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體內外聯動常態化教學質量探討

時間:2022-12-21 08:43:03

導語:多元主體內外聯動常態化教學質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主體內外聯動常態化教學質量探討

多元主體內外聯動常態化教學質量探討摘要: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根本任務,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堅持“以生為本”,樹立質量意識,做到全過程質量管理;堅持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努力提高本科教育水平,把立德樹人放在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緊緊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和社會責任感的應用型人才;構建多元主體內外聯動常態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并用于實踐,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

關鍵詞:多元主體;內外聯動;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1構建多元主體內外聯動常態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背景與意義

結合新時代醫學人才培養目標(見圖1)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3],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積極推進高校教學質量監控和管理體系建設[4-5];全面落實《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能力的意見》,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積極推進高校教學管理體系和評價方法實踐與探索[6];轉變教育理念,完善由校長辦公會、學術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督導團領導的校長負責,教學質量控制中心和教務處牽頭,院系為基礎,各職能部門協調配合的本科教學管理組織體系;完成涵蓋專業培養方案、教學質量管理、教學運行管理、教學基本建設管理、教學管理、教學研究、教學管理組織系統等主要環節的管理制度和質量標準的建立與實踐,完成教學評價方法和制度的制定與實施。通過實施多元化、規范化、常態化本科教學質量評估與監控制度,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形成內部多元主體、全員參與、全程監控和全方位進行動態監控及外部監控機制[7-8],為新形勢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2多元主體內外聯動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

2.1加強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建設

2016年以前,我們對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建設認識不足,初步建立的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及管理制度還需改進與完善。由于負責該項工作的機構不固定,人員缺乏經驗,數據信息統計不及時,導致教學質量監控不全面,反饋不及時,整改不到位,數據資源無法共享,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極大浪費,沒有起到數據監測和持續改進的作用。

2.2不斷完善學校教學質量監控組織機構

全面貫徹執行學校教學工作規范、教學管理工作規定、教學過程管理辦法、聽課制度、備課試講制度、集體備課制度等,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與運行機制,構建具有可操控性的教學質量監控及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制定和完善了人才培養制度與標準、教學質量監控制度與標準、專項評估及建設制度與標準,編寫完成了《遵義醫科大學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匯編》《遵義醫科大學本科教學質量標準》,修訂和發布了《教學質量信息收集、反饋和改進工作辦法》《關于印發遵義醫科大學教學檢查制度的通知》《關于印發遵義醫科大學教學教案撰寫規范的通知》《關于印發遵義醫科大學教學評價制度的通知)》《關于印發遵義醫科大學課堂教學基本規范的通知)》《遵義醫科大學聽課制度》《關于印發遵義醫科大學青年教師“三級”試講制度的通知》《關于印發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方案》《關于印發遵義醫科大學備課試講制度的通知》《關于印發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論文獎勵辦法》等文件,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建立了涵蓋學校主要工作的管理制度與質量標準,對教學質量和教學工作進行監控,形成完善的學校、部系、教研室三級質量監控體系[9],發揮教學督導委員會“督教、督學、督管”的作用,推進課堂教學質量持續提高。

2.3建立完善的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構建“理念與目標系統—管理文件系統—領導組織系統—信息系統—評價系統—支撐與保障系統”本科教學質量閉環監控體系;將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通過校內、校外兩個渠道收集信息,使信息反饋途徑與方式多樣化。學校每年向社會公開發布《遵義醫科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教學狀態數據庫分析報告》《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等。

2.4閉環式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堅持以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為重點,培養新型教育質量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理念,學校的一切工作要圍繞保證教學、促進學生成才展開。學校、學生、第三方作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內外聯動的共同主體,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監控與評估,實施內外結合的開放式監控。各要素協同配合,遵循PDCA循環理論[10-11],建立閉環式教學質量管理體系[12](見圖2),實現教學質量持續提高。適時引入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的方法,將終結性考核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不斷調整考核標準。

2.5校企合作,開展第三方機構評價工作

我校不斷深化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融入地方發展,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深度合作,協同育人[13];積極與大型上市企業開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合作,實現校企合作共贏。同時,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分布在全國的70余家用人單位開展畢業生滿意度調查,采用線上實名調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調查發現,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滿意度非常高(98%),認為學生適應能力強,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有發展潛力、團隊合作精神。實踐表明,我校人才培養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聲譽顯著提高,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與肯定。

