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創建國家衛生區工作匯報(多媒體文字稿)

時間:2022-02-23 11:45:00

導語:區創建國家衛生區工作匯報(多媒體文字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創建國家衛生區工作匯報(多媒體文字稿)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首先,我代表大港區委、區政府,對王局長率領的創建國家衛生區考核鑒定組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大港區地處天津市東南部,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面積1113.83平方公里,城區建成區面積41.95平方公里,其中區政府所在中心城區面積19.03平方公里,人口40萬。

●建區25年來,經過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經濟持續發展,2003年完成區域生產總值153.6億元,其中區屬生產總值53.2億元;實現三級稅收34億元,其中區級財政收入4.48億元。“十五”期間,區屬GDP和財政收入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

●社會全面進步,城市載體功能完備、生態環境優良,實現了由鹽堿荒灘向濱海花園式城市的轉變。相繼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區、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區、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區、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區等榮譽稱號,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一、主要工作

(一)創衛歷程

●1989年全國愛衛會下發《關于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活動的通知》后,我區大力開展系列創建活動。

●1992年12月區政府批轉了區創衛辦制定的《大港區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達標區規劃(1993年-1995年)》。

●1994年1月被天津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領導小組命名為初驗基本達標區,同年12月被命名為復驗達標區。

●2001年初我們提出創建國家衛生區的奮斗目標,并在2001年通過市愛衛會考核,被命名為天津市第一個市級衛生區。

●2004年4月上旬,全國愛衛辦組織專家組對我區創衛工作給予了精心指導,創衛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根據專家組意見制定整改方案,逐項推動落實。

(二)主要工作

1、統一思想認識,始終把創衛工作擺上重要位置

●幾屆區委、區政府認識到,創衛符合區域發展的迫切需要,符合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創衛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個長期的目標和載體,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通過創衛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區域衛生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全區各部門、各單位緊密結合各自職能,真正做到“三個結合”:

創衛工作整體安排、分步實施,把年度重點工作、重點工程與實現創衛目標相結合;

通過市場化運作,多渠道籌集創衛資金,把加大投入和創衛達標相結合;

正確處理局部與整體、眼前與長遠的關系,把部門工作和創衛整體工作相結合,形成了全區齊動員、創衛一盤棋的思想共識。

2、強化組織領導,確保各項創衛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區委、區政府多次在區委書記辦公會、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和區長辦公會上進行專題研究,把創衛工作確定為“一把手”工程,形成領導抓、抓領導的工作機制。五大機關區級領導全部參與指揮協調創衛工作。

●區委將創衛列入年度目標考核和領導干部考核內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實施過程監督。

●2001年初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區委、人大、政府、政協、紀檢和駐區大企業有關領導為副組長,有關部門為成員的創建國家衛生區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實體化辦公室。

●2003年初我們根據工作需要作了進一步充實調整,由區領導任組長,成立了8個推動組,副區長按工作分工負責分管工作的創衛。

●2004年創衛進入攻堅階段后,從區委、區政府及有關專業部門抽調骨干力量,成立了創衛指揮部,由常務副區長任總指揮,堅持每周一次例會制度,推動創衛工作不斷向縱深開展。

●區屬各單位、駐區大企業和駐區部隊也都建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為創衛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3、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城市載體功能

按照“財政撥、社會籌、市場運作”的思路,近幾年累計投入近百億元,大規模進行城市環境建設,做到年年有目標、年年有變化。

●建設方便快捷的道路網絡。今年新建維修道路30條,城市交通形成了“三縱三橫”為主干線,內部暢達、外部環繞的路網格局,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4.47平方米。

●建設合理完備的配套設施。2001年開始投入5300萬元建設垃圾處理場;2003年采取BOT方式建設日處理能力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同年運用集合式信托投資方式募集資金9000萬元進行城區雨、污排管網建設,現都投入使用。

●建設獨具特色的綠化景觀。累計投入3億多元,新建綠地300余萬平方米,植大樹100余萬株;投入8000萬元建設占地1000畝,綠化面積46%的示范生活小區。目前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9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38.72平方米,分別比全市高27.3個百分點和33.43平方米。

●整合區域衛生資源。將大港醫院與天津石化醫院合并,自2002年開始投資1.2億元,新建大港醫院,將原天津石化醫院改為社區醫院,使全區的衛生資源進一步優化。在每個小區設立醫療服務站,做到小病不出社區,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就醫。

