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返鄉,迎接新挑戰-華北平原未來十年農村農業發展的“破局”之計
時間:2023-03-28 09:12:48
導語:“新農人”返鄉,迎接新挑戰-華北平原未來十年農村農業發展的“破局”之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楊方源青島科技大學266061
楊方源(2000年2月2日),男,漢族,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常家鎮,本科,大四學生,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想先說一說自己對于家鄉土地的看法,因為這或許也是大部分年輕人曾經有過的想法。
我出生在農村,從小就在田野里長大,會看到一片片綠油油的麥田,會看到一條條蜿蜒曲折的小河,也有湛藍湛藍的天空和潔白可愛的云朵,還有在田野里嬉戲玩耍的孩子與辛勤耕作的老農民……當然,我不可能一直呆在農村,我后來到鎮上念書,去縣城讀高中,再后來,也就是現在的我在大城市里上大學。在大學里我學習了各種專業知識,對未來無限憧憬,卻發現自己漸漸淡忘了那個承載著無盡童年趣事的農村,還有那些辛勤耕種的老農民。在返鄉的列車上,透過車窗不經意間還能看到那片陌生又熟悉的麥田,仍然是那么的翠綠如同油畫里的世界,卻更像是夢里的大海,只不過是充滿生機的,綠油油的。
在求學的十幾年里,我不止一次地描繪我視界之外的那片海,或是蔚藍壯闊,或是波濤洶涌,亦或是山海相接、水天一色,總之,那片海令我無限向往。這些年里,我不僅看到了農村的日新月異,也看到了鄉鎮的蓬勃生機,還看到了大城市的熱鬧繁華,不禁要問,我該何去何從?是繼續追尋視界之外的那片海,還是擠入城市的喧囂;是回到日新月異的鄉土,還是扎入高樓林立的異鄉?我想我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未來十年,農村土地也會迎來人口老齡化挑戰。一是六、七十年代的老農民即將退出農田,而目前大部分農村土地的耕種仍以他們為主力軍;二是絕大多數年輕人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求學,不斷的向縣城,市里甚至是外省發展,導致農村土地面臨少人或無人接管問題;三是已經在外發展的年輕人由于各種原因,致使他們返鄉阻力較大,返鄉意愿較弱。我想,應對農村老齡化挑戰,應當鼓勵一部分年輕人帶著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新理念,新技術返鄉進而推動農業創新發展。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農業發展也要跟上時代步伐。未來十到二十年,農村土地應當在國家,社會,舊農民以及以大學生為代表的“新農人”的合力下,逐步完成農村土地由舊農民的散戶,小規模耕種向“新農人”的無人機械化耕種,大規模化管理過渡,以實現更少的人管理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土地耗費更少的資源,更少的資源實現更大的效益。
農業發展的破局之計,離不開“新農人”的主動返鄉,部分年輕人的就業問題也應該從家鄉土地里找到答案。當前農村農業發展即將面臨的人口老齡化挑戰,是需要一部分有著農業專業知識,管理能力的年輕人先返鄉,并在摸索,試點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推動農村農業向少人化,規模化,新型化發展,讓農村土地煥發新活力。當然,部分年輕人返鄉,在農村農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實現自我價值,解決自身就業問題,也就減輕了社會就業負擔。
國家未來寄希望于年輕人,年輕人的夢想要深植于家鄉,讓家鄉沃土綻放新時代夢想之花。
- 上一篇: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三產融合模式
- 下一篇:稅制改革對企業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