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局十四五城市管理發展規劃
時間:2022-12-13 05:05:03
導語:城市管理局十四五城市管理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規劃總則
1.1規劃背景
1.1.1城市發展背景
市現轄12個鄉鎮、5個街道,1個省級開發區。全市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根據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11月1日零時市(含巢開區)常住人口727162人。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48平方公里、人口36萬人。
“十三五”以來,市牢固樹立并踐行新發展理念,聚焦“爭五強、全國進百強”目標,順利被納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范圍中心區、省規劃“一圈五區”中的都市圈和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由“全面參與”轉向“深度融合”。先后獲評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成功入列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先后蟬聯全國創新創業(雙創)百強縣(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示范城市。
“十四五”期間,市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積極做好應對一系列風險挑戰的準備,更加深度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以“雙城”建設、產業合作為抓手打造開放新高地。市的高質量經濟發展創新局面也必將促進城市發展的新局面,對市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
1.1.2城市管理背景
(1)“十三五”期間,全市城管系統堅持創新理念,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加大管理力度,承擔的重點工作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從理念創新到管理狀態,從制度體系建設到管理體制改革,都躍上了一個新臺階,為“十四五”規劃的工作開展夯實了基礎。
(2)“十四五”時期市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深化綜合行政執法、環衛、住建系統執法等體制改革,健全城市管理繡花功夫的體制保障,構建“大城管”城市綜合管理體系,強化常態長效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全面推動數字城管順暢運行,完善與同步的“智慧環衛”的聯動升級,推進城市管理的提速提效提品提質,提升“智慧考核”系統現代化水平,構建“智慧考核”網絡共享機制,這對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2規劃范圍
某市
1.3規劃依據
《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
《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1.4規劃期限
近期規劃2021-2025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2“十三五”時期工作回顧
“十三五”期間,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建設“生態綠色的山水名城和創新開放的產業新城”的戰略目標,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努力進取,勇于創新,基本實現了“十三五”城市管理發展目標,其中部分亮點工作成效顯著,為“十四五”城市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1數字化城管工作市縣一體化
根據《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縣(市)級平臺建設指導意見》,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建設項目于2016年1月通過市發改委完成方案批復和立項工作,2017年3月經市發改委批復,項目建設方案進行了完善和調整,并將建設地點確定在市公安局,項目總投資2260.51萬元。項目包括公安系統集成、中央空調、土建裝潢、強弱電配套、靜電地板、數字城管軟硬件系統集成等6個分項。
為了確保我市數字城管系統平臺與市無縫對接,市城管局將市轄縣(市)納入數字城管二期進行統一建設,我市城市管理部件普查和核心系統由市代為建設,截至2019年7月,上述市代建內容建設完成,建成后的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包括無線數據采集子系統、監督中心受理子系統、監督指揮子系統、綜合評價子系統、全移動辦公平臺、視頻監控上報子系統、公共服務平臺、12319城管熱線等,按照市城管委《關于數字城管市縣一體化系統進行試運行的通知》要求,2019年8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市數字城管市縣一體化系統進行了試運行,2020年1月1日,系統進入正式運行階段。
2.2便民為民工程“城鄉公廁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2017年以來,市將“廁所革命”工作作為“一號民生工程”,市政府先后投入2800萬元,對全市城鄉廁所開展提升改造工作,補齊群眾生活品質短板,改善群眾如廁環境。
改造一批。對基礎最差的12座公廁,進行全面改造,安裝美容鏡,更換坐便器,美化立面外觀,鋪設盲道等無障礙設施,美化外觀、優化結構、提升檔次;對基礎較好的公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進行提升,大規模種花植綠,美化環境,努力做到一座公廁、一道風景。消滅一批。對私人產權性質的收費旱廁政府出資收回產權、改造提升后免費開放,對屬于違章建筑的廁所堅決拆除,對需要改造的廁所由屬地社區簽字確認,逐個確定改造方案,全力消滅城區旱廁。新建一批。在水上公園路、臥牛山公園、環城路木材公司和洗耳池公園等人流密集區,新建4座國家一類公廁,在休息區投放小沙發、小電視、飲水機、報紙雜志等,打造市民如廁休閑的綜合體。同時,在鼓山寺、臥牛山公園、洗耳池公園、曹橋路等處因地制宜新建7座裝配式生態廁所,采用輕鋼框架結構體系來代替傳統方管鋼現場焊接模式,大大縮短施工工期,并提高建筑穩定性等性能。
市按照《省關于加快推進全省城鎮公廁提升的指導意見》要求,完成市“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工作任務。一是做好全市廁所規劃布點工作,使城市廁所分布更為合理。嚴格把關,保障地產開發項目配套公廁等環衛設施項目落地;二是加大老舊小區、邊遠廠礦以及城郊結合部等部位的旱廁改造力度,確保實現城區無旱廁的目標;三是推進城鄉統籌,對全市各鄉鎮(街道)廁所全部納入督查考核范圍,提升鎮街廁所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推進廁所建設標準化、設施現代化、運營專業化、管理規范化、服務人性化、監督社會化、使用文明化,實現我市城區達到195座公廁目標,結合沿街機關單位廁所免費開放,形成“10分鐘如廁圈”,方便廣大市民就近如廁。
2.3城市市容市貌“牛皮癬”治理獨樹一幟
自2017年6月開始,市建立健全“大宣傳”、“大整治”、“大機制”的“牛皮癬”長效治理模式,掀起了一場治理城市牛皮癬的人民戰爭。幾年來,市直各部門和城區各街道緊密配合,采取嚴厲打擊和正確引導疏堵結合“治癬”策略,利用三大技術平臺相互配合,開展夜間“鏟瘤”行動30次,依法刑拘治癬者8人、治安拘留79人。通過持續不斷地努力,我市“牛皮癬”頑疾治理工作在省內乃至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成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亮點和特色。
2.4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工作全面啟動
為提升城市品質,破解城市管理中“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信息不對稱問題和基礎組織有責無權的矛盾,市在考察學習北京西城區等地“黨建引領、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綜合執法模式基礎上,結合實際創新“五個一”城市基層治理新模式,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強和改進城市治理水平。市在全市17個鄉鎮街道以城管、公安、市場、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等執法隊伍為基礎,整合成立市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
我市創新城市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工作,構建城市基層治理工作新格局:一是狠抓黨建強引領,充分發揮聯合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各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均成立了聯合黨支部,研究決策、統一部署本部門工作;二是實行“5(常駐單位)+1(鎮街)+N(聯絡員單位)”工作機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執法;三是強化調度鎮街二級調度平臺建設,建設鎮街綜合執法指揮運行“大腦”,推動鎮街綜合行政執法工作高效運轉;四是運用“雙向考核”機制,既有市綜合行政執法工作領導組對各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考核,又有各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對派駐單位和聯絡員單位單位的考核,注重考核結果運用,形成倒逼機制,有效提升城鎮基層治理綜合執法效能。
2.5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穩步推進
推進城鄉一體化,建立健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縣)處理”垃圾處理模式,市財政2018年至2020年每年安排1200萬元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用于鄉鎮開展城鄉環境整治獎補,共安排專項資金1.2億用于推進城鄉一體化。實現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覆蓋率達100%、農村環衛市場化率達100%、陳年積存垃圾清理率達100%、垃圾治理自然村覆蓋率達100%、自然村莊清掃保潔率達100%、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率達100%、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100%、垃圾分類行政村覆蓋率達100%等8個100%目標。
- 上一篇:商務局工作總結和工作計劃
- 下一篇:醫療保障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