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行動實施方案
時間:2022-11-20 11:27:12
導語:農業現代化行動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加快推進全縣農業現代化建設,根據《縣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結合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省農業廳《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計劃》以及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生態精品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認識推進農業現代化工程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生態高效、特色精品、休閑養生農業為主攻方向,積極轉變發展方式,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今后幾年,是農業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攻堅時期,也是建設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加快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基地,推動山區經濟綠色崛起,賦予了農業現代化新任務新要求;經濟結構調整,松商回歸創業,創造了農業現代化新機遇新動力;自然與市場風險加劇,資源與環境壓力加大,投入與成本持續上升,帶來了農業現代化新挑戰新困難。通過開展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進一步梳理發展思路,明確目標任務,組織專項行動,實施重點工程,有利于有效調動工作積極性,有機整合各方資源要素,有序深化各項工作舉措,從而為加快農業現代化贏得先機、形成合力、夯實基礎、營造氛圍。
二、推進農業現代化工程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一)總體思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高效生態農業為主攻方向,按照“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保供給、保安全、保民生”的總體要求,突出“創新轉型、強農富民”主線,大力推進“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全面提升我縣現代農業發展層次,不斷推動農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和科學發展,逐步實現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為建設綠色農產品基地作出新的貢獻。
(二)主要目標。通過三年努力,基本建成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體系,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科技應用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到201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16.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1700元。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切實增強,全縣糧食總產量達5.5萬噸;蔬菜總產量12萬噸,產值1.5億元;生豬飼養量達到25萬頭,家禽飼養量200萬羽,畜牧業總產值達2.3億元。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6萬畝,總產量5.50萬噸,總產值1.30億元,基本保持持平;茶葉總面積12萬畝,總產值6.8億元,年均增長10%;生豬飼養量25萬頭,禽飼養量20萬羽,總產值2.30億元,年均增長3.60%;食用菌種植量6000萬袋,產值2.15億元,年均增長2%;水果面積穩定5.50萬畝,產量4萬噸,產值1.00億元,年均增長5.92%;蔬菜面積穩定7.0萬畝,其中高山蔬菜2.00萬畝,蔬菜總產量12萬噸,總產值1.5億元,年均增長7.22%。農業組織化程度得到切實改善,全縣新培育年產值超千萬元的龍頭企業達到10家,超億元的2家,扶持創建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全縣培育申報省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市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15家,縣級規范化合作社50家,培育年銷售收入超100萬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明顯提升。動植物疫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強,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達100%,農業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出農產品農藥殘留合格率達98%以上。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切實提升,全縣機械總動力達到15-16萬千瓦,,茶產業機械化水平要求達到75%以上,其它主要農業產業機械化水平達到30-50%,山區機耕率達到85%以上。建成21個鄉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和5個示范性區域農業公共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斷完善。
(三)重點任務。圍繞上述目標,狠抓關鍵環節,突出工作重點,著重推進以產業提升、科技提升、品質提升、主體提升、市場提升為主題的“現代農業五大專項提升行動”:
1、實施產業提升行動。堅持把“兩區”建設作為農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平臺,整合政策、資金、技術、服務等資源,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主導特色產業優化升級,建設與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同步發展的現代農業。到2015年,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5萬畝,著重開展農田基礎設施、農田質量提升、三新技術推廣、組織化服務等內容的建設。通過實施將其建設成渠溝通暢、路電成網、農田格式化、土壤養分平衡、栽培模式先進、服務功能齊全的具有現代化農業基礎的生產功能區,為進一步改善我縣糧食生產條件,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打下堅實基礎。深入實施農業“258”工程,到2015年,完成2個省級現代農業(林業)綜合區、5個主導產業示范區、11個特色農業精品園設,建成園區面積6000公頃。在此基礎上,以現代農業發展為依托,深入實施茶產業提升工程,大力提升高山蔬菜、食用菌、水果、特色養殖等特色產業,積極創建高山蔬菜示范基地,推進食用菌、水果產業提質增效,培育和發展特色養殖業,打響一批農產品特色養殖品牌。
在做優一產的同時,積極開發具有觀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游客參加農事活動等融為一體,著力構建集經濟、生態、景觀、社會文化功能和游憩保健功能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推進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模式。