3建立全方位內外監控教學質量標準體系

3.1內部監控

3.1.1日常教學監控

使用“三鏡”進行課堂教學督導與監控(見圖3),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保障。利用“三棱鏡”折射出教師教學新思想、新思維、新模式,利用“顯微鏡”發現教師在教材選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利用“望遠鏡”展示教學高水平、管理高水平、師資高水平。實施“校領導、校級專家督導團、二級學院領導、教研室主任”四級教學管理模式,相關人員深入教學一線聽課,對課堂教學進行常態化監測,及時反饋聽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見圖4)。

3.1.2學生網上評教

每學期開展學生網上評教工作,包括教師評價、課程評價和學生教學滿意度3部分。教師評價的對象為該學期所有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評價主體為各專業在讀本科生。課程評價的對象為該學期開設的所有課程,評價主體為學習該課程的所有學生,評價內容包括總體印象、教學團隊水平、課程安排與設計、教學資源、考試方式5方面。將學生網上評教結果納入教師評價體系,對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我校學生網上評教已成為常態,每學期都要開展學生評教、學生座談會等活動,組織學生對任課教師進行測評。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開展了課程評價,參評學生80488人次,評價課程299門,為學校課程設置、課程建設提供了數據支撐。

3.1.3二級學院監控

二級學院要加強教學質量監控與課堂教學督導,堅持常態化督導性聽課、指導性聽課、學習性聽課,對聽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解決,以促進教學相長。將二級學院督導評價納入教師評價體系,進行二級學院督導評價(占20%)、校級專家督導團評價(占40%)和學生網上評教(占40%)。

3.1.4發揮各級組織的作用,對教風、學風進行監控

校長全面負責學校教學工作,分析、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相關職能部門及各院系針對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學生獎懲、專業認證、課程建設、專業建設等工作進行專題討論。執行三級領導聽課制度、三級督導制度、教學檢查制度、學生信息反饋制度等,對教風、學風進行監控與評估。

3.1.5開展三期教學檢查工作,保證教學質量嚴格執行三期

教學檢查制度,開展常態化的教學初期、中期、后期檢查工作,設計教學檢查表,使檢查工作順利開展。通過學校抽查、院系自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教學準備、師德師風、教學管理、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論文(設計)指導等工作進行檢查。嚴格執行教學管理制度,加強從開學初到期末各個教學環節的質量監控,通過召開評學與評教座談會、檢查教學文件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學情況。我校通過實施規范化、常態化本科教學質量評估與監控制度,促進和保證了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3.2外部監控

堅持“六抓”原則,即高位推動抓“早”、多措并舉抓“質”、就業指導抓“準”、渠道開拓抓“實”、精準幫扶抓“細”、就業數據抓“真”,為畢業生提供完善的就業服務,促進畢業生就業。我校非常重視外部信息反饋,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內涵式發展,完善就業信息反饋機制,特委托第三方調研機構,采取線上實名的方式了解學生對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就業與創業服務的反饋,以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崗位勝任力的評價及滿意度。建立畢業生質量外部監控體系,對我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和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3.3多維度信息反饋制度的建立與實施

通過建立三級、三方、三階段、三環節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形成內部提升與外部監控相結合的多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見圖5),進行從單一到多環節、內部到外部的教學質量監控。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總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實施效果

4.1建立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實時監控,實現三維貫通

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由教學數據填報、教學決策、教學執行、教學督導、教學管理、資源保障、學生評價、信息反饋、投入和產出、社會評價等部分組成,涵蓋教學管理、制度建立、標準制定、質量評價和信息處理、持續改進等方面,貫穿教學與管理全過程,實現了管理的實時性、準確性和持續性,從而保證數據的唯一性。我校在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的開發和數據跟蹤等方面需投入較多精力與時間。因此,教學質量控制中心的專業人員利用教學基本狀況數據庫采集的數據,科學設計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指標,完善了教學質量監控流程,通過信息采集、分析、評價、反饋,做出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通過點面結合、內外結合、周期性評估與常態監測結合、學校自評報告與數據分析報告結合的方法優化教學與管理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監控效率,為學校戰略決策和發展規劃提供支持。

