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教學研究
時間:2023-01-10 09:07:03
導語: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已成為新型生產力,將其應用到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教學當中,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對中職學生專業素質水平和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互聯網視域下的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通過實現對互聯網數字信息和網絡通訊技術的整合運用,以此成為優化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教學的效率、課堂管理結構的關鍵助推力。在此背景下,中職教師教學理念也應與時俱進,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以提升教學設計與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管理工作轉型升級。
1引言
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已然成為社會的共同關注點,其借助數字化、信息化手段作為基本要素,將現代化的信息網絡視為重要媒介,通過實現對互聯網數字信息和網絡通訊技術的整合運用,以此成為優化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效率、教學管理結構的關鍵助推力。現階段學校教育教學恰好處于新時代形式更新、教育教學結構優化升級以及發展動力優化強化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中職教師轉型理念也應與時俱進,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以提升決策與管理效率。
2互聯網+環境下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教學模式應用趨勢分析
第一,經由對當前階段中職課堂教育教學發展情況的分析,可以從中總結出相關的結論,互聯網+技術在推動中職教育教學創新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從已有的數據信息也可分析出,從互聯網+應用層面所發展而來的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基于這些內容,我們應該將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教學信息化作為推動中職學生專業素質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1]。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科學領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信息化技術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各行各業生產活動之中。在這種背景下,教育領域也開始朝著信息化發展發展。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中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項目式教學,不僅能夠更好順應當下中職生的學習習慣和需求,同時還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對于推動中職生進步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二,高度成熟的現代信息化技術,通過與教學手段實現有機結合,可從實質意義上且針對性地去對各種媒介信息進行科學合理的篩選。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較為突出的分層性,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甄別信息真假能力,都將成為現代中職信息化教育建設的迫切要求。這也意味著,相關管理單位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推進各方教學質量的差距,讓每一個中職學生都能夠在信息化社會中獲得更多有用的知識儲備,更好的促使中職教育教學適應環境改變和社會發展的變化。中職機械類基礎課程其中包含了大量抽象化理論知識和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機械類項目式教學,能夠利用互聯網將抽象化的理論知識具象化,同時也能夠為教學內容提供輔助資料和教學視頻。這樣就能夠幫助中職生在教學活動中深化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此外,互聯網技術還能夠有效拓展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視野。當前很多中職院校在開展機械基礎課程時,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進而更偏向于將信息化技術作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輔助教學手段,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和價值。而在互聯網+時代開展機械課程項目式教學,能夠便于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進而為學生開展項目式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3互聯網+環境下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教學模式構建要求
