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匯報材料

時間:2022-02-15 02:11:00

導語:縣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匯報材料

××縣城位于灤河一級支流伊遜河中段,伊遜河自縣城中間縱川而過,城區東臨湖泗汰流域石英巖沙化區,西接錐子山,以錐子山腳下近5公里長的連綿山脈為背景山體,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一、基本情況

80年代初,在××城區3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以農業為主的常住人口1.5萬,到了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城市化進程也不斷推進,人口猛增至5萬多人,農業人口的猛增,土地開發規模逐漸擴大。由于當時水土保持管理體制尚未健全,管理工作不能到位,盲目無序的開發活動,使大量開發裸露地表產生了十分嚴重的水土流失,也使××這個山青水秀、環境優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時間變成了全縣的水土流失重災區。

湖泗汰流域(東山)位于縣城東側,北至××鎮金字村,南到坡字村,面積22平方公里,土壤含沙量較高,主要是以石英沙粒為主。80年代以前,林草覆蓋度達到80%以上,植被主要以黃沙柳為主。到了90年代初,由于農業人口的猛增,出現了城市燃料和糧食嚴重緊缺狀況,土地受到了無限度開發,植被遭到了無限度砍伐,為此東山形成了春日黃沙滿天的惡劣景象。也由于同樣的原因,西山泥石流也頻繁發生,僅從1970年至1995年共發生大小泥石流災害16次,沖毀民房500余間,造成財產損失5000余萬元,群眾受傷30余人次,嚴重威脅著縣城5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困擾著××的經濟發展。

二、舉措和成就

嚴重的水土流失,使××縣城的生態系統和投資環境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引起了全縣人民的關注,更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此縣政府于90年代初制定了《××縣農業生態建設十年規劃指導綱要》,同時責成水利、林業、土地、環保、農業開發辦等與生態環境有關的業務部門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做出相應的建設規劃,重點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如林業部門每年都調撥相應數量的苗木,并協調縣直部門在東山進行義務植樹,最大限度地增大林草覆蓋度;土地部門針對西山泥石流多發的特點,委托河北省地勘局第四地質大隊,編制了《河北省××縣城區西山泥石流災害防治勘查報告》,經過努力《河北省××縣城區西山泥石流防治工程》已得到批復。

水利部門則根據《綱要》的要求,結合自己的行業特點,加大城區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力度,總體上說就是進行“兩山一川”的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建設。

西山治理成效顯著。××縣西山位于縣城西側,在主峰錐子山腳下由北向南依次排布著車轱轆溝、廟臺溝、孔家溝、慶溝、小土布袋溝、大土布袋溝6條溝谷。對于這些溝谷的治理,堅持生物措施與與工程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相結合,喬、灌、草相結合的原則,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坡耕地大部分修成水平梯田,同時進行經濟林建設,在坡面治理好的前提下,在溝道修建谷坊壩和骨干攔沙壩,攔沙蓄水。由于規劃合理,措施到位,西山綜合治理成效相當顯著。一是治理面積達到宜林宜草面積的80%以上。到目前為止共造喬木林12000畝,灌木林9000畝(經濟林3000畝),通過營造這些林種,使喬、灌、草形成了有機地結合,有效地涵養了水源,保持了水土。二是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西山坡耕地主要位于居民民區和上段坡面中間,坡面比降大,每逢降雨,大量徑流攜帶坡地泥沙流入城鎮,使××縣城成了“泥沙城”。為此,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決心把這一現象徹底改觀。通過水利、林業部門的國家投資、義務投勞多元投入的方式,已將西山90%的坡耕地建成了水平梯田,在梯田內修建水盆,建設經濟林。城區內有60%的坡耕地建成經濟林園區,20%的坡耕地營造了水土保持林。這些措施不但增大了城區的森林覆蓋率,同時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做到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的協調統一、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同步增長。三是溝道工程和坡面工程相互配套,形成了有利的綜合防護體系。在西山的6條溝谷中,廟臺溝和慶溝不但集水面積大,同時坡陡溝短,有20個機關、單位,5所學校,3000所居民住宅,3萬口人都受到洪水危脅。所以在坡面治好的基礎上,加大谷坊壩和骨干攔沙壩的建設力度。起到攔沙濾水,防洪保安作用。目前廟臺溝和慶溝共建造谷坊268道,骨干攔沙壩36道。通過治理,有兩次大強度的暴雨,都未對城鎮造成淤積,城鎮居民未受到任何威脅。