●努力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和衛生環境。以城區創衛帶動農村創衛,大力推進農村城市化建設,在農村建設3個中心鎮和24個中心居住區,到今年已竣工100萬平方米樓房,將有80%的農民住進公寓式、別墅式住宅小區,使農村生活環境和衛生條件得到改善。

4、加強綜合治理,努力創造良好生態環境

●區委、區政府總結工作經驗,根據我區的特殊區情,提出“政府創造環境,企業發展經濟”的工作思路。

●加大對污染源治理。嚴格執行環保規劃,大力實施“藍天、碧水、寧靜”工程,以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為目標,狠抓駐區大企業污染源治理;對200多個污染項目實施整治,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大港電廠等一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現已成為花園式廠區。現有工業污水處理率100%,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了95%以上。

●加強環境保護。以空氣質量、噪聲治理、水質治理為重點,對城區10噸以下燃煤鍋爐進行改造并網,加強“三堆”和粉煤灰運輸的監督管理,對大噸位鍋爐實行除塵脫殖雙重治理,加強城區湖泊、河渠水質的治理,進一步鞏固了我區各項環保指標的領先地位。

●建立了4.4萬公頃的古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在城區建設占地1500畝的城市森林,成為阻隔污染的綠色屏障。我區連續多年大氣環境質量始終穩定在國家二級水平,其它環境質量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家功能區標準。

5、提高管理水平,形成鞏固創衛成果的長效機制

積極探索城市管理規律,創新管理方式,確保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協調發展。

●理順管理體制。在天津市率先組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極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建立健全區、街、居委會三級市容環境管理網絡,全面實施綜合執法,市容環境管理實現了法制化、規范化。

●堅持疏堵結合。統一規劃、建設各類商業設施100余個,其中新建市場22個,新增經營攤位5300個,使占路商販全部退路進廳。積極啟動“農改超”和商業進社區工程,在提高商業設施檔次的同時,確保了城市環境衛生整潔。

●加快環衛設施建設。嚴厲查處運輸灑漏造成的道路污染,凈化城區道路環境;對原有機掃車輛進行改造,并購進先進的機掃車輛,道路機掃率達到50%以上;新建13個垃圾收集間,對12個舊居民小區2084個垃圾道進行封堵,小區全部實行物業管理和垃圾袋裝化,對生活垃圾實行密集收集、運輸。采取政府投資和吸引社會資金相結合的方法改造維修27座公廁、新建10座公廁。

6、加大整改力度,集中解決創衛工作薄弱環節

大港的創衛工作得到了全國愛衛辦、市愛衛辦及專家組的精心指導和熱心幫助,對于專家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們高度重視、認真整改,極大地促進了創衛達標工作。

●加快舊小區改造。2003年以來,整修舊小區19片,投入1.9億元,整修面積114.8萬平方米,綠化37.02萬平方米;硬化77.78萬平方米,拆除違章建筑189間,有3.1萬戶9.12萬居民受益。

●搞好環境清整。開展“萬名市民環境大清整”,先后組織7次全區性活動,參加人數達到20萬人次;組織社區志愿者隊伍70多支,在“文明護綠、保護環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堅持“四個一”活動。緊貼創衛工作,每月確定一個活動主題、抓住一個重點部位、開展一次聯合檢查、進行一次全面通報;堅持義務勞動日制度,消除城區衛生死角,促進了創衛工作深入開展

●加強市場監督管理。集中整治露天燒烤、馬路餐桌、市場外溢現象,永明、耀港、晨暉、石化等農貿市場的改造基本完成,規范化管理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

●抓好健康宣傳教育。健全教育網絡,完善宣傳陣地,保證活動經費,全區中小學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開課率100%,群眾講衛生、愛環境、求健康意識有了較大提高。

●加強環境保護。對燃煤鍋爐、城區河道水質、個別企業工業廢水排放超標等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各項環保指標得到了鞏固提高。

●加強食品和公共場所衛生整治。認真貫徹落實《食品衛生法》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食品從業人員體檢辦證率和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100%,合格率90%以上;對供水實施嚴格管理,每月對10個點的末梢水進行監測,保證水質達標;對賓館飯店、美容美發、洗浴、歌舞廳等場所進行嚴格監督檢查,年檢覆蓋率100%,監督合格率90%以上,從業人員體檢培訓率100%。

