實體測量、圖紙繪制后,通過視覺識別由工業機器人轉運輸出至機械加工、3D打印等加工設備,即可完成批量生產、個性化定制等多種加工設計任務。但上述內容分散在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加工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多個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存在缺乏準確認識、教學內容設置不連貫、課程教學獨立,甚至有內容重復、技能發展相互制約的情況,致使專業教學、就業、備賽等人才輸出口徑單一、難以融合。對此,青島市技師學院率先提出世賽標準在多學科、跨專業滲透的教學改革,通過對多個世賽項目競賽內容及評價標準的分析,將其重構滲透在電氣控制、機器人應用、多軸向機械加工等多個學科中,實現機電一體化、數控加工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等多個專業融合發展。
1明確目標,對準關鍵問題大膽實踐
對接世賽標準的教學實踐改革是技工教育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促進技工院校創新發展的關鍵之策。就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對接世賽標準深化多學科、跨專業的教學改革實踐,以促進世賽成果轉化,結合多個世賽項目的技術要點、評分要求、組織和管理、制造與裝配、核心編程、測試和調整、性能評估等方面的技術標準,從三個方面大膽改革、展開實踐:
(1)借鑒世賽命題思路,研究世賽標準,確定教學培養目標,創新課程考核模式;
(2)整合教學內容,開發適用于多學科、跨專業的課程標準和工作頁;
(3)研究“任務測繪—智能生產—綜合裝調”產業化教學模式,培養跨專業高層次技能人才。
2確定方案,以世賽標準為引領努力探索
改革方案設計以世界技能大賽標準為引領,借鑒世賽多個項目的競賽理念、技術標準和評價體系,努力探索大賽成果轉化的技術路徑,推動世賽標準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多學科、跨專業滲透的教學實踐和成果轉化工作,促進技工教育與行業、專業先進標準接軌,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在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本著教學實踐堅持“參賽備賽”與“成果轉化”兩條腿走路的原則,采取以下方案,旨在逐步形成多學科、跨專業產業鏈式的新常態:
(1)與行業企業需求、世賽標準對接,以需求定目標、以比賽促改革;
(2)充分分析相關賽項的技術規范和評分細則,結合現有教學條件,以職業素養、基本技能、系統知識為主,拓展先進技術;
(3)結合改革目標組建“工匠班”,結合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按項目、分層次教學,既延續又創新地開展教學改革實踐。
3創新內容和載體,緊抓評價杠桿勇于創新
3.1以產業需求為載體,逐級滲透世賽標準,實現測繪、加工、控制、調試一體化教學
打破傳統獨立學科教學中照圖繪圖、照圖加工、產教分離的模式,充分結合多專業課程,實現項目產品實體測繪、圖形繪制、上位機編程、自動化生產的逆向操作。以軟件繪圖、上位機編程為紐帶,有效銜接專業課程。在校學習和實際工作一致,有針對性地采取工學一體化、項目任務的教學設計思想,把課程內容融入項目形式之中,形成課程任務和學習情境、教學案例和實際項目、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在真實的職業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
3.2教學內容倒金字塔式設計,項目任務雙體例設置
在設置教學內容時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和企業參與課堂的條件限制,特別設置內容深度與廣度不同,企業和學生兩種建立維度的倒金字塔式學習任務。結合學生和企業實際需要,將項目學習任務主要分成三個階段逐步推進。第一階段:基礎知識技能學習,為全體電類專業學生設置,包括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第二階段:項目任務實驗實訓,融合企業項目作為載體,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第三階段:崗位綜合實訓實習,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工位或校企合作項目實訓崗位。
3.3重視教學評價,建立過程化、標準化、開放式的教學評價體系
一是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二是對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通過教學評價為教學活動提供有效的診斷和反饋,強化和改進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上進,推動課程不斷完善,使學生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從而形成由教學活動到教學評價,再由教學評價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的循環體系。
3.4改革實施重標準,技能競技層級滲透
技能大賽是促進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的有效方式之一。技能大賽項目的設置與行業產業前沿技術最為貼近,在教學中引入世賽標準,充分利用和發揮技能大賽對教育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的促進和指引作用,將世賽的技術內容和評價標準逐級滲透到學校的技能人才培養中,努力做到高標準育人、寬口徑輸出。
