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工作總結和工作謀劃
時間:2022-03-07 16:22:40
導語:發改委工作總結和工作謀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聚焦規劃引領,開啟縣域發展新格局。我委負責牽頭編制的《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描繪了“十四五”發展藍圖,提出了“一極五地”新的奮斗目標,順利通過縣十七屆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并發布實施。制定了《2021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分解落實年度各項任務目標,經人大會審議后發布。年中時,向縣人大常委會匯報了《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常態化開展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先后協助縣委、縣政府組織召開前三季度全縣經濟運行分析會以及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工作部署會,剖析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工作舉措,積極為縣政府出謀劃策,不斷提高我委作為縣委、縣政府的參謀助手能力。
(二)聚焦產業轉型,釋放經濟發展新活力。積極參與研定全縣兩大重點主導產業,牽頭編寫并經縣政府印發了《縣重點產業鏈鏈長工作機制》,梳理出五個重點產業17個重點方向作為全縣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建立“總鏈長——總牽頭單位——分鏈長——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工作機制,形成“一個產業鏈、一批重點企業、一批重點項目、一個以上產業集群、一個以上公共服務平臺、一套政策支持體系”的發展局面。同時,牽頭起草并以兩辦名義印發了《〈縣貫徹<市“產業轉型升級突破年”活動實施方案>的實施意見〉等五個年的通知》(休辦〔2021〕17號),按照“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后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先工業、后服務業”的原則,梳理出5方面11項工作任務,并制定5方面20項工作舉措,充分發揮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協調抓總的作用,制定印發《縣“產業轉型升級突破年”任務分解表》,精準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前三季度我縣GDP增長逐漸恢復常態,增幅11.8%;服務業增加值增幅13.1%。1-10月,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完成19.1億元,增幅16.9%;固定資產投資累計47.5億元,其中民間投資26.6億元。
(三)聚焦開放合作,增強區域發展新動能。印發了《縣2021年全面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進“融杭接滬”工作要點》,橫江(段)綜合保護利用等37個項目初步列入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溪口生態廊道等14個項目初步列入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建設。與合肥建投、市城投共同成立10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基金,聚力打造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合作示范區。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海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大學、學院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實現長三角三省一市門診異地雙向就醫直接結算,推進長三角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全力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前三季度,向地區銷售主要農產品2.92萬噸,銷售額超2.87億元、同比增長25.3%。
(四)聚焦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新成效。接續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里莊抽水蓄能電站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齊云文化旅游區列入長三角一體化項目庫。大力實施重點項目開工要素保障攻堅行動,1-10月,203個縣級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8.7億元,新開工項目41個,竣工項目26個。其中41個市級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6.46億元,18個省級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3.3億元。同時,抓實項目謀劃儲備,印發《關于摸排縣2022年度重點建設項目投資計劃的通知》,初步摸排2022年度重大項目277個,年度計劃投資91.2億元(按2022年固投建議數90億元目標初步摸排),其中新開工項目162個,年度計劃投資53.8億元。持續優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營商環境,開展招投標各類業務培訓3次,1-10月,全縣招投標交易總額5.2億元。
(五)聚焦對上爭取,取得多元融資新進展。我委圍繞完善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園區建設等方面,積極把握國家區域政策、產業政策,對上爭取資金1.1億元,其中亞行貸款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項目4830萬元,省重點地區轉型發展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3380萬元,補短板領域政府支持引導PPP投資987萬元??h景城片區城鎮化提升工程、齊云旅游小鎮基礎設施提升工程等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累計發債到位8.17億元。