第一,基于互聯網+環境下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教學前提下,中職教學信息化建設更多的將關注點投注到知識教學領域,但對學生日常實踐能力培養的涉及點較少。無論是專業知識教學,還是實踐能力的培養,都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來推進二者展開深度融合,要避免片面化地去追求一以貫之的教學模式。事實上,切合中職學生心智能力發展要求的教育教學模式,必須遵循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原則。因而,互聯網+環境下,隨著信息技術應用范圍不斷延伸,應增強對學生基礎實操訓練能力的重視力度。同時,在將信息化手段引入到中職課堂的環節中,其對教學課程的側重程度不夠深入。教師必須在合理高效使用互聯網技術手段的基礎上,時刻保持著與時俱進的思想態度,實施必要的全方位革新。雖然課堂教學管理環境的營造是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動力,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關鍵手段之一,然而倘若只是追求運用先進教學設備,而沒有針對所應用教學手段實時加以更新,那么就會極易與課堂教學最終目標產生脫節的印象[2]。教師可通過建立信息檔案管理,拓寬學生和教師課堂教學兩者的溝通路徑,創建具備良性互動的功能平臺,以技術推動線上線下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能夠對教師教學的內容信息進行反饋,以此來優化完善教學方案。基于“互聯網+”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教師要保持高度的信息素養,以此來組織科學的教學活動,同時也能夠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杰出人才,為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水平增添一份力量。因此,在實際的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式教學活動中,中職院校還應該注重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養和提升。中職院校應該對當下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具體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積極組織開展信息化教育培訓活動。此外,中職院校還可以通過聘請信息化教育專家到校開展講座,這樣就能夠有效提升和豐富中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進而為在互聯網+時代開展機械基礎課項目式教學奠定良好基礎。第二,互聯網+環境下,隨著信息化手段全方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可選擇和創新新授課的導入方法。課程導入關系到一節課的知識落實呈現成效。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手段在導入環節里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是應用信息技術需要注意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制作一些小小游戲,打開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思考以及梳理機械基礎課程項目相關概念內容,通過直觀的方式深入參與范課堂的學習中來。此外,還可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進行結構重組。盡管傳統的教學手段存在一定的制約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優點在于教學媒介的簡便性,還能發揮師生動手能力,而不僅僅只停留于視覺上的呈現。例如,在實際的機械基礎課程項目式教學活動中,中職教學可以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課堂提問與信息化技術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教學網絡平臺錄入學生的學號和姓名,然后在需要進行課堂提問時,利用信息技術隨機抽選學生進行回答。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第三,基于教學難點的性質選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其對于中職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還有直觀想象空間能力有著較高水平的要求,因而在授課過程中難免會形成較多的知識難點,教師可通過信息化教學技術來開展多輪教學。其一,明確難點所在,創建獨立教學場景。以生動直觀的方式構建與數學知識難點相適應的學習情境,以此來引發學生深入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形成一個有效的思維銜接。其二,設置明確的任務目標,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有清晰的學習任務,促使中職學生能夠理解該課時中所要掌握的知識概念和相關要求。其三,正式授課環節,發揮信息化手段獨有作用,以齒輪這一章節內容中的傳動比知識分析為例,教師可在教學開始前應用電教媒體對該內容的知識點系統說明,期間可設置一個齒輪動圖來呈現,同時隨著講解相應顯示齒輪整體的側視圖、正視圖等,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空間概念。之后應用電教媒體構建合適的探究情境,發布問題任務,以此作為驅動讓學生進行練習。最后,教師可再出具與齒輪應用相關的實物或者融入生活案例,引導學生協作探討,如:摩托車在行駛過程中,其速度有著較為明顯的快慢變化,其原因是什么?在行駛過程中,是大輪拉動小輪,還是小輪拉動大輪呢?促使學生將書本知識與客觀實際經驗相結合,在分析中明確知識點。其四,針對難點問題及時進行課后復習鞏固。眾所周知,一節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同時每一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存在一定差異性。雖然中職教師能夠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內容等形式幫助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理解相關知識。但是,如果不及時進行復習和鞏固,將會致使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忘卻該知識點。因此,中職教師還應該利用信息化技術幫助學生及時進行課后復習和鞏固。
4互聯網+環境下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教學模式應用