東山沙化得到有效控制。東山屬于純沙化區,由于××干旱的特殊氣候和特定地質條件,決定了東山造林的成活率極度偏低,沙化極為嚴重。但目前東山的林草覆蓋度達到75%以上,已基本看不到流沙和風吹沙起的現象。有了這樣好的治理成果,緣于有一些好的措施。一是借助重點工程,多元投入。幾年來東山借助“灤上”、“廟上”和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對沙化坡面進行了攻堅治理。共挖水平溝3.0延長米,挖魚鱗坑6.7萬個,造林3萬余畝。二是選擇抗旱能力強的先鋒樹種。針對××十年九旱這一氣候特點,工程治理主要選擇油松營養杯、沙棘、黃柳等樹種,幾年來共造油松營養杯150余萬株,沙棘4000萬株,黃柳110萬叢,種杏核9000公斤,種草籽2.5萬公斤。三是以營造先鋒樹種為前提,以喬、灌、草相結合為原則,缺什么補什么,以達到涵養水源、固結土壤的最佳目的。目前,東山形成了以油松為主的喬木林防風阻沙、以黃柳、山杏為主的灌木林涵水固沙這一生態型治沙示范區。

“一川”建設成績裴然。由于有伊遜河從縣城中間縱穿而過,又有各支溝河流橫穿交匯,所以“一川”建設主要是以治水為前提,以城鎮伊遜河防洪堤建設為骨架,重點加強支溝堤壩、城鎮綠化、增大城鎮水域面積等工程建設。一是加大主河川防洪堤標準。由于伊遜河上游流域面積大,只有加強防洪堤標準,才能保證縣城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十年來共砌筑主川防洪堤壩12000米。但由于標準偏低,每年汛期到來之前都必須除險加固,為此我縣于去年爭取了300萬元投資的城市防洪堤第一期工程,共建造鋼筋混凝土堤壩1200米,目前工程正在實施當中,二是增大城鎮綠地面積。城鎮綠化主要是在街道兩側、溝道兩岸、縣城周邊營造風景樹和川防林,在休閑娛樂場所建造草坪,最大限度地增加城鎮綠地面積,給城鎮人民一個良好生存居住環境。目前共營造風景樹15萬株,川防林20萬株,建草坪300余畝。三是加強支溝堤壩建設。由于支溝洪水直接威脅村莊、企業、學校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必須加強支溝堤壩建設,十年來,對縣城內的湖泗汰溝、車轆轱溝、廟臺溝、慶溝、小土布岱溝、大土布岱溝都進行了堤壩建設,總長度達18000余米。

另外,結合主河川鋼筋混凝土堤壩的建設,建造了五道橫截伊遜河水的鋼板壩,增大縣城水域面積,緩解城市氣候干燥的現象,增強水循環,同時能夠在夏季、冬季給城鎮人民增加休閑娛樂場所。

××縣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之所以有了這些成就,是因為有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有靈活創新的運行機制,有多元投入的投資環境,有科學、規范的治理方法,特別是有規范、合理的監督體系。自90年以來,縣政府專門成立了水務局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站,人員配置合理、齊全,并出臺了一系列水土保持監督執法規定。水保預防監督管理單位嚴格執法,對開山采礦、取石、取沙等實施了有效監督,嚴格執行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對違反水土保持法規案件做到隨發現,隨查處,對舉報案件,在接到舉報后立即調查處理,不留隱患,有效鞏固了治理成果。

三、今后設想

一是進一步完善治理東西山的綠化工程,鞏固水土保持成果,使縣城內林草覆蓋度達到80%以上。

二是對于治理完畢的侵蝕溝道,繼續建造谷坊和攔沙壩骨干工程,為縣城起到防洪保安的作用。

三是徹底改造縣城防洪壩,將10000米城鎮防洪堤全部改造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大防洪標準。

四是解決造林品種單一的問題,加大風景樹的栽植面積。特別是將西山的果園逐漸改造成花卉園田,使土地即有經濟效益又有生態和景觀效益。

五是配合有關部門,全力搞好城鎮水土保持,將城鎮水土保持工作引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并堅持到底。