4積累實踐成果,遵循教學規律,推進教學改革
4.1有助于師生了解關聯專業技術應用現狀并準確定位發展動態
根據綜合的專業內容和技術要求增加專業關聯課程,結合世賽項目技能培養方向制定項目內容和課程標準,深層次學習機、電、機器人專業知識,準確定位技術發展動態。通過本次教學改革實踐,教師充分分析了綜合機械與自動化、CAD測繪裝調技術和全國數控技術大賽化設計與制造等多個賽項的技術文件與評價要點,深度挖掘青島市技師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加工、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等多個傳統優勢專業間,CAD電氣設計與計算機繪圖、機械零件加工與裝配、液壓氣動系統安裝與檢修、數字化制造技術等主干學科間的相互聯系,積極推進世賽標準在跨專業、多學科之間的滲透與融合發展。同時,結合學生的技術專長及學習特點,選取部分學生整建制組班開展教學實踐,實踐跨專業、多學科的融合發展新模式。
4.2開發多學科、跨專業課程設置,有利于挖掘拓展專業發展方向
多學科、跨專業的課程設置緊貼高端裝備制造類產業需求,培養緊缺的測繪、設計、生產、調試于一體的綜合型技術人才,建立基于工作行動導向的課程體系,使學生通過對技術工作的任務、過程和環境所進行的整體化感悟和反思,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進一步挖掘、拓展專業發展方向。充分借鑒世賽理念、技術標準和評價體系,促進專業人才培養與先進標準接軌,提升高層次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機電和數控作為學院的優勢傳統專業,教學條件成熟,師資力量雄厚,在十余年的理實一體化、工學一體化教學中與行業企業對接,積累了大量的項目教學資源和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但專業之間、學科之間、師資之間的聯系、互通不足,可通過此次教學改革,讓教師更多了解機械、電氣、工業機器人專業的融通點及關聯紐帶,拓寬專業應用領域,提高綜合教學素質。
4.3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開設機械、電氣類相關專業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知識技能涵蓋面廣。機電融合的裝置測繪從實體教學上突出專業技能的實用性,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必有用”的思想與信念,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充分激發學習興趣,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研究組建跨專業、多學科共通的技能教學班,試點專業融通、技能層次培養的教學競技模式。多學科、跨專業的改革試點從班級組建、學生選拔、教學開展、競技能力培養等多方面鋪開,可將學校多年積累的大賽設備、高端技術應用于改革中,激活學?,F有資源,節省大賽備賽成本。尋求突破點,讓大賽成果惠及更多學生。改革試點組建的“工匠班”,可根據技術要點融合多個賽項,根據參賽備賽需求分層設置教學內容,為大賽選手的梯隊建設做好日常教學準備。
5結語
在本次教學改革實踐研究中,筆者所在教改團隊通過對多個賽項技術要點和評價標準進行系統研究發現并進一步明確,以CAD電氣設計與計算機繪圖為紐帶的跨專業、多學科融合發展具備強有力的專業支撐和課程基礎。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今天,現代制造業、工業機器人、機電一體化等多個專業融合發展,機械制圖、液壓氣動系統裝調與維護、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機器人裝調與維護、數字化加工等多門課程相互滲透。取專業所長、課程精要,制訂以電氣線路安裝與維修、機械零件加工、電力電子線路安裝與維修、可編程序控制器外圍設備裝調與維護、液壓氣動系統裝調與維護、零件數控車銑加工、單片機系統設計與運行、綜合機械與自動化等八門核心課程為主體的新型人才培養方案,依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發展特點組建“工匠班”,既可作為教改的先遣部隊,探索課程融合發展的效果,為專業融合發展奠定基礎,又突破了傳統大賽輔導覆蓋面小、優勢力量薄弱的問題,以整建制教學班為主體開展教學,讓大賽的優秀成果和先進理念更多更廣泛地滲透到專業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多個賽項技術文件進行分析與研究,對專業和相互間的聯系更加明確,對如何從教師、教法、教材三方面開展教學改革有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勝金.提升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以賽促教”教學模式[J].廣西教育,2019(27):24-25.
[2]廖禮斌.以賽促教提升教師職業能力和教學質量的路徑[J].教育學文摘,2019(15).
[3]金宗安,項莉萍,李棚.“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模式實踐與研究[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1-3.
作者:王錦
- 上一篇:小學語文詩歌中植物書寫的特點及教學
- 下一篇:經濟責任審計規范與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