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態建設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10-27 08:54:42

導語:水生態建設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生態建設工作情況匯報

水生態環境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局為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開展了城區河湖水系貫通、河道疏浚、打擊河湖非法采砂等工作,切實保護水環境,完善水生態功能。

一、實施工程建設

實施了一批水生態工程建設,修復和改善水生態環境。

1、城區水系貫通工程。圍繞彰顯濱湖水韻特色的目標,按照“立足水利、跳出水利、放大水利”的工作思路,投資2.6億元,實施了城區河湖水系暢通工程,對早陳河、攔崗河、團結河、大寨河等總長120公里的12條河道進行了疏浚整治,完成土方1600萬方;建設城西翻水站、劉洼站等6座中型泵站和劉洼引河閘等5座控制閘,設計抽排流量80立方米/秒。工程在2014年6月全面完成。這些工程完成后,在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的同時,引洪澤湖水入城,讓水動起來、清起來、美起來,實現了提高水位、改善水質、擴大水體、打造水景、彰顯水韻的目標。

2、污水處理工程。投資2.5億元,建成了城南、城北兩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達到5.75萬噸(城南3.25萬噸/日,城北2.5萬噸/日),其中城南污水廠承擔濉河以南,老汴河以西老城區片和洪橋片的污水收集和處理,城北污水廠承擔濉河以北、老汴河以東片污水收集和處理,建設了6座提升泵站,鋪設污水管網120余公里。目前城南城北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處理污水。

對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我局委托南京大學環科所進行鑒定,將兩個污水廠污泥交光大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理。

對污水處理廠的尾水,由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進行規劃、處理合格后,鼓勵環衛、園林使用污水廠尾水。

3、城北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由于污水處理量的逐漸增大,城北污水廠滿足不了處理需求,正在對城北污水處理廠進行擴建,提高污水處理能力達到5萬噸/天,目前城北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已開工建設。

4、河道截污工程。近兩年來,投資600余萬元,對城區濉河、汴河、團結河實施了河道截污工程,改造截污口39處,將直接排入河道的污水截入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水河道水質。

5、城區雨污分流工程。投資4000萬,排查城區雨污分流現狀,制定詳細實施方案,實施污水管道19公里,目前正在進行規劃設計,計劃下半年啟動建設。

6、河道疏浚整治。城區,在前兩年完成城區河湖水系貫通工程的基礎上,因有生活污水、生產污水偷排入早陳河、東風大溝,造成河道污染。2017年,啟動了東風大溝、早陳河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工作。目前東風大溝已完成了疏浚整治,對早陳河,制定了早陳河黑臭水體整治方案,已完成了河水抽排,河道清淤施工隊即將進場施工,計劃6月底前全部完成綜合治理。

農村,近三年來,對等30余條重點河道進行疏浚整治,疏浚河道總長近300公里,并結合村莊環境整治,對村莊河塘進行了整治,改善了農村水環境。

二、加強水環境保護

1、加強城區河道管護。在貫通河湖水系的基礎上,我局加強了對水環境的長效管護。城區水務管理處每天組織人員對城區河道上的漂浮物、河岸垃圾進行清理、保潔。河水水質不好時,啟動調水工程,對河道定期進行換水,凈化水質。

2、加強農村河道管護。對農村重點河道由專職河道管理所進行管理,鄉鎮境內的河道由鄉政府和水務站進行管理,落實了管護人員,加強河湖巡查,及時制止非法侵占河湖水域行為,對河堤上的非法碼頭、違章建筑物等進行清理,對河面上的漂浮物定期進行清理,以保護河道水環境。

3、打擊河湖非法采砂。今年以來,我縣持續加強對河湖的巡查、執法,嚴厲打擊非法采砂行為,特別是4月7日縣禁采辦成立以來,“禁采辦”共出動巡查執法人員1400余人次,巡查總行程達2000余公里,盤查來往運砂船只100余條,查扣采砂船15條、運砂船12條,拆解采砂船8條;待拆18條,對涉砂人員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75人,摧毀非法采砂領域的黑惡勢力團伙11個,清理濉河沿線非法碼頭40座。