●認真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充實加強傳染病管理監督隊伍,建立了疫情報告網絡,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不斷提升全區醫療管理水平。重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加快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

●狠抓除“四害”工作。建立區、街、社區三級除“四害”網絡,成立了大港消毒除害服務中心。從2002年至今全區累計投入147.5萬元,有力地保證了除“四害”工作的開展,蚊、蠅、鼠、蟑密度控制在國家標準范圍內。

二、基本體會

1、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是推動創衛的重要前提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對城市環境治理和愛國衛生工作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張立昌,市委副書記、市長戴相龍,副市長陳質楓等領導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為我們做好創衛工作指明了方向,堅定了我們創衛的決心。

●全國愛衛會對大港的創衛工作十分關注,有關領導和專家先后三次來大港調研,提出要求,幫助指導。

●市愛衛辦把大港創衛擺在突出位置,多次在我區組織培訓,提供業務咨詢,組織明察暗訪,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市規劃、市容、衛生、環保、工商等部門對我區創衛給予大力支持,創造有利條件,加快了我區的創衛進程。

2、群眾廣泛參與是創衛的關鍵環節

●通過召開動員會、推動會和舉辦培訓班、編印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創衛的重大意義、基本內容和工作目標,在全社會形成高度共識,實現了創衛由政府推動向政府、社會、群眾互動轉變的可喜局面。

●在廣大群眾中開展了“自家門前凈起來”、“保綠護綠”和環境大清整活動,廣大群眾廣泛參與創衛,為創衛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3、健全落實機制是推動創衛的有效途徑

●建立完善的創衛工作目標責任制。結合創衛的整體任務,逐項進行分解,納入各部門階段性目標管理,實行年度考核。下發《大港區創建國家衛生區職能組職責分工》、《大港區創建國家衛生區整改任務分解表》等一系列文件,并定期進行考核,保證了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建立統一領導、條塊結合、以塊為主、齊抓共管的責任分工機制。將管理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內容,納入全年目標管理,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給予獎勵;對領導不力、落實不到位的,扣減部門全體人員年終目標管理獎。

●加大督查力度。由創衛指揮部效能督查組會同區委督查室定期對各部門、各單位創衛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查,以督查專報的形式通報全區,并上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確保創衛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4、強化區廠聯合是推動創衛的重要保證

●大企業主動承擔任務。多年來,區委、區政府注重加強與駐區大企業的溝通協調,密切區企關系。駐區大企業積極主動地承擔創衛任務,竭盡全力為政府作勁,幾年來先后投資近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并按照全區統一部署,及時完成了創衛整改任務。

5、堅持以人為本是推動創衛的思想基礎

●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創衛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衡量創衛成效的重要尺度。我們堅持改善城市環境與為民多辦實事緊密結合,竭盡全力滿足群眾需求、維護群眾利益。

●加快居民小區建設。新增居民住宅300多萬平方米,城區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到23.2平方米,使廣大群眾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突出對弱勢群體服務。在城區主要道路和公共場所建設盲道、坡道、殘疾人公用電話亭等無障礙設施,為殘疾人生活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居民娛樂休閑提供充足場所。先后建成世紀廣場、文化樂園等12個城市廣場,總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

三、下步打算

在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全區上下務實苦干、拼搏奮斗,大港創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按照更高標準衡量,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還有待研究解決;

●農貿市場的布局不盡合理,商業進社區的步伐還不夠快;

●廣大市民的健康素質和衛生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隨著中石化大乙烯、大煉油和中化工藍星集團化工新材料基地等大項目相繼落戶大港,我們提出了建設國家級生態石化基地的奮斗目標。今后,我們要在加大整改力度,鞏固創衛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抓好創建國家衛生區工作,努力把大港建設成為規模大、效益好、環境優的生態石化基地。

●進一步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把創衛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常抓不懈,健全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著力解決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為鞏固和擴大創衛成果提供有力保障。

●進一步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在抓好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治理,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同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爭取以最小的資源和環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實施路網工程,完善配套設施,提高綠化檔次,努力創造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使群眾通過創衛得到更多實惠。

我區創衛工作取得的各項成績,得益于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如果這次創衛通過考核鑒定,我們要繼續加倍努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創衛成果。如果這次創衛沒有通過考核鑒定,我們也不會喪失信心,一定按照各位領導和專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加大整改力度,解決存在問題,爭取早日把大港建設成為高水平的國家衛生區。

謝謝大家!