(六)聚焦民生事業,增進人民群眾新福祉。扎實開展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建設,積極探索林業碳匯試點和林下經濟,爭取新安江生態補償項目2個,補助資金900萬元。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開展全縣“兩高”項目和行業摸排3次,對未達“兩高”項目年綜合能源消費量標準的2個項目(南方水泥年產120萬噸水泥粉磨站項目、市金童水泥年產70萬噸水泥粉磨站技術改造項目),建立“兩高”項目清單,嚴格控制項目審批。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積極開展能源領域安全生產隱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并約談企業1次。積極推進電保工作,先后制定《電網2021年有序用電方案》、《階段性輪休用電方案》、《電網2021—2022年度迎峰度冬有序用電方案》,及時召開全縣有序用電管理工作會議,分析今年電力供需嚴峻形勢,下達《有序用電執行通知書》2份,保障有序用電各項工作規范順利實施。認真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建立應急成品糧油儲備231噸,完成1500噸縣級儲備糧輪換出庫任務,開展糧食流通監督檢查13次,維護了我縣糧食流通秩序和糧食安全。緊扣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調控目標,健全保供穩價機制,認真落實“房住不炒”政策,確保我縣普通住宅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積極支持部隊建設發展,為國防和軍事項目在規劃審批、土地征用、設施配套等提供優先優惠,服務部隊建設發展。
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差距,主要是:抓黨建落實不夠具體,發展動能還不夠足,創新創造力不夠強,少數干部解放思想不夠。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找準問題根源,制定具體整改措施,以更大決心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2年工作謀劃
(一)毫不動搖地當好經濟發展“踐行者”。根據《縣“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標體系要求,全面完成我委承擔的四項重點專項規劃的修正、印發,統籌配合做好“十四五”集鎮發展規劃及其他重點專項規劃的編制印發工作,做好一般專項規劃的備案工作。常態化抓好經濟運行監測和分析研判,堅持底線思維,認真落實經濟領域防范重大風險工作要求,科學制定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二)鍥而不舍地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版”。圍繞省“十大”、市“九大”新興產業,結合我縣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合理確定主攻方向,加大科技投入,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釋放科技創新驅動效能。接續開展“產業轉型升級突破年”活動,研究制定《縣加強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推動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推動智能制造、綠色有機食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發展,補齊短板,加快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培育。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引資引智力度,引進和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產品特色鮮明的龍頭骨干企業,進一步挖掘潛力,將科瑞新電氣等成長性好的企業培育成戰新企業。
(三)堅定不移地勇闖改革開放“深水區”。逐步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分階段厘清生態資產產權,積極探索生態產品經營開發路徑,推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在生態保護補償、經營開發融資、生態資源權益交易等方面應用。壓實能耗雙控目標責任,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的管理,確保完成年度單位GDP能耗降低目標任務。深入挖掘存量項目節能減排潛力,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節能審查工作,對高耗能企業開展節能監察,嚴格高能耗、高污染項目準入,從源頭杜絕“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積極對接省市有關“雙碳”政策框架,謀劃制定我縣“雙碳”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案,選準優勢領域探索開展試點工作。
(四)持之以恒地深化區域發展“融合度”。緊密結合縣“十四五”規劃綱要實施,更深層次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強力推進與長三角地區“政、校、企、媒、民、智”多領域多層級合作。深入落實與杭州市臨安區等3個長三角縣城區戰略合作,深度推進與合肥建投、城投建立戰略合作,聚焦“長三角”區域產業外溢和布局延伸需求,加強與長三角地區央企、國企、知名民企的對接合作,力爭引進一批牽動性強、成長性好、綠色環保的優質項目。依托開發區智能制造產業園、綠色食品產業園為載體,搭建“融杭接滬”產業承載平臺,建成一批長三角綠色發展供應示范基地,力爭全年面向滬蘇浙地區主要農產品銷售量增長10%以上。
(五)矢志不渝地筑牢有效投資“壓艙石”。始終把抓項目穩投資擺在最突出位置,完善重點項目建設考核機制。充分發揮好投資項目管理領導小組作用,圍繞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特色產業、基礎設施配套等重點精準謀劃一批補鏈強鏈延鏈項目,形成接續不斷、壓茬推進的項目推進格局。實施重點建設項目分層分級協商調度機制,持續推進重點項目開工要素保障專項行動,切實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統籌解決征地拆遷、土地指標和環評審批等制約因素,力爭重點建設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加大監督檢查,大力推進2022年省、市重點項目建設進度,確保項目“頂的上、建的好”。準確把握好中央、省市各類政策資金支持方向,申報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2個(新安江流域芳口村段水污染治理及生態修復保護項目、縣溪口江冰潭段生態廊道建設項目),擬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2588萬元。謀劃將縣城市綜合發展與環境改善項目納入亞洲開發銀行貸款2022-2024年規劃備選項目,擬申請貸款1.5億美元。
(六)堅持不懈地營造發展保障“軟環境”。嚴格抓好自身建設,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水平,引導全委黨員干部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和“1+7”專項行動成效體現到增強黨性、提高能力、改進作風、推動工作上來,做好經濟研判分析和調研結果轉化,確保為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切實履行“一崗雙責”,落實黨風廉政“主體責任”,狠抓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落實,全面落實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切實提升我委黨員干部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和戰斗性,以更加飽滿的姿態迎接黨的二十大。
- 上一篇: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審計局工作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