4.2教師教學能力顯著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更有保障

近年來,我校教師在全國高校(醫學類)微課比賽中共榮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4項、制作獎1項、教學設計獎1項、鼓勵獎14項,多次榮獲優秀組織獎;在醫學(醫藥)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連續7屆獲獎;在第四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獎。

4.3教學改革提質增效,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在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論文獎勵工作中,我校符合獎勵要求的論文共989篇,其中在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指定的醫藥教育類學術期刊發表201篇。我校在全國醫藥院校醫學教育論文發表數量排名中首次進入前10名,創歷史新高。

4.4堅持“以生為本”,確立卓越醫學人才培養理念

2020年,我校臨床醫學專業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7年有效期),并進入教育部博士學位授權點名單。同年,與廣州醫科大學深度合作,實施卓越醫學人才培養計劃,設立“南山”班。我校累計為國家培養8萬余名醫學人才,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基層醫療能力提升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

4.5用數據說話,為教學質量持續提高提供數據支撐

通過數據采集、統計分析、評價反饋及自我評估,找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建立學校內部自我監測、自我評估機制,達到實時監控和評估的目的,為教學改革、學校建設與發展提供決策依據,為評審專家開展評估、每年提交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提供數據支撐,實現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化、簡單化,教學評估規范化,信息搜集廣泛化、準確化,信息處理現代化,評估結果公開化。

4.6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探索促進我校發展的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

我們分析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的構成要素,確定了相應的激勵機制、督導機制、信息反饋機制(見圖6)和畢業生質量調查與跟蹤機制。

4.7高質量開展專業認證與目標績效考核工作

學校各部門通力協作,向社會展示學校審核評估、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結果與護理學專業特色、優勢,得到普遍肯定。同時,應用心理學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也得到專家指導委員會的認可。此外,每年圍繞年度考核內容和考核指標進行材料收集、整理及審核,全面、優質、高效完成目標績效考核任務。我校以教育部審核評估、專業認證、專業評估與目標績效考核為契機,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升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

4.8內外聯動,人才培養效果顯著,辦學影響力持續提升

2019年,我校學生參加貴州省第二屆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7項;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技術應用大賽中,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在貴州省第六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主賽道銀獎2項、銅獎1項,紅旅賽道銅獎1項。此外,2019—2020學年獲批國家級立項課題14項,省級立項47項,校級立項186項。通過教學相長會、學生網上評教、學生座談會等多維度開展本科教育質量調查,參評學生523078人次,參評率為96%,覆蓋教師1448人,學生教學滿意度見圖7。5展望我校根據自身辦學實際、辦學特色、辦學優勢和發展目標,堅持“能力本位”理念,加強校企合作,聚焦“三全育人”,“以學生為中心”,將卓越醫生培養的新理念、新要求,貫穿教學全過程,以課堂教學和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為重點,全面提升學校本科醫學人才培養能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教學管理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內涵式發展。

參考文獻:

[2]符裕紅,羅倩,劉訊,等.高校教學質量監控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29):23-24.

[3]趙倩,孫念龍.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的我國高校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建設探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1,37(7):76-82.

[4]吳文博.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質量監控及保障體系建設的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0(3):278.

[5]梁文,李國光,李昊.高校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構建[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1(9):20-23.

[6]卓海燕,陳楚淘,胡以仁,等.回歸本科教育強化質量保障[J].中醫教育,2019(6):22-25.

[7]王蘋.四方參與雙線并行[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76-82.

[8]鄭李梅.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20(3):98-100.

[9]周有斌.地方師范院校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48-151.

[10]齊春微.基于PDCA的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及運行研究[J].對外經貿,2019(6):119-121.

[11]王一.基于PDCA循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監控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30):115-116.

[12]張艷芳.基于閉環控制的民辦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0(19):18-19.

[13]王謙,高波,康燦,等.產教融合育人體系構建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262-263.

[14]段寧,龔潔,張惠靈,等.以自我評估為核心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2021,37(6):59-62.

[15]關宏.多維協同視域下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研究[J].科教導刊,2021(28):22-24.

作者:張祥瑛 葛正龍 錢民章 張祥令 單位:遵義醫科大學 貴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