三、加強水資源管理

緊扣“三條紅線”,全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1、以規范管理為目標,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一是切實做好取水許可審批工作。以《行政許可法》、《水法》、《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為依據,按照《取水許可申請審批程序規定》,先申請,經實地勘察,并根據已有的基礎資料進行審查,竣工經驗收發放取水許可證后,用水戶才能取水。2017年未新審批取水許可,換發取水許可證5套。二是結合農業水價改革工作,對分鄉鎮農業用水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提出調查報告和初步意見,為今后農業取水許可證發放工作做好準備。三是嚴查違法取水案。2017年繼續加大執法檢查和宣傳力度,封填非法鑿井2眼,查扣鑿井機具4臺套。

2、積極創建節水載體,穩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一是與縣機關管理中心聯合下發《關于創建節水型機關的通知》,創建了縣水務局、縣農委2家節水型機關,填補了我縣此項創建工作的空白。二是與市場監督部門聯合開展水效能領跑者行動工作。三是積極籌備節水教育基地建設。計劃在博世科水務公司建設500平方米的節水教育基地。四是全面開展節水載體創建工作。今年創建節水載體5個。

3、嚴格區域用水總量控制,著力提升用水效率。一是繼續加強計劃用水管理工作。依據《水法》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的規定,嚴格按照相關用水定額按季度開展了計劃用水單位用水計劃考核工作。對月用水量超500噸的用水戶列入計劃用水對象,提高用水效益。二是對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水價。2016年4月出臺了《關于城區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水價制度的通知》,以年度用水量作為計算周期,設定三級水量階梯,第一階梯戶年用水量不超過192噸,第二階梯戶年用水量在192噸以上至288噸以下,第三階梯戶年用水量不超過288噸以上。階梯水價的標準分三級,第一級執行基本水價為1.65元/噸,第二級執行基本水價為2.28元/噸,第三級執行基本水價為4.62元/噸,加上代收的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為各梯次最終到戶價格。三是狠抓計量設施安裝。要求使用自備水源的用水戶,必須安裝遠程監控計量設施,今年安裝遠程智能水表36塊。四是是編制中水回用規劃,為使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得到充分再利用,提升中水回用率,結合實際,我縣編制了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規劃,擬將90%中水,運用到環衛、園林綠化、生態景觀、農業用水。

4、實施水源地達標建設工程,保障飲用水安全。一是實施成子湖水源地達標建設工程,投資1.399億元,在成子湖水源地實施了取水口防護和攔污工程、標志牌工程、視頻監控工程,確保水源地萬無一失。二是出臺了水源地保護系列文件。為了加強水源地保護,縣政府出臺了《縣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縣飲用水水源保護辦法》、《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的通告》、《縣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實施方案》等水源地保護系列文件,確保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穩步推進。三是成立了水源地管理機構。2016年11月10日,縣編委洪編[2016]35號《關于縣水利局安東河閘管理所增掛“縣成子湖水源地管理牌子”的批復》,明確由該單位負責成子湖水源地保護監管監管。四是加強部門聯動,形成齊抓共管的態勢。《縣飲用水水源保護辦法》和《縣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實施方案》均明確了水利、環保、水產、農委、衛計、交通、相關鄉鎮及供水企業的工作職責。

5、加強縣鄉工業園管理,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一是對各工業園區取水、排水進行全面普查。二是鼓勵用水戶使用自來水,目前縣經濟開發區、常泗園已有112戶接通了自來水。三是逐步封填水井。用水戶接通自來水后,及時封填水井,先后封填了城風金屬、美迪洋皮件、永達電源3眼水井。四是全面征收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對自備水源的用水戶,責令其必須安裝遠程智能水表,根據水量征收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逐步規范了各工業園區取用水和排水行為。