第一,基于互聯網+環境,設計制作微課輔助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模式應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作為工科專業,要強調學生的實際能力,所以在課堂開展實訓、改革課程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應該體現出學生學習主動性。而且教師的教學要立足當前學校所具備的這些條件,通過不同實踐活動的開展來引導中職學生提高機械基礎專業能力,這也是為提高學生社會和相關行業發展適應能力必須加以鞏固的基礎。微課的制作設計能夠有效帶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為突出的一個應用特點就是能對課堂教學時間合理優化構建,從實質意義上強化教師組織領導作用,確保每個學生獲取到課堂學習主動權,以此來加大和強化學生積極、專注、主動參與學習的力度,從而實現對課堂上教師所傳授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運用。在傳統的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活動中,很多中職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進而更偏向于通過口頭理論知識講解開展教學活動。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深化改革和學生學習意識的進步與發展,這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再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職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應用微課,能夠促使知識講解模式更具生動性,并且輔助多樣的視頻圖片和各種優勢網絡資源,與其他學校的優質課堂教學資源合理共享,進一步提升學生知識儲備[3]。此外,教師也要做到對各種音頻、動態視頻的相關創設程序、技能以及線上互動平臺的應用都要做到清楚明白的掌握。例如,在學習“鉸鏈四桿機構的組成分類”這部分內容時,其需要應用到多種桿件作機架來對三種基本的桿機機構進行分析闡述。因此其微課視頻制作可針對這三種類型展開,這也意味著,教師在展開線上課堂教授環節時,必須要提前對視頻的制作內容和章節特點綜合進行考量。視頻時間要控制在合理區間內,避免視頻時間線過長,學生抓不住重點,同時也可對知識要點分開闡述。例如在對現在完成時重難點進行闡明的時候,要分別對曲柄搖桿機構、雙曲柄搖桿機構和雙搖桿機構進行分析,以此搭建成專題式的線上視頻模塊,讓學生能夠在課前自主學習,并將產生的問題記錄下來,回到線下課堂集中反饋解決,讓學生能夠深入明晰各種桿件的名稱和運動的性質特征。第二,基于互聯網+環境,構建線上線下機械基礎課程項目教學活動。線上線下教學通過借助信息技術,以此構建更具先進性的教學模式。在線下課堂教學環節開展前,學生在線上課堂自主對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進行播放觀看,或者對其他知識材料展開線上學習,并且完成教師所設置的課前學習任務。隨后在線下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合理的分析研討,利用溝通互動等方式深化對知識技能的理解應用,從而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的疑難問題,有效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技能。在進行線上線下教學實踐活動時,教師要重視課堂實踐訓練環節,夯實學生的機械知識技能基礎。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線上教學課堂時,中職教師可以針對即將學習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這樣學生就能夠在上課之前對教學內容有著一定了解和掌握。然后中職教師結合學生的預習作業進行點評,并結合學生存在的疑惑提高線下教學方案的針對性。這樣就能夠簡化線下教學時間,給予學生更多深入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進而引導學生更好的深化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第三,基于互聯網+環境,科學應用現代教育教學設備。隨著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各種先進設備的應用為當前課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服務作用。如交互式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等應用,為推進中職機械基礎課程項目內容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奠定了堅實基礎。例如在講解急回特性和死點位置的時候,教師可在課前利用平板將課前預習內容、課堂學習任務進行發布,在預習過程熟悉基本概念、應用方式等,并且形成初步的感知理解。在導入環節,教師應用平板電腦將一些與急回特性和死點位置相關的圖畫、補充視頻等發送到學生端。,其次,教師以“在何種狀況下會形成急回特性”“在實踐過程中怎么合理應用急回特性”“死點位置如何精確定位”“怎么采取有效方法對死點位置加以克服”等問題來啟發學生,學生思考完畢,利用平板中的互動功能板塊來積極發言,最后教師再予以反饋明確。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再度進行問題延伸,如“在實際工程應用當中如何發揮死點位置的作用”等,學生思考完畢后外拍照上傳分享到溝通交流平臺,這樣有利于發揮出集體思考的作用,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集中自身的注意力,確保課堂教學有序進行。在集體互動中進行思維碰撞,以此形成良好的思維體系,進而實現智慧教育下初中閱讀課堂教學的目標。
5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環境下,其所發展而來的信息技術手段對于教育教學的影響是十分廣泛的,不僅提高中職課堂教育教學的效率,還推動了教學朝著更加高質量的方向前進,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也有很大的幫助,為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堂教學質量提升拓寬了發展渠道,在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和現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促進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左婭.信息化技術視角下的中職機械課程教學模式創新[J].內燃機與配件,2021(05):46.
[2]張婷.基于“互聯網+”背景的中職機械專業教學模式[J].廣西農業機械化,2020(3):69.
[3]王振剛.互聯網時代下中職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J].湖北農機化,2020(02):19-20.
作者:薛微 單位:濱州市高級技工學校
- 上一篇:自動化機械制造數控技術探討
- 下一篇:機械加工企業生產成本核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