多媒體字稿

(2004年11月9日)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首先,我代表大港區委、區政府,對王局長率領的創建國家衛生區考核鑒定組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大港區地處天津市東南部,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面積1113.83平方公里,城區建成區面積41.95平方公里,其中區政府所在中心城區面積19.03平方公里,人口40萬。

●建區25年來,經過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經濟持續發展,2003年完成區域生產總值153.6億元,其中區屬生產總值53.2億元;實現三級稅收34億元,其中區級財政收入4.48億元。“十五”期間,區屬GDP和財政收入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

●社會全面進步,城市載體功能完備、生態環境優良,實現了由鹽堿荒灘向濱海花園式城市的轉變。相繼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區、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區、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區、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區等榮譽稱號,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一、主要工作

(一)創衛歷程

●1989年全國愛衛會下發《關于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活動的通知》后,我區大力開展系列創建活動。

●1992年12月區政府批轉了區創衛辦制定的《大港區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達標區規劃(1993年-1995年)》。

●1994年1月被天津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領導小組命名為初驗基本達標區,同年12月被命名為復驗達標區。

●2001年初我們提出創建國家衛生區的奮斗目標,并在2001年通過市愛衛會考核,被命名為天津市第一個市級衛生區。

●2004年4月上旬,全國愛衛辦組織專家組對我區創衛工作給予了精心指導,創衛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根據專家組意見制定整改方案,逐項推動落實。

(二)主要工作

1、統一思想認識,始終把創衛工作擺上重要位置

●幾屆區委、區政府認識到,創衛符合區域發展的迫切需要,符合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創衛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個長期的目標和載體,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通過創衛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區域衛生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全區各部門、各單位緊密結合各自職能,真正做到“三個結合”:

創衛工作整體安排、分步實施,把年度重點工作、重點工程與實現創衛目標相結合;

通過市場化運作,多渠道籌集創衛資金,把加大投入和創衛達標相結合;

正確處理局部與整體、眼前與長遠的關系,把部門工作和創衛整體工作相結合,形成了全區齊動員、創衛一盤棋的思想共識。

2、強化組織領導,確保各項創衛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區委、區政府多次在區委書記辦公會、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和區長辦公會上進行專題研究,把創衛工作確定為“一把手”工程,形成領導抓、抓領導的工作機制。五大機關區級領導全部參與指揮協調創衛工作。

●區委將創衛列入年度目標考核和領導干部考核內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實施過程監督。

●2001年初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區委、人大、政府、政協、紀檢和駐區大企業有關領導為副組長,有關部門為成員的創建國家衛生區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實體化辦公室。

●2003年初我們根據工作需要作了進一步充實調整,由區領導任組長,成立了8個推動組,副區長按工作分工負責分管工作的創衛。

●2004年創衛進入攻堅階段后,從區委、區政府及有關專業部門抽調骨干力量,成立了創衛指揮部,由常務副區長任總指揮,堅持每周一次例會制度,推動創衛工作不斷向縱深開展。

●區屬各單位、駐區大企業和駐區部隊也都建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為創衛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3、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城市載體功能

按照“財政撥、社會籌、市場運作”的思路,近幾年累計投入近百億元,大規模進行城市環境建設,做到年年有目標、年年有變化。

●建設方便快捷的道路網絡。今年新建維修道路30條,城市交通形成了“三縱三橫”為主干線,內部暢達、外部環繞的路網格局,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4.47平方米。

●建設合理完備的配套設施。2001年開始投入5300萬元建設垃圾處理場;2003年采取BOT方式建設日處理能力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同年運用集合式信托投資方式募集資金9000萬元進行城區雨、污排管網建設,現都投入使用。

●建設獨具特色的綠化景觀。累計投入3億多元,新建綠地300余萬平方米,植大樹100余萬株;投入8000萬元建設占地1000畝,綠化面積46%的示范生活小區。目前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9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38.72平方米,分別比全市高27.3個百分點和33.43平方米。

●整合區域衛生資源。將大港醫院與天津石化醫院合并,自2002年開始投資1.2億元,新建大港醫院,將原天津石化醫院改為社區醫院,使全區的衛生資源進一步優化。在每個小區設立醫療服務站,做到小病不出社區,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就醫。