6、強化入河排污口管理,改善水體質量。入河排污口管理是水資源保護的一項基礎工作,根據取水許可監督的要求,11月1日至12月15日,對全縣各類排污口進行全面登記造冊,全面掌握了入河排污口第一手資料,為強化水功能區管理、改善水環境質量等水資源保護工作提供依據。

7、加強水功能區管理,提升水功能區水質。根據蘇政辦發〔2016〕102號《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全省水功能區管理工作的意見》文件要求,出臺了《縣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升工作實施方案》,確保了我縣水功能區水質提升工作穩步推進。

四、全面推行河長制

推進河長制,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省、市高度關注的一項工作,是打造水韻的應有之義,是發展新經濟、新業態的重要基礎。按照上級關于河長制的工作部署,結合工作實際,在全縣范圍內全面推行河長制,通過河長的統一指揮領導,統籌河湖功能管理、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治理,切實打造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

1、出臺了實施方案。4月14日,縣委辦和縣政府辦以洪辦發[2017]18號文出臺了河長制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和總體要求,明確了各部門、鄉鎮的職責。

2、召開了河長大會。4月17日下午,縣召開河長大會,貫徹落實省、市河長大會精神,部署河長制各項工作。縣委書記王曉東出席會議并講話,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愛華主持會議。5月16日上午,我縣又召開河長制工作推進會。副縣長尤洪法同志通報了全縣河長制工作開展情況,對前階段河長制開展情況進行了回顧,對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就下步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縣委書記王曉東作了強調講話。

3、組建成立了河長制工作體系。2017年4月14日縣委辦和縣政府辦以洪辦發[2017]19號文件批復成立領導小組。我縣85個縣級河湖庫(3個湖泊、43條縣級和城區河道、39個水庫)由19位縣委、政府及公、檢、法副處級以上領導擔任河長,副河長由64個縣直單位一把手擔任,幾乎涵蓋了本縣所有部門,可以說是全員發動參與“河長制”。各部門、鄉鎮紛紛召開河長會議貫徹落實,建立工作機構,制定了實施方案。438條鄉級和村級河道均由鄉鎮副科級以上領導擔任河長,鄉鎮七所八站領導擔任副河長。

4、加大河湖整治力度。4月17日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河長大會后,所有縣級河長均到各自包保河湖水庫開展了詳細的調研,了解河湖概況,組織排查存在問題,制定了各自包保河湖水庫的河長制工作方案。各鄉鎮根據全縣河長大會精神,分別召開鄉級河長會議,于5月上旬基本建立了鄉村兩級河長體系,出臺了鄉級全面推進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各副河長和河段長按照縣要求,組織開展所負責河湖水庫情況摸查工作,初步摸清了523條河湖水庫水質,排查出各類排污口、白色垃圾、有毒水草、圍網養殖、畜禽養殖等污染源情況,以及河堤損毀、綠化損毀、違章建設、入河支流等情況,為全面開展河湖整治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目前,全縣河湖水庫治理工作已逐步展開,縣城區河道結合“263”專項行動和黑臭水體整治,開展利民河、東風大溝、早陳河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工作,確保6月底前全部完成綜合治理;縣河長辦和河道管理單位正在全面過細排查城區所有河道情況,梳理存在問題,制定整治措施和整治期限,分步展開整治。各鄉鎮將“263”和“河長制”工作結合起來,積極推進轄區內水上、岸上污染綜合治理,加強沿河企業、畜禽養殖、違章建筑和生活垃圾治理,從源頭上防控污水入河。目前,大部分鄉鎮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已經關閉搬遷;河湖水庫內圍網養殖、水面漂浮物治理成效明顯,清理率達到60%以上,徐洪河、淮河、懷洪新河等骨干河道基本無圍網養殖;非法碼頭、河面漂浮物基本清理完成,部分鄉鎮正在開展河道疏浚清障工作,河湖水庫整治成效初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