2、實施科技提升行動。以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等“三新”技術和模式創新為抓手,積極開展農業科技提升行動。深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充分利用縣與省農科院的合作項目,開展技術創新和示范。深入實施種子種苗工程,提高優良品種的供應能力。圍繞糧食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逐步建成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和農機維修中心,逐步實現農機裝備數量的合理增長和結構的優化提高。加快農業信息平臺建設,推進農業行業監管、政務辦公信息化和智能化農業發展。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構建政府主導力、科技支撐力、農民主體力、社會參與力等“四力合一”的農業公共服務建設機制。不斷完善產業首席專家制度,深入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和農技專家聯基地、聯企業活動。到2015年,建成21個鄉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和5個示范性區域農業公共服務中心。
3、實施品質提升行動。堅持做大做強品種優、品質高、品牌響的特色產品,從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創建入手,大力推進農產品特色化、精品化,全面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大農業執法檢查力度,深化農資信用體系建設,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行為,保障農業投入品安全。加大農業標準化推進力度,強化技術培訓和推廣,深入開展生產記錄檔案規范化單位評比創建活動,實行農產品標識制度和質量可追溯管理。加強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積極開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知名商標申報,注重培育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內涵,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通過品牌建設帶動農業產業的優化升級。到2015年,主要農產品中有機、綠色及無公害產品種植面積的比重達到60%以上,基本建成縣、鄉、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4、實施主體提升行動。不斷創新農業組織化形式,大力培育農民經紀人、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行業協會等多層次、多元化的市場經營主體,鼓勵發展包括營銷、技術、金融等多方面內容的經營性、服務性組織。通過政策引導、產業扶持、技術指導等工作,進一步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品競爭力強、市場前景好、基礎條件優、產業帶動強的龍頭企業,使其真正成為牽頭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的行業龍頭。進一步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和規范工作,積極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規范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產品安全化、社員技能化“五化”建設活動,強化合作社與農戶的利益聯結。培育年銷售額5000萬元以上的省級骨干農業龍頭企業1家,年銷售額1500萬元以上的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3家,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縣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
5、實施市場提升行動。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農產品流通中介服務組織和各類農業協會,建立和健全農產品市場和物流體系。根據農業產業布局,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物流體系建設,改造提升一批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培育現代農業物流中心。建立以浙南茶葉市場為中心、8家鄉鎮茶青市場為骨干、50家縣外茶葉直銷窗口為依托、50家茶葉網店為補充的茶葉市場網絡。大力推進農產品連鎖經營,積極開展農產品營銷活動,加強農產品宣傳,發揮農民信箱系統在組織農產品產銷對接等方面的作用,組織農業企業參加各類農博會、農展會和網上推介會等活動。對農民從事農副產品營銷、技術信息服務要堅持低標準收費、高標準服務、快節奏辦事。同時,繼續通過舉辦農產品展銷會、交易會、開展網上營銷等多種形式,幫助企業和農民搞好產銷銜接。
三、推進農業現代化工程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發展,把三年行動計劃作為農業工作的主抓手,圍繞行動安排工作,結合行動落實項目。健全責任機制,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牽頭抓、職能科室具體抓。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和實施計劃,將任務、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加強工作督查,及時掌握工作推進情況,發現問題將第一時間進行整改,確保取得預期效果。
(二)加大政策扶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三農”工作方針,研究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措施。吸引工商資金、社會資金和金融資金參與項目建設,壯大農業投資規模。同時,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進一步整合各項涉農資金,把加強“兩區”建設、提高農業現代設施裝備水平、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培育新型農業主體、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和增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作為財政扶持的重點。
(三)強化機制創新。堅持把改革作為破解農業現代化制約瓶頸、順利推進三年行動的動力,實行面上改革創新與點上改革試驗相結合,全方位加強政策、制度設計,著力構建農業現代化普適性、長效性的制度成果。創新農業經營制度,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合作化、規模化經營,培育新型經營體系。創新農村產權制度,積極推進農業市場化,引導優質資源要素流向農業,不斷激發發展活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辦事效能。完善決策機制,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廣泛征求意見建議,使三年行動涉及的政策設計、年度計劃和工作措施更加科學。
(四)營造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宣傳載體,大力宣傳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意義,特別要對推進現代農業提升行動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先進典型進行重點宣傳報道,不斷強化輿論引導作用,努力形成全社會重視、支持、關心農業的良好氛圍,促進農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五)加強作風建設。繼續深化以“民情地圖”促服務為主線的作風建設年活動,結合十佳農技干部評選活動,進一步加強農業系統自身建設,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講實話、辦實事、鼓實勁,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服務能力和發展能力,提高辦事效能,形成快捷高效的運轉機制,切實擔當起三年行動責任。開展農技服務活動農戶滿意度測評和優秀農技人員評比活動,激發農業干部創先爭優意識。加強行風政風建設,積極構筑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強化廉政風險防控,大力弘揚農業部門核心價值觀,為三年行動實施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 上一篇:農業上年工作總結和下年打算
- 下一篇:農業局信息公開工作要點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