●努力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和衛生環境。以城區創衛帶動農村創衛,大力推進農村城市化建設,在農村建設3個中心鎮和24個中心居住區,到今年已竣工100萬平方米樓房,將有80%的農民住進公寓式、別墅式住宅小區,使農村生活環境和衛生條件得到改善。

4、加強綜合治理,努力創造良好生態環境

●區委、區政府總結工作經驗,根據我區的特殊區情,提出“政府創造環境,企業發展經濟”的工作思路。

●加大對污染源治理。嚴格執行環保規劃,大力實施“藍天、碧水、寧靜”工程,以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為目標,狠抓駐區大企業污染源治理;對200多個污染項目實施整治,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大港電廠等一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現已成為花園式廠區。現有工業污水處理率100%,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了95%以上。

●加強環境保護。以空氣質量、噪聲治理、水質治理為重點,對城區10噸以下燃煤鍋爐進行改造并網,加強“三堆”和粉煤灰運輸的監督管理,對大噸位鍋爐實行除塵脫殖雙重治理,加強城區湖泊、河渠水質的治理,進一步鞏固了我區各項環保指標的領先地位。

●建立了4.4萬公頃的古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在城區建設占地1500畝的城市森林,成為阻隔污染的綠色屏障。我區連續多年大氣環境質量始終穩定在國家二級水平,其它環境質量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家功能區標準。

5、提高管理水平,形成鞏固創衛成果的長效機制

積極探索城市管理規律,創新管理方式,確保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協調發展。

●理順管理體制。在天津市率先組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極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建立健全區、街、居委會三級市容環境管理網絡,全面實施綜合執法,市容環境管理實現了法制化、規范化。

●堅持疏堵結合。統一規劃、建設各類商業設施100余個,其中新建市場22個,新增經營攤位5300個,使占路商販全部退路進廳。積極啟動“農改超”和商業進社區工程,在提高商業設施檔次的同時,確保了城市環境衛生整潔。

●加快環衛設施建設。嚴厲查處運輸灑漏造成的道路污染,凈化城區道路環境;對原有機掃車輛進行改造,并購進先進的機掃車輛,道路機掃率達到50%以上;新建13個垃圾收集間,對12個舊居民小區2084個垃圾道進行封堵,小區全部實行物業管理和垃圾袋裝化,對生活垃圾實行密集收集、運輸。采取政府投資和吸引社會資金相結合的方法改造維修27座公廁、新建10座公廁。

6、加大整改力度,集中解決創衛工作薄弱環節

大港的創衛工作得到了全國愛衛辦、市愛衛辦及專家組的精心指導和熱心幫助,對于專家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們高度重視、認真整改,極大地促進了創衛達標工作。

●加快舊小區改造。2003年以來,整修舊小區19片,投入1.9億元,整修面積114.8萬平方米,綠化37.02萬平方米;硬化77.78萬平方米,拆除違章建筑189間,有3.1萬戶9.12萬居民受益。

●搞好環境清整。開展“萬名市民環境大清整”,先后組織7次全區性活動,參加人數達到20萬人次;組織社區志愿者隊伍70多支,在“文明護綠、保護環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堅持“四個一”活動。緊貼創衛工作,每月確定一個活動主題、抓住一個重點部位、開展一次聯合檢查、進行一次全面通報;堅持義務勞動日制度,消除城區衛生死角,促進了創衛工作深入開展

●加強市場監督管理。集中整治露天燒烤、馬路餐桌、市場外溢現象,永明、耀港、晨暉、石化等農貿市場的改造基本完成,規范化管理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

●抓好健康宣傳教育。健全教育網絡,完善宣傳陣地,保證活動經費,全區中小學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開課率100%,群眾講衛生、愛環境、求健康意識有了較大提高。

●加強環境保護。對燃煤鍋爐、城區河道水質、個別企業工業廢水排放超標等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各項環保指標得到了鞏固提高。

●加強食品和公共場所衛生整治。認真貫徹落實《食品衛生法》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食品從業人員體檢辦證率和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100%,合格率90%以上;對供水實施嚴格管理,每月對10個點的末梢水進行監測,保證水質達標;對賓館飯店、美容美發、洗浴、歌舞廳等場所進行嚴格監督檢查,年檢覆蓋率100%,監督合格率90%以上,從業人員體檢培訓率100%。

●認真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充實加強傳染病管理監督隊伍,建立了疫情報告網絡,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不斷提升全區醫療管理水平。重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加快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

●狠抓除“四害”工作。建立區、街、社區三級除“四害”網絡,成立了大港消毒除害服務中心。從2002年至今全區累計投入147.5萬元,有力地保證了除“四害”工作的開展,蚊、蠅、鼠、蟑密度控制在國家標準范圍內。

二、基本體會

1、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是推動創衛的重要前提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對城市環境治理和愛國衛生工作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張立昌,市委副書記、市長戴相龍,副市長陳質楓等領導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為我們做好創衛工作指明了方向,堅定了我們創衛的決心。

●全國愛衛會對大港的創衛工作十分關注,有關領導和專家先后三次來大港調研,提出要求,幫助指導。

●市愛衛辦把大港創衛擺在突出位置,多次在我區組織培訓,提供業務咨詢,組織明察暗訪,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市規劃、市容、衛生、環保、工商等部門對我區創衛給予大力支持,創造有利條件,加快了我區的創衛進程。

2、群眾廣泛參與是創衛的關鍵環節

●通過召開動員會、推動會和舉辦培訓班、編印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創衛的重大意義、基本內容和工作目標,在全社會形成高度共識,實現了創衛由政府推動向政府、社會、群眾互動轉變的可喜局面。

●在廣大群眾中開展了“自家門前凈起來”、“保綠護綠”和環境大清整活動,廣大群眾廣泛參與創衛,為創衛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3、健全落實機制是推動創衛的有效途徑

●建立完善的創衛工作目標責任制。結合創衛的整體任務,逐項進行分解,納入各部門階段性目標管理,實行年度考核。下發《大港區創建國家衛生區職能組職責分工》、《大港區創建國家衛生區整改任務分解表》等一系列文件,并定期進行考核,保證了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建立統一領導、條塊結合、以塊為主、齊抓共管的責任分工機制。將管理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內容,納入全年目標管理,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給予獎勵;對領導不力、落實不到位的,扣減部門全體人員年終目標管理獎。

●加大督查力度。由創衛指揮部效能督查組會同區委督查室定期對各部門、各單位創衛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查,以督查專報的形式通報全區,并上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確保創衛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4、強化區廠聯合是推動創衛的重要保證

●大企業主動承擔任務。多年來,區委、區政府注重加強與駐區大企業的溝通協調,密切區企關系。駐區大企業積極主動地承擔創衛任務,竭盡全力為政府作勁,幾年來先后投資近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并按照全區統一部署,及時完成了創衛整改任務。

5、堅持以人為本是推動創衛的思想基礎

●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創衛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衡量創衛成效的重要尺度。我們堅持改善城市環境與為民多辦實事緊密結合,竭盡全力滿足群眾需求、維護群眾利益。

●加快居民小區建設。新增居民住宅300多萬平方米,城區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到23.2平方米,使廣大群眾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突出對弱勢群體服務。在城區主要道路和公共場所建設盲道、坡道、殘疾人公用電話亭等無障礙設施,為殘疾人生活創造了有利條件。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為居民娛樂休閑提供充足場所。先后建成世紀廣場、文化樂園等12個城市廣場,總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

三、下步打算

在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全區上下務實苦干、拼搏奮斗,大港創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按照更高標準衡量,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還有待研究解決;

●農貿市場的布局不盡合理,商業進社區的步伐還不夠快;

●廣大市民的健康素質和衛生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隨著中石化大乙烯、大煉油和中化工藍星集團化工新材料基地等大項目相繼落戶大港,我們提出了建設國家級生態石化基地的奮斗目標。今后,我們要在加大整改力度,鞏固創衛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抓好創建國家衛生區工作,努力把大港建設成為規模大、效益好、環境優的生態石化基地。

●進一步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把創衛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常抓不懈,健全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著力解決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為鞏固和擴大創衛成果提供有力保障。

●進一步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在抓好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治理,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同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爭取以最小的資源和環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實施路網工程,完善配套設施,提高綠化檔次,努力創造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使群眾通過創衛得到更多實惠。

我區創衛工作取得的各項成績,得益于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如果這次創衛通過考核鑒定,我們要繼續加倍努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創衛成果。如果這次創衛沒有通過考核鑒定,我們也不會喪失信心,一定按照各位領導和專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加大整改力度,解決存在問題,爭取早日把大港建設成為高水平的國家衛生區。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